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4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框架

    1. 一本讲中国农村制度建设的书,和我之前读的周其仁老师的《城乡中国》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二者都是优秀的著作,可以相互对照来看    2. 本书所论述的所有观点的逻辑起点是:尽管人口的城市化是大势所趋,但以中国城市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城市短期内无法容纳大规模的农民进城,因此,农村则需要为进城失败的农民提供退路,承担中国社会的稳定器和蓄水池的功能    3. 为了让农村成为退路、稳定器和蓄水池。农村需要做到:第一,停止把土地变成农民的财产,让农村土地保持生产资料的性质;第二,让村社集体有足够的权力,以调动村社集体参与的积极性;第三,通过制度安排,让村社集体的行为,与农村的公共利益,而非每个农民的私人利益挂钩,从而减少农民相互之间的斗争,调动村民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并由此制约村社集体的权力    4. 作者先是分析了当下农村的社会结构,说明实现上述理想课依靠的力量和服务对象,之后又对各种具体的政策措施提出批评的建议,如 “扶贫” 与 “低保”、土地指标流转、三权分置、基层自治组织的制度安排等。其中,作者对国有农场的制度提出赞扬,认为可供农村改革借鉴学习。    5. 本书的观点比较左,但好在论证清晰。另外,本书的编辑有点一般,条理不够清晰,以至于本书有大量的重复内容,车轱辘话来回说地方很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进一步乡村与退一步乡村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部分)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农村是缺少进城能力和进城失败农民的退路,农村是农民的基本保障,基本保障是不能市场化的” 观点,并从社会结构、乡村建设、土地制度、乡村治理和组织再造五个维度,深入浅出的阐明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是要锦上添花式的建设,也不是为具备进城能力的农民提供更多利益,更不是为资本下乡、城市富人下乡提供市场通道的政策;而是着力为占中国农村和农民大多数的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农村地区雪中送炭,为缺少进城机会与农民提供在农村生产生活的保底条件,将乡村打造成一个人与自然与社会可以和谐相处、一个真正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的地方,让乡村成为每个人的心灵中需要拥有和珍藏的地方。  进而,我的思考是那是不是还有一类乡村会是 “进一步” 乡村,成为逆城市化的载体。当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完善的时候,人们会选择居住在乡村,工作在园区,消费在城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乡村振兴的探索和践行

        看了作者写的这本书,感触颇多。这是是一本基于真实调研基础上形成的调查报告式的书籍,作者也是一位敢于说真话,讲真事的学者。我所在的地区就是作者笔下的中西部的农村,书中的描述很真实,很客观。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入城务工,农村基本上剩余只有三部分人,一是 “中农” 基层,一户 “中农”,40 岁出头,在我们这可以承包耕种近千亩的农田,耕种机械化,每年种地收入不菲或是自己搞牲畜买卖,在农村,利于养殖和转手买卖;二是 “无负担” 的老人,有劳动力,平时种粮食,种菜,养殖猪,鸡,羊等,儿女会给赡养费,种植所得主要也是补助子女;三就是生活比较困难的群众,主要是家庭成员中有病或是残疾,或是子女生活也很艰难无力无心赡养老人,老人又无劳动能力,一般有五保,低保等政策。作者书中所说的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我是其中的参与者,亦如作者所说,其实很多政府官员,特别是上层制度的设计者并没有搞清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也违背了政策的初衷和精神。反而是国家花了很多钱,地方浪费了很多人力和财力,但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好事没办好,政府和群众都不满意。我同意作者的观点,不同的地区情况不同,不能照抄照搬,时刻都实行拿来主义。我们西部的农村情况不同于珠三角,长江三角的农村,无论是珠三角的地租经济还是长江三角的村集体经济,我们这里都实行不了,没有发展的土壤和温度。乡镇的教育,卫生条件不如县城,除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几乎没有,更别说上规模的第三产业了。年轻人一旦从农村走出来,就不愿意再回去,一个村子 55 岁以上人都可以算是 “年轻人” 了。在接到上级有关乡村振兴的要求后,我也是很迷茫,我所在的地区的乡村的萎缩,人口的锐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才能在经历了脱贫攻坚的弯路以后,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能够结合本地实际,不盲目跟风,不好喜大功,真正的踏下心,沉下身子,顶住压力,做一些有意义,有长远发展的项目,真正的凭借着乡村振兴的青云为当地的经济和百姓做一些实事,好事,这估计是摆在每一位高层政府官员面前的课题。但又会有几个政府官员能够看到这本书,然后反思以往的错误,摒弃自己的私欲和政绩观念,真正的 “振兴乡村” 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不错的书,对中国农村社会研究的很透彻,既强调了农村半工半耕的代际分工,又点明了农地三权分置的利弊,很有见解。通过从农村历史发展的角度剖析了农村社会的更迭,深入浅出,一针见血。特别适合体制内人员及大学生学习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国之基:中国乡村建设诸问题

