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5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茶馆》…谁为袖手旁观客,我亦逢场作戏人…

    很难说是因为有了大师,语言文学的某种形式才兴起,还是某种语言文学形式的兴起则必有大师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意思意思,别把那点意思弄成不好意思",都是没第二句可替代,不同的是,出于天助人敏,老舍之于当代汉语,怕是古今没有一个可比了…… 有点夸张,说普通话似乎就是老舍的话。普通话的标准,一个是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二个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三个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按照这个定义,老舍把这三条都占全了。相比浙江的周家兄弟,湖北的胡适,老舍这个土生土长的土北京旗人那是占尽了光。没错,是旗人,大清三百年,就没必要说的太清了,是旗人汉化了,还是汉语旗化了。得天独厚的老舍在现代白话汉语成型上的贡献,可以类比但丁之于意大利语,莎士比亚之于英语,以及普希金之于俄语……《茶馆》只是个短剧,却是个高峰。更惊奇的是,这是一部没有主角的话剧,好像谁都是袖手旁观客,我们看戏的好像也都融在剧中做了逢场作戏人。可是虽没主角,这部剧先后出现了几十号人物,却一个也不干瘪,每个人物拎出来我们看客都能脑补一个长篇。这个高峰,几十年来也一直有模仿抄袭,只不过这点小心事,总是弄巧成拙,时不时还总把那点小意思弄成不好意思……(石木翻书)

      3
      8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天读点书,让生活更加精致!

      好的作品必定有层次感和时代感,文脉相通。老舍先生的《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都有很丰富的人物关系,有趣,生动,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经典的时代画卷!老舍作为当代为读者所喜爱的作家之一,其作品的丰富性不言而喻,文笔,情怀,善良,回味悠长!对老舍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作品《茶馆》,文化是几代人,甚至一个时代的折射!里面的人物关系设置很符合一个时代的发展背景,值得反复品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珍惜幸福的生活

        为了准备一节有声演播课,需要根据常四爷在第三幕里的一段台词,来找角色定位与分析,特意将《茶馆》通读了一篇,看到常四爷从三十来岁一个提鸟笼经常出入茶馆的旗人,最后成了七十来岁提着篮子卖花生的老头。在这四十年的时间里,政权更替,恶者横行,平民卖儿卖女讨生活,读得人忍不住眼泪。现在我们的国家肯定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我们的百姓活得体面有尊严。一个国家不受人欺侮,带领自己的人民走向小康社会,这确实是了不起的事。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份子,珍惜幸福的生活便是爱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间真相

          一幕幕浮现的场景,一句句直戳戳的台词,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直在人间上演,周而复始,循环播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茶馆》

            用最经典一句话(我爱我的国,可是谁爱我呀)! (我呢,做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我只盼着呀,孩子们有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病没灾,就行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喝茶吧

              一座老茶馆,一直在改良,却没改掉根植于心的奴性。认怂的一直认怂,反抗的也终究认命。出路在哪里?西山八路!等啊等,八路什么时候才能来?等到剧终也还没出现,但曙光已现,未来已来,只是尚在路上。王家后人,有空再来四九城里,我请你喝茶,新时代的茶,人人都能喝的茶。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名人名著

                故事紧凑,语言精炼,紧扣时代主旋律,我辈当学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莫谈国事”的茶馆

