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17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平凡的岁月静好下绝望的呼救

    这是我今年看到过的最好的小说。每个人对于好的小说的定义不一样,同一本书对不同人的触动也不同。于我来说,最好的作品不会是那些单纯地附和我的情绪确认我的认知,也不是那些哗众取宠毫无根据的反常识。最好的作品是那些让我审视自己,看完之后,让我觉得看自己、看世界都有了些许不同的作品。在阅读这本小说的过程中,我下意识地将自己与年纪和境遇相似的梨帆进行比较,甚至会沾沾自喜地认为,如果我处在她的职场环境中,应该能做得更好,更自信。然而,随着故事发展,当真正明白梨帆曾做出过什么样的选择,我才明白她有多么坚强和勇敢。"这是我想要的吗?难道没办法就该生孩子吗?一旦产生了这种自知,就很难忽略这个疑问,况且不必多想就有了答案。否。并不是我想要的,孩子当然也不该因为没办法就生。梨帆意识到了,那天决定要生,并不是自愿选择的。只是偶然和那个场面下的气氛,促使她不得不这么选。" 我第一次意识到,如果我处在梨帆的位置,即使她的选择也是我内心真正想要的,但我未必能做出同样的选择。我不过是幸运,一直将男权、父权等保守主义者排除在我的生活圈外,不结婚,逃避了任何可能处在梨帆位置的机会,才能这样沾沾自喜地审视其他挣扎中的女性。我对多多和亚里砂从一开始就更同情一些。五十多岁的家庭妇女多多的人生在大多数人看来已经很不错了。丈夫在企业里做到管理者退休,虽然退休后脾气不好,但很多老男人不都是这样吗?自己出门跳跳广场舞,不理他就是了。多多如果提出离婚,固然邻里会说闲话,但她丈夫同样也不可能提出离婚。不理他,不给他做合口味的饭菜,也不会怎样。儿子上了名牌大学,进了大企业。婆婆也去世了,怎么说都算是一切岁月静好,再抱怨甚至会显得不知感恩。因此本书的原名 – 漫长的午后要比现在的中译本的名称更适合。但她绝望地挣扎又是那么真实。我觉得她真的很与众不同,很了不起地能自己回答自己:"我一点也不幸福。我纯粹只觉得活着好难受。/ 那又不是你的错。/ 是这样吗?这可是我选择啊?和他一起生活、生下那个儿子、被一直关在这个家里,全都是我的选择。/ 不,完全不对,你什么都没选,只是在暴力下被迫选择。" 这种暴力并不是身体上的,而是所谓家人以 "为了你好" 为名,一遍遍用言语打压你,让你自己怀疑自己,迫使你改变选择。我自己的父母也是这样,只是我很幸运地逃开了。很难想象一个受了几十年打压、没受过太多教育、没有任何反馈肯定自己能力的家庭妇女,要怎样依靠自己小心翼翼地拓宽自己的世界。到小说最后,看到梨帆对友江说 "能活着真是太好了",我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我能那么幸运地活着,真是太好了。能遇上小说中的你们,即使是虚构的,也真是太好了。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恶女非恶,区区爱而已,别输给它!

