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国家使命塑造普京成为强人

    《强人治国》充斥着西方人对他国的惯用描述,包括:腐败、专治、缺乏新闻自由、非民主、寡头、落后、个人崇拜、不透明、暗杀、颜色革命、境外支持组织…… 一切对读者并不陌生的关键词。普京祖父死于德军战火,父亲在二战受伤,这样的出身,塑造了普京忠诚于国家的信仰。然而,他忠诚的苏联解体了。俄罗斯不等于苏联,却不得不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不论是有选择的继承,还是不得不背负枷锁。从苏联到俄罗斯的国家命运转折,虽然未经历炮火,然而在普京的精神世界里,这种转折是国家和民族前所未有的挫折和苦难,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带领国家走出制度变革的泥潭,需要普京必须是个强人。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普京传记的思考

      从西方的视角对普京的分析,从 3 次申请加入北约到与北约分庭抗礼,看出俄罗斯和北约不是一直对抗的,而是在北约东扩过程中形成的。对外处理车臣问题和格鲁吉亚危机。对内消除寡头,增加国家对能源的管控。这其中不乏各种手段,比如极低的价格收购寡头资产。再比如先承认南奥塞梯独立,再出兵南奥塞梯。是不是和当前的乌克兰问题类似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尽管普京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普京确实是一个难得的硬汉。他让俄罗斯重新获得了全世界的尊重。没有普京,现在的俄罗斯是一个什么样子很难说。但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焦虑的等待着普京总统的下台。他们对普京已经拿不出什么有效办法,可以说他们的招数已经用到山穷水尽了。现在我看俄罗斯想要找出一个更适合俄罗斯的总统,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这本书并没有那么客观

          看起来的事实其实有先入为主的判断,还是站在西方的叙事逻辑上来讲述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有一个问题,美国为什么不像对待中国一样对待俄罗斯;美国更在乎俄罗斯,为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印象深刻的不只是普京的外交政策,他还在国内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目的似乎是为了刺激经济,进一步巩固自由市场,把过去的残渣余孽扫入垃圾堆。在国际社会上,普京因经济改革声名鹊起。早在普京还未当上代总统、仍是总理时,他就搭建了一个由倾向于西方模式的改革者组成的新班子,负责起草改革方案。有些人,如格尔曼・格列夫和阿列克谢・库德林是普京在圣彼得堡工作时的老相识。安德烈・伊拉里昂诺夫是一位直言不讳的自由派经济学家。阿尔卡季・德沃尔科维奇是一个神童,从美国杜克大学毕业后刚刚回国。普京自己对经济尚是门外汉,但积极学习经济知识并听取他人意见,并且坚信必须改革。库德林在一次采访中称普京是个 “新一代的人物,懂得现代社会的运作原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强人改写历史。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