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5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个美国人“希望”在中国的田野上

    一个美国人,1984 年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他能通过申请因为他是 “无产阶级” 出身,社区大学,洗地毯清洁工),在中国留学收获爱情(在南京大学留学的太太),2005 年定居云南喜洲,两个儿子,用家庭教育完成学业,致力于保护与修复中国物质文化遗产,获云南省外国专家 “彩云奖”。作者布莱恩 - 林登和我是同龄人,书中上个世纪 80 年代的北京,照片里那时中国真是落后,北京当时的外汇券,建国饭店的咖啡,书中说那时北京只有两部电梯有点言过其实,但 40 年中国的变化确实是天翻地覆。回想那时候中国人到美国,看到璀璨城市灯光的震撼,而书中两个大理本地的白族女高中生,最近去纽约参展纪录片,让美国人引以为傲的时代广场,给她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竟是脏乱的街道,拥挤不堪满是老鼠的地铁,无处不在的涂鸦。书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 60 后美国人当年的自信,自己语言不通,只身从东欧到苏联横穿西伯利亚来到中国,一个从来没有出过国的美国 “土包子”,自带乐观的豪横,还是背靠强大祖国呀。他参与修复的喜洲 “杨品相宅”,我去参观过,很漂亮。对比我当年去美国求学的中国同学,选择生活的地点很重要。我们下一代是否有当年美国青年的勇气,去现在 “落后” 的地区,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

      3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从另一个角度带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一部分。也了解了林登与中国的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一读

        正好在疫情前去过喜林苑,那是在 2019 年的 12 月 27、8 日。那座古宅,开放着,安静,不迎承访客,也不打扰来客。主人的故事也很有趣。我觉得每个中国年轻人都应该读一读林登的故事。客观、真实,不迎合也不曲解的描述中国。甚至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更感受中国,更赞叹中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是在每天乘坐地铁上班的途中看完这本书,一打开就停不下来,书里的精彩完全掩盖住了地铁轰隆的声音,一个外国友人将中国的风貌和历史人文了解得如此之多,不带偏见且热爱,让人肃然起敬,下一站旅程一定去喜洲看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九尺高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 “老外” 到 “老乡”,一个美国人不一样的 “中国梦” 2004 年 10 月底的一天,天空飘着雨夹雪,我们全家离开威斯康星州的多尔县,计划先乘通勤飞机赶往芝加哥,再转乘长途客机飞往北京。母亲开车送我们去麦迪逊,泪水一直在她眼中打转。我们在机场紧紧相拥,将七个沉重的旅行袋搬上三辆行李车,里面装满了两个儿子在家学习一年所需的教材。20 个小时后,北京机场的到达大厅外,“的哥” 们早已 “虎视眈眈” 地等待着前往市中心的乘客。他们对我们这个飞越重洋的外国家庭尤其感兴趣,卖力地将我们的一堆行李排列整齐。我不愿意讨价还价,直接同意了 “的哥” 的第一个报价,这让我的妻子瑾妮很不高兴。到酒店后,小男子汉们依然神经紧绷,我便带他们去了一家充满回忆的百货公司 —— 老友谊商店,并请他们在附近一家万圣节主题的必胜客吃了晚餐。一名装扮成蜘蛛侠的年轻侍者招待了我们,把我们带到一处由 “海盗” 和 “米妮老鼠” 服务的餐位。“哇,爸爸,中国跟美国一样!” 我的小儿子布莱斯(林源)说。小布莱斯(林源)当时并不知道,直到他和哥哥沙恩(林峰)第二年回美国探亲,他都没能再吃上西餐。瑾妮和我则很清楚接下来会发生的一切。搬到中国对我们俩来说就像回家 —— 从 1984 年开始,我们在中国学习和工作了 4 年,然后回美国工作了 15 年 —— 尽管对第二故乡充满深情,摆在我们面前的却不是一条阳关大道。我们希望在中国创造一种全新的事物:一个可以真正成为文化和知识交流载体的文化中心,一处阿卡迪亚式的静修之所,能够让中外游客超越同质化的城市旅游体验,沉浸在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之中。我们希望与当地人民一起,共建一种文化自豪感。我们充满理想主义的信念与激情,这或许有些天真。在搬到中国之前,我们还无法向家人和朋友清晰地描绘这幅愿景,自己也不确定具体的细节。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我们为寻找第一个落脚点探访过许多村落。旅途中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抚养两个孩子,在中国中部的稻田里,在丝绸之路的沙漠中,在雪域高原的喜马拉雅山脉上。我们上一回长驻中国是 20 世纪 80 年代,自那之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进步。这一切体现在数字上是惊人的。从 2000 年到 2010 年,有超过 90 万座村庄消失。从 2008 年到 2010 年,中国建筑商使用的水泥量比美国整个 20 世纪还要多。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80%,而如今这个比例已下降至不足 40%,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在这些变化中,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了旅游业,国内游客开始热情地探索。为争夺游客资源,各旅游景区之间的竞争日益升温,各省、市、县的旅游财政收入攀比也日趋激烈。热门风景名胜区迅速发展,很快就难以容纳所有兴致勃勃的游客。游人排起长队,垃圾逐渐堆积,更不用说无处不在的临时收费设施。我和瑾妮意识到,某些经济发展的代价是文化传统的消失、社会隔阂的加剧,以及环境的日益恶化。西方建筑师所设计的千奇百怪的建筑,正不断改变着许多古城延续千年的文化内核。设计越是浮华,对城市规划者就越有吸引力。中国成了建筑师们的实验场,不管他们的计划是否适合当地环境。在飞速奔向繁荣的过程中,中国也冒着摧毁自身特色的风险。我们希望建立一种以尊重当地居民为本的新模式,尊重我们所处地区的文化和社会资源,并确保旅游业能够惠及当地社区。我们决定,客栈必须以社区营造为重心。我们实践的成果就是 “喜林苑”,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云南省的喜洲镇,植被繁茂的苍山脚下。“喜林苑” 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它还让游客重新关注乡村居民与乡土文化。我们的乡邻们可以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而不必成为 “工具” 来迎合变化无常的消费者需求。为实现这一愿景我们做了很多努力,随着早期的奋斗逐渐获得成功,我经常发现自己在为中国辩护,以对抗西方不友好的声音。他们中的许多人从未到访过中国,却对中国把持经济主导地位十分担忧,同时仅凭某些缺失背景和细节的新闻报道就否定整个国家。虽然我不是中国的辩护人,但我并不认同现代美国政治和新文化中的许多观点,特别是美国对于中国的态度。我认为,在喧嚣的媒体闹剧中再增加一个不同声音没有任何益处。相反,我想要创造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来影响他人,而不是仅用扩音器向家乡的同胞们宣传。我希望重塑民间外交关系,使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超越官方大使馆的专属权限,并为这个经常被西方误解的国家提供新的诠释。正是这样的愿望使我回到中国,同时也继续激励我在这里的实践。这就是我现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以及我的第二故乡 —— 中国故事的原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化的里外

