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千面女神》

    这本书并不是为女性主义 “背书” 的应制之作,坎贝尔并没有在男女的二元关系中做非此即彼的高下判断,而是在为人类精神寻根探源。在这种多维透视之下,“女神” 之 “女”,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性别符号,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文化模式,蕴含着一套独特的价值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了解“模式”发展之路

      这本书并不是为女性主义 “背书” 的应制之作,他并没有在男女的二元关系中做非此即彼的高下判断,而是在为人类精神寻根探源。在这种多维透视之下,“女神” 之 “女”,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性别符号,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文化模式,蕴含着一套独特的价值观。这种在父权制和一神教兴起之前曾经长期普遍维系人类社会的信仰 —— 文化模式,代表着人与自然尚未分离对抗之前的和谐状态,提示我们现代社会所推崇的种种规则或许并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神话学问,太有趣

        很久没有读心理学专业以外的书了,在图书馆翻到这本书果断借阅,回来在架子上摆了两个月。还书前坐下来细细品读。我不是不喜欢,而是总觉得这么一本好书需要沉香沐浴郑重其事的阅读。知道约瑟夫・坎贝尔是在千面英雄这本书。喜欢神话,也是从小听着神话故事长大。了解神话的隐喻是在学心理学学习沙游治疗和绘画分析心理学时了解到的,神话背后的隐喻可能是像荣格说的集体潜意识,我们毋须太多的语言但我们会坚守会相信会遵守,会按照那种方式去行动,我们自己都无法知道,这就是神话带来的奇妙力量。约瑟夫・坎贝尔是富有魅力的。这本书详细的介绍了从旧石器时代到现代女神的发展。让我对女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对女性有了更多的认识。书里说:女性身体就是她的魔力,女性的魔力源于自然,这是开篇不久作者的一句话。在这句话里让我更加接受自己作为女性这个角色。可能对于这个角色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作者在讲到女人通过孕育生命被赋予不可穷尽的生命。是我突然对怀孕,以及孕产一位小宝宝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在此之前其实我很排斥生孩子。另外这本书里也让我对蛇的意象有了更多的了解,蛇是医疗者,代表时间治愈中生命的力量。代表摆脱过去,走向未来,摆脱死亡,拥有强大的力量。蛇虽危险,却是生命力量在时间维度的三大象征之一。这个知识让我理解了蛇在很多重要的神话故事里出现。另外一个阅读的心得来自于圣经。圣经里没有女性的地位,虽然有圣母这个女性角色,但大体上是没有女神的。也可以从侧面看到圣经对女性的一种态度。还有读到神是对超然力量的隐喻就是对神力量的认同和重视神秘力量,引用书里奥西里斯・琼斯的一句话:我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我拥有重生的力量,我即是创造了众神的奥秘,你在你的神层次中所见的就是你自己,同时你必须承认你存在于自我之中,这是神话的开端。这本书里还有一个是对《奥赛德》这本书的一个剖析,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兴趣,后期我有时间了会看一看。嗯。是一本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研究文化的人必读的书。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推荐先去每天听本书听解读,直接看原书会有些晦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千面女神》

