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16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周期、估值与人性

    2019 年当我深信估值时,一直坚持买入低估值,然后看着自己手中的低估值越来越低,而那些高估的却越来越高 (¯―¯٥) 于是,我安慰自己,,没事的,风水轮流转,美林时钟和钟摆理论都预测接下来应该要反转了。一等等了一年,终于还是因为人性的弱点,割肉跑路,换上了那些灯光下四大天王,企图以此翻盘。然后,“天王们” 的时钟来临,不死心,强撑着。三年以后鲜血淋漓!这期间,不再相信估值,周期,狼来了次数太多了 (눈_눈)😅自己都已经骗不了自己了。中间这几年,开始翻阅技术类,各种预测,又是时灵时不灵,和抛硬币没有啥区别(还自我安慰,没事,概率问题,总之……)熊市最大的悲哀还不是亏钱或者净值损失,而是会侵蚀掉一个人的信心,破坏他的格局。但这本书不光是把这不短不长的 A 股历史给做了复述,更主要的是,我恍然明白一个道理 —— 真正的高手是进入阵地前就已经把对手研究透了,布了一个局,设了一个套,让对手不知不觉进入套中,从而主导全局。所谓诱多逼空,其实就是高手在做局。一开始就错了,实力和情报不对等的情况下,以守稳为先决条件,而不是总想以少胜多出奇兵。《孙子兵法》用来不赞成这样的。🌹在市场极度悲观时不妨乐观一些,在全面狂热时记得冷静一下。股市如此,人生也是如此。🌹市场在犹豫中前行,在疯狂中破灭。🌹价值投资的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有一笔长期资金,不会随意离开这个市场。🌹高手之所以会在鱼尾阶段亏钱,是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掌握了某种模式,水平比别人高。🌹宏观和市场判断只是 A 股投资的一个维度,甚至不是最主要的依据。🌹估值高了未必一定就跌,但中期的潜在复合收益率就低了,而且会让整个系统变得脆弱。🌹成长股更多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经典成长股,即必需消费品,如白酒、医药等;另一类是赛道成长股,如 2013 年的传媒和 2019 年的新能源。🌹经典成长股主要包括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家用电器、纺织服饰、商贸零售和社会服务六大行业🌹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一个人在正确的时候,很难区分能力和运气的;只有当屡屡犯错的时候,才会深度反思,从而进步。🌹好的策略只能在几个关键时点发挥作用,所以说 “大势判断” 是寂寞的🌹主题投资当然不喜欢单边下跌的市场,但也不太喜欢主升浪的市场,因为一旦市场出现主升浪,龙头股会虹吸太多资金,不利于主题炒作。主题投资最好的环境应该是指数拉升一段时间后的高位横盘阶段,此时指数需要休息,但人气已被激活,风险偏好较高,主题投资适得其所。🌹主题投资概念一定要 “新”,“第一次” 弥足珍贵,哪怕是新瓶装旧酒。🌹未必有安全边际,也不需要业绩兑现,但一定要空间远大。实现的概率再低,可一旦实现就会翻天覆地。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忘记现在、忘记概率、忽略风险。🌹主题投资正确的操作方法应该是在第一波观察确认,龙头股涨幅在一倍左右切不可追高,回撤过程筛选品种,回撤到第一波上涨幅度的 35%~50% 时就特别关注,一旦启动马上上车。先龙头股后扩散品种,等创了新高,各种相关的股票都开始补涨时就要撤退。🌹所以 “牛市调整” 是有幅度和时间的限制的🌹价值投资的难点不仅仅在于认知,更在于人性控制。🌹“人性” 这关谈什么都没用。而这一点只有 “事上磨”,没有其他办法。🌹投资的主要任务就是承受各种煎熬,这就是赚这份钱需要付出的代价。🌹正确流程应该是先宏观推断再微观验证🌹策略并非猜市场、做投资,而是根据各种数据和案例计算概率,至于结果如何就交给市场。🌹所谓 “强势股策略” 要看具体的环境,如果是牛市中继,利用利空消息和市场颓势可以筛选出一批未来的强势股,但如果碰到新老更替,这种策略根本不行。🌹规模、盈利和回撤成为资产管理无法 “三全” 的三角。