      上次读叶真中显的书,还是《绝叫》,那一声:「阳子啊!阳子!」,回荡在悬崖边上。《恶女的告白》也没有让人失望。写作手法跟《绝叫》有些类似,两个时空相互穿插,由 2020 年疫情中的葛城梨帆,在下班时收到了志村多惠的小说《漫长的午后》,这是一个七年前参加比赛落选的作者寄过来的。于是 2020 年的梨帆和多惠小说里 2013 年的多多相遇了。里面出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情况的女性状态,她们的结局不一定完美收官,但依旧前赴后继。豆瓣一个评论说:「叶真中显真的像上辈子是个被剥削的女人,含恨而死,重生后变成了写社会派推理的男作家」。很难想象,这是一位男性写的女性视角的作品,如此高的共情能力和表达能力,令多少女性也望尘莫及。这样的主题唤起记忆里的另一个作者 —— 崔恩荣,她的作品《明亮的夜晚》描绘了在压抑的战争中,一代又一代的女性透出的温暖。* 葛城梨帆梨帆是出版社的编辑,负责小说部。由于公司变动,后来小说部门解散了,她被分配到了财经。梨帆遇到了同行的「真」,并与他结婚。因为一些原因,与「真」又离婚了,收到小说时,她已然准备放弃自己的人生。* 多多(《漫长的午后》的人物)多多(也就是文中的「我」)是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高中毕业后读了短期大学,毕业后有在公司上班,有了孩子后就开始辞退工作,在家照顾孩子和一家人。在一个漫长的午后,她走出了家门,站在轨道前,她遇见了多年未见的高中同学亚里砂。多多的人生开始产生变化,从想要杀死自己,到计划杀死丈夫和儿子。* 亚里砂(《漫长的午后》的人物)亚里砂跟多多同在星智女子高中读书,亚里砂在学校里,总是处于班级的中心,上了大学,进了大企业,还说过要铆足了劲工作,不能输给男人的职场女性。不得不提的背景是:《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这部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开始施行的法律在之后又经历了两次大修订,直至现在都是日本在招聘和录用时适用的基本规则之一。女人在职场终于有了平等的机会。多多是短大毕业,比亚里砂早两年开始上班。多多上班的时间点,还没有分综合职位与一般职位。亚里砂在东京上了一所私立大学,毕业之后赶上了《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的颁布,去到了贸易公司上班。* 牧岛晴佳晴佳没有正面出现过,大都是由梨帆的第三者视角转述。她是梨帆喜欢的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她有着不少女孩都希望的天生 “漂亮的脸”。不仅如此,她每年稳定的出一本新书,前一年还结婚,生下一对双胞胎。牧岛晴佳的新作《银船载你前行》,从时间上来看,大概是从刚怀孕时开始执笔,生产后写完的。作品里蕴含着「新生的力量」,恍若脱胎换骨,梨帆读后评价道:「是一部蕴藏着怜惜生命之 “韧劲” 的作品」。一个事业家庭双丰收的女性角色,是梨帆想成为的人。每一位出场的女性,面对着相似的问题,她们用力书写着不同的答案。最后发出振聋发聩的声响:「区区爱而已,别输给它」!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困境与抗争(无泄底)

        相对于叶真中显多年前的代表作《绝叫》,本书的故事内核要更平淡、更温和,但越是平淡温和、越是贴近生活,越能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本书行文采用了 “书中书” 的形式,交叉叙事、并在最后一章完成了交汇。在 “现实” 和书中书以现实为基础的 “虚构” 中,分别描绘了两代女性在职场、家庭、婚姻生活中的困境,描绘了女性在当今日本社会遭遇的性别歧视、家庭暴力等社会问题。原版的书名,就是 “书中书” 的名称 ——《漫长的午后》,简中版改成《恶女的告白》,似是在呼应作者因代表作《绝叫》而形成的标签。我本人对 “书中书” 的形式,很是偏爱,例如《S. 忒修斯之船》,例如霍洛维茨的「庞德系列」等。全书开篇,也是一篇作为 “书中书” 的短篇小说,算是科幻类,和《漫长的午后》有关联,甚至可以当作 “书中书中书”。短篇本身的完成度就很高,里面利用了叙诡的技巧,设定和反转都很炸裂,悬念控制得也很好。既然被分类至推理小说,那毫无疑问只能是 “社会派” 推理。因为书中没有推理和明显的诡计,因此在阅读的时候、尤其是阅读 “书中书” 的时候,一直在提防作者的叙诡,最后也果不其然。包括叙诡带来的反转,书中有多处反转,因此阅读体验是很好的。加之行文流畅,文笔、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都很不错,有较高的文学性,可读性很强。书中书《漫长的午后》中的女主人公志村多惠,是上一代背负枷锁的日本女性的代表。她从年轻起就被男权的世俗裹挟,束缚在家庭之中,与社会和时代脱节,默默承受着不公与悲哀,不得自由,终于在晚年想要发起抗争。而社会和家庭中,物化女性的卑劣态度,可悲地传递到了下一代。阅读《漫长的午后》时,很是不适,就像前段时间阅读凑佳苗的《母性》一样。和志村多惠同一时代的女性,如果选择职场、而不是家庭,追求独立、平等、自由 ——“不断拓宽自己世界”,是否会拥有全然不同的人生?书中有了一种可能的答案。书中 “现实” 世界的葛城梨帆,是这一代日本女性的缩影。儿时和学生时代认为自己是 “被上天眷顾的”,随着渐渐长大,世界从 “丰富” 转为 “过剩”,让自己疲于应付 —— 这也不局限于性别与国家,这一代人似乎都有近似的境地。葛城梨帆拥有和男性看似同等的学习、工作的机会,但在涉及到追逐自由和理想的方面,也遇到了属于她的束缚和困境。面对困境,两位女性都做出了属于自己的抗争,书中的这种抗争,也带有悲剧的底色。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困境 —— 对于书中描写的女性如此,对于不同时代的全体人类亦是如此。认清困境,并与之抗争,对于很多人将是终其一生的事情。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还行吧,

