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金庸在这里“杀死”了武侠
▶️3 年前的今天,金庸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我经常跟别人说,没有金庸,这个世界上也许就不会有我。📕千万别以为我是在开玩笑,据我亲爹说,当年他追我亲妈时候,就是借两人传阅《射雕英雄传》机会,悄悄在书里夹了一封情书,才有了后来的故事。📕但很奇怪,金庸先生的作品里,我最喜欢的并不是《射雕》,而是这部《鹿鼎记》。什么原因呢?羡慕韦爵爷娶了 7 个老婆吗?可是羡慕又有啥用呢?重婚是犯法的呀!📕再仔细想,有什么比他娶了 7 个老婆更让人觉得有趣的吗?当然有,那就是,《鹿鼎记》把武侠小说逼到了绝境的墙角,金庸先生亲手 "杀死" 了武侠。📕金庸先生亲手 "杀死" 了武侠,此话怎讲?看过武侠小说的同学们都知道,从梁羽生以来,武侠小说有一种属于自己固定的套路 —— 英雄之旅。📕"英雄之旅" 的武侠小说里,一定要有主角,主角一定要是英雄,英雄一定要是大侠,大侠一定要有绝世武功,最好这绝世武功还是循序渐进得来的,有如坎贝尔所谓 "英雄之旅" 的概念,有启程、启蒙和归来,有离开舒适区的开始,有到充满挑战的陌生世界去完成梦想的勇气,虚假短暂的会被烧尽,留下的是烁烁真金,等到结局时候,我们终将见证大侠闪闪发光地拯救世界。📕在《鹿鼎记》之前,金庸先生写过的武侠小说,我们都可以归类为 "英雄之旅" 式杰作,偏偏到了《鹿鼎记》时候,一切都变了。📕主角不再是英雄,而是个泼皮无赖;泼皮无赖不是大侠,甚至几乎不会武功,"英雄之旅"?别开玩笑了,小说开头时候的韦小宝,和小说结束时候的韦爵爷,有区别吗?他还是他,只不过年纪大了些,身边的人多了些。📕为什么金庸在《鹿鼎记》之后就再也没创作过长篇武侠小说?为什么金庸先生之后的武侠小说家都没办法超越他?📕答案也许早就写在了韦小宝这个人物里。他是 "反英雄小说" 的主角,他是反套路、反权威、勇于挑战英雄概念的存在,他演尽了武侠故事在这一阶段的可能性,他逼迫我们去想:我们到底为什么需要英雄?我们需要的英雄,真实存在吗?📕《鹿鼎记》后记里,金庸先生如是写道:"有些读者不满《鹿鼎记》,为了主角韦小宝的品德,与一般的价值观念太过违反。武侠小说的读者习惯于将自己代入书中的英雄,然而韦小宝是不能代入的。在这方面,剥夺了某些读者的若干乐趣,我感到抱歉。"📕随即,他话锋一转:"但小说的主角不一定是‘好人’。小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创造人物;好人、坏人、有缺点的好人、有优点的坏人等等,都可以写。在康熙时代的中国,有韦小宝那样的人物并不是不可能的事。"📕真的吗?韦小宝那样的人物,真的只存在康熙时代的中国吗?《鹿鼎记》提醒我们 ——📕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梦,做梦时候,别忘记现实,现实世界里,韦小宝远多过真英雄。📕从这个角度来说,是金庸先生亲手 "杀死" 了武侠,也是他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了 "英雄" 之于我们的意义,即:看清真相之后,还能依旧热爱生活。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5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妥妥的男性向爽文,堪比《头号玩家》~—— 我的闺蜜是康熙,你说来不来气?看完了哈~如果说《寻秦记》是穿越小说的鼻祖,那么这本《鹿鼎记》堪称日更爽文的鼻祖,只不过连载媒体不同。主人公天赋异禀、情商智商奇高,际遇奇葩到令人咋舌,官场、情场、赌场、甚至战场都得意,顺风顺水左右逢源,每一次都能逢凶化吉,还顺便赚得盆满钵满。让人怀疑,韦小宝是不是读过花姐的《沟通的方法》?深谙无限游戏之道,拍马屁无一失手,每一次沟通,都成功的将对方变成合作伙伴。尽管自己不会武功,但是如果需要,可以驱使每个高手给自己当牛做马,甚至肝脑涂地。所以韦小宝的独门武器,是三寸不烂之舌,而且已经达到最高境界。金粉们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其中包括: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如果金老爷子是互联网时代的写手,这本书的字数乘以 10,一点儿也不奇怪。尽管是作者的封笔之作,却是最让人出戏的一部,最像童话故事,主人公太顺遂了。