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202303读后感 | 春节(节日里的中国)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农历小年,过完这天年真的越来越近了。老乡群里开始不断出现拼车回家的信息;我一遍一遍查着导航,将近 900 公里,计划开 12 个小时;爸妈在家庭群里说,孩子们,肉已经买回来了,快回来吃呀……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节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节日比春节更隆重、更有意义,短短一个月让十几亿人停下繁忙的脚步返乡过年。无论在外面是否安家,但他乡纵有当头月,不抵故乡一盏灯,回家过年才是我们中国人,更是远在万里之外的世界华人的心声。那回家过年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千里之外的归途还是爸妈准备的年夜饭还是那些血浓于水的乡亲千里之外,以前的绿皮火车要坐一晚上,甚至还抢不到座位;后来有了动车、高铁,我们回家路更进一步;现在我们有了小汽车,有了想走就走的选择。因为工作关系,我去过全国很多城市,吃了很多特色美食,但最喜欢的是还是老家,还是妈妈包的饺子。驾车 10 余个小时,累的筋疲力尽,但看到爸妈的等待,孩子扑向爷爷奶奶的那一瞬间,再累也是值得的。年夜饭,现在我们随时都可以吃到想吃的食物,但这份味道和氛围是不一样的,就像前段时间很多城市因为疫情暂停堂食,人们点外卖也可以吃到美食,但堂食最要的是 “堂”,这是一份人间烟火气,是一种氛围。父母不求大富大贵,只希望孩子一年到头来在外面平平安安的,比啥都强。年头忙到年尾,无论这一年收获与得失,家人又给我们信心和力量,我们又可以重头再来。乡亲,你见或者不见都在那里。车辆行驶在乡间小道,清晰的看到添了很多新坟,病毒加寒冷的天气,很多老人没能挺过这个冬天,心里莫名的悲伤。这是我们小时候想逃离的地方,也是我们长大了想回来的地方。我们变了,我们也没变,我们在长大,他们在变老,时间都去哪了,时间都记忆在他们的脸颊上。春节是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是中国最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同时又以祈福迎祥与和谐喜庆节日特质,呈现出人类共通的形态。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回乡过年是一种符号,是几千年来的风云不断更替留下来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的追求。回老家过年,是一个符号。兔年常欢喜,万事皆如意。耿光强,写于 2023 年 1 月 20 日星期五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本书精选了近 50 幅高清古画,再现了中华礼乐文明的盛典,此外还梳理了春节自夏代至今日的传承脉络与演变经过,在最后还描绘了海外华人同胞们过春节的热闹盛况。春节是中华民族的节日之首,也是我们的文化遗产之一,同样寄托了无数中华人民的美好心愿。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因为这个节日而回家,在家守候的亲人们因为这个节日而团圆。当人们见面地打招呼从 “你好” 变成 “过年好” 的时候,当一个个小朋友们打扮的像一个个小福娃的时候,春节就这样以最质朴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随着时间的流转,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改变,过春节的方式也发生了演变。现在的春节除了传统留下来的习俗之外,也有了许多新的庆祝方式。时代更迭,但无论如何,春节都是每一个中国人难以割舍的节日,它在已不单单只是一个节日,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最后,祝大家春节快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春节的习俗#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853 本)#2025 年读书主题(一)自我提升 -《春节》(30)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自我提升的领域开始,选择的职业技能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九本是《春节》,一部为国人量身打造的传统节日知识读本。春节历史悠久,节俗丰富,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本书中,作者以一年的轮回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了作为中国节俗中最重要节点的春节所蕴含的时间观念;讲述了春节在其三千多年历史中的演变历程;进而以微观的视角,完整再现了一个传统国人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的完整的过年历程;并在最后综合展示了春节在海外的节日现状。全书精选 50 幅高清古画,在时间的终极仪式中体会春节蕴含的感情与愿望、伦理和信仰,带你在传统节日里体悟中式生活的时间之美。2、精选原文:①春节的意义一种事物是否为人们接受、认同,就看它是否具有认知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春节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现象 —— 我们可以轻易地脱下长衫,换上西装,但很难改变我们的肤色、语言与思想。春节也一样,想改变它没有那么容易。春节在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与传承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传统。春节负载着厚重的历史,是亿万中国人情感的聚合,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神圣的地位。团圆是春节文化的重要内容,有一句唐诗很能描述这种情况:“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人除了一般的生理满足外,还寻求文化的归属与心灵的安顿。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有着同样的文化功用,而春节更富于人世伦理色彩:奉祀家族祖先,亲人欢乐聚会,人们的精神在亲情的浸润交融之中得到升华。如一首歌所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是三百六十五里路,那么春节就是最重要的驿站。人们一路的辛劳,一路的喜悦,都汇聚在这一时间驿站中。如果生活中没有非同寻常的节日,没有神圣与崇高,我们的生命之树就会失去绿色,就会枯干,生活就会成为毫无意义的 “活着”。在时间的追赶之下,我们的日常生活勿忙而功利,我们的精神常常焦虑而孤独。②过年的故事汉武帝太初元年(前 104)正式确定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此后历法虽不断修正变化,但正月岁首的时间从未改变,年节也就固定下来。年是农业社会的时间标志,体现着农人的生活节律,这样的传统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年。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春节是古老的。秦汉以后,中国社会逐渐脱离早期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人们的岁时观念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依从自然月令的时间习惯逐渐改变,岁时节日与社会生活的协调受到关注。作为岁首的春节,在秦汉以后社会意义明显,朝廷将岁首作为展示与加强君臣之义的时机,民间则作为乡里家庭聚会的良辰。六朝时还以正月初一至初七为新年预测日。董勋《问礼俗》: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公历元旦新起,没有任何民俗内涵,农历春节却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民俗事象丰富。农历岁首,本来就建在孟春正月,它很早就与立春节气(这是最符合自然时序的春节)有着密切的配合,我们看汉朝以来迎接新年的节俗中,很多都包含着迎接新春的意义。所以民国时期直接将农历岁首称为春节,符合传统节日的内在性质,人们易于接受;而且一般百姓照例称其为新年或大年。3、春幸启发:春节是迄今为止流传历史最久、流传地域最广、过节人数最多的中国节日。它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第一大节,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节日。春节处在年度周期与四季循环的新旧交替时间关口,其节俗丰富、生动,充满了人性伦理之美、情感之美、艺术与智慧之美。21 世纪的春节,由于经济发展变化,在外务工人员的流动,早已发生了剧变,从年前对于春节的无限期待到年后对于假期的无限回味开始成为每个人心中的光明。春节的价值,正是在于为很多在外劳作一年的打工人,提供了一次心灵的慰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春节, 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 团圆是最重要的仪式!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它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至圣的地位。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从古到今,从节前到节后,娓娓道来,增我诸多传统文化知识。岁首古代称为元正、元日、元旦等,民国时改用阳历,才将阴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现在大家已经习惯将春节等同于岁首,并且将年末也包含在春节系列活动之中。民俗称为大年,其核心内容是除旧迎新、祈福迎祥,围绕着除夕与新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年节习俗。大年的名称虽屡有变化,但大年节的习俗模式依然传承。春节具有仪礼性质,由三个环节构成:辞别旧年、团年守岁、迎接新年。其主要节俗有送灶神、扫尘、接祖宗、备办年节食物、剃头沐浴、年画窗花装饰门庭、新洁衣裳、年夜饭、压岁钱、守岁、迎年、拜年、贺新春等,年节习俗丰富多彩。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