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48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镇的集体无意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小镇的集体无意识 ——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这本书在今年一定会出名的。” 这是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我没有要鼓吹作者的意思,但作为非虚构纪实文学并且采用描写小镇女人的题材,这是需要直面勇气的。上一年的这个时候,我看了《我本芬芳》,也看了会《秋园》,但给我的感触都不及《盐镇》,我想对于被家庭保护得很好的人来说,看这本书是需要有心理准备的。​书里第一个故事讲陈婆婆就把我触动了,在历经磨难之后活下来仍属不易,可陈婆婆不仅活的很好,甚至还赚了一些钱买房给自己的儿子儿孙。陈婆婆 90 多岁了,他儿子坐在她对面,也已经 70 多了。​陈婆婆的那种不甘于磨砺的自尊心是她的性格底色,从她一生的角度来说,这才是她生命的动机,也是给我的感触。​​书里还讲了其他活在(生长在)小镇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女人,无一例外她们都有 “病”,或者说,她们都活得不健康。男女不平等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小镇的代名词,而是小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看这本书花了好几天,每次停下来都会跟别人说这本书:她们太惨了。​书里的她们讲的一些想自救却也无力而放弃的话,是植根于这个小镇的氛围,我同情她和她们,却也不想多悲恋几分,因为我知道,这就是无数个 “小镇” 的真实写照,我看到的也或有幸或无幸来源于这本书的纪实文学写录。最恐怖的不仅仅是这些小镇女人们的个人经历,而是小镇上对女人唯一不可原谅的就是 —— 不结婚、离婚,没生出儿子。也就是说,对于男人剥削,家暴,出轨女人们的种种事迹是可被小镇原谅的,这是外面人的视角,但在小镇里就是男人手上被全体小镇给约定俗成的权力。但更让我意外的是,女人深陷其中却也无论如何难以突破,最终被迫接受活在小镇的命运。我无法理解她们在面对丈夫如此对待自己时却几乎没有想真正去离婚,并且因此而完全摆脱影响的,这不得不让我怀疑这是某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演变成小镇的集体无意识,女人活在男人的目光下,让她们自己也变成男人的爪牙。​最后我摘录作者后记的一句话作为书评的结尾,她的表述即是我内心的感受:“盐镇的生活是一道道细碎的裂口,女人拼命止血,而男人们在撒盐。定稿之后回头再看时,我还能一遍遍地感受到被命运 “放咸” 的惊心动魄。这里也是我的盐镇:我们说着同样的语言,感受着同样的天气变化,看到过相同的标语,被同样的历史洗涤,我当然懂她们,某种程度上她们就是我自己。或许这本书的故事也只是重复地发生在了一个人身上而已。”

      5
      1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小布尔乔亚的呻吟感伤

      易小荷文笔一流,深得西方非虚构纪实文学写法的精要,全书写四川省自贡市仙市古镇上,10 位涵盖不同年龄段的妇女(从 90 岁的陈婆婆到 05 后的女孩),不同的 “凄惨” 人生,相同的都涉及灰色皮肉生意,而且都因为没受过教育,处于行业最底层。作者仿效婆罗门奈保尔,充满悲悯的把千年盐镇古街写成她心目中的 “米格尔街”,鲁迅也严厉批判过中国的民族性,但并不是俯视,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作者是为了写出 “乡下人的悲歌”。30 年前我也追捧过莫言,也喜欢《江城》,可看多了,还是敬而远之,用李笑来老师的话就是远离负能量,西方人肯定很喜欢,我并不避讳家丑,中国农村养老金才 180 元,人均 GDP 比美国还差的远,可我认定是在走上坡路,如果把《命运》《寻常百姓家》三本书一起看,就看出价值观不同了。看书中描写的仙市古镇残破阴冷凄凄惨惨(她写书的时候正是疫情期间),我赶快去短视频平台消消毒,现实的古镇老街市 “中国盐业第一镇”,现在旅游兴旺,游人如织,安逸舒适绿水青山正变成金山银山。

