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22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典型的英美挽歌

    本书作者属于著名的 “公知” 派,10 年前出版还应景,现在出版就有点过时了,总之还是吹捧英美制度优势。把 G7 看成一个整体吹捧,掩盖大英的衰败,不提帝国主义的殖民掠夺和战争灾害,而吹捧为制度优势科学进步,可惜近来的金融化,致使工业空心化,民粹抬头,一派大清末日景象。作者不自觉的接受的是霸权思维,忘记了 “不称霸” 的初心。认为土耳其,伊朗,埃及,印度,俄罗斯是面临现代化困境,没有认清这些国家首先要摆脱金融资本控制去殖民化,政治独立后才能经济自主和独立,而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受到帝国主义的制裁封锁和颠覆,昨天玻利维亚这个和以色列断交的大国,刚刚粉碎一场军事政变,这个锂资源大国的总统刚从莫斯科回国,马斯克前几天发推支持反对势力,再回顾委内瑞拉几年来的遭遇,世界各地的 “颜革”,如果不服气可以看跟随英美制度派脚步的阿根廷和菲律宾的境遇就能反向佐证了。粉饰事实,居然说美国和平崛起,苏联的解体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知识精英失去信仰和自信,以为自我解体,放心武装,拥抱西方就能幸福,结果是部分寡头得利,全民遭殃,这次的全面制裁也打醒了俄罗斯知识分子。更不要说加沙让美国尴尬,从现在正进行的夏季达沃斯峰会中东阿拉伯国家代表的发言,明显表现中美两个大国谁在积极建设,谁在战争毁坏。可以看出中国提出的多边对话的 “共同价值观” 和 “命运共同体” 更被世界接受。当然争论过去的对错永远是浪费时间,真正的学者应该能够(敢于)预测未来,建议阅读马凯硕的著作,他预测 21 世纪是亚洲的世纪,可见的未来将进入多元社会,多极平衡的世界。如同复旦大学有作者包刚升,也有张维为和沈逸,这才是大国景象。

      2
      2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英国与西方的兴起,对当时的传统国家普遍造成了冲击,这种冲击对于不同的国家,又有不同的特殊性。新兴国家面对冲击带来的政治危机,要实现的现代化转型,其困境里既有基于国内视角的传统与变革的张力,又有基于国际视角的本国与西方的竞争。中国目前在经济与技术、可扩展的人类合作秩序以及贡献新的国际秩序与国际规则三个方面,离全球领导者仍有较大的差距,要领先世界,中国自身的发展要比获取全球地位的期待更重要,中国的战略定力要比现实快速崛起的愿望更重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于历史脉络中洞察大国命运的起伏与走向

        这本书核心内容如下: 构建理论框架 该书构建了一个理解大国政治经济变迁的崭新理论框架,阐述了英国兴起之后大国发展可能面临的五个阶段,即危机、困境、转型、崛起与领先。 分析不同阶段 第一章 “危机:西方兴起与大国变局”,详细阐述了传统大国所面临的政治危机,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崛起的背景下,其他大国受到冲击。第二章 “困境:传统大国的现代转型难题”,剖析了这些国家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揭示了传统与变革之间的张力。第三章 “转型:政治现代化的‘铁三角’”,探讨了政治现代化的内涵、过程和目标,以及不同国家在这方面的差异。第四章 “崛起:新兴大国的和平与战争”,分析了大国崛起背后的因素以及不同国家崛起的方式和路径。第五章 “领先:如何成为全球领导者?”,研究了全球领导者的特征和逻辑。 解答重大问题 书中解答了诸多重大问题,如英国和西方兴起后,非西方传统大国为何都陷入重大政治危机;传统大国的现代转型难题是什么,转型难在何处;为何有的大国崛起导致战争,有的却能维系和平;中美之间是否会爆发剧烈冲突;全球领导者的基本特征和逻辑是什么;非西方传统大国是否有机会成为新的全球领导者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叩响未来之门

