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0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推动平权运动的伟大女性

    01 近年来,从微博 “女王 C-cup” 从性科普到疑似仇男的宣传和谩骂,再到前段时间以 “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 吐槽男性而出名的杨笠,关于 “女权” 的话题是愈吵愈烈。作为一个女生,看到身边一些女性被歧视的案例,自然心里是很愤懑的,看着杨笠的吐槽,也觉得很 “爽”。可是一琢磨,却总觉得不对劲。比如 “你们男人还有底线?”,这自然有表演效果的考量,但只以性别作为攻击的标准,是不是反而显得女性不讲道理了?再比如 “你女朋友减肥不是为了取悦你啊,你女朋友减肥是为了换了你”,的确鼓励了女性要有婚恋自主权,却怎么也抹不掉抹黑女性品德的味道呢?认真细想,这些所谓的 “热点微博”、“大众金句”,只是给了一些人发泄情绪的契机,却无法阻拦类似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身边发生。那,除了这些有失体面、甚至被别有用心之人用来挑拨两性关系的语言抗争,我们还有什么其他推动平权运动的方法吗?前美国大法官鲁思・金斯伯格的一生,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02 鲁思的学生时期,是典型女学霸逆袭的故事。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高中毕业时母亲病逝,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如往常。好在,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常春藤名校康奈尔, 开启了自己传奇的学术生涯。当时的美国,还流行着成为一个富太太,即使考进名校康奈尔的不少女孩也不例外。相比之下,鲁思她在小团体里显得如此特别:当同宿舍的女生都在打桥牌的时候,她埋头读书,得到舍友的一致评价:“就算在她头上扔一个炸弹,她也听不见”;当舍友考虑嫁人后不再工作时,她却对自己的丈夫马丁・金斯伯格表示,自己对几乎没有女性的法律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继续深造。随后,凭借着本科时期的出色成绩与丈夫家庭的经济支持,鲁思在哈佛法学院和哥伦比亚法学院深造,并以极其出色的成绩,留校做了讲师。03 做讲师的日子里,冠了夫姓的鲁思,已经成了人们口中的金斯伯格。1970 年,马丁路德金的黑人平权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学生们强烈要求学术水平颇为扎实的金斯伯格教授,设计一门新课,专门讨论女性权力相关的法律。在备课的一个月里,金斯伯格读完了所有相关判例和法律期刊论文,越读越难以平静:当时的法律,对于女性的歧视是如此明显,甚至于,在讨论土地所有权的教科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土地,和女人一样,是注定要被占有的。” 读完这些资料,金斯伯格感到,在自己热爱的国家中,有这么多的女性正受着苦。而她,作为极其稀少的女性法律从业者,可以依靠自己扎实的学识,为大家发声。此时的鲁思・金斯伯格,似乎听到了使命的召唤。她带领的女性平权之路,也正式拉开了帷幕。04 她作为平权律师的抗辩之路,刚开始走得顺风顺水,一度成为美国民众心中的神话。1970 年,金斯伯格先对自己任教的哥伦比亚大学开刀,联合学校的其他女教授,一起向联邦提出集体诉讼,控告大学在薪酬方面歧视女性。她们赢了。金斯伯格诉讼胜利的消息,也迅速在女性群体中传播开了。几个月后,一名怀孕的空军护士找到了她:在军队中服役的她工作任劳任怨,却(在怀孕后)被军队告知,要么选择打掉孩子,要么选择被开除。金斯伯格在最高法院类比了男性受伤和女性怀孕,用极其精巧的逻辑,动摇了当时十分 “大男主主义” 的白人大法官。最高法院给出了一个非常模糊的判决。1971 年,金斯伯格代表儿子去世时分不到遗产的里德太太,控告她的丈夫里德先生,这也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 “里德诉里德案”。她借鉴如火如荼的种族平权运动,类比了白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阐述出女性艰难的生存环境,让各肤色的法官有了共鸣。这一次,金斯伯格打赢了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第一次废除性别歧视的官司。1972 年,金斯伯格替 “家庭主夫” 维森菲尔德先生控告政府法规,抨击了长久以来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并从他的儿子杰森的角度,阐述了男性也有获得补偿金权力的重要性。她又一次胜利了。自此之后,美国家庭中的夫妻双方,拥有了不以性别为准绳选择谁养家、谁照顾子女的自由。05 即使传奇如金斯伯格,在当时男性众多的法律界,也耐心等待了很久机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 “里德诉里德案” 之后,金斯伯格接连落选了几个政府的官职,整个上诉法院,都被男性法官的关系网盘踞,金斯伯格只能在法官圈子外徘徊。五年之后,卡特总统上台,在众人的推荐下,金斯伯格进驻了美国的参议院。1993 年,当时的美国八大法官之一拜伦・怀特退休。几经周转,金斯伯格终于让克林顿相信,自己是当之无愧的大法官首选。而这一天,金斯伯格等了三十多年。06 金斯伯格的一生,都在阐述 “人生而平等” 这个理念:她不仅为了传统家庭中的男女大声疾呼,也为了非传统家庭中的成员四处奔走。甚至于 2015 年全美通过同性婚姻的法案,也是金斯伯格作为中间人游走在各持己见的大法官之间,争取到了 5 比 4 投票后的胜利果实。可谁又知道,这样一个近乎传奇的之人,一生也在和病魔做斗争。1999 年,她经历了大肠癌的化疗和放疗;2009 年,她晕倒在工作岗位上;2014 年,她接受了心脏搭桥手术;2018 年,85 岁的她在办公室摔断了三根肋骨,却依旧舍不得放下工作;2020 年,她因为胰腺癌并发症在家中逝世,享年 87 岁。为了心中的理想,金斯伯格无视工作中的歧视和病痛的阻拦,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而我们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舍不得离开工作岗位的传奇,又更好了一点。文章的最后,分享一句个人特别喜欢的话,很好地概括了金斯伯格的一生:“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一个观念。我认为,社会变革需要逐步累积、循序渐进。真正的、可持续的改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才会发生。” 而她,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耐心的典范了。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她一生追求的、奉献的,不是女权,而是男女平权