        2
        1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分别讲述了从 1932 年开始,30 年代、40 年代、50 年代、直到 00 后不同八个年代的仙市镇人 11 位不同女性的一生。这里的人大部分男人都懒懒散散无所事事,生意可做可不做。他们对生活没有野心勃勃的欲望,也完全满足于这个狭小的镇子,拒绝努力和改变,勉强蠕动几下,感到些许舒适就足够安逸。女人并没有什么家暴的意识,习得性无助让她们在婚姻里彻底地躺平,支撑婚姻、活下去的唯一稻草就是为了孩子。这里的女性十分强悍,无论高矮,都能肩负重物,从不假手于人。她们都是婚姻的不幸者,却又非常唾弃婚姻失败的女人,大家既是局中人,却又都是自己悲惨命运的缔造者。以下为 11 个女人看似不同,实则相同的命运。一、盐约陈炳芝三次失败的婚姻,为了养活 6 个孩子,做各种小生意,煎胡豆、豌豆卖,卖凉水,开小卖部,借贷买黑白电视机开茶馆,花两千多买煎化生的机器,一千多买绞肉机,还有绞糖机等各种机器,暗地里开性交易所等等。只要可以赚钱,就会毫不犹疑去做,有了钱就会购买房屋。年轻受的苦难太多,居安思危格外浓烈,对金钱把控感很强,却又非常同情可怜人。二、被弹起,也被掸落王冠芳因为生不出儿子,哪怕丈夫与不同女人偷情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即使捉奸在床被毒打后,也只能安慰自己挨打就是因为自己是生了两个女儿,肚皮不争气。这个时代的她们而且没有家暴的意识,整条街上的女人几乎都被家暴,从大吼大叫到掌掴拳打并没有一条清晰的分割线,被称之为 “人家别个屋头的事”。三、雷电闪在不远处 1994 年,钟传英因为丈夫好吃懒做离了婚。还补了三万块钱给前夫。1997 年与曾园一起创业发家致富。事业有成之后,不少女人打电话给钟传英催她厉害,但她并不示弱,明确表示,“离婚可以,你要男人,我要钱,你就拿钱来买,我愿意卖给你。” 她一直以来颇为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她和曾园一同白手起家,是因为感情,而那些女人和他在一起只是为了他的钱。第一次婚姻解体后差点被唾沫星子淹死的她已不敢再次离婚,尽管曾园数次出轨。秋子是个名副其实的女强人,同时开理发店、麻将馆、服装店、卖夜宵,借钱给出狱后的丈夫猛子买中客车,却依然改变不了猛子勾搭女人、暴烈的性情,在他眼里,秋子一天到晚钻进钱眼,就是个拼命三郎,不管他,没有顾及他的感受。而秋子呢,说为了娃儿不离婚可能是借口,猛子威胁过秋子,如果离婚有可能家毁人亡。四、有谁在釜溪河看见过鲑鱼童慧循规蹈矩、克制隐忍、温和乖巧,15 岁就开始上班,尽管只有初中文凭,却严格要求自己,不会的就努力学,永远都是第一个踏入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的人。内心也充满了自卑,没有正式编制,没有社保,使得她不愿意结婚。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清高却是因为担心 “欠” 人家的,这也注定了她会与几年来持之以恒对她好的李红梅在一起。