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真正的折叠世界

    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发表于 2012 年底,曾经风靡,也成为很多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情绪窗口。可现在大家才明白,真正的折叠世界是在孟买,本书是凯瑟琳・布通过对印度著名的安纳瓦迪贫民窟的描写,反映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的繁荣背后是三千万人挣扎求生的暗黑深渊。这部斩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非虚构作品,生动纪录片一样的笔触,展示安纳瓦迪的居民们生活在污水横流的棚户区,呼吸着腐烂垃圾的恶臭,却要为五星级酒店建造的 “美丽” 付出惨痛代价。垃圾分拣工阿卜杜勒一家的悲剧,恰似这个黑色寓言的核心:当他们即将通过合法劳动实现阶层跨越时,一场由嫉妒引发的 “自焚事件” 将全家拖入司法腐败的绞肉机。中国读者很难理解印度的社会细分,我们从小是受到揭竿而起的革命教育,有压迫就有反抗的思维,实在不明白印度底层千万民众的麻木。作者以近乎残酷的冷静呈现了 “最凄惨者惩罚稍不凄惨者” 的底层逻辑,没有团结的抗争,只有弱者对更弱者的撕咬,因为印度有 3 千多种语言,官方语言就有 25 种,还有各种不同的宗教,这样的不断细分,让任何一个阶层都向下迫害而不是向上抗争,种姓制度首先通过神圣化(宗教)让全体人民都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读者应该都领教过印度集体谎言(幻觉)的厉害,更主要是种姓化是通过内婚制和纯洁性排他,将种姓制度继承化,子子孙孙传下去,包括细分的职业等级制度,并且非常残暴的严格执行,对外打仗不行,但持强凌弱都是好汉,因每个等级的细分区隔,保证任何反抗都是少数面对大多数,这样任何反抗就会被残暴的镇压,被欺压者只有去欺压更下层去疏解情绪,这样一个散装的 “国家”,完美的实现了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书中就描写官员很骄傲的可以一眼就能看穿对方的种姓阶层,而这可是几千种的细分,印度人从对方的口音,用语和身体语言服饰,马上判断出对方所处的等级,而等级间严格不来往,如同白人从不和黑人混,否则马上就被自己的等级排斥。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异化的终极形态:当医疗、教育等基本权利被资本逻辑彻底商品化,连苦难本身都沦为可交易的筹码。警察索贿时的贪婪、官员推诿时的冷漠、邻居旁观时的麻木,共同编织成一张扼杀希望的网。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所言,这本书是对 “经济不平等最强烈的控诉”。现代化就是工业化,而工业化就需要最大可能的建立统一市场和所有人的分工合作,英法德俄的工业化都得益于全民教育和通过战争和革命完成的土地革命,和殖民的土地掠夺,而印度没有这个条件,全国大大小小的地主和圈层,造成印度人强烈习惯零和游戏,对不是自己圈层的欺诈没有任何愧疚,任何资源都宝贵,唯一不在乎的就是时间,20 年前中国快速工业化也遇到环境污染和垃圾处理的问题,但现在中国的垃圾都不够烧了,更不要说各地的 “绿水青山” 运动,而这些在一盘散沙的印度根本行不通,李光耀 20 年前尝试劝说孟买成为一个特区,学习中国的新加坡工业园的经验,但孟买市政府摆脱不了邦(省)政府,任何审批都需要市,邦各级政府的审批,繁复的税收和审批手续,而最让李光耀吃惊的他的随行助手是高种姓婆罗门就公然去直接指挥印度当地的随行人员,对方也因为他的口音判断出高种姓也就服从。因此印度大陆历史上从来不会团结一致对抗外来侵略,只要不破坏印度社会固有的圈层,入侵者和上层精英勾兑好就马上绥靖,因此整体社会的逻辑就是天然的欺压弱小,臣服强权,至于司法的低效和腐败,本书也有详细的刻画。关于司法过去是西方极力吹嘘的一个点,好莱坞和宝莱坞很多电影都是刻画和宣传,受压迫穷人最后因为良心律师和法官,在法庭上正义得到伸张,而现实是 “衙门口,向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2025 年 #182

      4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贫穷的奢侈品

      对于生活在孟买贫困区的印度底层人民来说,机会和正义似乎在他们这个阶层碰到了天花板。尽管只有一河之隔,一街之隔,但是他们跟日益强盛的城区和机场道路却永不相交,仿佛是在两个平行世界。尽管作者只是从一个局部切片观察印度社会,但从这些生活在贫民窟的人们看来,犯罪和逃跑似乎是他们唯一可行的选择。对于一个排名前 100 位富翁财富总和相当于整个国家财富 80% 的国家而言,正义和机会就是那些贫民窟里的人们的奢侈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贫民窟里走钢索的人

        主人公阿卜杜拉在心中向真主安拉诉说:“我很爱您,但由于世界的运作方式,我没办法成为更好的人。” 苏尼尔,这个算不上是阿卜杜拉朋友的男孩,却在重新开始拾荒事业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准则:在从事让社会唾弃的工作时,不去憎恨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让我们暂时定格在鱼唇警察和阿卜杜勒在警察局相遇的这一刻。接着倒带,看阿卜杜勒从警察局和机场倒着跑出来,朝着家跑去。看身穿粉红花罩衫的残疾女人被火焰吞噬,火焰逐渐化为乌有,只留下地上的火柴盒。看几分钟之前的法蒂玛,随着一首嘶哑的情歌拄着拐杖跳舞,她秀气的五官完好无损。继续倒带,回到七个月前,停在二〇〇八年一月一个平常的日子。自一个小贫民窟出现在拥有全球三分之一贫穷人口的国家中最大的城市以来,这几乎是充满希望的一季。如今发展建设和金钱流动,已经让这个国家头脑发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难以想象的画面

            穷人对穷人下手更加狠,只因你的生活比他们好一点,就可能沦为所有人围攻的对象,甚至伪造证据来污蔑你,真相在他们眼中就是谈资,钱才是王道。     警察可以光明正大上门收保护费,用暴力和威胁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律师可以变相要好处,法律在他们手中犹如谈判价钱的筹码,啊莎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串通商人对可怜的穷人进行最后的价值压榨,得到的只是商人的空头支票。     老鼠药,投湖,自焚,欺骗,斗智斗勇每天都轮流在上演,人命变得无关紧要,失去生命就好像失去一两件垃圾一样,毫无价值可言,一转眼就开始掂量着别人的那点剩余价值,什么时候为我所用,和这些对比我们太幸运了,不用为等自来水而烦恼,不用为那点垃圾挣得头破血流,更不用担心不给警察保护费而受到攻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美好时代的背后是一条条人命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可能不管哪个时代,都是一个个鲜活的劳动力的付出推动社会各方面发展,但是这些劳动力却并不被重视,甚至被轻视,更有甚者视若草芥,人们只看到经济、社会、文化在向前发展,缺忽视了隐藏在美好背后的种种不公平,并不是说我们忽视我们取得的进步,而是不应该忽视现在的问题。比如公平,任何一个小群体,他们都需要友善对待,我们都需要友善对待。如果普通人的命不是命,普通人不配拥有权利,那等普通人都被淘汰之后,留下来的既得利益者还能可持续发展嘛?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