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西方的发达经济体都面临一个问题,社会的体力劳动供给越来越依靠于外部劳工。德国靠土耳其、东欧或中东其他国家的打工者和难民,法国靠地中海沿岸的劳动力输入,英国靠来自东欧和南亚的劳工,美国的体力劳动市场特别是建筑业则是墨西哥人的天下。这里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外部劳工的输入对本国人未必都是好事。首先,对雇佣劳工的企业主和中产阶层肯定是好事,因为外部劳工只要求支付更低的小时工资,却可以有高过本国劳动者的产出。但对本国的体力劳动者来说,外部劳工的涌入就不是好事了,他们的过度竞争必然压低工资水平,让本国的体力劳动者受损。因此,在日本和韩国,政府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严格控制外国劳工的输入,其目的就在于维护本国体力劳动者的利益。这一点和欧美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在日本和韩国,一些通过非法途径入境的外部劳工由于没有身份,只能领取很低的歧视性工资,而本国的包工头则通过层层转包,吃中间价差,盘剥这些外国劳工。这样的情节在很多关于黑道的日韩电影中都有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收入可观,自己也不排斥,大学毕业做蓝领也是可以考虑的选择。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坐办公室也并非就比蓝领要 “高端”。比如,我们会越来越亲切地称呼快递员为 “小哥”,每天都会按时出现在办公室某个角落的他们,早已成为办公室生态链不可或缺的一员。打工人,都一样。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经济在放缓增速,企业在渡难关。身处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人,尽管感受有差异,但当看见营收、利润等指标的增速普遍放缓,甚至出现倒流的时候,那种向死而生的牵引感和危机并存的不确定性,没有人能置身事外。8 月底,任正非口中的 “寒气论”,呼应了 2022 上半年市场向内收缩的境况。但有人一听便变得极其焦虑,阻碍了反脆弱性和成长,得不偿失。我们必须指出,无论事件发生的起因为何,变化逻辑又将如何,要紧的是应付局面,直面危险带来的影响,趋利避害,渡过难关,而不是放大情绪。在 “不确定性” 从生僻词变为常用语的时刻,南风窗选择考察了五个时下最典型、最受人瞩目的行业 —— 地产、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教培和白酒的中报,倾听这些行业深耕者的心声,寻找属于中国人的韧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读完第20期《南风窗》前天更新的最新一期,这套杂志是我做笔记最多的,12 万字 260 多页,7 个多小时读完。国际政治、社会观察、数据分析、世界时局、公共政策、互联网、经济、科技、人物等专题,我都喜欢,印象最深是:中国呼吁发挥联合国这个国际协调机制;分析全国长途中短途汽车客运到挑战和趋势;分析香水市场;分析乌克兰冲突对欧洲的影像以及欧洲人对支援乌的概念转变;荔浦 —— 一个小县级市的衣架创业;分析年度房地产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销售情况;教培企业的转型发展;白酒行业发展;伊丽莎白二世之于英联邦国家的意义;伊拉克组阁困难;大理又聚集了一群科技人员,开了 web3 的研讨会。…… 推荐你也翻翻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究竟谁赚了钱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不断攀升,亏损却不断扩大 —— 造成这样的原因,除了研发投入的消耗外,核心是上游的成本高昂。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是传统燃油车的三大件,占据了整车成本的 80%。而新能源汽车占大头的则是电池、电机、电控的新三大件,其中又以电池最为昂贵。“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的 40%~50%,甚至 60%,我们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在 2022 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曾庆洪公开发表了这段经典的 “诉苦”。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壁垒大大降低,供应链生态更加丰富,市场需求也比较旺盛,这使得企业对动力电池的订单成倍增加,价格自然上去。但要说 “电池厂商把利润都赚了”,宁德时代听后也会第一个 “跳脚”。明明宁德时代供应了特斯拉、蔚来、理想、上汽、吉利、北汽、长城、一汽、长安、宝马、南北大众、上汽通用、北京奔驰、东风本田等众多主流车厂的电池,但它的半年报却显示,宁德时代的净利润为 9.77 亿元,同比下降 41.57%,利润率仅有 2%。其首席科学家、副总经理吴凯更是直接 “哭穷”:“我们电池厂是没有把利润都拿走,今年虽然还没亏本,但是基本上在稍有盈利的边缘挣扎,非常痛苦。” 这就奇怪了 —— 车企没有赚钱,电池厂也没赚钱,那谁赚了钱?这还得往上去溯源。动力电池卖得贵,原因在于其中的金属材料价格高。电池的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占据了约八成的成本,中长期原材料供给紧缺,将对动力电池成本形成较大的约束性。2022 年开年以来,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锂、钴、镍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涨价。南风窗记者查阅资料发现,3 月中旬,电池级碳酸锂市场综合报价在 48 万元 / 吨~52 万元 / 吨,这个价格比 2021 年初电池级碳酸锂 5 万元 / 吨的价格高了约 10 倍。6 月下旬至 7 月中旬,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稳定在 48 万元 / 吨左右,在波动向上后,于 9 月初突破了 53.5 万元 / 吨的价格大关。如此情形逼着下游的电池厂和车厂纷纷加入了抢矿大军。比如,特斯拉在澳大利亚抢了 2 座锂矿,比亚迪在非洲觅得 6 座矿山,长城与锂矿巨头赣锋锂业开始合作,广汽和上汽共同投资了九岭锂业。动力电池卖得贵,原因在于其中的金属材料价格高。电池的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占据了约八成的成本,中长期原材料供给紧缺,将对动力电池成本形成较大的约束性。2022 年开年以来,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锂、钴、镍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涨价。回顾汽车发展的百年历史,位于中下游的车企一边要造车,一边还要统筹最上游的矿产之事,可谓是前所未有。这就和厨师要考虑如何养猪、医生要研究冶炼手术刀一样,有些离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