- 给这本书评了4.0也许已经回不到敢冲敢闯的时候了
我是看了《摆渡人》的电影,才知道还有一部同名的小说。小说入手后,一直也没有看,后来又陆续买了 2 和 3(作为一名强迫症晚期患者,知道一部小说有续作,而第一部已经入手,是没有办法抑制购买续作的冲动的),但是一直没有看。然后悲哀的发现,除了专业类书籍,悬疑推理类小说,我已经很久没有看纸质书了(平时没有什么大块儿的时间,都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看电子书,周末有大块儿的时间,一般都是先满足自己更喜欢的纸质书)。前几天在得到电子书里看到这三部的电子书,惊喜之余,我也终于有机会读一读这三部小说了。第一部看完,我的感受是,是不是已经回不到奋不顾身向目标勇往直前的时候了?小说中,女主角哪怕清楚自己的处境,也没有任何犹豫,向着目标前进,当然多少有摆渡人的功劳,但是驱动她的更多的是她自己。在到达目标后,为了再次找到她的摆渡人,她不惜再次返回未知、危险的地方,她不顾所有人的劝告,毅然决然再次出发。她成功了,哪怕再次经历了她不愿意面对的困难和危险,哪怕最终成功后她的情况也并不好或者说相当危险,但是最终她成功了。离开校园,经历了社会的洗礼,结婚生子,我们有了太多的顾虑,没办法做到真正的奋不顾身,也许这也是作者把主角设定为一个高中生的原因吧,也只有他们能够真正的、毫无顾忌的勇往直前吧。有点消极了。我挺怕续作变成另外一个故事的,所以刚才读了一小段,至少前面是连着的,而且副标题也很耐人寻味,期待第二部。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2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再读《摆渡人》再读《摆渡人》初读时是两年前,那段时间刚好参加了一个心理学的工作坊,当工作坊恰好进行一场叫心之旅的体验活动时,我也刚好看到书的一半,即摆渡人崔斯坦带领迪伦穿越荒原,到达交界线的过程。当时觉得那个场景和我自己所体验的那段叫心历程特别像。所以对这本书的印象是比较深刻的,并将其定义为难得有内涵促思考的心理小说,逢人便做推荐如今两年后再读,发现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其一,我之前一直以为这本书的主角当然是崔斯坦,题目中的摆渡人指的就是他!因为他才是负责引渡灵魂的那抹光亮啊!如今再看,忽然发现书的主角竟然是迪伦,不仅仅是因为故事是以迪伦的视角展开,更是因为迪伦同样是崔斯坦的摆渡人。是迪伦的坚定与决心带着崔斯坦离开了荒原,彻底改变了崔斯坦本是摆渡人身份的限制与禁锢。他们俩其实互为摆渡人。其二,我之前一直以为是崔斯坦拯救了迪伦,希望如迪伦一样可以遇到一个引渡自己灵魂的那个保护者 —— 独特的崔斯坦,而现在我才发现,自始至终决定迪伦命运的都是她自己而已。是她的独特吸引了崔斯坦的另眼相待;是她的无所畏惧和勇气让她重新踏上荒原寻找崔斯坦;是她的坚定与倔强竟带领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回到了现实世界,一切都是她自己,迪伦才是自己灵魂的摆渡人!其三,我之前一直以为这本书是心灵小说,太多的心理描写和隐喻,太多的灵魂交流与思索,现如今再读发现它其实更像爱情小说,用另一种视角、在另一个空间,描绘一段跨越人、鬼、魂的伟大爱情!迪伦很特别,特别在,她一直都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说走就走的行动力;崔斯坦反而很被动,想改变却也总是顺从既定命运的安排!即使最后他和迪伦一起回到了人间,但这个过程对于他来说也同样是对自己命运无法掌控的无奈妥协。PS 其四,另一种偏颇的想法 [捂脸] 崔斯坦其实是历经沧桑的老男人,而迪伦却是不谙世事的小女孩。他们命运的改变表面上是因为那个老男人,而本质上却是这个小女孩。难道这不是一种讽刺麽?男人历尽千帆,依旧吸引懵懂却不无知的少女,而女人唯有不谙世事才能无畏无惧这个复杂的社会。书中那个 18 岁的士兵乔纳斯,死前的勇气同样让人动容,但到了边界线后,他照样没有勇气再去面对荒原和未知中灵魂可能遭遇的灰飞烟灭,他的选择是留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接受命运的安排。而那个年龄很大,在那个时空待的最久的好像无所不知的伊莱扎,同样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等待她的老头子,这位久经世故的灵魂永远在思考,在指引别人,但自己却从来未行动。难道真的是年轻的男孩子总是幼稚的,而阅历过于丰富的女人又把什么都看的太透而裹足不前或利益至上麽?不能再想下去了,因为我还想成为迪伦那样的女孩儿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1.0做自己的主角(三星)梗概:女主车祸,去到了另一个世界,男主则是另一个世界这个女主的领路人,带着女孩走到了最终的归宿 —— 却在这段艰路历程中,两个灵魂相爱了。女主放不下对男主的羁绊,不愿意就此终结在男主为他安排的彼岸。