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认真听了朱伟老师的解读,对背景和传承脉络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建议听书和读书可以参照,正如朱伟老师所说:“说是写了半部诗意化生活方式的百科全书。” 闺阁中妙到毫颠的考究通过大家族,逐渐完善,是大文化氛围滋养的结果,三代人的人事代谢随着大时代凋零远去,手艺却逐渐走出士宦,步入百姓之中,无比精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小说横跨了八十多年历史,从上海建成,一直写到传教士郭居静将天主教传入上海。王安忆在一个广阔的历史、社会背景下写一个富绅家庭的没落和顾绣的成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绣活好也要遇知音

        靠手艺吃饭底气的确要足些,手艺在通透的人手里才会变得越来越好,加入人的因素,作品才更有人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段闺阁柔情,兼述上海明史。看完有淡淡的伤感,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是大家族女性视角的兴衰史。不同于传统的大女主忍辱负重再快意恩仇,用看似平淡的闺阁故事,演绎上海顾绣发源,覆盖了从闵氏苏州织造技术引入,到诗词字画融入织品,再到派生天香园绣、武陵绣史、沧州仙史,把用绣工齐家、设幔光大的故事娓娓道来。   ・让我感动的是三代女子,倔强不屈又柔情细腻:第一代傲骨的小绸与泰康桥的镇海媳妇生死提携,与闵女儿由怨恨到相伴,从二十余岁到暮年。小绸与第二代侄儿媳沈希昭不言语却明心境的微妙关系,也是希昭把文人画入绣,再升至天工。希昭与第三代侄女惠兰的感情,跨越年龄辈分,惠兰出阁争取到了天香园绣的落款权,为她赢得了后半生安生立命。而惠兰对戥子与乖女等平民女孩的身世怜惜,以及戥子用头发劈丝惠兰独创发绣,是一种互相成就,也因打破门第限制设缦传艺,才让天香园绣得以光大。   ・前面不明白自己被什么吸引,有几次读书忍不住落泪,最终才发现其实是为女性之美和韧性所感动:一次是刚毅倔强小绸,在镇海媳妇去世后表示出的不忍和不舍,也感动于她的情深以及对妯娌两位幼子的照顾。一次是惠兰拒绝再嫁,千金小姐以绣工立足独撑门户,感动于惠兰开朗达观,不因夫家没落而离弃,也不因自己遭遇自怨自艾,她守着自己的边界,素衣素面绣品也走绣字佛陀,也自成风格,更是在走出低谷后扶持更多女性,“自己立足,不靠夫家”。再一次是作者写希昭之美,不在面貌而在风骨,感觉她似乎已从书中出来:“阳光正正地照下来,让人目眩,于是希昭抬手挡了挡,发髻上的凤头钗摇曳一下,发出清泠的丁当声。就有一种窈窕,不是从她身上,而是在她周遭的空气里,生出来”。   ・ 绣阁中的美景:惠兰的窗外是玉兰树,有大朵大朵的玉色花,经范小修剪,叶和花都让过窗户,不至于挡了屋里的亮,还给这亮镶上影的边。这里细腻的景色描写,让读者一点点见证了百年间明朝上海一户人家的变迁,看着院子修建、果树林立的繁盛期,到院角坍塌、残荷凋零的衰败期,穿插着徐光启、利玛窦等后世知名人的故事,大量的细节犹如亲历,真实得像是明末穿梭一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活亦美好,命运却无常。藏锦心于锦绣,面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次完整读一位女作家的作品,王安忆用词考究,花团锦簇,画面感强,读后有红楼之感。时代更迭,更领风骚。人活一世,如草木一秋。不用太在意,也不要太不在意。活到死就行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成败皆细腻

                平淡无奇不至于,但要推荐也有点犹豫,三星半的水准。才看完《考工记》,接着追《天香》,因都是时间跨度较大的小说,心下不由互相对比起来。论阅读体验,《考工记》更好读些,可以四星推荐。出场人物少,关系简单,也就是一代人。因时间较近,很多事件的余波还在,代入感也更强,只是刻意避开了政治表态。《天香》更宏大,五代人,旁支又支出去七堂八表,刚开始要记得人物关系花了些时间。也是因为人物繁杂,就显得啰嗦了,对于支线人物背景描述颇占了些篇幅,而且会出现一个前篇的很着笔墨的某人物到了后篇声息全无的景象。细腻依旧细腻,王安忆的文字像镜头,风吹草动跃然眼前,甚至带着味道与声音。不似长恨歌的开场过于琐碎,小场景、小细节、小心思,随着时间长河的流淌,看家族由兴至衰。申家一族是主角,园子也是主角,还有那绣作,被浪推着沉浮,吸纳着一切变化,在世间一点点的风化。读着读着偶尔跳线,想到另一个园子、那块石头,是无法攀越的高峰。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