            1972—1986 年,坎贝尔做了超过 20 场关于女神的演讲和研讨会,探讨了神圣女性的形象、功能、象征以及相关主题。本书是对坎贝尔所有关于女神的演讲和研讨内容的汇集。在书中,坎贝尔对女神的缘起、发展、远遁与归返做出了系统性概述与研究,并得出了与知名考古学家马丽加・金芭塔丝(Marija Gimbutas)相同的核心观点:大女神是全世界神话最早的核心神圣形象,是后世的神话和神圣传统中所发现的女神们的共同根源。神话以文化为本,以文明发展为根基。女神崇拜的发展,同样围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数万年间,女性精神与女性经验被转化为原始的神话形式,成为了全世界神话的基础,更激发了各种创造性形式的潜能。在父权社会,女神被男神所压制,成为男神的附庸,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女性力量的崛起,同样带来了女神的归返。人类已进入 21 世纪第三个 10 年,社会文明的发展会将女性精神与女性力量带向何处?本书核心内容:坎贝尔在一所女子大学讲了 40 年神话,他总是遗憾地告诉学生们,他讲述的一切都是由男性讲述和经历的,因此,几乎所有创世神话中的创世神都是男性。而所谓历史,就是由男性讲述的以男性为主角的故事,充满了征服和杀戮。这其实是父权征服世界的一种表征。事实上,在史前时代,曾经有一个女神崇拜的时代。那个社会既非母权也非父权,而是两性平衡,和谐无争。人们崇尚女性的力量,崇拜女神的创造力,认为是女性引领着人类精神的探索,激励人们自我实现。后来,父权征服了世界,神话被全面改写,女神遭到了贬低和诅咒,导致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充满父系神话的色彩。不过,被压抑的力量总会爆发,女神总会归来。《千面女神》坎贝尔在女性力量崛起时代向女性致敬的作品。他通过系统研究梳理女神神话传统和流变,讲述了一部女性神话史,带领我们回望文明源头,探讨未来之路。一个正常的文明应当是两性能量平衡、酒神与日神精神平衡的文明。1. 女神崇拜时代女神和女性被赋予了什么价值;2. 父权时代女神神话如何被改写;3. 以及被压抑的女神和女性力量如何回归。原始神话有两大序列,与种植文化相关的母系神话,以及与游牧文化相关的父系神话,前者崇尚自然,后者崇尚征服。在母系神话中,女神是自然力量的容器,她是生命的赐予者,也是死亡和重生的接引者;她是创造力的源泉,是精神的激励者,激发我们精神和诗意上的自我实现。游牧者通过对采集、农耕文化的侵略,完成了神话向父系的转变,随着女神被父权神话击败,世界进入了漫长的噩梦。但被压抑的总会爆发,于是有了酒神的狂欢,有了艺术,有了新的神话。坎贝尔研究女神,是在为人类精神寻根探源。女神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性别符号,而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方式。在他看来,如今的我们正处在一个普遍的意识大转变时期,他强调女神的重要性,是希望女性本身的特质、女性的存在和女性的感知能够被理解和尊重。回顾古老的女神文明,也许会给危机中的现代人带来启发。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女性神话

              从男性神话到女性神话:任何事情都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一切都在变动,雄性的丛林法则亦然。这是一个如自由落体般抵达未来的时代,每个人都不得不为自己开辟道路。旧的模式不再有效,新的模式又尚未出现。事实上,我们正是在塑造个人生活的过程中塑造了新的模式,而这正是当前这一挑战的神话意义所在:我们是即将到来的时代的 “祖先”,尽管自身并不知情,但是我们缔造了新时代的神话,将成为启示着新时代的神话模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作者研究加入中国神话传说内容,结论会更丰富,但也许会不同。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为什么父权制传统中,主要神祇都是男性?

