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低情商乐园
拿到今天年过半百的我再来看,这本书依旧很吸引人,依旧很奇葩。全本书没有一个正常人,极端的爱和极端的恨,以及极端的行事风格,还能将故事进行下去。光是这点,就让我非常佩服。 这本书因为已经是经典了,故事内容我也不在这再囉嗦了。就借用一下得到知识城邦这个地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瞎扯) 一下,艾米莉笔下这一一个貌似感情被固化的人们,他们为何如此极端?到底是啥原因导致他们的情感宽度和容量变得如此狭窄?在呼啸山庄这个沉重的小环境中,恩肖先生除了爱希斯克利夫,就不再具有对其他孩子的深情;辛德雷失去了父亲的专宠,立刻变成了一个仇恨满心的施暴者。希斯克利夫更尖利,他在自卑的笼罩下,只有极度依靠恩肖先生的无限度纵容,才能获得存在感。而他在被宠溺的过程中,没有一点点感恩的心情,因为对这种狭隘的人来说,感恩是一种极大的压力,只有把它当作理所当然,才能解脱自己。在这三个人的关系中,看不到人和人之间真正的爱,每个人都只能沉陷在狭窄的情感通道中,没有能力以更大的宽度去接纳他人的情感与尊严。要打破这种单一性,需要对世界、对自然更广阔的体验和理解,每一天都不能停止循环,将新鲜的空气注入自己的生命。狭窄最大的假象是质朴,如同恩肖先生,看到流浪儿就难以舍下不管。但他的爱是儿童化的,更多的是自我满足。这在我们当代社会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很多 “爱情” 看上去轰轰烈烈如火如焰,但仔细分辨,内核还是爱自己。美国哲学家弗洛姆分析过两种爱:幼稚的爱与成熟的爱。幼稚的爱是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反过来,“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如果一个人没有爱的能力,只有需要的渴望,那他怎么能够给予他人真实的温暖呢?《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大部分处于这样的迷局中,岁月的轨迹越来越走向危机的深处,而危机的爆发,在恩肖的女儿凯瑟琳的爱情选择上,终于炸了。这本书我看过至少 3 个不同的翻译版本了,我觉得李晖老师的这个版本翻译的更好,读起来也更顺畅一些。就是毛姆的《刀锋》得到电子书库中,也有好几个版本,我也是比较喜欢李晖老师的翻译版,推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爱得烈火烹油,恨得杀人诛心#破百卷🔴《呼啸山庄》 1.《呼啸山庄》的故事框架也很容易被概括成 穷小子与富家女的爱情悲剧 —— 穷小子因爱生 恨,进而报复社会。因此,如果我们在其中看到 尖锐的阶级矛盾,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仅仅看 到这一点,也是远远不够的。2. 小说真正的结尾坚定地落在希克厉身上。他对凯瑟琳的思念不为俗世 所容,却能够穿越时空,凯瑟琳的脸出 现在他视野里的所有东西上,无论是石 板、云朵还是空气,都是他的凯瑟琳。 他甚至撬开过凯瑟琳的棺材,看看凯瑟琳是否还在那里等待他,然后把凯瑟琳挨着林敦那一边的棺木完全封死,在另一边为自己留下一个墓穴。当末日越来 越近时,希克厉干脆绝食,迫不及待地 拥抱死亡。 看得我崩溃,实在是压抑。 中文版总觉得缺点啥,英文版进度龟速…. 爱在复仇中燃烧殆尽,仇恨在爱中继续熊熊燃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