      本书是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唯一认可的传记,通过穿插采访、图片、案件判决书的摘录等,描绘了金斯伯格大法官的一生,捍卫自由、平等、正义的一生,尤其是在捍卫女性权益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影响非常深远。金斯伯格大法官认为,女性权益从来都并非只是女性的问题,男性想得到解放,女性必须自由,反之亦然。我们首先是生而为人,然后才分成男人和女人,平权从来就不只是女性的事,男女都不应该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限制,自由、平等、独立、互相尊重,始终是人类共同的追求。金斯伯格大法官的一生,都在通过法律手段反对各种歧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而不仅仅只是为女性发声。她捍卫平等、自由和正义,践行终生。虽然外界把她视为女权领袖,但真正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从来不是一个激进的人。她有着非常清晰的奋斗目标,但她更懂得,所有的变革都需要循序渐进地去推动,不可能一蹴而就。金斯伯格在书中说过;“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一个观念…… 社会变革需要逐步累积、循序渐进。真正的、可持续的改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才会发生。” 保持耐心,一步一个脚印,这也是金斯伯格给我们最好的忠告。现在有一些 “女权主义” 甚嚣尘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在网上讨论 “女权” 都会招致一堆人攻击。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有一些人打着女权的幌子做着伤害女性、伤害男性权益的事,他们将 “女权” 歪曲成 “特权”,无意甚至刻意忽视了女权的本质:平权。在学习解了金斯伯格大法官的经历和思想以后,我才正确认识到女权的意义,它是一扇门,打开了捍卫平权,和歧视做斗争的大门。女权只是其中一部分,男性的权益、种族平等的权益同样也包含其中。金斯伯格相信 “在所有需要做出决策的地方,女性都应有一席之地”。曾有一度,许多女权主义者认为女性领导力与男性有着本质的不同,但金斯伯格认为这种夸大男女性别差别的观点存在很大的问题:“这种观点认为,想要不被男权观点腐化,女性必须避免内化‘传统的’价值观,而且如果赋予女性机会的体制本身是不正当的,那么女性就不应该利用这些机会。” 这也是金斯伯格大法官为女性争取平权,而不是特权,的又一经典阐述。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一位单亲爸爸在妻子去世后不得不独自抚养年幼的孩子,生活压力很大,因此他向政府申请救助。但是政府拒绝了他,理由是这种救助只针对于单亲妈妈,而他是一位父亲,没有资格获得这类救助。用我们今天眼光来看,这真的是非常可笑的规定,荒谬绝伦,毫无人性可言。但这就当时大家默认的规矩:女性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男性就应该在外拼搏奋斗。似乎两性的区别与发展天生就该如此。就这个案子来说,核心点明明应该在孩子的抚养问题上,在保障孩子的生存与健康上,而不是抚养人的性别上。但是当时社会中暗存的性别歧视,让男人也同样会受到伤害和惩罚。这也印证了金斯伯格大法官一再强调的观点:女性权益从来都并非只是女性的问题,男性想得到解放,女性必须自由,反之亦然。如果我们不主动为女性争取平等,不消除歧视带来伤害,那么所有人都会为此付出代价。直到今天,对男性、女性的刻板印象始终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探讨女性生存现状的书籍《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一切》中,作者安妮提到:“《纽约时报》把‘工作与生活之间平衡’放在印成红色字体的‘母亲的秘密’的版面中进行讨论。”” 人们通常把女性看成照顾家人的天然绝佳人选,而对男性却没有这样的期待。” 现在有些公司在招聘时,会询问女性面试者的年龄、婚否、怀孕没有、未来是以工作为重还是以家庭为重。这种询问表面上是关心女性员工,但实际上是因为他们 “认为女性生育后会以家庭为重,对工作不利”。那么如果换成男性呢?我们还存在多少这种期待和偏见?用金斯伯格的话说就是 “女性看似是被捧在高台上细心呵护,但是细看之下,却是被关在了伪装成高台的牢笼之中。” 这种关心的背后,隐藏着轻视,还有歧视。这是所有女性都在面临的困境,而这个困境是有起点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女性的生活重心应该放在家庭。于是乎,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部分女性放弃在事业上获得成就,投身家庭 —— 企业认定大部分女生都不会在事业上有长足进步,不会委以重任 —— 大部分女性发现自己即便努力也没法在事业上获得成就。“工作再好不如嫁得好。”“女人是吃不了苦的。”“一个女人,最大的价值就是为家庭做贡献,不管是大家庭还是小家庭。” 这种思想和言论甚嚣尘上也就不足为奇了。幸运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自立,活出自己的模样,而不再被刻板印象所胁迫和绑架,这无疑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是男女真正平等平权的开始。也许我们要注意的事、要拨乱反正的事还有很多,任重道远,但我们依旧能够看见曙光,看见前进的方向。以此纪念和致敬金斯伯格大法官,这位用一生心血捍卫人类的平等、自由、正义,一生努力践行自己观点和原则的伟人。Rest in peace.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如沸,璀璨如歌

