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7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如何用得到电子书这一丰富的资源构建出适合自己的 “专属” 知识结构与体系,然后根据这个结构,在撑起的一片空间里,在生活、工作、学习等具体的生活场景与事件上,不断充实、运用、验证、打磨,到最后把看过的书,写过了字,认识的人全部内化、提炼成滋养生命、体验幸福的 “养料” 与 “燃料”。这,便是近半年正在做的事。我尝试着构建的第一个结构体系是:人的成长先是选择了李玫瑾老师的《心理抚养》与《幽微的人性》起步,用一个人从 0 岁到终老的约十个成长时期的心理发展内容为纵轴,用 “情感”“性格”“能力”“自我” 这四个人生横向发展的需求为横轴,先把一个人最底层的生命结构与支撑给立起来。这是第一步。接着选择了围绕北京十一学校而展开的李希贵校长及其它老师的系列书籍作为第二步。相关书目有:《学生第一》《新学校十讲》《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面向个体的教育》《学校如何运转》如果说前面这两步是分别从抚养(养心性)与教养(育人才)两个维度而展开,那么在走好第一步与第二步的同时,我们需要善巧、智慧地运用一些工具与方法。既要保障自己大方向没有走偏,保持正知正念;同时也要确保自己是不断成长、创造、表达和呈现,是在创造价值中体验和收获真实的生命能量的。《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就是集善巧与智慧于一体的书。《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实实在在地指导我们如何守护自己、立起自己,从而呈现自己。这样的指导不仅仅能运用于家庭抚养的未成年期,也适用于学校生活的教养期。《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实实在在地指导我们如何用正确倾听、真实表达、应对冲突,建设关系来把我们人生中的最重要的人、事、物给安放好,安放对。家庭、学校、社会,一个人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需要用与人互动,建立关系的方式来传递能量。儿时在家里,求学时在学校,成年后在社会,在这一切的背后,需要我们具备一种心态与智慧,就是《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与其去教育,不如去爱。

      理论实操相结合,需要不断操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陪伴孩子的成长中看到并解决自己的问题,远远的带领是最好的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分享一下心得:就像书名一样,“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只需要远远的做一个旁观者,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而不是时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强加干预孩子的想法和行为。      父母们现在最担忧的问题肯定离不开学习成绩和家庭作业了,这本书的作者也有小孩,但是她从来不去操心孩子放学后的作业问题,久而久之,孩子不光能独立完成作业,还学会了自己去支配时间。      反之,大部分家长下班回家后不光是准备晚饭,还要盯着孩子完成功课,不仅没有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孩子在这样高压的环境下学习成绩也不一定能得到提高。      所以,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做到不越界,当然,不光是亲子关系,跟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都应该做到不越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起初是对书名所吸引,后来发现这本书装帧设计十分精良,插图风格也很喜欢。关于育儿的书,总希望能多读一些,和孩子共同探索生命的智慧、共同成长,作者通过一些经验和事例将西方教育理念与中国式家庭出现的问题一一提供了一些解决思路。用 “描述行为 + 我的感受” 的方式,非指责、无伤害、内外一致地表达了自己当下的感受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多案例,丰富,实用,好像就是日常生活的情景再现。看过一些育儿书籍,也实践过,有好用的有不好用的。打破以往相处模式是个有点艰难的过程,但是长期后果是非常有益的!通过倾听我了解到孩子突然不吃西瓜的原因是因为怕衣服脏,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倾听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孩子居然更加配合!倾听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伴侣关系,双赢的第三选择从不评判开始,好的亲子关系从不越界、不评判、负责任和无伤害的沟通开始。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做真实的父母,很多时候,言传大于身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PET效能训练的本土版

                深入浅出,读完整本书之后,基本的理论非常清晰。只是有部分案例会偏理想化,做法相同收益甚微。不过这也是家长的必经之路吧,毕竟重心理轻行为的养育,本身就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到真实的孩子,辅助他走上从未有人走过的路

                  这本书我带着两个目的去看的。 一般来讲,带领都是在前方带领,而书名写的是在背后带领,那背后带领的逻辑是什么呢? 任何事情都讲究方法,领导决策有方法,带孩子也有方法,那在背后带领的方法又是什么呢,这是第二个问题。 书中从头到尾都贯穿着一个词:觉知。 没有觉知,就看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时也看不到真实的孩子。放弃操控,投射,将面对生活的权利交还给孩子,将孩子推到前面,家长则在一旁 “打辅助”,这样他才能真正自由的成长。 同时,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要放下评判的心,好与坏都是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带着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就难以看到孩子的真实需求,忽略孩子当下的需要,这样孩子会 “卡住”,情绪不能完美的流动。 书中的一切行为和方法,都包含着一个底层逻辑,那就是:要做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减少 “包办”,能让孩子的能量顺畅的流动,充分体会当下的感受。 当然,这不是说让家长完全 “撒把”,不管不顾,而是要做到: 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
                  尊重而不放纵,邀请而不要求。 结合自己的生活,我总结了两个方法: 首先,在沟通的时候,减少因情绪而产生的表达,要将目光转向自己,强调面质性我信息。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教导,这样才能沟通的更加顺畅。 在和孩子沟通之前,要先进行自我调整。要学习曾子三省吾身的精神,遇到事情,觉知问题的本质,并及时进行自省,找到的症结所在。随后,通过反向思考,完成转念。 虽然我无法成为一个完美的父亲,但我希望在走向完美的路上不断前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推荐