如果写到中年危机、家庭危机、职场危机,经历人生的暗黑面,写到白茫茫的一片真干净,可能会更加经典~ 我猜,各种类型的主人公,金老爷子差不多都写过了,这次就想塑造一个吉星高照的至尊宝,把自己的全部人生阅历与智慧,全部的幸运都赋能给韦小宝,让他代所有人随心所欲一下,情绪价值拉满。读完这本书,我猜大多数人心里,令狐冲、段誉、杨过、郭靖…… 什么的都不香了,区区三万天,为什么过得那么束手束脚?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鹿鼎记#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2030 本)#2025 年读书主题(七)小说 -《鹿鼎记(一)》(207)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小说的领域开始,选择的金庸武侠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二十六本是《鹿鼎记(一)》,世纪新修版,金庸先生最新定本。金庸最后一部小说,一部更似历史小说的神来之笔。出身于妓院的少年韦小宝,凭一时之勇搭救了落难的江湖好汉茅十八,又阴差阳错地假冒小太监,成为少年康熙驾前第一红人;他既是天地会总舵主的关门弟子,被寄予反清复明重任;他又艳福齐天,娶得七个如花似玉的夫人;他不肯反清,只因当今皇上是好朋友小玄子;他不肯剿灭天地会,只因不愿坏了江湖义气;他不学无术,却是天下第一好运的小无赖;他建功无数,却懂得功成身退。2、精彩内容:①鹿鼎记那文士提笔蘸上了墨,在纸上写了个 “鹿” 字,说道:“鹿虽是庞然大物,性子却极和平,只吃青草树叶,从不伤害别的野兽。凶猛的野兽要伤它吃它,它只有逃跑,倘若逃不了,便只有给人家吃了。” 又写了 “逐鹿” 两字,说道:“因此古人常常拿鹿来比喻天下。世上百姓都温顺善良,只有给人欺压残害的份儿。《汉书》上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那就是说,秦朝失了天下,群雄并起,大家争夺,最后汉高祖打败了楚霸王,就得了这只又肥又大的鹿。” 那小孩点头道:“我明白了。小说书上说‘逐鹿中原’,就是大家争着要做皇帝的意思。” 那文士甚是欢喜,点了点头,在纸上画了一只鼎的图形,道:“古人煮食,不用灶头锅子,用这样三只脚的鼎,下面烧柴,捉到了鹿,就在鼎里煮来吃。皇帝和大官都很残忍,心里不喜欢谁,就说他犯了罪,把他放在鼎里活活煮死。《史记》中记载蔺相如对秦王说:‘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也,臣请就鼎镬。’就是说:‘我该死,将我在鼎里烧死了罢!’” 那小孩道:“所以‘问鼎’、‘逐鹿’,便是想做皇帝。‘未知鹿死谁手’,就是不知哪一个做成了皇帝。” 那文士道:“正是。到得后来,‘问鼎’、‘逐鹿’这四个字,也可借用于别处,但原来的出典,是专指做皇帝而言。” 说到这里,叹了口气,道:“咱们做老百姓的,总是死路一条。‘未知鹿死谁手’,只不过未知是谁来杀了这头鹿。这头鹿,却是死定了的。”②韦小宝韦小宝心中闪过一个念头:“我如得了这一千两赏银,我和妈娘儿俩可有得花了,鸡鸭鱼肉,赌钱玩乐,几年也花不光。” 见茅十八仍侧头瞧着自己,脸上神气有些古怪,韦小宝怒道:“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猜我会去通风报信,领这赏银?” 茅十八道:“是啊,白花花的银子,谁又不爱?” 韦小宝怒骂:“操你奶奶!出卖朋友,还讲什么江湖义气?” 茅十八道:“那也只好由得你。” 韦小宝道:“你既信不过我,为什么说了真名字出来?你头上缠了这许多布条,跟榜文上的图形全不同了。你不说你是茅十八,谁又认得你?” 茅十八道:“你说咱们有福共享,有难同当。我如连自己姓名身分也瞒了你,还算什么他妈巴羔子的好朋友?” 韦小宝大喜,说道:“对极!就算有一万两、十万两银子赏金,老子也决不会去通风报信。” 心中却想:“倘若真有一万两、十万两银子的赏格,出卖朋友的事要不要做?” 颇有点打不定主意。茅十八道:“好,咱们便睡一会,明日午时,有两个朋友要来找我。我们约好在扬州城西得胜山相会,死约会,不见不散。” 韦小宝乱了一日,早已神困眼倦,听他这么一说,靠在树干上便即睡着了。③擒鳌拜康熙笑道:“鳌少保,你来得正好,我这十几名小太监在练摔跤。听说你是我满洲勇士中武功第一,你来指点他们几招如何?” 鳌拜微笑道:“皇上有兴,臣自当效力。” 康熙笑道:“小桂子,你吩咐外面侍卫们下去休息,不听传呼,不用进来伺候。” 说着笑了笑,向鳌拜扮个鬼脸,鳌拜哈哈一笑。韦小宝走出去吩咐。