李红梅性格刚烈、脾气暴躁、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抽烟喝酒打麻将均沾。尽管已经结婚生子,但 91 年 23 岁的她第一眼见到童慧的笑容后,便无法自拔。几度寻死未遂,将命彻底的交在了童慧手里。五、白鹭飞走了黄茜家世代都居住在这里,是镇上历史最悠久的一户人家,开过栈房、酒馆、染店,能做出一种如同鸡肉一般拉出丝的豆腐干。父母尝试过卖腌肉、包子、馒头,卖茶叶,养猪、养羊甚至养猫卖猫等等,一切可以赚钱的生意。黄茜家里有着严厉的家教,家务活都落在她身上,于是她充满了恨意,非常叛逆。父亲被诬陷入狱、妹妹考试被偷换试卷,使得她对地方政府、权势人物特别淡漠。她不看书、不敢尝试新的东西、不懂人情世故,以至于到了 40 岁依然一事无成。预算孩子读大学一个月两三千块钱的生活费,同时开轩然居饭店、摆摊、替人补货,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她太随遇而安了,即使丈夫不是自己的良人却也依然选择在一起。六、到河的对岸去曾庆梅是个大嗓门,因为童年父母吵架打架的阴影,这世上所有的闲事她都恨不得过问,连过路的蚂蚁打架也想规劝两句。母亲非常封建,邻居也从不把自己当外人。因为外出上班养成了洁癖,开始嫌弃在家一直照顾父母的男友,为了逃离选择割腕自杀,最后选择了一个不爱也不讨厌的人结婚。要强的她从未停止工作,就连怀孕也在街头摆地摊。最终因为一次误会使得丈夫愧疚,从此家庭逐步朝好的方面发展。七、张开是指头,握紧是拳头梁晓清爸爸非常专权,并且安于现状,人生追求就是吃得饱、穿得暖、家人还活着。而且信奉风水,以至于晓清只念了一学期书编休学了。周围人都瞧不起她,她自己却性格直率,偏爱母亲,并且不信命,所以完全靠自学,时刻都在反思总结经验,不仅自己要挣脱枷锁,还要改变母亲的命运。八、这里没有我的母亲陈秀娥高中母亲因肝癌去世后,就不再有人给她人生建议,尽管她不算早熟,却是个恋爱脑,大学尽念了一学期便和第一次见面的网友确定了终身大事。因为大学勤工俭学所得报酬被人下药受骗之后,就对世界失去的所有憧憬的美好。因丈夫整日沉迷于应酬、赌博,终于在公公去世时丈夫也不闻不问,导致婚姻的彻底破灭。最后因一系列原因慢慢对人性也失去了信心。对世界畏怯和怀疑。九、放咸詹小群因为早年父亲生病去世,母亲改嫁,养成了谨小慎微、从十岁的时候就知道要察言观色、喜怒不形于色、沉稳不计较的品行。她永远都不指望完全地依靠别人,哪怕是身边最近的人。亲人的血脉相连处,但凡能拿出一点点的温情,为她做一点点事,所有的原罪都能过被原谅。十、生意人黄欣怡跟她爸爸一样,酒量好、朋友多、性格直率、脾气火爆,爱打架。对她来说,只要能赚钱,无论做什么都没有负罪感,她觉得自己是个很有善心的人,帮助流浪汉、念念不忘走丢的宠物,是完全生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那个世界有时候和现实的世界重合,有时候也会脱离轨道,越滑越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命的上千种形态

