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3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让一部分人成功的教育,未必是我们学习的方向;而让一个民族大部分人成功的教育,是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一下呢?犹太妈妈,为什么不买玩具?在孩子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玩具。而犹太妈妈们,努力让身边的日常用品,成为孩子们的玩具。在 “我们” 大人眼里,所有东西都有标签:模型飞机、玩具车…… 专门给小孩买的玩具才是玩具;而牙刷是用来刷牙的(不是用来刷其它东西的),水杯是用来喝水的(不是用来装其它东西的),面粉是用来做吃的(不是用来玩的),去兴趣班是为了学东西的(不是为了发现、培养兴趣的)…… 孩子和大人的矛盾就这样产生了:孩子非要玩,而大人非不让;你是小屁孩儿,你懂啥?我是大人,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都多,你为啥不听我的…… 一路拧巴着,内耗着 —— 大人苦,小孩 “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轻松、有启发

      被书名吸引,想一览犹太妈妈的育儿本领。能感到作者的真诚,这确实是育儿的成功学,但它不是喊口号,而是举了很多有趣的小例子。印象最深的一些观点是:每个犹太家庭都有一套【完整的育儿理念】。犹太人小心翼翼保护孩子的【求知兴趣】。犹太人鼓励孩子【提问题】,提问是思考的开始。犹太人把培养子女的【智慧】看成最重要的财富。犹太人非常重视培养【口才】与【协商】能力。犹太人重视【金钱】教育。犹太家庭重视【父亲】的作用和【家庭合睦】。犹太民族用很强大的【幽默感】度过苦难。所有的这些教育理念,都融入日常生活中,融入了与孩子的每一次互动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犹太妈妈的教育智慧,与很多教育书籍完全不同,关注的行与形结果也会完全不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太神话犹太人的教育了!我记得犹太人也没那么厉害,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之前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了这个消息,但就是那些被屠杀的犹太人陷入了 “正常化偏误”,以为希特勒做不出那样惨绝人寰的事。在所有描述犹太人的书中,都把他们描述成充满智慧的民族,可是他们却像当年希特勒一样,把屠刀挥向了巴勒斯坦的妇女和儿童,这不是挺扯的吗?平庸的作者总是在强调自己的观点,什么 ABCD、1234,看似井井有条,实则平庸至极,全书没有任何严谨的事实调研依据来支撑她的观点,就像一个人在台上一直讲她的个人感受一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犹太人的教育很完美,但是具体实践下来不仅需要父母的努力,社会对于不断提问的孩子,充满想象的儿童,个性化差异的个体的包容度有多少是个难题。但是不论怎样,也告诉我们什么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尊重和爱,友好的交流,学会创造性的思考,鼓励提问等等都是我从这本书中学会的。学习并实践吧,我想我还会读第二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犹太人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有有远见,有格局,注重发展儿童思维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协商和谈判的能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兼具犹太教育内部视角和东亚文化背景

                中文图书市场上讲述犹太教育的书着实不少,但很多作者不像作者、而像编者,零星拼凑一些所谓道理和故事,可读性很差,最多给人一种隔靴挠痒的感觉。而这两本书很不一样,作者都深入了解犹太教育,写出来的文字有质感,让人在熟悉之外体验新奇、在了解之外启发思考!《犹太妈妈不买玩具》出自一位把孩子送进犹太学校的旅美韩国妈妈之手。她结合内外部视角,比较犹太文化与东亚文化之异同,给读者营造出了很不错的代入感。虽然说这个书名偏俗,可能错过一些大龄孩子的家长,但内容非常不错,可以为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提供有益的参考。犹太人特别重视孩子的好奇心和提问( 尤其是 Why What if 这类有助于激发创新和发现独特机会的问题),鼓励孩子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享受交谈和论辩,从小学会自己判断和选择,面对困难不放弃... ... 有一种 “直升机妈妈”,总是绕着孩子团团转,过度干涉和保护。还有另一种 “扫帚妈妈”,只在孩子面临重大问题时,才用 “扫帚” 帮孩子清除障碍,否则尽量不干涉。而犹太人认为,父母更适合担任教导孩子如何拿 “扫帚” 的 “扫帚老师” 的角色,教孩子如何辨别和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你知道吗,有这么一个有趣的细节:如果妈妈是犹太人,那么子女就是犹太人;但如果爸爸是犹太人,妈妈不是犹太人,那么子女就不是犹太人。由此或许可见家庭教育之于犹太教育之重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何况是如此优秀的族裔的经验!愿我们的教育也能受其启发,更上层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棒的一本书,很多值得思考借鉴的教育理念,也是我划重点最多的一本书。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