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2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短暂的一瞬却是历史重要的一刻

    一内容不算多的书,从几场对话中反映了 1937 年延安当时毛泽东同志等中共高层领导人的精神风貌。惊讶于当时毛泽东同志那一代领导人的 “中国故事”。书里面说:“他们之所以毫无顾忌地透露 “具有完整情报” 价值的 “中国共产党的所有计划和意图”,是因他们 “无比坚定地相信,自己此刻正站在历史转折点的紧要关头上,并能清晰地展望到前景和未来”。当时只是 1937 年,抗战还没全面开始,中共还是一个小党,但是在毛泽东同志等中共领导人心中却已经有了一份属于未来中国的蓝图。这种对于未来的把控能力让人感叹和钦佩。惊讶于当时毛泽东同志那一代领导人的 “精神风貌”。提到朱德时,书里面说:“年近五十的朱德,身材魁梧,精力充沛,虽然曾在德国留学数载,但他似乎丝毫未受到欧风的熏染。他那憨厚的面庞,爽朗的大笑,使人感受到田间老农般的亲切自然。来宾们几乎在瞬间便被他征服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其他中国领导人的精神风貌大都如此。不得不让人感叹,教科书上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在那一代领导人身上得到了切实体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关于同毛泽东等领袖人物的访谈值得一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另一个角度学近代史

        我党在延安十三年,党史学了很多遍,在去延安培训路上,读完这篇对话。我感触最深的是,从一名外国记者的角度,怎么看那时候的中国共产党,体会有三:一是伟人们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毛周朱都接受了采访,从对话中看得出,那时候我党的领导核心做出的对形势任务的判断,极其精准,而且极度自信,这种自信是洋溢在整个边区的,从领导集体到普通士兵,所以书中说那是延安最好的时期。二是当时的干群关系,领导和士兵的唯一区别,是插在兜里的钢笔,其他如穿着,吃饭看不出区别来,这个传统是从井冈山一直延续下来的,也是我们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础。三是统一战线的实践为啥有生命力,有自信一定能实现,盖因目的是救国,让每个参与的人都体现出价值,获得了每一个爱国人士的共鸣;目的是为民,通过土地改革,税收改革,让每个人都在得实惠,获得了最多人的支持。读此书,可以多一个角度去认识,理解当时的历史,也为此次的培训打好了基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可配合《红星照耀中国》阅读

          关于朱德、周恩来、毛泽东三位领袖的访谈很值得读,尤其是对毛主席进行的访谈,要反复读。关于三位领袖的访谈记录,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了共产党领袖关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清晰认识,关于国民党政府政策变化的原因的深入剖析,关于国内抗日战争、国内外反法西斯战争的深刻见解。若要深入了解,还得去看党史,看领袖的传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平等与尊严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国民党的傲慢,美利坚的傲慢,都将自尝苦果。平等和尊严,谁能坚持,谁能笑到最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美国民主吗?美国讲人权吗?托马斯・亚瑟・毕森,是在斯诺之后第二波赴延安及陕北苏区 “探险” 的美国人,但他的身份是美国政府服务的研究人员。在延安他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北苏区在全面抗战到来的那一刻,所实施的各项制度政策以及人民的精神面貌。他开诚布公地赞扬中国共产党,因而遭受怀疑和迫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坦荡的又一佐证

                这本描述的情景,就像一幅幅老照片,让我们又回到了那个年代。在延安的领导人的那种高风亮节,自信与睿智,再一次证明了坚持信仰,坚守承诺,一心为民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一行人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夕到延安采访。看到当时延安军民的风貌,了解了第一代领导人此时对于当时时局和将来的看法,惊讶于但是条件限制下他们看法。后来旁人惊讶作者一行人为何坚信一些当时觉得不可思议的想法,怀疑他们 “通共”。我想,个中原因,中国人更能理解,更能会心一笑 “天下何人不通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难得的史料

                    让我最为惊讶的是,那位看似没心没肺甚至有点市井的外国司机,居然笃定地预言了统一未来中国者。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