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街道江湖》。小区也好,街道也好,走到哪,谁一起身,留下一只茶杯在长凳上,就留下了一副街道英雄的背影。写小官的故事,我那时打听了交关人,给小官的狗买了交关猪肉肠。在大门口闲坐了几个月,混熟络起来,那故事总算凑集了几个关键词:严打,改造,救人,回家。按小官的说法,这辈子就是三条命:严打那会兄弟丢了一条命,改造那会救了一条人命,剩下家里老母一条命。至于自己的命,早就扔在大西北了。有句老古话叫作 “来去轧平”,比如一大拨后嗣就是难以开枝散叶,定是家里有个老祖宗迟迟不肯归西。反过来讲,家里有一个人受了苦,其他人就会时来运转。阴晴圆缺,最后总是能互补的。可是这话在老马身上竟丝毫不灵验,她迟迟得不到补偿,反而一直亏,一直空,直到最后完全没有了。阿弟的脸时灰时黄,一副不吉利的黄梅天的样子。他还坐在阳台上,穿着一整套老马做的睡衣睡裤,裹着围巾,戴着线帽。我不敢朝他多看,口水可以躲,那脸上的老马的影子可躲得掉吗。除此之外,我也怕某一天抬头再见不到他。我有点觉得门口那只破沙发是多么安详啊,好像是诺亚方舟了,那船上的老太婆什么都不晓得,不会啧啧啧,也不落眼泪。这样活着,好像跟死了一样,但又分明是好好活着的。死了的老马,大概也像她们这样,找只船,坐一下,万事都不用操心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嘉兴师姐王占黑的视觉小说艺术

      今年以来,我读王占黑的《街道英雄》,总感觉那是一帧一帧嘉兴巷弄里的电影画面。果然读到后记,她说自己分镜练习写作、画面先行、视觉冲击的理念。极好,但我愚信这是可以习得的。横空出世的 90 后陈春成,大约是另一番图景,他就像真的握着那支江淹彩笔,那种好是是奇幻的涌现。上一个拿彩笔的人,或许是汪曾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它看似沉睡的躯壳里不停歇地涌动着复杂的事件、关系和情绪,而这些无不是基于老子、儿子、房子、票子,基于遍地皆是的生老病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每一个人,都值得被记载

          正好刚看完繁花,接着看这本书。看书的时候,脑袋里自带江浙沪口音。作者说了,这不是非虚构文学,是有加工和创作的市井小说。但书终究是要立足于作者的生长环境的,更何况现实通常只会更抓马。所以看别人的人生,听别人的故事,就当作简短地又活了一遍吧。就和做梦似的,是体验其他人生的最现实(虚幻)的方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细腻的笔触、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这社区里的人和事,看是简单,缺能处处看到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道出了普通人的生活味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波澜不兴的悲天悯人

              甚至及鸡、及狗。烟火气、垃圾酸腐气、接地气。果真是 “贴到” 写。本以为又是位 “野路子”,看到后记才发现,人家也会说 “台面话”,而且很 “科班”。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