            本书站在中国现代化进程需要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充当蓄水池和稳定器的历史高度,对中国的乡村模式的各状况进行了扫描和分析比较,对珠三角模式,浙江模式,苏南模式,内地中西部模式,农场模式,村社模式等一一列举,对它们的社会结构,乡村建设情况,土地制度演变特点,乡村治理状况,组织特点进行了调研分析,总结归纳出,中国土地所有制是两次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晶,必须要坚持完善土地所有制这个关键,认清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农民的需求,坚持组织农民再造村社集体,向集体化和国营农场化方向演进,切实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后顾之忧,为农民乡村生活保底,为国家粮食安全保底,为现代化城市化保底,不要劳民伤财,也不要反应过度(例如保土地红线并不是非得捣毁宅基地)。总之,能够托底不能体面进城安居的农民能在乡村体面生活以防形成城市贫民窟,就必须保障农民返乡权,不允许资本下乡,正视农民劳动力,农产品及婚姻市场。     掩卷思索,谁的乡村建设?农民是谁?怎么样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三农工作的政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必须给五星

                1 - 作为基本在城市长大的人,对农村的现状的了解局限于图文媒介,这本书给出的对乡村振兴问题的建议究竟是否可行,我自认为没有评论鉴别的能力。2 - 之所以给五星,是因为作者的诚意。这本书在开篇 10% 左右的篇幅,就指出了一些稍微关注乡村振兴问题的人,稍微多想一步就可以隐约意识到的问题:目前 “三产融合”、“树立亮点” 的思路,是否真的能够普适性地实现 “振兴乡村” 的目的?3 - 以上说的可能是不少人都能想到的问题,但真正写成书,还给出了至少在逻辑上能说得通的解释,是需要诚意,也需要勇气的。相信作者的这种诚意和勇气,是贯穿全书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是一本了解三农非常不错的书。尤其是指出农村是我国城市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正因为此,我们才没有出现西方发达国家城市贫民窟。但是也有些问题:1、太多重复内容。2、对东部自己珠三角的问题研究充分,但是对西部的研究还是有些不足。最后,作者以农村熟人社会和没有负担的中老年来照顾老老人,两条前提推导,农村是我国应对老龄化的凭借。我没有明白过来。我们要城市化必然农村人口会向城市聚集,而老龄化的关键是劳动力不足,养老体系负担重,尤其是医疗资源紧张。我认为,熟人社会中中老年照顾老老人并不是他们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或者说较好途径,除非社会共识作用。所以,老人凭借情怀照顾更老的人不是可持续之策,甚至都是不靠谱的办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中国乡村系列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这些年接触了一些乡村振兴的事务,这本书是我常翻阅的材料,特别认同作者贺国峰对中国乡村的调研总结,比如乡村文旅,中国幅员辽阔,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村和村是不一样的,一窝蜂搞文旅,很多运营不了就是浪费。凡此种种,作者讲得颇为透彻。是一本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方向的理性思考,值得推荐学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国之基》

                        接地气,论点鲜明。深刻洞悉了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核心问题,非常值得一读。受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粗略读过本书。对读者来说不仅仅是对中国农村现状有所了解。也可以从中窥探到中国农村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以及乡村振兴的更本目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乡村中国发展的蓄水池和稳定器

                            乡村中国发展的蓄水池和稳定器。乡村振兴不是要锦上添花,而是要雪中送碳,而是要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的保底条件。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