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莫迪亚诺曾经解释过:普鲁斯特生活的 19 世纪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可以借助耐心和坦诚来追寻逝去的时光,而莫迪亚诺所处的 20 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动荡,这种不安和不确定刻进了他的骨子里,要想追寻记忆,需要不停地与遗忘抗争,不过,在他看来,“但或许这就是小说家的天职,面对遗忘的巨大白页,让模糊得只剩一半的只言片语浮现出来,就像在海洋上漂流的冰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昨日之岛》的故事发生在 17 世纪的南太平洋。那是 1643 年的炙热夏天,一艘负有寻找 180 度经度线位置之秘密任务的商船 “阿马利丽斯号” 在南太平洋某处遇难。船上唯一的幸存者罗伯托是个患有疑心病、妄想症、惧光症,而且不会游泳的年轻人。在遭遇海难之后,他又被浪潮冲上另一艘弃船 “达佛涅号”,罗伯托依靠船上残存的粮食、果菜和家禽维生,坐以待毙之余,只能靠书写情书 —— 以及回忆,最后演变成小说 —— 打发时光。透过这些书写,作者埃科为读者交代了罗伯托的前半生 —— 牵动全欧的卡萨莱城争夺战(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西班牙、教会悉数登场),各国以寻求经度的秘密为目的的间谍战,展开了一副 17 世纪神学与科学激烈交锋的画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昨日之岛》

        《昨日之岛》的故事发生在 17 世纪的南太平洋。那是 1643 年的炙热夏天,一艘负有寻找 180 度经度线位置之秘密任务的商船 “阿马利丽斯号” 在南太平洋某处遇难。船上唯一的幸存者罗伯托是个患有疑心病、妄想症、惧光症,而且不会游泳的年轻人。在遭遇海难之后,他又被浪潮冲上另一艘弃船 “达佛涅号”,罗伯托依靠船上残存的粮食、果菜和家禽维生,坐以待毙之余,只能靠书写情书 —— 以及回忆,最后演变成小说 —— 打发时光。透过这些书写,作者埃科为读者交代了罗伯托的前半生 —— 牵动全欧的卡萨莱城争夺战(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西班牙、教会悉数登场),各国以寻求经度的秘密为目的的间谍战,展开了一副 17 世纪神学与科学激烈交锋的画卷。本书的核心内容:《昨日之岛》跟埃科的所有小说一样,是一部学者型小说,一部百科全书式作品。故事发生在 17 世纪,一个神学和科学较量的时代。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启了两个世纪,然而人类却依然面临在茫茫大洋上无法测定经度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谁掌握了经度测定的知识,谁就能成为海上霸主,经度的知识,自然就成为 “被禁止的知识”。后来,英国就因为掌握了这项知识成为了 “日不落帝国”。历史只记载胜者,世人不会记得,无数的科学工作者曾前赴后继,甚至献出了生命,但文学家却乐于为这样的 “失败者” 写作。《昨日之岛》就是这样一部为失败的求知者而写的作品。首先是 17 世纪的人们付出巨大代价去寻找 “被禁止的知识” 的故事;然后是主人公的成长故事。《昨日之岛》是埃科关于大自然的小说,它记录了罗伯托一生的成长历程,记录了 17 世纪的人们光怪陆离的生活,天马行空的思考和为了获取知识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虚无,也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力量。最终,所有的故事都变成了一个小说,一本书。在埃科笔下,世界是一本大书,人的一生,就是去阅读这本大书,也在这本书中写下自己的故事。被禁止的知识是埃科小说惯用的母题。在《玫瑰的名字》里,它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昨日之岛》里,它是经度的测定。这其中,都蕴含着统治中世纪的神学与科学和文艺的复兴之间的斗争,也就是昨日与今日的斗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