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4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枯燥的牧场生活,被作者李娟写得非常细致和精彩,佩服她的观察和写作能力。我自己的经历可能比作者更丰富多彩,但怠于体会和记录,真的是一辈子的遗憾。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继续的游牧生活

      游牧生活继续,李娟和扎克拜妈妈一家搬迁到了冬库尔牧场,在这里开启了新的游牧生活。李娟一如既往地用纯净的笔触记录着她眼中的游牧生活。她感叹哈萨克牧人为陌生人、邻人提供食物的好礼俗,称赞哈萨克牧人对孩子不宠溺的教育,欣赏虽乱七八糟但充满活力的牧羊女卡西。游牧生活是枯燥、辛苦的,每个人都起早贪黑地为家里做着贡献。牧人身上好像有一种安于游牧生活的坦然,他们游走于天地,好像只是在践行一种生活传统。牧区远离尘嚣,因此风景也绝美,绿意深涌,森林蔚然,风如大海,月色皎洁,处处透着一种超然的安宁与和谐。此生我们很难有机会去体验纯正的游牧生活,但我们幸运地有李娟,有她为我们记录下这种生活,有艰辛有美好,只是读一读这些文字,我们浮躁的心就得到了一点安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李娟 “羊道三部曲” 的中间一本,行之所往,随意翻开,也就没按次序看。之所以翻开这系列,是因为无意间知道李娟的平生:机关上班数载,辞职前往草原生活。存够 5000 软妹币,又辞了职游历江南。多年无拘无束的洒脱生活,让她的文字同她的个性一样肆意和广博,没有对万事万物的评价,而只是让所有见闻诚实的流淌在笔下,从而不知不觉的让人感受到平静生活下涌动的那些韧性、淡然和波澜壮阔。所谓羊道,是新疆北部的哈萨克牧民放牧时,蔓延在整面山坡上的错落相交、羊群掠过的道路。这本书正是围绕哈萨克民族的扎克拜妈妈一家在迁徙路上的见闻徐徐展开。在作者笔下,这只古老的游牧民族展现出面对苍茫山区的静穆和四季迁移的跋涉中无与伦比的坚韧和朴素智慧,只是静静阅读就感受到了一种深厚的宽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羊道系列的第二本书,已经没有读第一本书时那种新奇的感受了,但还是被哈萨克牧民的小故事们深深吸引了,前山夏牧场好像比春牧场的生活更好一些,活动也更丰富了,主要是人更多了吧,继续期待接下来的深山夏牧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有种朦胧的想法:最近这一万年之间,人类个体的精神处境到底是更好了还是更糟糕了?我当然回答不了这种问题,过去的绝大多数个体都永远的湮没无闻了,但我大体上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不论时代、地点、贫富的差别有多大,人们快乐、痛苦或者平静的感受的刻度大体上差不多。当然拥有知识、内心敏感的人可能会感觉自己的快乐痛苦更加深刻,那是意义的差别,并不是剧烈程度的差别。我们好像没有办法在更加本质的层面去理解自身存在的深度:买一辆豪车的快乐和饿了三天吃到一个馒头的快乐,可以为所欲为的快乐和免于违背良知的快乐,它们在本质上有没有区别?有没有高下之分?我无法回答。读这本书还有另一种感受:不管我们选择如何生活,我们其实都不能免于痛苦。那么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痛苦?艺术和文学有崇高和审美的倾向,然而生活是真实具体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明天凌晨 4 点就要起床,本该早早睡觉,但是还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一是因为太好看了,二是想年前读完它,不想让它跨年。李娟的书真的很好看,已经读了三本了。如果不是读了李娟的书,我又如何去了解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俏皮优美的文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天苍野茫茫

                  第二本也读完了。接着春牧场,这本最大的感受就是困和冷。书中多处有点缀,一家人是如何随处随时躺倒就睡。帐篷里,草原上,石头上,屋里屋外,不分昼夜。日常生活辛苦,被高强度劳作填满,靠人力捶打 2 小时做酸奶(中间不能停歇),漫山放羊(他们认识家里的每一只羊),穿行一整天往返去城镇备货再返回(包含漫长的徒步),手工缝制所有(给所有衣服上补丁,包括鞋垫和袜子),刷洗所有(用马粪和泥土),运输所有(4 岁和 2 岁的小女孩已经可以徒步 1 公里过来送装满热水的暖水瓶)- 困倦永远伺机而动,一有空闲就将人扑倒。以及冷 - 穿羽绒服加羽绒服坎肩依然冻得瑟瑟发抖;烤火,手心对着手背就冷,手背对着手心就冷;迁徙途中,婴儿的襁褓落满冰霜,冻到直哭;睡觉起来凌晨赶路,外套落在地上冻牢,拿起来,揭出一块草皮。对此人们一言不发,沉默忍耐。哈萨克斯坦的游牧民族,平均四天搬一次家。感谢作者的分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牧场流浪

                    一晃到了五月底,绣球进入了盛花期,从初春进入初夏,我们还没有能走出小区,每天室外活动仍囿于这片四方天空之下,早上持续核酸,进行最后的冲刺。在这漫长的居家日子中,还好靠着书籍遨游万里,“在所有通向远方的路径中,阅读是随便捷,也是最有魅力的一条”,浮躁的心得到了很多抚慰。周末读完了这本《前山夏牧场》,仿佛跟着扎克拜一家站在同一片山野世界,感受了冬库尔的生命力。夏天的牧场,万物升腾,绿意汹涌,几户牧民互为近邻,温暖的天气让生活也变得从容许多,松树上抠松胶、山上拔野葱、砌馕坑打馕、晚上在月光下穿过森林和河谷去参加舞会、互相串门喝茶…… 看到可爱的地方忍不住笑出了声,还一起观赏了草原和森林不同时点的景色。但大部分时候的牧场生活是劳苦繁重的的,牧羊纺线缝制挤奶、取材自然与牛羊,手工制作食物,简单艰辛的生活周而复始。作为全世界最后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他们差不多平均一个礼拜搬一次家,几乎得不到片刻停歇,书中写这次转场,凌晨一点起身准备、凌晨三点出发,两餐之间间隔十个小时,穿越山路、森林、沼泽,翻越三座大山,天气变幻莫测,还有一峰骆驼差点掉下隘口,经过了三天的迁徙,终于是明亮的抵达。这番情景让人为之震撼和敬服,一代又一代游牧人追随不同时节草原的恩赐,调整着生活状态,绵延着游牧民族的生息与文明。“无论如何,古老感人的传统与古老感人的心灵还在牧场上流浪着,虽然已经很长脆弱了,很伤心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田园牧歌美好生活

                      现代人离田园牧歌如此遥远,幸得作者带我们纸上游览,平时的生活,简单的快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实感

                        真实是稀缺的,无数的细节和情感构造出真实的牧场和牧民。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纯真生活

                          短暂的在伊犁住过几天,也在新疆游走过一些地方,回到哪里就像回到了家。食物、气味… 等等,我说的家是一种上辈子就在那里生活过的感觉,这说出来有些诡异,但确实这感觉情真意切。无数次的看着文章里的描述,想起小时候山野上长大的种种回忆,真好啊,那是一个纯真年代。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