        虎虎 2022 第 1⃣5⃣️本📖这本书与自己现在的状态很贴切。也呼应了胡老师这两天灌输给我的 “鸡汤”:理性分析,综合决策。脚踏实地,绝不虚度。感恩一切,保持热爱,更好的自己,更广的平台,更精彩的世界!想一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如果你真的想要学习法律,你会找到方法的。你会做到的。” 思考问题时不妨问自己,我真的想要这个东西吗?如果是,就为之付出努力。为自己相信的事业而奋斗。“当我工作时,我从不考虑我做的事能否鼓舞人心,我只竭尽全力做到最好。”“努力去愈合社区、国家和世界的伤口,帮助穷人、被遗忘的群体,以及那些受到压迫或被怀疑的人。” 不要愤怒、憎恶、嫉妒,这些情绪只会白白消耗自己的能量;不要消极、低沉、迷茫,这些状态只会让自己陷入恶性循环。这些不过是浪费时间。记得休息,记得享受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感恩一切,继续热爱!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金斯伯格的一生,都在通过法律手段反对各种歧视,捍卫平等、自由和正义。她与黑人总统奥巴马关系良好,用奥巴马的一段悼词来结束今天的解读很合适。他说:“在金斯伯格大法官的职业生涯中,她帮助我们认识到,消除基于性别的歧视,并不是一种抽象的平等理想,因为它不仅对女性有害,而且对我们所有人都有影响,它关乎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她是如此热爱她的工作