          西方社会的崛起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奠定了现代社会的形成基础,对于那些非西方的国家,这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危机。如何面对处理并借鉴,这成为了如今一些专家研究的重点。《大国的命运:从政治危机到国家现代化》里政治学者包刚升老师带领读者回顾一些非西方大国的历史,从而在解释相关政治现象的同时提供一些启发。1. 大国命运本书提到了大国的命运,主要围绕着一些非西方的大国,这中间就有我们非常喜欢的中国。中国有自身的特点,但和其他国家相比又有一些相似之处。以中国为参考模板,我们可以更为理解其他国家在面对危机之时的所作所为,与此同时也会加深对自身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这也是我阅读和关注本书的一大重点。18 世纪到 19 世纪在人类政治经济演化的大转型时期,英国作为第一个现代国家而兴起,而后一些西方国家争相效仿,此后更是影响到了一些非西方的大国,也就是本书中所关注的对象。1800 年的英国正在彻底发生改变,作为第一个现代国家,它的闪亮登场不光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基本规则与政治格局,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现代世界。此时的大清帝国是嘉庆五年,人们或许还沉浸于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的幻想之中,却没有清醒意识到,整个国家由上而下早已被贪腐之风所腐蚀。死了一个和珅值得庆祝,可这却改变不了大清的命运。2. 中国故事 “中国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民族国家,而是一个文明国家,而且是大陆文明。” 书中引用了马丁・雅克的看法,让我们意识到了中国自身的独特之处,这一点是在其他国家身上很少见到的。英国与西方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武力与军事上的明显领先。这一点熟悉鸦片战争以及此后历史的读者想必有较为深刻的感受。两相对比,我们或许认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只是一个偶然事件,但作者指出显然这是此前不断扩张和创新的结果。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 21 世纪的大国崛起引起了很多国家的警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不仅表现出恶意,更是接连出招。这在《注定一战》的作者看来势必要重蹈修昔底德陷阱的覆辙。有趣的是此派观点自身的基础就是不牢固的,甚至可以说是随意拼凑的产物。《中国的选择》里新加坡学者站在第三方的视角得出的结论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对于尚未发生的一切我们或许可以做出预测,可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专家学者成功率远没有想象中的高,甚至在很多时候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幸而本书对此没有进行深入探讨。3. 危机之下英国的横空出世让非西方的大国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政治危机,此后又要经历政治重生或国家再造的过程。作者关注的重点也与此紧密相关,更时常会戳破我们当下熟悉的世界,回到那个真实的历史现场。本书关注的五个基本问题,如何进行解答和分析,考验着每一个对此的认识和思考。以作者之言来看,这就是说在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巨大冲击之下非西方大国经历的政治经济变迁以及背后的逻辑。这对读者来说,提供了一个新的认知框架,再次梳理的过程中更会增进相关的理解与认识。本书的特点在于政治和经济两条线,在此之外更是注意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结合。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又采用了比较研究方法。中国的近邻日本虽不算大国,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1853 年的 “黑船来航” 和中国 1840 年的 “鸦片战争” 有一比,不同的是此后十多年努力之后以明治维新运动改变了自身的命运。日本的崛起不同于西方已有国家的发展模式,却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相应的特点。其中值得注意的一个是整个国家深深的空间焦虑。把毒手伸向自己的邻国朝鲜和中国可以说是合乎其发展逻辑的。《无责任帝国》里虽然对从天皇到日本民众那种军国主义的痴迷加以批判,可考虑其自身的历史地理条件,在经济和政治发生巨变之后,野心大增的日本恐怕迟早要走上侵略他国领土的道路自取灭亡。4. 大国博弈对于大国的研究和关注不光是出于学术的兴趣,更是有着现实的需求。以中美博弈来说,《乡下人的悲歌》作者万斯和特朗普所代表的势力在很大程度上让原本就紧张的局面变得晦暗不明。大国博弈参与者虽少可后果不容小觑。一则是其中一方策略的改变势必会影响其他人,二则是这种改变因其体量而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三则会让在愈加紧密联系的当下影响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读者,我们对此的关注还多了一层对自身命运和未来的关心。书中提供的更多还是一种理论上的分析,其来源于过往的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要是未来有更多新的变量,事实上常常存在变数。简单照搬书中的分析和结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在了解到作者的意图和思考之后我们应该尝试形成自己的体系和框架。网络世界迎面而来的各种新闻都试图夺取你的注意力,可是在看完热闹之后又能留存多少,更别提以此作为未来决策和行动的依据。知微知著是高手的本领,可哪怕我们没有相关的专业修为也应该尝试切换到一种更为专业的思维方式中去。5. 未来世界疫情用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让全世界人民意识到了彼此之间的联系是如此的紧密。反全球化尽管一时之间成为热议,可人们之间的联系不会一夜之间就断绝,更很难再回到以往的那种状态。门罗主义这种在政治上孤立的主张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小的助力,可事到如今经历了美苏冷战的美国再很难恢复到从前的模样。特朗普上台的频频退群也很难让美国这艘巨轮就此掉头。全球视野的领导者是未来的一种呼喊。书中提到了想要成为全球领导者的一些基本要素,这对于目前所有的潜在选手有着极大的挑战。坦白来说,哪一个想要承担起来就需要付出超乎想象的代价。回顾过去的历史,我们或许可以勾勒出一幅被西方世界引导的发展故事,可在更为复杂的细节之中却未必如此。尽管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再将一言堂进行下去无疑是妄念。未来世界究竟会呈现什么样的画卷?政治研究学者可以试图做出尝试和努力,可实际的操作仍然依靠那些政客和政治家。倘若前者能影响到后者中一部分人,情况还可能出现转折。可一旦两方变得日益割裂,情况就不容乐观。6. 写在最后政治学者通过自身和前人的努力梳理出了一些较为清晰的认识框架,以此提供了足够珍贵的经验教训。可要是考虑到现实政治中的复杂性,则往往要大加改动。我们可以借助学者的眼睛更为理解世界曾经发生过的,也许会更明白当下的最新动态,可未来的模样谁也很难做出精准的描摹。哪怕有些学者言之凿凿,终究不过是参考答案。包刚升老师的书,我看过好几本,《抵达》《政治学通识》都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好书。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喜爱之情的影响,可在冷静下来之后难免会心存疑问。或许是我学业不精不能理解作者的深意,也许是作者有更多的言外之意有待捕捉,也可能是受到书籍这一载体的影响。总之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本书并没有提供一个读者让可以安心的答案。相比于接受书中的结论,得出自己的思考并加以验证更为重要。再精美的理论一样要经过现实的不断检验进行修正之后才会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一点风浪就会让其折戟沉沙。