          囫囵吞枣的看完了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区区爱而已,别输给它

            故事并不只存在于纸上。不论是谁,人都活在自己的故事之中。小说的最开始看似平淡,但是总是在你以为会如何发展的时候转折到而是其他的景象,给人无限想要阅读下去的吸引力,不停的反转以及几位女性故事的交叉,会让你有种交错时空的感觉,相同的是这几位女生都曾经想过去死,但是都活了下来。志村多惠与亚里砂的友谊像是一条主线,是那种不论多少次,都会再次邂逅,再次成为挚友的友谊,尽管故事的发展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却又是那么的真实,以至于志村多惠描写的杀死两个人的场景也让忍不住想是不是真的呢,而虚构的故事若是能够触动到 “真实” 的你,那就是它的魅力所在。最终让梨帆愿意成为 “共犯” 的大约也是如此。有种我知道你有一个伟大的计划,也愿意一起加入其中,出一份力。梨帆并不相信命运,她觉得一切发生都是偶然,不断地询问自己的内心:这是我想要的吗?即便是自己做的选择,也仍旧会有内疚,会有负罪,也曾想过死亡,终究还是有偶然的力量将她留下,那是她存在的价值,她知道她还有其他可以做的,小说有结束,生活没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我理解不了书里几位女性的举动,当我得知作者是男性后更觉得在胡扯。爱狗人士请跳过第一章。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好看的小说,反转再反转。说多了就剧透啦,第一个故事真的很让人不适,胆小的可以从第二章开始看。看完,忍不住想:我们真的自由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狗男人和恶女人

                  一直以为狗男人是形容词,没想到还能是名词。没有太多惊心动魄的情节,都是再日常不过的生活,然而在女人的视角却如此压抑 —— 让人 “幸福” 到想死,就是字面意义上的 “死”。所谓 “恶女”,“恶” 的不是女,“恶” 是被压迫出来的。双线交汇的叙述方式缓缓道来,每个小章节末尾来的一点反转让人总有惊喜 —— 狗原来真是男人,丈夫就是那个便利店的恶臭男人,亚里砂是幻想出来的,多多竟然杀了丈夫和儿子,梨帆是堕胎的 “杀人凶手”…… 狗男就要恶女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种故事,希望是纪实小说,又希望是虚构小说。

                    这种故事,希望是纪实小说,又希望是虚构小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想象不同的生活

                      好书就像是一段短途旅程,和书中的人和故事一起,在那个便利店,在那个车站,在那个疫情期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两个女人的互相救赎么

                        说实话看下来有点云里雾里,作者表达细节很多,但主线和暗线交叉有点混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所以,在漫长的午后里,我确实是杀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能活着真是太好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内心这本超过绝叫

                              好看 太好看了 喜欢养狗 喜欢午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自由

                                区区爱而已 别输给它 你是自由的!比起《绝叫》篇幅短了不少 但是依然是非常吸引人读下去的叙事手法,依然是女性困境的社会议题。同意书名就应该是《漫长的午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女主不被正确性强迫着做出选择,而是要凭自己的意志来行动。婚姻里,虽然意外怀孕,但自己并不想生,最后打掉孩子,非常觉醒。职场上,及时终止偏离初心被一手捧红的作家。基于自己的选择做出的决定非常难得。女二与之相反,被迫结婚,当家庭主妇,觉得自己别无他选,每天浑浑噩噩度日,某天被儿子刺激开始写小说,最终打碎伦理教化下 “爱” 的枷锁,57 岁重拾选择的勇气,非常励志。这让我想起了《出走的女人》,都是被禁锢在婚姻里夹缝求生,忍辱负重。没想到作者叶真中显是男性,听说还有一本很出名的作品《绝叫》,想看。希望不要为了吸睛畅销而胡乱改名,虽然《漫长的午后》很像《漫长的告别》、《漫长的季节》,但是《恶女的告白》听起来一点想看的欲望都没有,如果不是詹青云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哪有什么恶女?不过是普通女性在巨大的压榨下的余热而已。《漫长的午后》亦真亦虚,是巨大的叹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着去死吧的念头,也有着活着太好了的感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感觉就是挺普通的,就是想写被强暴的女性逆来顺受成为全职妈妈后来 “自我觉醒” 的故事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女性的困境

                                          故事结构精巧,语言如说明书般精准。非常有诚意。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