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7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还是视频看起来轻松

    本书聚焦 14 位艺术界标志人物:张艺谋剖白 “我们都是时代的产物”,坂本龙一拒绝东京奥运会的 “非战而非反战” 立场,姜文坦言 “不拍电影时面对的仍是十几岁的困境”,王健自陈 “没有进取心,讨厌竞争”。这些被大众视为 “成功者” 的艺术家,在许知远的追问下纷纷撕去标签,裸露出创作生命的本质:永恒的失败感与西西弗斯式的挣扎。书中那句点睛之问 ——“变成一个成功故事里的一部分,你觉得烦人吗?” 得到的回应斩钉截铁:“烦人,因为创作者是永恒的失败者,没有人是在创作里面成功的。” 许知远采用 “手术刀式对话” 直抵创作核心。当李安被问及艺术家的失衡状态时,他坦言:“我们拿自己的命在手上玩儿…… 演员也好,做艺术的也好,都是这么蹂躏自己的情感。” 徐冰则从社会现场中汲取思想动力:“艺术系统其实远远落后于社会现场的创造力。” 这些对话挣脱了明星访谈的客套框架,成为艺术家精神的深层勘探。书中更藏匿着跨时空的思想共振。张艺谋剖析电影本质:“无论影评人讲多少道理,最终打动普通人的是情感”;蔡国强直面人性怯懦:“真实就是勇敢,包括直面你的摇摆”;姜文则以冷峻目光解构人类存在:“整个人类实际按仨俩剧本活,有人演一辈子,莎士比亚演几个晚上,本质没区别。” 这些话语如棱镜折射出创作的多维困境:艺术与权力、真诚与妥协、个体与时代的纠缠。本书源自播放量超 13 亿的现象级节目,文字版却呈现出独特力量。许知远专门撰写人物侧写,新增大量注释与年表,内容体量远超视频。对于这种谈话记录类的书籍,我想可能还是视频更适合我吧,也没记住什么,可能只有在读到的时候才能有所印象吧。通过记录的谈话,能够感受到与谈人的所思所想,但是涉及到熟悉的公众人物时,就忍不住去想象他的动作神态和语气,从这一角度来看,视频可能会更为轻松一些。 关于这本书的与谈人,很多都是创作者,音乐、电影、建筑…… 同时他们大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孤独的存在,只是把自己的存在通过一种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他们的选择又刚好促成了今天的成就,似是巧合和幸运。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认识人的过程

      十四个人里,我只听过六个人的名字,其他的都不知道。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是先从自己熟悉的人开始的,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当他发现了自己的风格后,他会一步步地去实现。他们的迷茫,可能我不太理解。但是他们的经历,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体验。虽然他们的生活离我很远,但当他们提到对人的关注时,我会被吸引。我喜欢人,我喜欢有温度的人。当自己有能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时,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不同年龄段的人,对生活的理解各有差异,但大家都有对爱的需求。在这本书里,导演居多,有各种手艺的艺人都有自己最核心的本领,经历过岁月的冲刷,有些改变了,有些则更加执着。我们没有必要去判断对错,只要满足自己就好。不管是大我还是小我,只要有我就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十三邀第一集,推荐书评

        《十三邀》首集像一记撞钟:许知远端着 “偏见” 与罗振宇的 “成功学” 正面交锋,理想与功利火星四溅。镜头不剪辑尴尬,保留真实错愕,逼观众重新思考 “读书何为”。在流量狂欢年代,这份迟疑与追问,比答案更珍贵。继续追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2023年第三十七本

          看这本书可以脱敏:不盲目崇拜明星。明星是这些人生产的。在电影生产大协同中,明星和马驴骡牛没什么不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

            一集没有看过的谈话节目,但将对话付诸于文字之上,仿佛增加了不少力量。导演艺术家的合集,明明找了一堆成功人士偏偏却给第一本书这个主题果然和许知远难脱油腻长相骇人有关。可读性很强,可能直接去看视频还不能发现书中人物的语言深度,似乎以失败者的姿态面对艺术,才能抽象出成就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一丢丢拧巴