            1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被称为世界三大 “一神教”,三大宗教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简单来说,三教之间:(1)同一个源头:都起源于古犹太教;(2)同一个神:共同信仰一个神雅威或安拉,只是诠释不同;(3)同一个祖先:都认为亚伯拉罕 (易卜拉欣) 是他们的祖先;(4)同一个圣城:耶路撒冷,三教在耶路撒冷都有圣迹。可以说,三大宗教之间既有同源性,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起源自古老的犹太教,而且都反对偶像崇拜、多神崇拜,只信仰一个主宰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造物主;同时,三教之间亦有矛盾,在宗教信念、民族文化上有不可调和的冲突,同时在政治文明、地域利益上也积怨颇深。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阿拉伯铁骑横扫欧亚、纳粹大屠杀、历次中东战争、阿以冲突、巴以争端等,几乎都以宗教信仰为导火索,尤其成为中东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800 年以来,英国作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兴起之后,许多主要大国 —— 特别是非西方传统大国 —— 普遍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危机,而后又普遍地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政治重生或国家再造的过程。本书试图解释这些国家在工业革命与现代化的冲击之下所经历的政治经济变迁,理解这些变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及其背后的理论逻辑。本书用五章内容,阐述了英国兴起之后大国发展可能面临的五个阶段,即危机、困境、转型、崛起与领先,通过对具体大国案例的分析解读,构建了一个理解大国政治经济变迁的崭新理论框架,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与很强的现实意义。英国和西方兴起之后,为什么非西方传统大国都无一例外地陷入重大政治危机?何为传统大国的现代转型难题,大国转型究竟难在哪儿?为什么有的大国崛起导致了战争,而有的却能维系和平?中美之间会爆发剧烈冲突吗?到底何为全球领导者?全球领导者的基本特征和逻辑到底是什么?非西方传统大国是否有机会成为新的全球领导者?诸如此类的重大问题,作者都在本书中做了令人信服的解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已经读过纸质书。因为敏感问题不能写中国,最终还是用新的框架分析完了,厉害 (¯▽¯)👍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自身的发展要比获取全球地位的期待更重要,中国的战略定力要比实现快速崛起的愿望更重要。找准自己的历史和世界的定位,韬光养晦,发展壮大才是硬道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没有跳出老公知窠臼