      转发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性、周期、估值回归的投资博弈

      在投资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市场会说话,但它只会用价格来表达。” 资本市场的一个基本真理:所有的交易和决策都是基于对价值的判断。这个价值是如何形成的呢?它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性决定的。 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是二级市场的重要驱动力。无论是 2007 年的 “黄金 10 年”,2015 年的 “互联网 +”,还是 2021 年的茅指数和宁组合,都是人性在资本市场中的极致体现。市场的极端趋势,如贪婪和恐惧,往往是人性在资本市场中的体现,这些情绪会导致市场的钟摆摆动更加剧烈。 市场的波动并不意味着没有规律可循。正如著名投资人巴菲特所说:“我从未试图赚取市场的每一分钱。” 他强调的是,投资者应该理解并控制人性弱点,而不是被它们所左右。通过理解和控制人性,我们可以在市场的波动中寻找到超额收益的机会。 过去的十年,可以看到市场的周期性。2015 年下半年开始认真投资,虽然主要赚了 “时代的贝塔” 的钱,也认识到自己对传统周期产业的偏见。这两年,正是题材和传统行业表现较好的时间,所以一直未能有好的收益。这告诉我们,要克服偏见,认真学习 “周期的轮回”。 总结过去的经验,坚持 “时代的贝塔”,同时也要克服对周期行业的偏见。投资不仅仅是对企业价值的判断,更是对人性弱点的掌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市场的波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稳定收益之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好的体系就像地图,让我们把世界按规则缩小到一个小小的地图上,让我们一览全貌,至于你想去珠穆朗玛峰还是马里亚纳海沟,全凭个人的喜好。同样,对于大型机构,体系也是一种组织方式。无论是罗马方阵还是秦朝的新军,都是一种按部就班的组织方式。它并不强调单兵作战能力多强,也不给士兵多么复杂的要求,但每个人简单、规定的动作,组合起来就是无敌天下的强大军团。一个好的体系,应该给其中的每个环节规定 “常规动作”,这需要顶层设计和自上而下,从而相互验证、互为因果。这样,即便每个环节上都不是最优秀的人,但只要勤奋、踏实、团队协作,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这也是湘军 “招呆兵、打呆战” 的道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顾A股行情