康熙低声道:“鳌少保,你劝我别读汉人的书,我想你的话很对,咱们还是在书房里摔跤玩儿的好,不过别让人听到了。要是给皇太后知道了,可又要逼我读书啦。” 鳌拜大喜,连声道:“对,对,对!皇上这主意挺高明,汉人的书本儿,读了有什么用?” 韦小宝回进书房,道:“侍卫们多谢皇上恩典,都退下去啦。” 康熙笑道:“好,咱们玩咱们的。小监们,十二个人分成六对,打来瞧瞧。” 十二名小太监卷袖束带,分成六对,扑击起来。鳌拜笑吟吟的观看,见这些小太监武功平平,笑着摇了摇头。康熙拿起茶盏喝了一口,笑道:“鳌少保,小孩儿们本事还使得吗?” 鳌拜笑道:“将就着瞧瞧,也过得去!” 康熙笑道:“跟你鳌少保比,那自然不成!” 身子微侧,手一松,呛啷一声,茶盏掉在地下,呼叫出声:“啊哟!” 康熙道:“鳌拜大逆不道,携刀入宫,胆敢向朕行凶,幸好祖宗保佑,尚膳监小监小桂子会同众监,力拒凶逆,将其擒住。如何善后,你们瞧着办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当韦小宝们笑傲江湖:金庸的终极解构与人性寓言当金庸先生在《鹿鼎记》中让韦小宝这个市井无赖在紫禁城、天地会、神龙教之间游刃有余时,他完成了一场对传统武侠世界的彻底颠覆。这部被许多人视为 "反武侠" 的收官之作,实则是金庸用最戏谑的笔法,撕开了权力、金钱与地位编织的华丽锦袍,露出了人性最本真的模样。在这场看似荒诞的狂欢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韦小宝的生存智慧,更是一个思想者对江湖规则的终极解构。解构英雄神话:从侠之大者到市井生存传统武侠小说中,郭靖的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萧峰的 "虽千万人吾往矣" 构建了英雄的崇高范式。而韦小宝的出现,彻底瓦解了这种理想化叙事。这个不会武功、满口谎言的妓院之子,用泼皮无赖的手段在江湖与庙堂之间左右逢源。当他用骰子作弊赢得海大富信任,用银票收买神龙教众,甚至靠假死金蝉脱壳时,金庸实际上在质问:当所谓的 "侠义" 在现实利益面前不堪一击时,我们奉为圭臬的江湖道义究竟价值几何?这种解构在韦小宝与陈近南的互动中达到高潮。作为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代表传统侠客的理想主义;而韦小宝作为他的徒弟兼清朝鹿鼎公,却在两者间扮演着双重间谍。当陈近南临终前说 "反清复明不过是个口号" 时,金庸借人物之口戳破了所有政治理想的虚妄性。这种残酷的真实,比任何刀光剑影都更令人震撼 —— 原来所谓的大义,不过是权力游戏的遮羞布。权力游戏的镜像:紫禁城与江湖的双重变奏《鹿鼎记》中最精妙的设定,是将紫禁城与江湖并置为两个平行世界。康熙的龙椅与陈近南的香主之位,本质上都是权力符号的具象化。韦小宝在这两个场域中的穿梭,暴露了权力运作的共通逻辑:无论是九五之尊还是帮派首领,都需要通过信息控制、利益分配和情感绑架来维持统治。当他用说书人的技巧为康熙编造 "圣祖仁皇帝" 神话,又用同样的手段在天地会中树立威信时,权力最本质的面目赤裸裸地呈现 —— 它不依赖于道德正当性,而取决于话语权的掌控。书中对 "忠义" 的颠覆尤其深刻。韦小宝对康熙的 "忠" 与对天地会的 "义" 始终处于撕裂状态,这种矛盾不是个人道德的缺陷,而是制度性困境的缩影。当多隆被韦小宝设计陷害却依然感恩戴德时,当郑克塽从台湾世子沦为阶下囚时,金庸揭示了一个真理:在权力体系中,位置决定价值,而非价值决定位置。这种对等级制度的解构,比任何革命宣言都更具颠覆性。金钱的魔幻现实:从市井铜臭到帝国命脉韦小宝对金钱的态度,构成了对传统价值观的第三次解构。这个出身扬州妓院的少年,将银票视为比武功更有效的生存工具。当他用三千两银子买通御前侍卫,用五万两白银摆平神龙教危机时,金庸实际上在重构江湖的经济学 —— 在这个世界里,银票的流通效率远高于剑法的杀伤力。这种设定看似荒诞,却精准捕捉了现实世界的运行逻辑:当海大富这样的顶尖高手需要依靠韦小宝的银票打通关节时,武功的神话性便彻底崩塌。书中对 "财富积累" 的描写更具讽刺意味。韦小宝的发财史,从赌场赢钱到抄家鳌拜,再到接受俄罗斯沙皇的贿赂,每一步都伴随着道德底线的突破。但金庸并未对其进行简单批判,而是通过韦小宝始终保留的 "市井良心"(如善待双儿、厚葬陈近南)暗示:在权力与金钱的漩涡中,保持人性的温度比坚守道德教条更珍贵。这种对灰色地带的认可,展现了金庸作为思想者的成熟。人性的幽微之光:在解构中重建价值当所有宏大叙事都被解构后,《鹿鼎记》并未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韦小宝与七个妻子的关系,构成了全书最温暖的人性图景。