                    这本书探讨了非西方传统大国在面对西方过去 200 年的现代化浪潮时,如何转型为现代化国家的问题。作者以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印度为例,提出了传统大国转型的五个阶段:危机、困境、转型、崛起和领先。首先,书的第一部分描述了非西方大国在面对西方现代化国家冲击时产生的严重危机。这些国家作为古老文明的主题传承者,在面临冲击前已维持了数百年的基本繁荣,但面对新环境,它们无法找到传统文化的位置,产生了自我否定。接下来,第二和第三部分探讨了转型的困境和实现。要实现转型,国家需要在多方面做好准备,构建新的 “有效国家”,并在经济和民主化上完成改革。然而,非西方大国对 “有效国家” 的理解与现代化国家存在差异,导致转型过程中国家结构可能崩溃,如俄罗斯、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国的例子所示。第四部分讨论了大国崛起。当国家完成 “有效国家” 构建并走向正轨时,外部压力成为主要因素,需要解决现有大国接纳新兴大国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五个因素:历史地理条件、崛起模式、权力竞争方式、政治制度模式和对外政策,这些因素决定了新兴大国是和平崛起还是触发战争。作者认为,战争崛起极大概率会失败,韬光养晦是后发国家的正确选择。最后,第五部分探讨了后发国家如何领先。作者研究了英国和美国的 “领导模式”,总结出成为全球领导者的三个要点:经济与技术上的全面领先、提供有效率的政治经济模式以及创造新的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从这三个角度看,美国在未来几十年仍将是全球领导者,而中国仅在部分领域与美国相比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英国和西方兴起之后,为什么非西方传统大国都无一例外地陷入重大政治危机?何为传统大国的现代转型难题,大国转型究竟难在哪儿?为什么有的大国崛起导致了战争,而有的却能维系和平?中美之间会爆发剧烈冲突吗?到底何为全球领导者?全球领导者的基本特征和逻辑到底是什么?非西方传统大国是否有机会成为新的全球领导者?诸如此类的重大问题,作者都在本书中做了令人信服的解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我自己而言,这本书最能启发我的一个地方就是书中关于修昔底德陷阱的分析,我看完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是多么的不靠谱了。说白了就是那些后发国家自己好战,到处吞并别国领土,到处去抢人家的殖民地,而好战必亡。果然,修昔底德陷阱是不存在滴。中国也是一个非西方传统大国,在国家构建这个层面上讲,中国是成功的,但这还是需要我们一代代中国人继续努力,才能维持好这个国家的团结。即使那些经济发达并且政治民主化程度高的欧洲国家,除法国以外,各种地方分离主义风起云涌,只有中国现在还保持着一个硬邦邦的整体,或许在共同体建构方面中国人能够给世界贡献自己的智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北方满洲鞑靼人最后征服以来,至少在这过去的 150 年,没有发展和进步,甚至在后退;而在我们科技日益前进时,他们和今天的欧洲民族相比较,实际变成了半野蛮人。正是因此他们保持了半罐子水通常有的自大、自负和自傲,而且,尽管在他们和使团交际期间感觉到我们在许多方面比他们强,他们仍显得惊奇而不自愧,有时假装对所见无动于衷。在跟外国人交谈中他们毫无羞惭和自卑,反显得满不在乎,好像他们自己是优胜者,言行中找不到缺点和失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未来世界,谁主沉浮?