            突然想起来给这本书打分,是早上和小伙伴们聊起美国的司法制度已经那些著名的大法官们。这本书也是在晓雪的微博里看到的,买下有三年,但直到去年才看🙈。不过吧,坦白讲,这本传记真的一般,不算好的个人传记,对于金斯伯格大法官的生平只能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另外对于影响美国司法进程和变革的那些案件,也说明的不够详细。如果想要深入了解这位女性,就必须深入了解一下她所经历的那些案件,还有美国的一些历史,如此才能真正了解这位女性在美国的司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通过这本传记,也打破了一般我们对于事业成功的女性的刻板印象,比如金斯伯格女士,工作很出色,但她并不擅长料理家事,家事都是丈夫和孩子们去做。而难得的是,她的家人们都极其支持她的工作,特别是金斯伯格的丈夫,那种从年轻时就对妻子的欣赏一直持续到老,俩人的深情着实令人感动。除此之外,传记里还呈现了这位女士超强的意志力,比如她如何利用运动来进行身体康复。看照片很难想象如此瘦小的一位女士体内竟能蕴藏那么大的能量!书虽然一般吧,但金斯伯格女士的经历是值得我们后辈去学习的。学习她如何坚持自己的信仰,学习她如何热爱自己的工作,学习她如何发挥自己的能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她是如此热爱她的事业

              看完书觉得浑身被点燃了很棒的书名。这本书里包括被载入史册的 1971 年经典案例 “里德诉里德案”。在这个案件中,作为原告辩护律师的金斯伯格在辩护状中写道:“那些阻止女性充分参与政治、商业和经济领域的法律常常被描绘成‘保护女性’或是为女性着想…… 女性看似是被捧在高台上细心呵护,但细看之下却是被关在了伪装成高台的牢笼之中。本书中还汲取了许多金斯伯格类似的精彩论点,它们不仅有着超出了其时代的睿智,在今天看来对于女性权益的发展也充满了隽永深刻的借鉴意义。在成了最高法院大法官后的二十五年间,金斯伯格一直努力捍卫着女性与少数族裔的公平权利。她无所畏惧的犀利言论为她赢取了无限的尊重和关注,她极佳的时尚与艺术品位和戏剧化的人生经历更是让她成了美国普遍民众,特别是年轻女性心中的偶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站在鸡蛋那一边的鸡蛋

                记得村上春树曾经表示过愿意站在鸡蛋那一边,大法官作为少数派,能够牢牢地守住自己的初心,永远都能响亮地说出那一声 “异议”,无疑是真正愿意站边鸡蛋的人。而她的坚定,虽然更像是一块岩石,但她柔软的内心不正好也是外边坚硬,内心柔软的蛋的形象么?不过,这颗鸡蛋… 有点硬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需要这样的法官!这样的异见者!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想的女权运动应是怎样的呢?

                    首先,洞察问题 ——“女性看似是被捧在高台上细心呵护,但细看之下却是被关在了伪装成高台的牢笼之中”,这样在 “现实” 这张表层的幕布上撕开一道裂缝。其次,奠定策略 ——“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一个观念。社会变革需要逐步累积、循序渐进。真正的、可持续的改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才会发生”,这是长远的宏观的视角。再次,具体到微观可见的改变 —— 女权运动的代表者 “工作时,不考虑所做的事能否鼓舞人心,只竭尽全力做到最好”;男人不再 “相信男人和女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女性可以被保护而不用体会真实世界中的生存压力和尔虞我诈是很幸运的”;女人 “从不以我的性别为由要求特别优待。我对于男性同胞唯一的要求是给我们以基本的尊重”。以及警惕犯错 ——“思想开明、不存偏见”,“密切关注自己因个人经历的局限而可能造成的思维限制”。最后,理想的结果 ——“不是女性的解放,而是所有人的解放”。这是金斯伯格在争取女性权利所采取立场与行动,也应是其他平权运动的理想模范,也可以是个人达成目标、思维升级、成长发展的脚本。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男人与女人携手才能共建更美好的世界

