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3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

    《奇鸟行状录》读下来,最让我头皮发麻的是村上把暴力写得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 从二战时诺门坎战役里变态的 "剥皮鲍里斯",到 90 年代政客绵谷升用漂亮话包装的阴险,暴力这东西换了张皮,骨子里还是那股恶臭。主角冈田亨开始就是个普通宅男,找猫、等老婆做饭那种。可当妻子突然失踪,他被迫钻进那口诡异的枯井(这井简直像连接现实和噩梦的 WiFi 信号),才看清日本社会里暴力像遗传病似的代代相传。最讽刺的是,最后他居然也得用棒球棍干架才能救回老婆 —— 以暴制暴,这死循环看得人心里发凉。书里那些超现实的设定特别带感:会预言的灵媒姐妹、突然脸上长青痣的兽医、井底冒出来的水... 其实全是村上的隐喻大招。比如拧发条鸟的叫声,就像良心在提醒我们 "别装睡了,暴力根本没消失"。有人说这是村上从 "小资作家" 变身 "社会斗士" 的转折点。他蹲在美国写这本书,反而把日本的问题看得更透 —— 那些暧昧的道歉、逃避的政客,本质上都是暴力的帮凶。读完全书像被灌了杯烈酒,辣得清醒:个人的挣扎再微小,也比麻木的沉默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理解生命中无法理解之事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无法理解的事情。旧爱的离去、朋友的背叛、同事的猜忌、抑或郁郁不得志。面对无法理解的事物,我们会像溺水者求生一样,急于给出一个解释,然后行动起来。而这种粗糙的解释,又会把我们带进另一个漩涡,反复数次,直至我们放弃、麻木、遗忘、开始新的生活。但在新生活的某个独处的夜里,我们还是会意识到:我们并没有理解,我们也不信服那个粗糙的解释。就算人生重来一次,我们也不会轻松过关。所以,该如何理解那些生命中无法理解的事呢?村上春树的《奇鸟行状录》也许能告诉我们答案。《鸟》的故事并不复杂。主人公 “我” 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虽未生育子女,却有足够相爱足够默契的妻子。但突然有一天,妻子消失了,而 “我” 找回妻子的唯一方法,就是理解她为什么会消失。可以说,“我” 正面临生命中最难以理解的事。“我” 后来遇到有预言能力的加纳姐妹,遇到心思敏锐的少女笠原 May,遇到妻子的政治家哥哥,遇到曾参加日俄战争和侵华战争的间宫中尉,遇到关东军后裔肉豆蔻和肉桂等一系列人物。这些人物都从不同的维度,让 “我” 更深入地理解了日本这个国家,和作为日本人的 “我”。然而,这些都不是理解 “妻子何以离开” 的最终答案。真正的答案,是 “我” 独自呆在一口暗无天日的枯井井底时发现的。“我” 独处在这口枯井中,首先感到孤寂和恐怖,随后麻木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最后到达一个脱离现实的空间,并在其中找到 “我” 以前从未发现的另一面的妻子。村上春树在小说里说描写的井,当然是种比喻。村上用文学的手法提醒我们 —— 如果你要获得真正的答案,就要到井一样的地方去,去回忆那些自己视而不见的事情。譬如在小说里,“我” 在井底回忆起和妻子初次约会时,妻子对水母的痴迷;回忆起在主角出差时,妻子悄悄把孩子打掉;回忆起妻子曾说过,其兄长对已故姐姐的变态情结;回忆起失踪前的那几个月,妻子一直假托加班而频繁晚归……“我” 终于意识到妻子被其兄长玷污的真相,而妻子在长达七年的夫妻生活里,一直尝试向 “我” 求救。但 “我” 一直痴迷于看似幸福的日常生活,对所有脱离日常的事物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妻子的离去,根源固在其兄长绵谷升,但 “我” 亦难辞其咎。并不止于《奇鸟行状录》,在村上的多本小说里,都出现了 “井” 这个意象。而村上多本小说的主旨,亦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其执念。所谓获得真相,就是要借助井一样的东西,直面真相 —— 直面我们一直视而不见的真相。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好

        暴力会屈服于更强的暴力,在中国大陆滥杀无辜的日本人,被苏联人俘虏以后得到了更残酷的对待。时空交错的情节,不停的更换时空,叙事顺序时常打乱,不同的叙事者交替述说,一开始有些懵,最后所以东西交融在一起,酣畅淋漓。尤其是现实与虚幻的交织,究竟何时为真,何时为假呢,真是不易区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来看过这本书,隔了一段时间拿起来重看,还是很好看。故事主线很简单,主人公的妻子久美子离家出走,主人公费劲心思找回妻子。但是人物性格鲜明,支线故事个个精彩。像加纳马耳他,加纳克里他姐妹,本田伍长,间宫中尉,肉豆蔻,肉桂母子,还有栗原 may,牛河,都生动有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简介真的没问题?

              书看了个开头,心血来潮地打开详情,就被简介剧透了一脸,连故事的最后都说了出来。写简介的人不会傲慢地认为情节什么的根本不重要,所以才这么轻易地将书里的关键内容写在简介里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喜欢村上的必读

                村上一生所写最长的三部大长篇,也就是在 40 万字左右,这一部已经是排第一了。我很钦佩村上这个人,尤其是他作为一个职业小说家的觉悟。但他一生写了那么多的作品,对于一个致力于写长篇小说的作家而言,居然没有过百万字的小说,总觉得有些遗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读村上的书都是得先看完全文,再读前言。这样才能站在译者的肩膀上稍微看得深入一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奇鸟行状录

                    2022 年 11 月 20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的很累的一本书,但确实是一部杰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除了一身的鸡皮疙瘩,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我是因为看了村上的译者林少华介绍才看的这本书。但是我很失望。我看不到这本书错乱的结构设计的原因。感觉前面铺排的很大。看到最后 20% 才觉得开始精彩。但是又隐隐觉得好像要虎头蛇尾地结束。所以暗自决定如果真的鸽了。我就不会在看春上的书了。结尾我认为写的是不完整的。作者在整个小说里故弄玄虚地营造氛围,却不能好好完整的讲故事。我视之为败笔。如果这个小说的篇幅变为 1/4,我认为会是很精彩的小说。但是现在读完,我只觉得我浪费了一天的时间来读这 40 万字,除了一身的鸡皮疙瘩,什么也没有得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媒介与调焦者

                          暂留,后续更新。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