                            包老师这本学术著作通俗易懂,全面梳理世界主要大国英美法德俄,日印埃巴中的政治演变史,地理上距离英国越近,其政治转型痛苦越小。分析了要成为世界领导者具备的三个必要因素:首先是要成为经济与技术上最领先的国家,其次是要创造一种可扩展的人类合作秩序,最后是要贡献新的国际秩序与国际规则。这是 19 世纪的全球领导者英国和 20 世纪的全球领导者美国所具备的三大基本要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个人感觉不太行

                              这就是社科学的研究方式吗?感觉非常的水。作者一直强调本书是理论导向,但是看不到所谓的理论深度。扩列了很多参考文献中的论点和论据,我感觉更像是一本作者从自己角度整理好的摘要。意识形态倾向非常严重。唱高西方,把西方捧到文明阶段性起源的高度;以偏概全,忽略历史中复杂情境带来的偶然性因素;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包教授的课也听过,作为科普还勉强可以。个人感觉,学术水平、眼界高度、启发性跟施展老师、李筠老师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部跨学科的综合之作

                                本书延续了《抵达》的风格 —— 大开大合,结构思维清晰,给人一种阅读的畅快感,而且说理充分,是一部难得的佳作。如果能出修订版,希望增加对中国的分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英国作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兴起之后,许多主要大国 —— 特别是非西方传统大国 —— 所经历的政治变迁及其背后的逻辑。换言之,这些大国自英国兴起之后普遍面临着一系列政治危机,而后又普遍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政治重生或国家再造过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英经验

                                    如何才能成为全球领导者?英国的历史经验揭示了三个要点:一是要有经济与技术的显著领先优势,这不仅是总量意义上的,更是人均意义上的;二是提供一种更有效率的政治经济模式,特别是一种可扩展的人类合作秩序,其他国家不仅可以模仿,而且经由互相合作可以构建更大的全球合作网络;三是创造一种新的国际规则与国际秩序。实际上,具备这三个维度上的重大创新,一个国家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领导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后感

                                      大国的发展离不开经济与技术的革新与进步,从起初的英国带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到后面美国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从全球领导者过往归纳起来,成为领导国家主要包含 3 个方面必要条件:1⃣️具备经济与技术的绝对领先 2⃣️可扩展的合作模式,即政治体制上的稳定性 3⃣️贡献新的国际规则当然,具备上面条件并不一定让其成为全球领导者。进入 21 世纪以来,全球复杂多元情况下,第一类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法等。与第二发展中国家各自都存在不同层面的问题需要解决。短期来看(近 10 年)美国仍然会是全球的领导者,虽然其世界影响力逐渐降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部平庸之作,依旧是欧美那一套叙事逻辑,既没有理解西方大国的实质,也没有看到东方大国的潜力,甚至连埃及、伊朗等国的经济不能发展起来的原因也没搞懂,世界各国苦欧美大国的金融 / 军事剥削久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此书,可以帮助到普通读者学习国际大国关系的底层逻辑,看懂大国关系互动的基本状态,拓宽了解大国世界的演化视野,增加认识大国世界的面向格式。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