                      在读这本书之前,就已经听过很多次金斯伯格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 2020 年 9 月 18 日她去世,引起的美国政坛的动荡,相关新闻比较多),知道她很厉害。可正是因为她的厉害,让我觉得距离遥远,难以靠近,不想了解。读完却觉得有些相见恨晚。在我想象里,成功的女人必须拥有和男人一样具有攻击性甚至咄咄逼人才能在职场中杀将出来。她本事厉害,人却亲和柔韧,但这并不是说她没有没有攻击性,只是她更有技巧吧。这或许也是我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吧,于是又有了些惭愧。她的经历让我更具体的了解了美国女性过去这么多年的处境极其变化 —— 诸多女权主义者们的努力有了成果,对女性当下依旧面临的问题有了新思考,对女性的未来可能性有了更多的期待。她的事业作为美国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之一,她达到了女性在法律领域能有的成功的巅峰。一路走来,她经历了女性能遭受的歧视,即使是在成为大法官以后,她依然会遭受歧视。但她始终坚持为争取、保障女性的权利而不懈努力,极其耐心地用水滴石穿的功夫,持续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去影响那些男性大法官们,去影响最高法院对于宪法中关于平等权利的解释。她帮助女性争取和男性同等薪酬的权利,帮女性争取和男性平等的上军事学院的权利,帮失去妻子全职带孩子的丈夫争取补贴。与其说她是个女权主义者,倒不如说她是个平权主义者。诚如她说,性别歧视伤害的不仅是女性,而是所有人。她的家庭她有一段圆满长久的婚姻,尽管双方都罹患过癌症,彼此都互相支持、不离不弃、抗癌成功(虽然马丁最后还是因为癌症复发而先她十年离世)。看他俩的故事,我总能想到结婚誓言 “无论贫穷富贵无论健康疾病,都不离不弃”。她为马丁从哈佛退学,马丁放弃工作跟随她搬到华盛顿,彼此支持,马丁说 “这不是牺牲,而是家庭的意义”,真的很感动。在看金斯伯格纪录片时,马丁及家人与她的互动总是好笑又感动。他们一起为定义新的婚姻形式提供了范例。就像金斯伯格写道:“‘维森菲尔德案’是达成不对性别进行区分的中性政策改革的一部分 —— 中性政策既能照顾到传统家庭模式,同时又能消除对男性或女性无意义的限制。在这种政策下,夫妻双方可以自主创造出新的家庭传统,从而发挥自己作为人的最大潜能。” 她的自我金斯伯格的母亲对她有两个教导:1. 做个淑女。她谨遵这个教导,书里说「没有人比金斯伯格更懂得坚守谦让的原则,也没有人比金斯伯格更懂得,在意见不同时,也要保持微笑。2. 永远保持独立。这让我想到波伏瓦和阿伦特,她们的母亲也是如此教导。看来真是优秀的母亲所见略同啊。回顾她一生,她完美地践行了这些原则,在职场里在婚姻里,都是如此。她为女性提供了一种人生可能,有圆满的婚姻家庭,有自己的擅长,有自己的热爱,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保持身体健康。尽管现在女性依然需要更努力才能争取和男性一样的权利,但前人已经让这条路变得容易多了。如果想让我们的女儿和孙女们能更自由地发挥自己作为人的潜力,我们也得做些什么才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RBG:做正确的事,写简练的文章