                  抽象的国是和具体的国事,仿佛是人们生活中的空气,有些看不见摸不着但总是存在的意味。故而在街头巷尾出现谈论天下大事古今中外的成为了一种古已有之的普遍现象。《茶馆》作为老舍先生的著名作品,经常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以及话剧等形式。经典之所为经典,穿越时空,不受作品体裁影响,总是有着一股让人痴迷的味道,常看常新。1. 莫谈国事如果说这横跨晚清到民国的茶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别的,是 “莫谈国事” 的标语。时代虽然变了,它却不曾消失,只是变得更为醒目,也更合时宜。在民国那个钱不成钱的时代,和 “茶钱先付” 一同出现在最显眼的地方。晚清之时,一句 “大清国要完” 就让两位旗人沦为狱中囚徒,可见其威力之大。可纵使如此,我们仍能从中看到时代的烙印和不同的国家面貌。晚清的腐朽堕落,或许在百日维新失败后更为加快,谭嗣同等人的鲜血为其浇灌了墓志铭。一个失败的国家倒下了,一个崭新的却没有随之而起。在民国那些年,通过书中茶馆三教九流的行为举止来看,生活未见得有多好,甚至更糟糕了。底层人民如此,那些曾经养尊处优的亦是如此。国事不因为民众谈论与否就发生太大的关系,反倒是在噤声中积累了太多的愤怒和失望,加速了其灭亡的步伐。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总会关心自己的未来和国家的命运,不准谈论,那恐怕会让道路以目的现象再次出现。敢怒不敢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民意汹涌而来,旧中国也随之土崩瓦解。人民的力量常被小觑,可其展现出来的强大往往让人感到震惊。这是历史的教训,更是当下的警告。2. 茶馆文化若要说起茶馆,很多人熟悉的恐怕还是《那间街角的茶铺》里老成都遍地的茶馆,人们在此不光是喝茶,甚至可以说包办一切事务。生活也好,工作也罢,茶馆像是已经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去。相比之下,本书中老北京的茶馆似乎显得有些单调,不过在时代变迁中一同消失。这个曾经承担起公共和私人事务的场所随之转移和消失,当下可能也有类似的形式,但内容早已变了。这是时代的变化,更是民众的需求。作为公共空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还是可以从书中看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更渴望看到历史变迁对其带来的诸多改变。比如康顺子曾经被卖给太监当媳妇,后回到茶馆帮忙,后来其带回来的养子康大力却成了新世界的先行者。底层人民的生活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然也有一些人的日子可能会好过些。《烟壶》里提到的旗人可能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大部分在失去特权之后只能像《骆驼祥子》一样靠卖力气生活,也有像本书茶馆的房东秦二爷在实业救国的旗号下越干越大,可惜挣再多日本人被赶走之后一夜之间变成了逆产。如果说房东秦二爷的遭遇有些不幸,那么茶馆从老板王利发到其他人的命运则更具有普遍性。它的消亡是在冠冕堂皇的言辞下完成的,更像是时代借由这些贪官污吏之手行事的。总而言之,在那个混乱不堪的日子里,人早已经不是人,活得像一条狗,乱世人远不如太平犬。3. 男性世界显而易见,本书中的茶馆更像是一个男性主宰的世界,就像其所在的时代一样。偶尔出现的女性角色更多只是一闪而过或者被动隐身,很难有太多深入的描写,更像是剧情推动的一种工具。虽说作为底层民众活动的日常公共场所,茶馆即便没有明文规定,往来的却都是男性。这不免让人想起《看不见的女性》,很多地方从设计到使用中,似乎早已将女性忘记,不给其应有的待遇。男性群像之下,虽说有女性的角色也比较鲜明,但很难说有太多的印象。或许时隔多年再看会想起那个苦命的女人康顺子,一直和贫苦的命运做斗争,却仍然难以看到胜利的曙光,不过好在她和整个国家都来到了黎明前的黑暗,新世界的大门即将打开。在男性角色如此多的情况下,女性显得更为可爱,或者说更让人感到喜欢。比如小丁宝,即便自身难保也会提前通知王利发茶馆即将要被贪官霸占的消息。可惜在这个乱世之中,民众成为了被鱼肉的对象,明知有危险来临也依然难以对抗,似乎只能逆来顺受,大不了一死了之。死是容易的,可想要活下去就难了。《活出生命的意义》里集中营是这样,书中的茶馆以及所在的国度更是如此。拼尽所有力气挣扎换来的不是生的希望,反倒是彻底被灭绝的悲惨现实。这不是某一个人的失败,是整个国家和时代的不幸。4. 家国命运国是大家,由一个个的小家组成。小家的日子不好过,大家的往往也好不到哪里去。本书的茶馆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让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人对家国命运有更为清楚的了解。晚清之时王利发还可以凭借旗人房东的仁慈将茶馆经营得有声有色,可进入到民国情况就大为不同。喜欢改良的他最终不得不面对一个书中人所言的现实,“改良改良,越改越凉”。人间烟火气的消失不是他的错,是这个病态的社会早已不把人当人。