          本书起笔于 2022 年年末,初稿完成于 2023 年 5 月中。读完本书后,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组合是否合适。本书共五章,采取总 — 分 — 总的模式:第一章先论述为什么选择 2005 年作为起点、2005 年之前的 A 股和 2005 年之后的 A 股;第二章复盘 2005—2009 年的行情,主流的方法论是 “投资时钟”;第三章复盘 2010—2015 年的行情,主流的方法论是 “互联网思维”;第四章复盘 2016—2022 年的行情,投资者摒弃行业之分,唯龙头是举。第五章总结了过去 17 年不变的规律,分别是周期、估值和人性。2005—2022 年这 17 年,A 股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 2005—2009 年的 “周期为王”、2010—2015 年的 “成长致胜”、2016—2022 年的 “茅宁共舞”。上升五阶段就是被冷落、酝酿、共识、调整和再加速等五个过程。陨落三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估值太高,自然回落;第二个阶段是基本面恶化,“戴维斯双杀”;第三个阶段是 “新王崛起”,资金从此类资产中撤出。银行业的周期是不良贷款处理的周期,而不是 GDP 的周期。2001—2012 年的向上确实伴随着 GDP 增速的回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 GDP 回升,银行业就不能向上。大量的国际实证表明,一旦不良贷款处理完毕,即便 GDP 没有向上,银行业也会有一波利润释放的周期。行情来了,事件总会适时出现。因此,不是说熊市才有这么多利空因素,这些因素一直都存在,只是在牛市中被狂热的情绪忽视了,在熊市中总是被人挖掘出来而已。泡沫破灭往往先跌一半,反弹一段时间再跌一半,最终高点下来跌 70%,然后才可能有大行情。什么才是构建组合的主要依据?我认为是 (1) 商业模式、(2) 产业周期和 (3) 估值!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永续经营的状态,是中期 ROE 和估值中枢的重要依托。没有永恒的赛道,只有永远的周期波动。估值高了未必一定就跌,但中期的潜在复合收益率就低了,而且会让整个系统变得脆弱。2010—2015 年,投资时钟法力尽失,再也无人提及。事后总结,投资时钟之所以失效是因为中国经济的波动开始收敛(见图 3-8),2012—2019 年中国经济总体波动收敛,既无通胀也无通缩,时钟不转了,效果自然就没了。一年中的两个 “行情突变点” 一年之内,有两个点要特别注意,行情可能会突然变化,一个是春季躁动,另一个就是十一长假后。前者在年初,投资者风险偏好高,迎接新的开始。后者快接近年末,还可以奋力一搏、扭转颓势。实际上,过去这么多年,2010 年、2008 年和 2018 年的十一长假后出现大跌,2015 年的十一长假后出现大涨,这不是一个单独的偶然。就市场而言,更害怕通胀,还是通缩温和通胀可能对市场有利,因为其会助长收入但未必挫伤利润,恶性通胀显然对经济和市场都不利。为了防止温和通胀演变成恶性通胀,政府必然采取货币紧缩措施,而这一定会让经济付出代价。因此,在温和通胀、货币紧缩的时候,市场虽有担心却不会大跌。可一旦经济减速,通胀随之下滑,企业盈利大受影响,市场才会陷入主跌。这就是前面论及的通胀、通缩和市场的关系。熊市 A 浪和 C 浪的区别借助技术分析的语言,我们把熊市的下跌分为 A 浪和 C 浪。所谓 A 浪就是泡沫刚破灭时急速而剧烈的下跌,例如 2008 年的沪深 300 指数和 2015 年下半年至 2016 年年初 “熔断” 的创业板。而所谓 C 浪就是经过 A 浪杀跌、B 浪反弹后的再次下跌,例如 2011 年至 2012 年 12 月的主板以及 2016 年至 2018 年年底的创业板。A 浪的杀跌很剧烈,但 C 浪的杀跌更磨人,因为其时间更长、位置更低、迷惑性更强。但凡对泡沫和估值稍有警惕之心的人,只要不是太过贪婪和无知,对高位还是很敏感的,因此很多高手可以躲过 A 浪杀跌。但 C 浪就不是如此,此时指数已经跌了很多,下跌时间可能也持续了一年多,似乎风险已经完全释放了,此时很容易进去被砍一刀,这就是所谓的 “高手死在半山腰”。只有对全局有通透想法的人才能完整躲过,正所谓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前面两轮牛市都是 “全面牛市”,机构相对于游资甚至散户并无多大的优势,但 2016 年以后机构相对于散户有明显优势。2017 年只有 28% 的股票上涨,从上涨比例看是个熊市,但上涨的股票绝大多数都是机构的重仓股。因此,相对于前两轮牛市,这次是真正意义上的机构牛。公募基金的考核机制以及中国的假期制度有关。据我所知,很多基金公司都在 11 月进行年度考核,这样可以给新人预留一个月的调仓时间。经过 11 月的考核,老人被淘汰,新人被重用,资金向当年的胜者聚集。而中国的春节和十一是两个长假,行情往往会在这两个假期后发生突变。这就是 2013 年、2017 年和 2020 年年底 “冬季躁动” 的根本原因。“周期为王” 和 “成长致胜” 的轮回中发现,前一个阶段最弱的指数很可能成为下一个阶段的王者。2005—2009 年最强的是周期蓝筹股,最弱就是消费成长股。2010—2015 年最强的是消费股和互联网股,最弱就是白马股和蓝筹股。因此,在 2018—2022 年这五年最弱的低估值股,会不会也成为下一轮的王者?只有留待时间检验。过去 20 年,我们经历 “周期为王”、“成长致胜” 和 “茅宁共舞” 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强弱分明。过去 20 年,我们见证了五轮牛熊,有 2005—2008 年和 2013—2015 年这样的大牛熊,也有 2009—2012 年、2016—2018 年、2019—2022 年这样的小轮转。过去 20 年,我们亲历了方法论的进化。2000 年,无股不庄、技术分析大行其道;2003 年,中金、国君和申万开始真正的基本面研究,三大报表和估值模型的时代到来;2005—2011 年,投资时钟一统天下、宏观策略成为王道;2012—2015 年,看重轻资产、讲究互联网思维、关心外延并购重组;2016—2020 年,摒弃行业之见,一切唯龙头股是举。没有人可以预见未来,巴菲特曾反复说过他不是靠预测指数或者个股股价而赚钱的。我们之所以下注,不是因为未来会发生某件事,而是当前的性价比就合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值得一读的,对中国过去几十年的股票市场的回顾和自己操盘的经验总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切皆有周期,估值始终有效,人性永远不变