              本来想自由的看,但是许知远的文人自觉与人生思考 --- 我感觉很刻意,许知远一定是自然流露 --- 让我觉得很拧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坂本龙一的音乐,其实很多人喜欢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华,还有对他淡泊名利的人生观的认同,对他追求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 ——“音乐和自由” 的仰慕,以及对他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积极关心环保、参与社会事件以及表达政治态度的钦佩。像 911 事件和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他都通过创作和演出来让更多人关注事件的发生,用音乐去传达自己的声音。虽然这位摩羯座大师在自传中很少提及几十年来拼命的工作状态,但在 2014 年确诊患上喉癌之后,他才明白是时候该注意身体了。经过 2 年的治疗和康复,坂本现在的状态还不错,2016 年开始他又重返荧屏,参与了《怒》《荒野猎人》等几部电影的配乐制作,还在 2017 年 4 月份发行了一张依旧充满实验性的专辑,听着这些音乐,你也许能感受到他这两年间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读完了,纯对话形式的呈现还是第一次接触,读起来还是有些费劲,对于本人而言,在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控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历史上很多伟大的思想碰撞都是发生在对话之间的,我想作者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对话,向我们传递伟大的思想。本期的对象都是艺术家,因此有很多关于创作与表达的探讨,但是对于我这种艺术小白来说,可能只是看了个热闹。但是,书中对于个人成长的探讨却常常触动了我,虽然个人经历不同,但是在这些艺术家身上都能看到一种韧性,那是面对问题挑战时的态度,那种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打动我的是结尾,毕赣的小姑爹因为自己的转变,得到了女儿的认可,在他心里,女儿是自己最大的骄傲,毕赣说:“做一个朴素的英雄,得到了他最想得到的人的认可,这就足够了。” 一本书,让人读完,心中温暖,这就足够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老许的书,我还是比较喜欢的,之前买过他的纸质版,但是没时间看,听书,挺好的,接着会把十三邀全听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发现有趣的人

                        今天读完了今年的第四本书《十三邀 1-“我还是喜欢失败者”》,给自己鼓掌!其实读完之后,没有太多的感触,能记住的受访者的信息也不多。但偶尔也会在脑海中想起张艺谋老爷子他说自己的做事方式 “别人托付的事,要尽力做好”;有趣的指挥家金承志先生,原来创作的时候也会 “犯难”,也知道了原来指挥家也不是那么 “无聊” 的,他们也是有 “有趣的灵魂” 真实的生活的。或许,这就是我读书的一些意义所在,可以感受不同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也是蛮有意思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艺术嘉年华

                          许先生的第一辑是导演和艺术家,艺术总是个性和感性的,艺术作品背后是创作者的人生哲学,感性思维和精神世界。让我们透过艺术家的人生去领悟普通人无法触及的境界。艺术家在与世界碰撞的同时也在诠释自我,感受到的是有趣的灵魂张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般

                            读了老俞的对谈,再来读十三邀,感觉浅了一些,不知道看片子会不会比阅读体验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二十世纪末的几十年,真是一段思想的黄金时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轨迹中有无数擦肩而过的陌路人,偶尔我们幸运地跟另一条轨迹志同道合一段,也许是半辈子,也许是半天,也许是半小时,都是礼物,值得珍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上一次看类似访谈、记录类的书籍还是柴静的《看见》,许知远的这本书通过采访张艺谋、姜文、冯小刚、诺兰输出了很多大师的思想。大师无论在思想还是文学造诣方面都是谦虚、低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通过不一样的运气、努力在砥砺前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话,交流,观念的碰撞

                                    与时代的各种人物对话,感受个人的成长路径,感念时代的烙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了一遍视频,看了一遍书,真不错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