                这哥们儿在中国文化的里面,他懂,他去过的中国的地方比我多得多。并且外面的世界他也懂。不需要用学贯中西这样的大词,林登的命运本来也可能只是一个美国地毯清洁工,如果 1984 年他申请的留学中国的奖学金没有被批准的话,被批准的原因是他更像是一个无产阶级。用当代的眼光去回望过去,可以姿态很开阔。知行合一,他只不过是一个世界公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中国实现美国美

                  我就是云南人,大理喜洲去过时偶尔得知林登和他的喜林苑,那会还不知道他的故事和作为。在后续时光中又偶然间听闻些消息满满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线索和他在中国的里程。1. 时代造就英雄:没有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所以不得不感慨时代造就英雄,2. 个人的英雄冒险:孤身一身漂泊来到异国他乡进行冒险和探索 ,不是一般人真干不出。但是反过来想如果要实现逆袭就是得豁出去。不然永远都只能被限定在无形的边界。所以少年穷有时也是一起契机,人生就像牌局不在乎你有多少好牌,而是一手烂牌也能打出王炸的节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可以

                    快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化递进,衍生,传播不分国籍,为了喜爱的事业,付出是值得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外国人的视角,了解发展的中国,留学中国,因为文化自信。

                        外国人的视角,了解发展的中国,留学中国,爱上中国,发展中国,因为文化自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原生家庭的价值观很重要

                          关于美国穷人家出身最后实现自我的书读了几本,比如《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乡下人的悲歌》。但林登的家庭不一样,虽然穷,但有责任感,重视教育,骨子里甘于冒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空去看看

                            二十年前去过大理,看完这本书,准备等疫情消停了,找机会再回去看看,尤其是看看那让林登先生魂牵梦绕的喜林苑。如果能见到,说不定还能聊一下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电影制片厂~嗯,总体说,这不是普通人能有的经历;但却是普通人努力就有可能实现的人生,只需要不太多运气就行。重要的不是最终实现了什么,重要的是有热情、着手做。加油,实干家们!!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