                  为何女神阿佛洛狄忒,会从男性生殖器产生的泡沫中降生?
                  为何雅典娜会从宙斯的头颅里出生?
                  为何狄俄尼索斯又会从宙斯的大腿中二次出生?这些古老而神秘的问题,在坎贝尔这本书中,揭示出了令人深思的答案。作为一位神话学家,坎贝尔以《千面英雄》闻名于世,乔布斯和奥巴马都是他的忠实粉丝。但是作为一个老师,他却在女学生们面前坦言:关于神话,至今他所讲的一切都是男性所说和经历的。不存在关于女性的神话模式。为什么不存在女神的神话模式?真的不存在吗?对这个问题的存疑,让他开始研究女性神话。他在考古神话学家(女性)金芭塔丝研究的引领下,游走于新石器时代的古欧洲,到苏美尔以及埃及的神话,深入剖析荷马史诗,亚瑟王的传说…… 最终,他得到一个颠覆他之前言论的结论:
                  没有女神,就没有神话。
                  诸神之始,皆源于女神。
                  女神神话不仅存在,更是全世界神话最早的核心。但问题就随之而来。为何在后来的神话传统中,女神们几乎销声匿迹?
                  为何在父权制传统中,主要神祇都是男性?答案是女神们经历了一场悄无声息的文化上的夺权。女神消失的背后,是成千上万年的历史进程中,遭遇的被战争夺取,被曲解转译,被污名化侮辱、被降格贬抑、被同化以及成为附属的悲惨宿命。看看闪米特人的神话,众神的祖母提亚玛特被男神马杜克残忍杀害,她的血液竟被用来创造生命。结果呢,男人却从此披上创造者的神话外衣,掩饰他们作为侵略者的身份。再看《创世记》,原本圣洁的女神,却在希伯来父系神话的转译过程中,沦为罪恶的化身。而在《旧约》中,女神被称之为 “可憎之神”,她们的神性被蒙上魔鬼的面纱。还有赫拉,她曾是一位比宙斯更强大,自身拥有权力的女主人,后来却屈居宙斯的附庸,成为他的妻子。还有一开始说的,女神阿佛洛狄忒和雅典娜,都是从男人的身体里出生,为啥?因为男人没有创造生命的能力,但他们却意图建立 “男性子宫”“男性生子” 的美梦。
                  甚至通过酒神狄俄尼索斯的 “二次出生”,强调孩子从男性或父亲那里获得的精神生命,以此想削弱母神的力量。这不仅是对母神的同化和贬抑,更是一次文化上的夺权。在这一系列的操作中,女神神话逐渐失去原本的光辉,在父权制的阴影下改头换面,最终,男神成为神话的主角,男性神话成为神话系统的主导。虽然坎贝尔认为,全世界的女神,都在经历一次归返,女神的力量正在重现,但从他寻找的结果来看,女神重返的道路还很漫长。坎贝尔的《千面女神》成为我们找回女神的裨益之书。然而,坎贝尔似乎仍然处在男性中心的思想链条上。我在看的过程中,有两个词让我特别不舒服。一个是 —— 转换器,一个是 —— 容器。坎贝尔通过考古和各个神话中的女神形象说明:女神的身体是生命的容器,是父亲和孩子之间的转换器。
                  里面非常多的女神形象,主要都是作为生育的母亲,作为援助者的妻子,或者作为灵感缪斯的情人而存在的。女神仍然被看做是一种工具,一个媒介。即使是圣母,也仍然是一种媒介,是耶稣和教徒之间的媒介。所以女神的本质是什么呢?她的精神是什么?
                  坎贝尔认为:无论作为缪斯、母神还是英雄的鼓舞者,这些女神都反映了,女性所代表的力量是女性自身的天性。女性的生命由天性驱动,其方式与男性不同。那女性的天性又是什么呢?天生具备生育能力?还是启发他人的能力?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重新审视。但他有一句话很认同:女神的重要性不在于女性是否得以坐上统治者的宝座去管理一个母系社会,而是女性本身的特质、女性的存在和女性的感知被理解和尊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神话给我们启示

                    约瑟夫。坎贝尔神话的一个功能在于呈现宇宙的形象:神话自身承载着对神秘的认识,所以无论你在哪里观看它,你都好像在看一个象征图标、一幅神圣的图画。在神话中,时空之墙向更深的神秘维度敞开,那是我们内在和外在的维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永恒的女性,引我们飞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的第一本坎贝尔的书是《千面英雄》,这本书里坎贝尔破解了神话故事英雄之旅的密码,同时也是人生的密码,所有的故事都启程于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在各种升级打怪中启蒙,最终在自我蜕变中回归,就像我们每个人自我发现的历程。这本《女神》与之前的不太一样,像是在寻找人类精神根源,题目中的 "女" 已经脱离了性别符号,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具有生生不息的,感性的思维方式。坎贝尔认为女性是一个转换器,接受过去的种子,并通过身体魔力将其转化为未来,还有女性还代表了一种自然法则,男性代表社会原则和角色,这些从神话中提炼的观点在弗洛伊德的精分里面也有体现,有了坎贝尔的指引,再看希腊神话和西方哲学论著,对某些观点也不会觉得难以理解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早期以女神为中心的神话中,太阳与地球都被视为女性。或者,根据另一个意象来解释,作为男性的月亮在太阳中创造了自己:太阳的创造力之火与子宫和月经的创造力之火是相同的,祭坛之火也一样。种植文化的神话中的大女神形象,最早并非来自东南亚,而是来自约公元前 7000—— 前 5000 年的欧洲和近东。其中有一座小石像,来自安纳托利亚南部(即现今的土耳其南部)一个叫加泰土丘(Çatal Hüyük)的村庄遗址。这座石像完美地呈现了女性在这一背景中的神话角色:她一面拥抱着一个成年男性,一面怀抱着一个孩子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