          1⃣️ 《盐镇》的故事从陈婆婆开始,到黄欣怡结束。就像一个不可思议的闭环。陈婆婆开的是猫儿店,就是非常隐秘的色情场所。而 2005 年出生的黄欣怡,只有 17 岁就当上了一群幺妹的妈妈桑。🌿 濒临死亡的陈婆婆在贫困中挣扎的活着,而黄欣怡挣的钱,也会捐赠出去她的内心,对爱情有着强烈的渴求就像她带的那一群姑娘一样都是 10 多岁,觉得遇到了此生的真爱,便奋不顾身,付出了所有直到最后伤痕累累。2⃣️ 就像作者所说她想把所有的人写到一块儿,但又发现这些人,就像一个又一个的孤岛,她们被欺骗被压迫、被家暴,被无情的打骂被抛弃。3⃣️ 小群的故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那个父亲去世后,一直照顾着弟弟的女孩子经历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和悲伤幸好有爱她的姑妈收养了她但她那没被收养的弟弟在继父家一次又一次的被毒打。🌿 生命中总是有那么多的伤疤我相信,总有人会把它写下来告诉我们,无论生命有多少种形态我们都可以珍惜当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活着!是最重要的

            书中讲述了从 90 岁到 17 岁,自贡仙市镇 10 名不同年龄女性人物的人生经历。我年初去过仙市游玩,看到的是古朴规整的街市、熙熙攘攘的游客、悠闲自在的居民,祥和安宁的气息,蛮喜欢这个烟火气十足的地方。不过,这也仅限于一名游客眼中的仙市。读过《盐镇》后,我对 “民风朴实” 一词的使用或许会多一分顾忌。其实,哪一个地方的女性都会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可作者如此露骨地讲述还是多少让人感到震惊。人间百态,世事无常,万般滋味,皆是生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这十位女性的故事也虽然只属于她们自己,但是,故事的影响已经超越时空。你我皆是凡人,生命并无不同。活着!比什么都重要。社会在发展,乡土在变化,女权在升级,唯一不变的是养育人们的那片土地和那条蜿蜒的釜溪河,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延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个乡村都是一座盐镇

              这本书应该是近年来最好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真正的魔幻现实主义纵横交错地展现在眼前,每个故事都让人内心一惊,不胜唏嘘。所有的故事看似离自己很遥远,却又能在身边找到相似的版本,甚至可能一不小心自己就会变成其中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作为旁观者的理性和庆幸,满目皆是感同身受的理解与同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离开上海的一年半里,我把父母从重庆接到成都暂住,这样我就可以大部分时间待在乡下,一两个月的某个周末回到成都,陪父亲去医院动眼睛手术,和母亲过一下生日。等到这本书出来的时候,离我当初离开上海应该也有两年了。作为一个喜欢热闹和朋友、留恋上海生活的人,拿出了两年的时间(一年多的时间在镇上,半年在成都完成写作),没有收入和社交,不算易事,但我终于还是把它变成了 “易” 事,只是为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一点奢侈的理想。一年半时间,两千多公里的距离,从地球最大的都市回到故乡的小镇,这个跨度看似巨大,事实上我在地图上比量良久,盐镇和我生长的自贡市区相距不过十几公里,很难想象,此前数十年,它是我对中国一无所知的那部分。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以川南自贡仙市古镇为写作背景,这里是自贡井盐外运的必经通道,小镇因盐而生,曾经盛极一时。2021 年开始,作家易小荷在小镇待一年多时间,感受着小镇人们的生活百态,也和小镇上的很多人熟识并成为朋友。于是,有了这部以小镇女性为写作对象的小说。仙市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当然,今天的古镇早已经淡出了盐运的舞台。作家易小荷并没有用更多精力去关注古镇的历史过往,相对于古镇曾经辉煌的盐运史而言,小镇普通人的生活也许更为有趣,也更为接近这座川南小镇本身的性情。本书写了 10 个女人的故事,年龄最大的 90 岁,最小的 17 岁。按照易小荷的说法,她们的生活细节几乎涵盖了几十年以来整个小镇的历史,女性的故事从来都不仅仅是女性本身的故事,这也是一本 “乡下人的哀歌”。因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自然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作者是希望通过她们的故事,给读者呈现出仙市这个西部小镇的平淡和孤寂。这部小说集具有更为真切的纪实意义,这也是有着多年媒体从业经历的易小荷所擅长的。我们可以从这些女性的人生历程中,感受到太多不可思议的情节。离婚、家暴、背叛、霸凌、绝望、麻木、赌博…… 那些只有在电影里发生的元素在这里集中降临。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些生活中的现实场景,构成了这个西部小镇的日常生活,也勾勒出一个盐运小镇不为人知的命运。她们的故事各自独立,却终将套成一个莫名的圆环。小镇的 10 个女性都遇到过令自己头痛的男人。《盐约》中的陈炳芝,和三个男人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在镇子里的人们看来,她做生意敢作敢为,是 “仙市的女强人”。她的第一个男人邓修玉下落不明,第二个男人张运成嗜酒如命,每天要喝一两斤酒,看到陈炳芝和哪个男人多说了一句话,拖过来就打,身高不到一米五的陈炳芝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陈炳芝说:“那时候不像现在,可以报官,可以离婚。很多夫妻都那样。” 如此种种,小镇 10 个女性的命运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和自己负重的婚姻密不可分,也和小镇落后的环境密不可分。妥协和和解是她们处理家庭矛盾和家庭暴力最为主要的态度,她们相信男人会变好,她们更相信这是命中注定的宿命。当然,她们也并不完全听从命运的摆布,如果可以通过勤劳和吃苦来改变命运,她们会毫不犹豫的去争取,她们内心都有一种逆流而上的渴望。这也是小镇女性品性的可贵之处。盐镇的生活是一道道细碎的裂口,女人拼命止血,而男人们在撒盐。本所写的 10 个故事,像撕裂伤口一样的描写了一群女性的经历,这是小镇之痛,或许又不仅仅如此。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底层女性真实生活的一个侧影