                        苏格拉底讲,未经省察的人生毫无意义。
                        卢梭讲,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由女神讲,金斯伯格会用法律的尺子丈量自由,公平地划出边界。
                        第一次看到 “声名狼藉” 这个标签时,无知的我披上傲慢的小斗篷错过了一次遇见人性美德的良机。一年多时间过去,现在的我把手洗干净,屏气凝神地一页页翻动书页,品味纸书带给我的每一点滴精妙的质感。如今,我们通常是读完电子书再做决定是不是要手边备一本纸书。《异见时刻:“声名狼藉” 的金斯伯格大法官》是第一本让我读完就立刻冲进书店的。伟大的人格更经得起 “反讽” 的衬托,真正庄严的智慧总隐藏在幽默的机锋之中。“声名狼藉” 是 Z 世代粉丝的爱戴,是新一代的嬉皮与古典的优雅碰撞出的反差萌。金斯伯格,因 “声名狼藉” 而可爱,因异见时刻而温情,我想,她是一位真诚信仰法律的法律人,并且是终身践行法律信仰的法律人!“异见时刻” 是凝聚这位伟大法律人的关键词。这是一种超能力,作为一个法律人、社会人、普通人,“我反对” 决不是狂妄地运用逻辑武器去抬杠,而是学术水平、思想高度、人性底色始终坚守正义方向的有理有力的发声者对职业的敬畏。作为一个半只脚踏进法考圈的门外汉,我从未在象牙塔中沐浴过传说中的法治之光。很庆幸与金斯伯格大法官的人生抽象交集,让我脑海里的法律世界更加鲜活生动,让我心里的法律地图更加宽广立体。我们中国古人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 即是 “家国”。但现在,我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了解自己的国家了,更没有想象中那么关心我们的家族了。我们关注那些过眼云烟的新闻事件,关注热搜里的奇谈怪论,然而一切瞬息万变之后,有谁还在追根溯源,问问这个世界的源头从哪里开始发生了变化,发现了之后又该怎么面对呢?这是在我学习法律之后挥之不去的迷思。本书在中国发行时,金斯伯格在序言中写到,希望读者能够发现似曾相识的场景和振奋人心的时刻。虽然中美两国的法律体系和国情迥然不同,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受到非常多的启发,最重要的莫过于坚守正义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平等,而且是广义的平等,这其中充满悲悯苍生的选择和理性的利弊权衡。辩证法是极具思维张力的思考方式,尤其是在一个国家的最高决策层,牵一发动全身,往往是在考验决策者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国家还是整个人类。本书的中文翻译者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法律人,她翻译本书缘起于留美学法期间,困惑、迷茫、焦虑时恰好读到了金斯伯格大法官的故事,给了她力量和方向。借着金斯伯格的话 “人们需要榜样”,我们确实很需要榜样,我们需要布道者勇于塑造人类美德,我们更需要这个精神的接力棒不断得到传承。著名的 “里德诉里德案” 不赘述,毕竟触动我们的总是那句提振精神的 “My dissenting opinion. I dissent.”。因为正在年轻的我们不如曾经年轻的她有勇气,因为正在内卷的我们不如曾经卷王的她有坚毅,因为正在社恐的我们不如曾经屡遭歧视的她充满热爱而从容沉稳。一个 icon 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给这个世界带来人们装作听不到的声音、看不见的现象,即使,世界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以历史祭奠。当未来的人们考古至今,他们将庆幸一个个勇士为他们的生活努力奋斗过。作为法考界当之无愧的 “地下室” 来写这样一位法律界 “天花板” 的大咖,我也是喝足奶壮了怂胆来的。斗胆向各位推荐,RBG 的人生故事,因为我不是来学法律的,我是来学人生的!罗翔老师讲过一段话,人的心里不能没有定海神针。其实,谁的心不厌倦流浪,流浪让人疲惫,可是 “使命” 总是在迷宫的出口等候。何帆老师讲过 “新盲人摸象” 的故事,明眼人用眼睛看反而无法看到大象的全貌,盲人用心思考反而窥见大象的真容。若想找到通往迷宫出口的路,我们需要的是洞悉异见、敢于发声,我们需要的是正见之间的合作,我们需要的是学着智者的模样反思。Notorious RBG,给我们打样了,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师、为大法官、为人!就算她是个最差的厨师、最烂的司机,我们爱她是因为,她是真正美德的化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异见时刻:“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

