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3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党的基础在人民,文学的基础更在人民

    这是我第一次看《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以前总觉得这些作品离我太远了,可能也是自己年纪大了,拿起这样一本书,还真的就看了下去。即使是一本 1997 年的书,似乎我在里面还能看到当今中国存在的诸多问题。反腐,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长久课题。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似乎大家都忘了成为领导干部的根本。就像很多人入党申请时,其实并不是为了实现党的伟大理想,而是为了稳定,为了编制,为了在体制内工作获得更高的身份。故事里的市长李高成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我们被人民选中成为了领导干部,难道是要给自己想后路,多赚钱吗?难道不应该是用自己的一生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呕心沥血的嘛?在看到党和国家的干部形成了圈子,大肆挥霍国有资产,还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改革开放的后遗症,甚至自己的妻子都被引诱,成为了资本的工具,李高成失望沮丧,陷入两难的抉择。是看中感情,包容有过知遇之恩的领导、结发伴侣的妻子,共患难的朋友,还是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立场,大义灭亲呢?故事里的李高成在不断的思考和犹豫中,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思维论辩的过程。正如我标题中写的那样,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我们应该明白,党的基础在人民,而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也学习到,文学的基础更应该在人民。脱离人民,一切都将失去价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主人公李高成是反腐败的英雄,他依靠党和群众,最终战胜了集体腐败的中纺领导班子乃至作为更加隐蔽的腐败分子的省级领导干部后台。小说中,故事环环相扣,有复杂的人物,有曲折的情节,更有许多精彩而细腻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抉择读后感

        剧情现在看来显得老套,大多描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对场景、人物的构建很少,时间跨度也很小。读完没有荡气回肠、引人思考、灵魂震荡的感觉。更像是读了一部爽文,不过读起来也很快,后面的情节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此时此刻,2024 年回过头看 30 年前的作品,现阶段是否遇到瓶颈,不得而知,也不敢想!感谢作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早以前看过,上学的时候学校组织看过电影🎬《生死抉择》,现在还依然记得王庆祥在里面的一些片段,重读此书,依然深感震撼,其中的话语依然振聋发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后感

              社会道德和个人边界对于人们的约束,是一个人在规则中成长和体验人生最好的两套护身符。一旦脱离约束,只会越走越远,离本我也越来越远,看似舒服而又幸福的生活,都是欲望给人的假象而已。趋利避害和贪婪是人之本性,一旦超出规则之外,就像吸食毒品一样,开始让你愉悦和精神矍铄,都是让你陷入的假象,假以时日,它会像魔鬼一样吸食你的精髓,最后的结果就是让你成为废人一个。看似束缚我们的框框条条,都是千百年来老祖宗用真实经历总结出的宝贵经验。自律才能更自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

                对这本书下一个评价,让我纠结了很久。我不知道如何给他打分,和从哪几个评价标准出发。聊聊我自己的看法:《抉择》这本书非常黑白分明,清官和邪恶的庞大组织为敌。李市长清清白白,犹如濯清涟而不妖。小说的情节离奇,李市长升官之路的解释让人啼笑皆非。为什么要升李市长,一开始是被李市长挡住了上升通道的二把手通过贿赂地方官想把自己调走,结果被地方官认为是要升李厂长,最终李厂长升上去,升上去后二把手也顺理成章的升为了一把手。然后作为一把手他侵蚀了李市长的妻子,然后这些人沆瀣一气贪污了很多。最终外派来的市委书记和李市长一起抽丝剥茧的弄清了这些用非法手段,不受约束权利的腐败分子,是如何伤害百姓,吸国家的血的。全程非常气愤,结尾非常舒爽。读的过程中我就觉得跟《三言两拍》以及金庸笔下的武侠小说好像。全程不爽,最后来个转折让你觉得畅快淋漓。得亏我读的快,真的全程看到那些极端的事迹,自己都无意识的憋气,给我读红温了。读到最后作者写了几面自己的感慨,感慨作者要和时代一起,不要拘泥于写作技巧。要做 “下里巴人” 的作者,我也第一次知道 “阳春白雪” 和 “下里巴人” 是对应的。但作者在书中宣泄的感情非常饱满,看的出来,他采访的百姓,以及接触到的现实世界对他的影响很大,所以才会通过文学作品来这么饱满,流畅的宣泄情绪吧。既有饱满的情绪,文章的情节和故事也非常的通顺,虽然人物不那么饱满单调。但可能是因为他为 “下里巴人” 而写,需要的就是让坏的人展现他的坏,好的人展现他的好。又或者是他习惯于写作这类题材吧。这部作品不能当做一个学习政治,权利斗争的书籍来看,可以当做一个通俗的作品,百姓之间口口相传的喜闻乐见的段子来读,和现实离的非常远。可以当做现代版的《三言两拍》,一个作家该如何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具有一定的学习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抉择

                  细致入微的描写,敢写让人佩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人民发声

                    我们的国家为什么能坚强繁荣的走下去,立于不败之地,是因为有一群可爱值得爱的人民和可歌可泣的民族脊梁和公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年度感触最深的作品!这部作品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的使命感,引人深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怎么理解一个人做抉择时的矛盾?

                        在生活中,我们并不会亲历每一件事,而后,我们就会听很多人讲很多事,那他讲的是什么呢?什么又是真的呢?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真正的,两面三刀,圈子的力量,权谋,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发自内心的正义感,我们从小就被教育,长大却又逐步淡忘的,爱人之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 2000 年上大学开始看了这本书,就养成了习惯,每年都至少要再仔细翻看一遍,2000 年至今,这个习惯一直没变,上大学买的书都已经翻烂了还留存着。今天又读了一遍,记不得第几次落泪了,上岁数就容易伤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近把这本《抉择》和《吴敬琏》(吴晓波)《太阳之下无新事》(余永定)放在一起看。感触一:最高层决策者始终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殚精竭虑,并在改革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感触二:最底层劳动者始终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默默承受,并在改革中承受着巨大的牺牲。感触三:中产阶级有一部分资本化,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丧失了一部分国家认同。感触四:什么是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重的问题不在于是集体名下还是个人名下,严重的问题是国有资产通过个人资产转移或者其他什么手段转移到了国外。感触五:任何时间不能放弃资本管制,放弃了资本管制就相当于放弃了资本主权。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