                    这本书读的有点纠结:主要是书中的人物太真实,活脱脱就是我从小听说过的、看到的、感知到的女性缩影。曾一度想放弃不看了,但还是忍不住仔仔细细、一字一句读完;读完还不算,还就这个话题与更接地气的县城闺蜜聊了一个小时。很赞同贾行家老师的这句评价:活在止血和撒盐之间的小镇女人。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这本书,一边很难过一边很庆幸。作者说:盐镇的生活是一道道细碎的裂口,女人拼命止血,而男人们在撒盐。难过的是,那些大部分女主对自己的生活逆来顺受,我觉得这应该跟自己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自己的心境有关。庆幸的是晓清和小群算是通过自己的信念以及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过上了跟那些女人并不一样的生活。看前部分时,我还在恨,恨那些人为什么不去选择离开那种生活呢?看到后来,我好像也理解了。因为现实中真的有人因为一些牵绊而放弃自己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对于这类人我们除了能表达对她的怜悯好像也无其他。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生长的环境,家教以及自我认知非常重要。希望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依然坚强,努力学习,坚持奋斗,最终过上自己如愿的日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她能觉醒生活会不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有时想一想她们活成如今的模样也是她们自己的选择。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女性 社会观念

                          以为只是小说,结果发现书里的描述的现象一直都有。以为是很久的事情,结果发现 故事的主人翁 05 后,2022 年发生的。用极度复杂的心情的读完了。除了第一个故事里面的人物,其余的人物故事自己都曾看到听说过。  虽然自己反对故事里人物的的观念跟做法,比如即使家暴依然不愿离开的,没结婚就是没人要的,但发现其实这种观念跟现象现在周围也都有。不分年龄地域性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活在止血和撒盐之间的小镇女人

                            贾行家老师讲过这本书:" 在易小荷的讲述里,她们的人生像是一道道伤痕,“自己在拼命地止血,而男人们在撒盐”。“四川人是天下的盐” 是一句明媚的话,常用来指,川人的乐天开朗就像盐一样融入到了我们的民族性格,而盐镇这里还有句俗话,“一颗盐就可以把一个人放咸”,暴戾的丈夫、不愿意付学费的父亲、对于欺侮和残害的默许,就像是一粒粒又咸又苦的盐,让女人的命运变得和泪水的味道差不多。易小荷的十二篇纪实故事叠加成了一幅连贯的、密不透风的图景,让我们看到:盐镇女人的处境是普遍的,是结构性的,她们相互间的孤立和损害不是原因,而是某个循环中的结果。”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想虐虐自己吗?锻炼感人所感的感知力,在这瞬间入迷的真实故事里

                              继《我本芬芳》那本奈何为人的感伤小说后,好不容易因为时间冲淡些许惆怅,如果还想来虐一虐自己,生活记忆刻画更多横轴面的感受,也能来读读这本。刚刚读的时候,文字描叙传达到我脑海中类似的画面,有点像湘西小镇的感觉。但这个好仙的地方,情感张力更强,居然抽疼着我不曾理解过的神经。让我感知人类真的有共同原始情绪,不管是住在哪儿的山高水长⋯哎,总有不知道的介面,总有不知道的过往。工作太忙没能常常外出旅行?就来读读这本,会让你瞬间包着更多惆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乡下人的哀歌

