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3.9
3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封神演义》是中国远古时代的一部神魔小说,以商灭周兴为背景,涉猎神、魔、人、妖、佛、道种种元素。正义腹黑的元始天尊,邪派刚直的通天教主,独钓寒江雪的孤寡老人姜子牙,追着亲爹托塔李天王可那跑的哪吒,獠牙双翅的雷震子,打不过就放狗的杨戬,情场高手的土行孙,没有一点自知之明的申公豹,还有全篇被领导当枪使的苏妲己。早年电视电影熏陶,只知封神榜仙气飘飘,邪不压正,读完此书方知内里乾坤。年代久远,作者不详,中国文化之瑰宝,各大 IP 之典型,不枉双眼之迷离,值得闲暇时品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和从小耳濡目染的故事还是有些不一样。虽然同质化套路化挺严重的,但不得不说我们现在很多的神话观念都有受到这本书的影响。作为神魔小说这本书有朴素简陋的一面,也有天马行空的一面,比起强迫自己去熟悉希腊神话或者圣经故事,这样的故事接受起来没有文化层面的障碍,挺好的,只不过读得太晚了一些。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成书与明代,作为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作者的部分写作手法比西游记更巧妙,重点突出情节推动,注重故事的逻辑贯通,为读者呈现封神时代的道统争斗,为后续西游世界的佛道争雄起了一定的铺垫作用。不足之处在于,部分人物的归属没有讲述,给读者留下不少想象空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封神演义

          小时候看封神榜心里偏向姜子牙一方,败了纠心,胜了高兴。人到中年看封神演义,姜子牙一方像玩游戏作弊,外挂太多,主角光环太明显。忽见一阵风从地而起,子牙见风怪异,掐指一算,早知其意。就像看着别人的底牌打牌!把佛教抬的太高了。很多小卒都是送人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换到人类社会,就类似于《三国演义》讲的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以封神榜是怎么回事呢?在小说中,道教神仙中三教教主,分别是阐教的元始天尊、截教的灵宝天尊通天教主以及人教的道德天尊李耳。这些大神仙发现,由于纣王无道,武王要伐纣,人间既然要完成这种朝代的更迭,正巧我们神仙社会也要完成一千五百年的循环,要完成所谓的劫数,从而重整神仙秩序,不如将人类的改朝换代和重整神仙秩序结合起来,制定一个榜单,这个榜单就叫作封神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仙神宇宙之始,却实难恭维之书。

              再读《封神》,已不再是当年的对各路神仙大战的激动和惩恶扬善的支持。相反看到了作者的文笔敷衍和虚伪的封建仁义道德。三教世界观已挖好,却无法填坑;否定截教的不惧宿命,宣传阐教的命运注定;武王、女娲等人物被描写得虚伪至极。作为神怪小说,《封神》创造了中国仙神佛人的宇宙,但是思想艺术上,逻辑混乱,实难恭维。这种书籍还是听评书听个热闹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通篇男权的零和博弈、有付出必有(也必须要有)回报的思维,还有潜意识里的厌女、仇女情绪。通篇都是男性的英雄主义自我满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趣

                  正寻思之间,忽报:“杨戬催粮至辕门等令。” 这句话相当于 “开门,你订的限时金手指到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都是天命

                    几个无上法力的大神制订封神榜,榜上有名就得死,称为天数。太多本可不必死的,因为榜上有名,也得送死,比如十绝阵,每次都有一个送的。杨戬作为全书无败记的战神,都是每次督粮后,顺手打一仗。为啥不用杨戬一直打?先锋官哪吒说的好,得让功劳给别人。而没那个命拿功劳的,只能去封神台报道了。全书充满了定数。就是上面大人制订好了,别反抗,反抗就是逆天而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受一个朋友的影响,我也找了一本古典名著翻看起来,恰好当时《封神》正在热映。看到好多人说电影偏离原著,我就顺势干脆读起来《封神演义》原著小说。看完之后只能说作为古典名著,在当时看来确实是一本很精彩的神魔题材小说。但很多故事情节和逻辑放到今天来看,就很不合逻辑,甚至明显的看处作者的倾向性。很多小时候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在这部小说里却是另外一个模样,怪不得很多影视剧都要改编。里面的思想和现在许多观念完全不符。比如哪吒回答石矶娘娘的话语,张口就甩锅,丝毫不顾及自己才是引起争端的祸首。再比如截教阐教大战,每次西周这边遇到什么事情,几乎人人都像是拿到了剧本一样,都知道对面要干什么。商朝这边都是两眼一抹黑,除了通天教主出山之后,前面每次对战都感觉像是送人头一样。元始天尊、老子、西方释教合起伙来灭通天的门徒。通天好不容易硬气一回,还被门徒背叛,自己的师傅压制。感觉这小说就是为了借助周灭商这个历史事件,往里面套用各种场景,终极目的就一个,死人,然后上封神榜,最终灭商。当然,以上说的是书里明面上的情节,其实如果细细深究,这里面隐藏的东西更多,真的不是一两句就能说清楚的。能从古代流传到现在,称为经典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