奋起抗争命运。最终!两个生命跨越生死,定格在了重逢。莫名其妙!两个灵魂居然回到了现实世界。首先,看书这个问题或者这个习惯要坚持。因为你长时间不看书,会失去对书的感知。这本书一般,但由于长时间没看书了,这本书看起来却有些深刻。每天抽两三小时,三天看完的。如果你看的书多了,思考的多了,这书可能会觉得一般。快看完这本书时,去得到搜索了下这本书,居然,居然还有 2,3?然后第二本标题就是重返那个另一个世界,我觉得接下来的剧情可能会更有趣,但就第一本书而言,这本书还算一般吧(三星)。如果第二第三本没有对事件的更多细节铺垫,这本书真的一般。看的是纸质书,一开始买书的原因不得而知了,但从其他人的评价来看,颇高,是我买书的原因。但闲着很久却没有看。现突有闲时,一看居然很吸引人,可能还是长时间没看书的缘故。我对本书的感觉,或者说是对迪伦(女主)的感觉就是:做自己的主人。我觉得这本近 300 页的书,细节写薄了,因为会有太多的问题,而且一开始看《摆渡人》这个名字就觉得有点神秘主义,一开始的现代气息还有点不适应,直到出现灵魂时,才觉得进入正题了,前面会觉得有点平淡,但灵魂的突然转变确实惊艳不少。又觉得这本书某些描述写厚了,和主体的表达不成正比。总的来说,这本书久久不能平静,却又不想开启迪伦的下一页。想停留在第一本看似完美的结局上。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摆渡人系列,非常好读,总用时不到 15 小时。为什么快,因为这是一套不能用脑子读的书,只能用心去读。豆瓣上评分很低,骂声一片,那都是太认真了。论逻辑,故事确实漏洞百出,毕竟死后的世界编起逻辑还是挺难的。但是如果用心读,那这故事就太好磕了:首先,关于男女主的爱情故事。哪个女生不喜欢一个成熟有深度,不会被诱惑,一心爱你的帅哥。又有哪个男生不喜欢一个傻白甜。其实,关于勇敢。作者太善良,不愿意给主角多少伤害,整个过程看着不揪心,基本没有波折,勇敢非常好使,勇敢战无不胜。最后,关于希望。这套书我最喜欢的,就是关于荒原的设定,走过荒原,洗涤过的灵魂能得到永生,所有爱的人都能够永远在一起,变成恶鬼的亲人也能够救回来。这些都太幸福了,这也许是每个人终其一身都想追求的,活着的意义,死后的希望。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已阅故事情节并不新颖,完全配不上书封的介绍,可见如今的书商也是费尽心思地吹捧,然而这本书有三个点还是真切打动我了。其一,你的荒原是你心境的呈现。当迪伦在抱怨为什么她的荒原凹凸不平充满红色时,崔斯坦告诉她所遇到的皆是她思绪的反映。一个人打开世界的方式决定了他看到世界的模样,我们先入为主的情绪和思维的偏执构成了我们所需要面对的考验等级。其二,迪伦独身返回荒原的行为完成了 “自渡”。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我们禁不住都想问谁是我们灵魂的摆渡人。然而在大多时候,我们都要自己 “渡” 过。其三,“他能够这样做,但却不愿这样做。” 就像当崔斯坦发现自己无法拒绝迪伦一样,他放弃了掌控局面的能力。只有潜意识里不去计较的人才爱得自在,两个彼此独立的人能够做的有很多,但爱情里的进进退退彼此付出不才是最可贵的吗?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原来你在这里,幸好你来了。出了隧道口大概走了十米,他们转了方向,开始步履蹒跚地攀上陡峭的路堤。就在此时,迪伦看到了他。他坐在隧道出口的左侧,手放在膝盖上,注视着她。在这个距离望过去,只能辨认出他是个男孩,大概十几岁的样子。山风吹乱了他浅茶色的头发,拍打着他的脸。“崔斯坦。” 她低声说,轻松和喜悦一下子充盈在胸中。她看着他出现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如痴如醉。他成功了。这时,一个人走过来隔在了他们之间,是一个消防队员。迪伦静静地看着他俯下身子,给崔斯坦的肩上披上了一条毯子。那人在向他询问着什么,迪伦看到崔斯坦摇了摇头。接着他慢慢地、有点笨手笨脚地从草地上站了起来。对着消防队员讲完了最后一句话后,他开始朝她的方向缓缓走来。就要走到她跟前时,他冲她一笑。“嗨。” 他喃喃地说,伸出一只手轻柔地拍了拍迪伦身上的毯子。他的手指顺着她身体一侧慢慢划过,最后紧紧抓住了她的手。“嗨。” 她也轻声回了一句,嘴唇颤抖着露出了微笑,“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10 月 25 日,和朋友聊天,被安利了这本书《摆渡人》。这一周看完了,很治愈。克莱儿・麦克福尔一、人物迪伦,15 岁的单亲女孩,与母亲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好像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迪伦、不是事故中的唯一幸存者。而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荒原位于两个世界的中间,每个人都要穿过他们自己的荒原。在这个地方发现已经死去的真相,然后无可奈何地接受。