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分道扬镳
1. 就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本也要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这是正知正见。奈良平安时代的文明进程大致能相当于中国的汉朝,而同时期中国处于唐朝五代之间,文明差距从数千年缩小到了数百年。2. 反复上演的历史一再说明,什么东西在哪被最早发明其实并不重要,在哪里获得了最大的利用和发展更重要,而引领下一步的革新方向则最重要。3. 日本一路学习唐朝的方方面面,包括山寨的中华天下观,但最后还是进化成另一个物种:中国也有权臣当道甚至篡权,但终究能拨乱反正最多改朝换代重新再来,皇权在这轮回中不断被加强,而日本天皇很快就 [一直被架空,从未被推翻],都是有得有失吧。4. 不知是何原因,书中没有提及一个极为重要的事实,即日本之所以没能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国家,而发展成为类似欧洲封建的体质,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日本学了唐朝的几乎所有制度,却没有学习科举。这么看来,就算一再被诟病,科举仍然是一个极为伟大的发明创造。5. 读到第三本终于发现,无论写哪个时代,这个系列的可读性或者说故事性都很糟糕。大概都是职业历史学家执笔而不是作家的缘故罢。这么说起来好,如果说中国网络小说破译了人类的爽嗨密码,那得到听书就是集成了知识萃取的精要。突然很期待听书版本对照一下,裴老师加油啊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读后感终于看上去有点接近我熟悉的历史写法了。几点感受。1、摆脱了上两本考古式的述事,让我看到了日本历史精彩的一面。世事都是一样的,无论中日、中西。2、本书的结构还是同前两本存在一样的问题,不统一。特别是后面的部分,分别讲税收、官员、内务管理、歌合等,像是专题、专业史而不是通史。丛书的组织者没有提出要求?3、税收、官员、内务管理、歌合等都写了,单独没有诗词。为什么?在后面?4、没有看到百家争鸣的思想,希望后面看到。5、玄武门事变、外戚当权、兄弟相争、人口迁移、租庸调,这些中国历史上有的,日本历史也有。但,起义、统制思想、除佛教只外其他宗教、小说等基本没有。希望后面看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