他对双儿的珍视、对建宁的包容、对阿珂的执着,展现了情欲之外的真挚情感。特别是当他放弃天地会香主之位,选择带着家人归隐扬州时,金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权力与金钱的狂欢之后,回归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才是对抗异化的最后堡垒。这种对日常生活的肯定,在韦小宝与康熙的终极对话中达到高潮。当皇帝问 "你到底要什么" 时,韦小宝的回答是 "要回家吃老妈做的饭"。这个充满市井智慧的答案,解构了所有关于成功学的定义。金庸通过这个痞子英雄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占据多少权力或财富,而在于保持人性的完整与生活的真实。合上《鹿鼎记》的最后一页,韦小宝们嬉笑怒骂的身影仍在脑海中盘旋。这部看似荒诞的作品,实则是金庸对武侠世界最深刻的哲学思考。他用戏谑的笔法撕开了所有崇高叙事的伪装,却在废墟中保留了人性的微光。在这个解构盛行的时代,《鹿鼎记》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当权力、金钱与地位的泡沫破灭后,唯有对真实生活的热爱,能让我们在江湖的沉浮中保持平衡。这或许就是金庸留给我们的终极智慧 —— 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能像韦小宝那样,带着市井的狡黠与生命的热忱,笑对人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论影响,过去一百年的华人作家以及中文小说,除鲁迅之外,大概无人能与金庸先生相比,而受众之广,传播之远,恐怕他还要略胜一筹。打个也许不那么恰当的比方,金庸写的是所谓 “不登大雅之堂” 的武侠小说,正如《天龙八部》中孤身拜庄的乔峰,与少林寺玄难大师对阵,手下所使的,不过是一路普普通通的 “太祖长拳”,“当时是武林中最为流行的武功,就算不会使的,看也看得熟了”,只是,在乔峰手底下,“姿势既潇洒大方已极,劲力更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武林高手毕生所盼望达到的拳术完美之境,竟在这一招中表露无遗”。我于先生小说,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小流氓变叱咤红人看完原著,才知道以前小时候看 98 年陈小春版鹿鼎记,只看了不到 20% 的内容,那会只记得有小玄子、小桂子和七八个老婆、海公公、化骨绵掌、天地会等,却不知道韦小宝怎么就进宫当了太监,也不知道他怎么就娶了这么多老婆,更不知道后来的神龙教、平三藩、收台湾、打罗刹国,看到这些想起来的竟是康熙大帝。。。虽说最后这部鹿鼎记不像之前 “正统” 武侠小说一样,没有像乔峰、郭靖、杨过、张无忌、令狐冲这样的大英雄,但依然是部很精彩的小说,书中还和很多历史结合在一起,按金庸老先生说的,就是历史小说了。书中韦小宝不识字、好赌好色、谎话连篇、满嘴脏话,但是也讲义气、爱老婆,这个是个新人物形象,而且还那么多的运气、巧合,恰好都加到韦小宝一个人身上,书中的大事都有他,其实是有点夸张。接下来应该是书剑恩仇录了,有尾也要有头,我不按创作顺序看,也不按书中时间顺序看,只按熟悉程度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引人入胜“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根据金庸作品改编的电视剧电影看了不少,光鹿鼎记,就看过陈小春、张卫健、周星驰三个版本,但读文字原著,还是第一次,首选了爽文《鹿鼎记》来看。确实,虽然剧情基本都已知,但一环扣一环,还是吸引你看完一回又接一回…… 但也有不少疑问不解之处,比如每回的标题深意?方怡对韦小宝什么感情,为何受神龙教威胁时那么容易妥协就去陷他于危险之中(小郡主就不会),感觉和人设不符 —— 之前为了救刘师哥还愿意牺牲,不像没骨气、贪生怕死之辈呀?风际中的突然叛变该如何理解?感觉前后毫无铺垫,人物的行为动机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叛变的、又为何选在那个时机告密?难道只是推进剧情的工具人?以及快结尾的时候,新的叛徒(告诉皇帝韦小宝主动和青木堂等人碰面一事,但皇帝也没去剿灭他们)又是谁?先记下这些,如果以后重看再慢慢体会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