                    书中她写道养育孩子的几个原则,对于父母们来说,提供了一种新的育儿视角。 1. 不越界在《在远远的背后带领》这本书中,作者提出育儿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不越界,即使是面对年幼的孩子,父母也要有界限感,也要尊重他。在他人遭遇困扰时,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如果我们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就会对他人产生一份信任,不剥夺他人的成长机会,不妨碍他人发展面对问题的能力。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受苦是心灵成长的资粮。去倾听和陪伴,而非直接去把对方的问题解决,抢走他人的问题,剥夺他人去经历的权利。被允许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其实是很多孩子的渴望。我对这几段话感同身受,父母把孩子的事情包办,让孩子失去独立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成长的机会,这在国内的育儿环境下非常常见。其实不仅是育儿中,夫妻关系、朋友关系中,也常出现这种越界的行为。面对自己关心的人,希望他走上正确的道路,因此努力地教诲他、劝导他,我也有这样的经历。但是如今我知道,这些用心良苦都是自我感动,需要她自己去领悟到这些道理。忍着不去说教 / 建议真的很难,但是必须要忍住,才能给对方成长的机会。几年前弟弟想去读职高,我痛心疾首劝他一定要在普高读下去。最终弟弟违背了家人的意愿,读了职高,最后也考取了不错的学校。这时我才领悟到,他不必非要走我觉得最优解的那条路,他该走的是自己选择的那条路。当时我的行为,其实是越界的,我可以告诉他两种选择的利弊,但是无权让他非要按照我的想法去做。大家都知道最好去读普高,但是所有人都没办法替他去过他的人生。豆瓣有个 “日常注意边界感”,偶尔看一眼我都快要窒息了,如果不清楚什么是越界,我觉得可以在组里潜水看看,之后就不会再轻易试图控制周围的人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鲜活的生活明珠在怀

                      感恩孩子所在班级家长和老师组织的读书会,上学期读王镇华《道不远人 德在人间》现在读到一半,这学期读这本书,两本书同读,互相映照,人人都有明珠在怀,只是蒙尘不自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父母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意识到原来这世上还有这么多奇葩父母,相比之下,尽管我的父母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们已经尽力将他们一切能给的都给了我。按照本书的观点,我的母亲无疑是一位 “不合格” 的母亲,但什么才是合格?评判一位母亲合不合格,从来不是程序化、机械化的套用公式。试想,如果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又哪来现在我的侃侃而谈?更妄谈什么沟通技巧、育儿理念了,简直是个天大的笑话。此前国庆节回家时,我就曾因为 “想让母亲变得更好” 试图改造她,在外人面前不给她留面子,当面指出她的缺点,我现在还记得她满脸微笑的样子。这一幕,每当我回忆起,就觉得她特别伟大,我看了再多的书,学了再多的沟通技巧和人际关系处理,在她面前始终是个孩子。《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一位母亲,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哪怕她有再多的缺点,也是可以被谅解的吧。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话:“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我希望我以后对自己的父母,多一点儿包容和体谅,少一点儿苛责和评判。最后用本书的一段话结尾:“因为没有评判,所以他人愿意敞开;因为不越界,所以他人不会依赖;因为没有优越感,所以他人感受到尊重;因为没有操控心,所以没有伤害;因为内外一致,所以感受得到纯粹的初心。”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看安心的书,不仅增长智慧,还能让人柔下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礼物的意义是什么呢?是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爱。如果因为孩子做得好,你才送他礼物,那么这份爱就是有条件的爱,做到了才值得,如果做不到,做得不好,就不值得。所有的惩罚和奖赏都是一种操控,是想让孩子成为父母想要的样子。克里希那穆提在《唤醒智慧的教育》里说道:“教育最本质的起点和最终极的终点,是尊重生命和了解生活的全部意义。当我们抛弃想要孩子成为这个或那个的野心和框架时,才能让孩子在爱和良善中尽情绽放自己内在的智慧。” 所以,零惩罚和零奖赏的养育是长远的养育,是站在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养育。“整体” 就是孩子不但有壮硕的身体,还有健康的心灵,以及保有孩子本有的灵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还可以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mini书评

                                  这是参加完 PET 之后来看的,让我对 PET 的一些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共写了 10 张卡片,印象最深的关键字是 “倾听”。之前也知道要倾听,要尊重孩子,但是安心老师的真实案例让我更能体会到倾听的威力。* 在看这本书的期间,刻意的使用 PET 的技巧和太太、孩子、同事对话,能感受到明显的效能改变 * 安心老师最后一章讲的一念之转作业 PET 课上没有学习过,觉得可以是下一本阅读的书《一念之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念之转

                                    里面提到的很多沟通方法,不管是育儿还是和家人朋友同事的相处,都非常实用!多问自己,真的吗?也许会有不同的答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每个当下,你就是最好的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给孩子一些自由,真正看到孩子!

                                        不越界,不评判,不指责,无伤害,一致性,自我调整!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化的过程,身为父母的我们多倾听孩子,处理好自身的情绪!陪伴孩子一起终身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念之转

                                          看完这本书,对于自己的启发和思考很多。无条件的爱,如何解释,如何去进行,源于自己,你如何把自己活好了,带着责任去养育孩子。有时候观念一转,又是另外一个天地。多多思考,一念之转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