普通人做出太多的努力和牺牲似乎一切照旧,甚至自身处境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更为糟糕。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普通人身上,再强大的个人也往往被这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看不到一点新生的苗头。家和国的命运休戚与共,在过不下去的时候反抗成为了唯一的一条道路。尽管康大力的存在让茶馆老小面临性命之忧,人们还是选择了保护而不是背叛和出卖,或许可以说他的身上承载着太多人的希望。旧中国的人们生活有多不如意,新中国的日子就有多好。书中另一部作品《龙须沟》里前后鲜明的对比无疑是最好的答案。天翻地覆的改变,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结果,所以才可以翻身农奴把歌唱。5. 生活不易生活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里,底层民众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生存的严峻挑战。生活在太平盛世,人民的情况也未见得会有多好,《大宋之变》里盛世中隐藏的各种危机更是让人看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清明上河图》里描绘的繁荣场景或许是真,可并不是全部,甚至可以说它只是刻意选择以后的结果。对于很多人来说,生活的不易不会看见,也没发言权,更没有合适的渠道去展现。《重读 20 世纪中国小说》里许子东提到,主人公往往是知识分子和农民,这更像是知识分子的一种审美偏好,颇有些闺怨诗里男性借女性角色诉说内心话的味道。本书作者的不同在于他对于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关心。或许是自身的经历,或许是个人的情怀,总之对于普通人命运的关注一以贯之。这也是其充满京味的老北京城里最吸引人的地方,有苦有乐,苦中找乐,五味杂陈。作者笔下的人物或许是虚构的,可离真实世界里的人和事更近。没有书中一个个人物在登台亮相后的生动形象,我们可能知道那些道理却很难有如此深的感受。哪怕没有彻底的感同身受,我们还是可以借助文字和想象力去体会到身处其中的艰难和困苦,与之相比我们是幸运的。6. 写在最后同一部作品不同时期的人看会有不一样的体会,或许书中那个世界已经彻底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可其想要表达的内容却仍未过时,其对底层人民的关注更是如此。真实的生活有时让人觉得痛苦不堪,可依靠奶头乐来麻痹自己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短视频和朋友圈精心塑造的生活显然是一种假象,哪怕就像《谁的问题》所言这不是你的错,可未见得就是合理的。对于书中人物的关注可能更多还是对于自身的关注,在他人这面镜子里我们更容易看清楚自己和所在的世界,只是彼此之间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有的选总比没得选好,可人们未见得会找到那个满意的。《消费主义如何操控我们》里鲍曼的警告仍然振聋发聩,我们不再生活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可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消费主义带来的浪费和空虚却席卷而来。《空虚时代》里人们为了躲避空虚无所不用其极,可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操控》里的算法和平台在帮助人们消除无聊的过程中逐渐成为掌控者,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每一个人都沦为其谋取暴利的工具。看似高高在上的用户不过是牧场里随时可以薅一把羊毛的廉价劳动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茶馆这个场景就是社会的缩影,形形色色的人们,针对当下发生的事情有着不同的反应,总体来说不管是怎么应对都是为了让自己及家人能够生活下来,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很多的无奈,像卖闺女的老大爷,要不全家饿死要不就。。。唉!整篇读下来,对人物的刻画非常鲜明,尤其对茶馆王掌柜的与时俱进、随机应变、捧人的恰到好处等等印象深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时代是英雄的时代,生活是人民的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是个圈

                        希望旧社会一去不复返,愿社会上好人有好报,我爱我的国 ,我的国也爱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知道历史的惨烈,怎么知道今天的幸福?

                          老舍先生名作,不需要多解释。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