                          本书是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本人唯一认定的传记,她耐心地核对了书中的事实,并为中文版撰写了序言。作为一名终生致力于消除歧视、追求性别和种族平权的法律人,她对美国的政治、法律和社会观念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本书是对其传奇一生的细致还原。作者将一手采访和历史档案相结合,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同时行文严谨克制,态度中立,没有刻意吹捧或煽情,一切都用事实说话。本书的核心内容:讲述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的传奇一生,包括她早期的成长经历,如何从一个内敛的犹太女孩成长为一名女权斗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开展情况,以及金斯伯格如何在这些运动中发挥突出作用;在担任大法官以后,她又为何会以发表 “异议意见书” 而闻名,并由此成为美国举足轻重的意见领袖。在晚年,金斯伯格先后被查出患有结肠癌、胰腺癌和肺癌,她不停地接受手术和化疗,但她坚持健身,几乎从不缺席法庭辩论,她也拒绝接受那些劝她退休让位的流言蜚语。这不仅是因为她无比热爱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因为,她认为美国最高法院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一系列 4:5 的判决,让美国的最高法院变得越来越保守,这也是整个美国转向保守的缩影。金斯伯格和几代民权运动者的努力,眼看着就要付诸流水。她批评最高法院越来越像马戏团,一系列错误判决,“正在将最高法院带入充满谬误的危险境地”。她也因此一改低调的作风,逐渐愿意站到聚光灯下,去影响公众。金斯伯格的一生,都在通过法律手段反对各种歧视,捍卫平等、自由和正义。她与黑人总统奥巴马关系良好,用奥巴马的一段悼词来结束今天的解读很合适。他说:“在金斯伯格大法官的职业生涯中,她帮助我们认识到,消除基于性别的歧视,并不是一种抽象的平等理想,因为它不仅对女性有害,而且对我们所有人都有影响,它关乎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是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本人唯一认定的传记,她耐心地核对了书中的事实,并为中文版撰写了序言。作为一名终生致力于消除歧视、追求性别和种族平权的法律人,她对美国的政治、法律和社会观念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本书是对其传奇一生的细致还原。作者将一手采访和历史档案相结合,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同时行文严谨克制,态度中立,没有刻意吹捧或煽情,一切都用事实说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正常的讨论范围看,金斯伯格首先是个大法官,然后才是女性,感觉很多人搞错了顺序,当然,性别平等,究竟是女性优先还是角色优先,是女性的自主选择,咱无权置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长得像月亮 活得像太阳的超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令人震撼的美国历史大法官

                                  本想周末读第几页打发一下时光,结果被 RBG 的故事深深吸引,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作为一本了解 RBG 和她的观点的小册子,这本中文译本帮助我立体得了解了她的学业、工作、家庭和爱好,作为一名妻子、妈妈、女儿,真想推荐给所有女性来阅读。最震撼的一个片段是从 RBG 首次为平权辩护之初,一直到作为最高法院大法官主笔 “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案”,最终使最高院接受了以 “最严格标准来审查法律中基于性别的区别对待”,这一路何其坎坷艰辛与不易!书里还有好多温情片段,让我们看到 RBG 与马丁的爱情、最高法院大法官们之间的友情。啊,最后想说一句,RBG 将自己始终定义为 “中立派”,哈哈哈参考她的看法,我只能说自己是自由派里的保守派(反对堕胎和同性恋)和保守派里的自由派(支持女性平权)了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审慎、独立

                                    读完顾衡老师推荐的《誓言》来的,又先听了波伏娃的《第二性》,原来都有交集∩,看了马丁给她写的那封信,破防了,眼泪汪汪。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只能说这是一本普通的传记,更加推荐纪录片一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平凡又伟大的人生

                                        像平凡的女子,但过着伟大的人生。可以当自己人生偶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有魅力的女性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