崔斯坦,是一个灵魂摆渡人,职责是护送灵魂穿过荒原,仅此而已。他用最合适的相貌出现在每个灵魂面前。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从事这份工作,他已引领了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的灵魂。最初,他工作热情投入,后来经历了很多灵魂的自私、贪婪,他也开始渐渐变得冷漠。但是迪伦是一个不一样的灵魂,迪伦把他当人,会关心他的感受和想法。乔纳斯・鲍尔,崔斯坦曾引领的灵魂之一,离开时是 18 岁的纳粹士兵。伊莱扎,天堂里的一位老妇人,她听说过关于两个世界的很多事,迪伦从她这里了解到 “如何穿回荒原 “。二、故事梗概前半段,崔斯坦引领迪伦在荒原行走在去结界的分界处。两人在荒原行走的这段时间里,互生情愫。在崔斯坦把迪伦引领到结界处后,迪伦一个人来到了天堂,但是她不愿意呆在那个没有崔斯坦的世界,了解到如何让穿回荒原后,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返回荒原找到崔斯坦,一起返回她的世界。后半段,迪伦引领崔斯坦反方向行走在荒原,打破生死界限,来到现实世界。两段在荒原的旅途充满着危险,恶魔在身边,随时向迪伦发起攻击,拽着她向下落。有两次危险时刻,崔斯坦保护迪伦免遭恶魔的毒手,而不至于变成恶魔中的一员。初到荒原,迪伦无助,是一个需要被保护的弱者,面对恶魔恐惧无力,对生死一无所知。后来,迪伦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有了勇气。三、摘录喜欢的句子 1. 你的身体是你心像的投射。这里的荒原也是一样的。 这些地方反映了你的所思所感。当你生气的时候,这里就阴云密布,狂风大作...... 一片漆黑。你的心里越阴郁,夜晚就越黑暗。2. 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过错。3. 他们越过分界线的那一刻就到了这个被他们当作家的地方了。4. 要么永远不踏出那一步。 要么就是现在。5. 走一步算一步,这就是这里的生存之道。6. 说不定遗忘比记住要好得多。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心中那束光记得有一次做梦,那个梦之间让我还是很印象深刻。那段时间压力也特别大,工作上的生活上的,两方面的压力都让我感觉到非常的疲惫,情绪也比较抑郁。有一天晚上就梦见一个场景,大概和同事们出去,在一个机房一样的地方,有的人在用电脑玩游戏,上网什么的,然后有人就拉着我一会儿去自杀之类的,当时可能想想,哎,活着也没有什么意思,那就去,那就一起去死好了。大概就打开了煤气一样的东西,后来突然想到一个人,我要去找他。想到之后就感觉心里面好像有一道光发散开来,把从内心特别阴暗的地方全部都照亮了。我逃离了那个房间,去寻找心里的那个人。这就是我心里的那束光。是绝望,还是希望,心中的信念要靠自己去实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摆渡人完本猜想其一,为什么迪伦和崔斯坦会在一起?在迪伦之前,崔斯坦已经历了无数次分离,每一次告别,都将他的心带走一小块。也许是明白自己的无能为力,也许只是简单的不愿再痛苦,崔斯坦作为人的情感已经退守到一个隐秘的角落。在痛苦与麻木中,他成为了一个名叫摆渡人的工具,完成了人的异化。照理来说,这样的麻木还会持续上好几个世纪,直到那本册子被记满,或者永无休止之日。因为很少人会在意一把工具,或者说一个符号,一个象征。有人在意一把斧头上刻痕的年份吗?有人在意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吗?贾宝玉在意,他在意社会制度压迫下被迫噤声的女性群体的喜怒哀乐。迪伦也在意,她在意为他领航的司机背后的故事,从人的层面与他共情。所以迪伦和崔斯坦会在一起,迪伦爱崔斯坦因为他是她梦想中的模样,崔斯坦爱迪伦是因为无数次摆渡中他只得到这一份在意。迪伦和崔斯坦的荒原之旅,是一场摆脱人的异化的旅程,爱情不过是其中的副产物,甚至未必能成,但我还是衷心祝愿他们。其二,为什么崔斯坦也能跨过荒原与人间的界限?恶魔只伤害 “人”,摆渡人作为异化的工具,有对抗恶魔的资本。荒原需要麻木的摆渡人。在初步找回人的特质时,恶魔曾伤害了崔斯坦,这在伊的眼中是不可思议的。在往人间的归途中,崔斯坦的伤口不再自我痊愈,这是一个暗示,此时崔斯坦作为一个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人,才有穿过荒原与人间界限的能力。其三,崔斯坦和迪伦离开后,荒原会怎么变化?迪伦的离开无伤大雅,但崔斯坦的离开动摇了荒原的根本。工具有了自我意识,并且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对于荒原而言是很致命的。摆渡人苦此久矣,振臂一呼,荒原就只有恶魔了。初入的灵魂得不到摆渡,重返人间,天下大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