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 专注法则,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平庸做万件事。持续性注意力是大脑海马体的钥匙,解锁高效学习与深层记忆。专心就是超能力别贪多,一次做好一件事比瞎忙十件事强。就像烧开水,盯着一个壶才能更快沸腾。专注就像用放大镜点火,阳光分散照纸永远烧不起来,聚焦一点才能冒烟。2. 思维革命,成长型思维是阶梯式上升的密码,从不自信到突破不可能,每个台阶都是对天赋决定论的粉碎。别信天生不行,能力像肌肉,越练越强。遇到困难别躲,把我不行换成我正在变厉害。大脑像橡皮泥,捏英语单词还是数学公式,全看你往哪使劲儿揉。3. 情绪炼金术,管理情绪不是消灭负面感受,而是将情绪洪水安全泄洪。杀死我们的往往是对情绪的反刍。情绪像快递,别乱签收,生气时先深呼吸,想象坏情绪是送错的快递,检查后直接退货,别让它住进心里。生气时像摇晃的可乐罐,急着开瓶会喷得到处都是,先静置 5 分钟再处理。4. 目标进化论,长远目标要如活水般随势而变,阶段性目标则是量变的积累器。目标要像爬楼梯,想考全班前三?先搞定下次考试进步 5 名。大目标切成小台阶,走起来才不累。跑马拉松的人不会盯着终点,而是数着路边的电线杆,一杆一杆往前挪。5. 时间辩证法,番茄工作法是时间的颗粒化管理,二八法则揭示,20% 的关键投入创造 80% 的成效。每天先做最重要的三件事,就像吃蛋糕先吃草莓。手机定时 45 分钟学习 + 5 分钟休息,效率翻倍。时间像手机内存,自拍和游戏缓存占满后,重要 APP 就装不下了。6. 精力守恒律,大脑 80% 是水,脱水 1% 即降效 5%。睡眠不是充电而是系统升级,冥想则是清空缓存的精神重启术。睡够 7 小时效率最高。午睡 15 分钟 = 给大脑快速充电,比低电量硬撑更耐用。7. 干扰免疫学,对噪音充耳不闻是高级修养,整洁书桌是思维的道场。当全世界都在抢夺注意力时,专注力就是新时代的护城河。学习环境要断舍离,书桌乱得像菜市场?先花 3 分钟收拾干净,就像做饭前洗好锅,清爽环境脑子转更快。乱糟糟的桌面像堵车的马路,收拾干净后,思路就像上了高速公路。8. 自我迭代论,空杯心态是对抗经验枷锁的利器。反思不是悔恨的温床,而是用批判性思维将失败锻造成进化的阶梯。考试砸了别光哭,要像查物流,哪道题错了?怎么改进?下次怎么避开这个坑?摔跤留下的淤青,是身体在画重点,下次这里要小心。9. 环境塑造说,房间的熵值映射思维秩序,黑暗环境分泌褪黑素是自然界的开机密码。营造仪式感,让平凡时刻闪耀神圣光辉。好习惯像存钱罐,每天背 5 个单词、做 10 个俯卧撑,看似很少,但半年后你会惊讶自己存了多少能力金币。10. 认知破壁术,行为只是表象,深潜至渴望层才能破解人生源代码。觉察情绪是破解心理谜题的第一把钥匙。别人看法,别照单全收。有人夸你别飘,有人骂你别倒。记住:你是自己人生的导演,不是观众手里的遥控器。11. 生命相对论,境由心造,路边野草比温室花更懂生存智慧。当我们停止与环境较劲,专注力便成为改写现实的暗物质能量。休息不是偷懒,学累了就痛快玩,像弹簧压到底要松一松。周末看场电影、吃顿好的,回来学习更有劲。学一小时就奖励自己看一集动漫,就像跑完步喝冰可乐,有盼头才跑得动。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让我提高了自我意识。学习到了要懂得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学会说不,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时间管理上的学习,同样也在丰富撑实着每一天的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本自我提升的复习宝典

        高中读的第一本自我提升类书籍就是它。第一次看,更多被各种故事吸引,从他们的经历中收获规划未来的想法。可是书中的理论我当时只感觉很虚幻,比如为什么需要计划?为什么会有压力和情绪管理这些问题。这导致我觉得这本书 “很鸡汤”,不顶用。后来到了高三,学业负担加重,需要更有力更合理的学习任务规划,我却发现自己拿不出来,学习没有起色,身体也疏于锻炼,被很多后发之人超越。大一开学前暑假,我从网上买来德韦克的《终身成长》,书中那句 “没有谁是不能改变的,所有人都能终身成长” 让我重燃斗志,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上的不足。在大一,我阅读或听读了不少有关自我管理的著作,比如《思考,快与慢》,《福格行为模型》,《了不起的我》,《精进 1》,《认知觉醒》等,还学习了宁向东老师的课程,脑中积累了像 “心流”、“舒适区”、“二八法则”、“达克效应” 等等的理论词汇。可我了解的越多,越觉得缺少一个让这些理论和当下的大学生活融合的突破口,指导我的实践。于是,我又一次读起了这本书,这才发现:天哪,这简直就是为大学生量身定制的融合了理论与实践的复习宝典!书中的 Me5 只是多个自我提升理论的融合,但它真正的威力是为我当下行为做出评估提供依据,并指导我有效利用多模型思维在当下做最正确的事。      比如我的中午从上午下课到下午上课只有两个小时,吃饭一般要二十分钟,从教学楼到寝室的来回一般要十五分钟,剩下 1 小时 25 分可以干什么呢?要是我以前就会把这段时间全部用来看教材,做题,顶多就留 15 分钟趴桌小睡。但如今,我根据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情的原则,发现如果我中午用来集中精力学习下午和晚上的 “黄金时间” 我的精力下滑会很厉害,远非 15 分钟睡觉就能缓过神来。于是,我在中午引入了冥想这个必做事项,即无论吃完饭后做什么,到了 1 点过后就坐在凳子上或者坐在床上冥想 5 到 10 分钟,让自己得到尽可能的缓解,同时在上课前半小时梳理出下午要学的知识和要做的事,让自己进入最舒服的状态。感谢这本 “鸡汤书”,你一点也不鸡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教育孩子

          从简单的分针开始学习,侄子很快就学会了五分钟、十分钟,然后侄子的注意力就分散了,从他的表情就能读出 “这也太容易了吧!有啥好学的!” 学到时针的时候就走神了,我一问他 “半小时的时候时针应该是什么样的”?侄子一脸茫然。我在心中叹一口气,又没学会,还要重新讲一遍。哎~孩子的注意力太容易分散了。到底该如何提升专注力,进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呢?这本《哈佛学子 “无我” 专注力》就能解答这个问题。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