              我们总是在变化,但一直在找寻不变的东西。或许真的像盲眼的浮士德最终说出 “停一停吧,你真美丽” 的那一刻,才是我们追求的投资真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投资启示

                作者对 20 多年中国股市发展变化,做出了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分析,特别是对板块和行业股的分析,细致入微,让人记忆深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会有那一刻,你对不断追逐感到疲劳,开始关注真正美好的事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顾历史,反思复盘,提炼经验,建立体系,非常不错的一本书,有启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近在读 周期,估值与人性,感触颇深。它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和估值的重要性。面对市场波动,不再盲目随波逐流,而是学会冷静观察,顺势而为。投资不仅是策略,更是对人性与情绪的洞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不错的投资历史书

                        是个研究员、私募基金经理的角度写投资历史,比记者作家写的完全不一是一个层次,很多共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中自有黄金屋

                          金融最大的问题是你不知道涨或者跌的原因 本书可以解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投资者必读书目

                            本书属于编年体,作者按照年份叙述 A 股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中间有许多非常深刻的投资经验、教训分享,读完受益无穷。作者用 “周期”“估值” 与 “人性” 完美诠释了投资的真谛。想来我也需要用很长时间去感受、去摸索、去实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周期估值人性

                              这三项内容也一直是我思考的,但是本人没有这么厉害的复盘能力,一直懵懵懂懂,好像是那么回事,又说不清。足够的安全边际,和能给客户创造价值的企业值得投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作者个人投资经历总结、回顾和对投资的最新思考,践行价值投资理念,把握不变的内在价值和低估值,在人性贪婪和恐惧之间寻找爆击点,做到复合收益率大幅提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书如其名,万物皆周期,压到极致就是膨胀的开始。看估值,是正道,离开了估值,就如同无根之树,枯萎只是时间问题!把控好自己才不会被别的事物所控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作者作为 a 股十几年的亲历者,以不同角色参与其中,逐年回顾 2005-2022 每一年 a 股经历并站在当事者角度探寻真相。最后总结周期、价值、人性三者的内在关系,想系统了解 a 股历史的朋友推荐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世事变迁,道却不变,万物皆周期,估值在核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跨越历史,教训一致

                                        涨多了就跌,跌多了就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周期、估值、人性、体系

                                          1、一切皆周期;这个世界没有永恒的赛道 只有永恒的周期思维。2、价值终有效;低估值将成为下一个阶段的王者。3、人性永不变;资本市场之所以存在牛熊,很大一个因素就是人性。哪怕前人总结了很多经验,但依然无法阻止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很多时候都不是认知的问题,而是对人性的掌控不足。4、体系;不是直接帮你构建出一个组合,而是将所有信息有序排列,让我们用同样的模式去思考,如此不断重复,同样流程,最终找到问题所在。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