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
小朋友,对于我们的身体,你是否有很多问号?从猿人到智人,拢共分几步?为了成为 “行走的表情包”,人类究竟做了多少努力?为什么人类除了聪明就是一无是处?为什么我们没有体毛?但头发又凭什么比体毛长?为什么人类有 46 条染色体,猩猩专用有 48 条?生男生女究竟由谁决定?人没有大脑可以活多久?然而对一些人来说,“只有半个大脑” 反而活得更好?为什么鸡皮疙瘩、疝气,是人体的进化残留?为什么舌头分不清可乐雪碧?为什么人类的本质是一台复读机?...... 来来来,全书共 4 个章节,涵盖了进化论、脑科学、人体科学、心理学等领域,精选 42 个颠覆常规认知的冷知识,揭露不可思议现象背后的实际原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这本书我没笑,不过书中精选的 42 个科技背后的故事,几乎每个故事都让我 “惊奇”!书中最后写到的一段话,是我们学习的几个阶段:孙中山先生写下的中山大学校训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一切从好奇开始,遇到不明白的就要追问到底,对所学要保持怀疑态度,经常审视,所学是否能所用,知行是否能合一。《够笑一年的奇葩人体冷知识》莹莹读书笔记: 1、人类的长跑,到底有多厉害?人 vs 马” 的马拉松大赛 35km(马由骑手参与共同完成),多年比赛后,2004 年 6 月,人类首次跑赢马(长跑),2007 年,人类再次获胜。而 35km 不是人类极限,我们的祖先通过耐力狩猎,追到猎物精疲力尽后,再近身猎杀。 2、SCN9AJ 基因突变,导致先天性无痛症,各大药企也开始研发抑制 Nav1.7 钠通道的新型止痛药。 3、两个鼻孔很难做到同样顺畅呼吸,我们主要以一个鼻孔呼吸为主,另一个作为辅助 —“鼻周期”,正常人每天就要过滤 10000 升的空气,如果鼻孔一直处于高强度的呼吸状态,鼻腔黏膜很容易就会变得干燥,甚至会流鼻血造成感染等。但是,让两个鼻孔 “错峰上班”,就可以避免这些麻烦。 4、石胎,怀胎 28 年,最后胎儿在母体内钙化。 5、一位美国医学博士掰手指 50 年,证明将手掰得咯咯响,不会引起关节炎,(试验方法:左手每天掰至少两次,右手空白对照,共掰 50 年…) 6、拉撒路反射通过脊椎发力的 “反射弧” 对身体产生影响,能使死者坐起,短暂地举起手臂,放下,或者交叉放在胸前。这也是为什么影视剧中的僵尸都喜欢低着头,然后往前伸直手臂的原因。 7、幻肢 — 就算知道自己的肢体已经消失,但还能明显地感觉到四肢仍然依附在主躯干上。除了能感到疼痛,就连幻肢在流汗、颤抖、发热、移动都能感觉到。(这个感受我在经历了两次臂丛麻醉后深有体会!) 8、“空想性错视” 信了大脑的邪 — 在外界毫无意义的刺激下,如面对模糊、随机的图片时,大脑却能赋予这些图片一个实际的意义。其实眼中所见的事物根本不存在。 9、在 2018 年,中国科学家就创造出了只拥有一条 “16 合 1” 染色体的酵母。最常见的酿酒酵母,本来拥有 16 条染色体,但在科学家的设计和操作下,这 16 条染色体融合成了一条。尽管染色体的包装与三维结构都发现了大幅改变,但这种人造酵母的基因总量与野生型酵母几乎无异,功能表达也完全正常。这再次显示了,染色体排列组合的重要性被高估了。 10、毛囊是唯一具有自我再生功能的结构。当一个毛囊完成一个生长周期(2-8 年)之后,进入衰退期(2-3 周)后,便在适当的信号刺激下进入下一轮的生长期。 11、记住,不要在记忆时嚼口香糖,你会一转眼,就都忘记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这无处不在的焦虑实在不该称这本书为 “人体冷知识”,只是我们还不熟知的 “热知识” 罢了。比如我们为何会进化出眉毛?我当然知道 “喜上眉梢、眉飞色舞、眉开眼笑、低眉顺眼、愁眉苦脸” 这些词语,但没想到眉毛进化出来还真是为了展示情绪和状态,让我们知道看脸色、表达友好。眼白也是如此 ——“翻白眼”“看眼色”“使眼色”,都能帮助我们的祖先在竞争残酷的原始社会中,拉帮结派,更好地存活下来(万万没想到)。比如为何东亚人才有单眼皮,欧美却没有?原来是为了在寒冷的末次冰盛期保护我们脆弱的双眼,避免 “体液外露” 的眼睛被冻住,对强光也能起到缓和作用避免雪盲症。“我们的大脸、短腿、塌鼻等特征,都与寒冷的气候脱不了干系。” 虽然逃过了单眼皮和短腿,但大脸和塌鼻依旧继承了下来,虽然并不能在武汉的冬天好过一点,那就让我心里好想一些吧...... 而说到掉头发的问题,虽然书中说 “我们人类每天自然脱落的头发就能达到 100 根”,可我在微博中看到网友闲来无事收集了自己的 100 根落发,这才发现 100 根就只是很一小把而已,看着家里到处都是我掉的头发,真的为自己感到深深的担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