                                中国乡村女性人生白描,也许一切的不幸和怪异都来自贫穷和教育资源的不足,却又如此真实痛楚。“生命中并不存在随机的痛苦”,每一个人的故事里或多或少都会闪过其他人的影子,那大概就是命运重压之下的必然性。就像《暴雨将至》那部电影,她们的故事各自独立,却终将套成一个莫名的圆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真实的中国

                                  盐镇的故事,是中国乡镇的一些真实的纪录,在这些故事中,我仿佛看到了我所生活的地区的故乡人的故事,这本书跟黄灯的我的二本学生一样,是个纯朴的表述过程,但这些真实的故事可以令人感觉到共鸣,无力,心酸但又不能不面对的现实,祖国的大多数人其实都过得千篇一律的生活,真实的生活总能让你想静心下来感受现实的美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当代“乡下人的悲歌”

                                    作者以年龄为顺序,描述了自贡小镇的女性们,从 90 岁的婆婆到 17 岁的少女的一生,家暴、贫穷、绝望几乎是她们的一生,而镇上的人们都是麻木地活着,鲜有人懂得什么是爱。这些女性的故事不仅是她们的人生,也是一个小镇的历史。最近女性类题材作品火爆,一度怀疑 "女权" 是不是过热,现在看来女性弱势现象确实很普遍。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农村社会的落后愚昧令人惊心,人类的精神文明需要通过教育才能拥有,文明的进程也是不断克服人性之恶的艰难进程。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满满的负能量

                                      『这镇上有着各色各样的婚姻形态,但就是容忍不了单身的女人、离婚的女人、出轨的女人。』『镇上的人都默认一种观念: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和有没有房和车有关,和有没有固定工资更相关;而衡量一个女人过得好不好,则是和她 “有没有人要” 相关。』『她们话语中有些常用的词,比如 “要” 和 “看起”,比如 “人家都不要她”“人家没看起她”。如果一个女人和一个男的好上了,就是男的 “看上了她”。言语中透露出一种性别的卑微。』『王大嬢这一生都被 “干活” 填得满满当当 —— 在中国的农村,说一个女人 “能干”,是指这个女人勤快什么都能干,另外一方面,就是一个 “女人” 命苦的同义词。然而,在古镇,哪个女人不是这样呢?』作者易小荷花了一整年的时间,从纪实的角度出发,笔调平实却不乏力量感地记下众多普通女性的人生。无论古今中外,无论这个社会有多么的进步,女性的苦难始终被深深掩藏,女性的形象构建始终是缺失的,女性的话语权一再被褫夺。盐镇里的女性是坚强的,自立的,同时也是孤单的,她们满腹心事无处可倾诉,对作家的到来饱含着好奇的、小心翼翼的试探,最终交付信任,随着故事叙述的逐步深入,她们的身影也渐渐和鹿城的陈林市重叠在了一起 —— 常年忍受丈夫的家暴,依仗丈夫工资的卑微等等,在这片土地上,底层女性一代又一代仿佛陷入一种魔咒,被社会、被风俗、被议论、被男性合力压在身下,动弹不得,正如陈林市和其母一样,“看母女两代的悲剧...... 是社会根深蒂固的封建性,以至于受害者自身也有浓厚的封建意识,形成对人们命运支配力量持续性的残酷”。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种读红楼梦的感觉。允许,慈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什么人要多走出去看?如果你没见过底层人民的生活,你不敢相信有的人一辈子只在方圆一公里多的范围内活动,你不敢相信有人不知道文革或者改革开放这样的历史刻度、一辈子的时间脉络都是以 “结婚那年”“生孩子那年” 为描述尺度,你不敢相信养活一家老小的女强人一辈子最怕的就是离婚。小镇,这是一个男性相对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地方。这里的女性太苦了,苦的是不仅要挣脱 “贫困” 的枷锁,还要挣脱 “父权” 的控制。名声是一个女人一生最重要的事业,局促的圈子让她们只知道口口相传的传统法则,圈子多狭窄,人生就多狭窄。我对世界的迷茫就是这样产生的吧?即使都是在中国,说着同样的语言,却过着仿佛隔了好几个世纪的生活。人和人的互相理解太难了,先多去看,试着理解,再不接受,去改变。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