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
必背古诗词,诗意这东西,真的得靠养,靠时间的积累。为什么一说到唐宋,我们想到的就是唐诗宋词呢?因为在不经意间,他们已然融入了我们的文化。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什么叫融入了文化,那就是我们日常口语中,会用到一些特定的词或者句子去表达。比如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才高八斗,相煎太急等等。就像很多人说金庸的成就比古龙大,那是因为金庸的句子已然被我们大众熟知,比如华山论剑、比如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就是他们作品的生命力,比起现在很流行的话语,比如神马都是浮云等等,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为我们记忆的,还是这些大师流给我们的记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歌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最直观了解古人所思所想的凭证。诗歌以唐诗宋词最为著名,名句名家不计其数,教科书里大部分都来自唐宋。其次是先秦的《诗经》和《楚辞》,诗经分为风、雅、颂,手法有赋、比、兴,合称六义,楚辞起于屈原,具有独特的楚地文化,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最为经典,同时风骚也成为夸赞的词语,具有独特笔锋的诗人也被称为骚人;汉乐府诗及汉赋也为后世的诗歌奠定了基础;建安文学和魏晋风代表人物较多曹家父子三人、建安七子、田园派的陶渊明、山水派的谢灵运、竹林七贤,明清诗歌稍有落寞,但也不失众多大佬,像明代的于谦偶像版的存在,17 岁还写诗呢,“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51 岁就带兵守卫北京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诗词其实是情绪的表达古时候,诗可以是劳动号子,可以体现民风民俗,可以帮助治理国家。可以言志,可以抒情,可以唱可以读可以说唱... 后来只剩下押韵🤣。司马相如的技能点全点在拍马上了,爱情能拍到卓文君,事业能拍到汉武帝🤣。但是这种 “成功” 无法复制,曹植之才也复制不了。朝廷越来越不需要诗词,职场不需要情绪。可是下班之后,所有达官贵人都还是 “活生生的人”。白天上班压抑的情感,就全部寄托在市场之中了。所以诗词能跨越时间打动人。元朝可以不需要诗词,因为他找到了调动情绪更好的办法 -“讲故事”。现代的 “网文” 只是 “讲故事” 进一步的升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