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两大优点,新视角,字不多很有力
整体而言,本书有两大优点:1)对罗马帝国的衰亡提出崭新视角:着重瘟疫和气候变迁这两项过去较少关注的角度;2)文字简明,条理清晰,证据充分,佐证十足过去认为影响罗马命运的主角是:皇帝、蛮族、将军、军士、奴隶。现在换个角度,认知到 “非人因素” 其实更有决定性:细菌、病毒、火山、太阳黑子周期。换言之,气候变迁与疾病瘟疫,才是决定剧本的匿名作者,将相英雄只是棋子。棋盘的变化决定了棋子的命运,过去的 “棋子史观” 恐怕要重新思考了。细菌、病毒、气候的威力,远比过去认知的更深刻,也就是说:大自然与生物学的角度,能对历史的理解产生新视野。罗马的衰亡是人类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幕。一个管理良好的庞大帝国在几百年间逐渐崩溃,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然而惊人的是,在罗马帝国行政管理系统崩溃的同时,文明本身也倒退了几百年。在整个西地中海地区,文明几乎完全消失了,引水渠、罗马大道、斗兽场、公共浴室,这些罗马文明的标志性设施全部被废弃,罗马的货币体系也逐渐消亡,日常的经济交往回复到以物易物的状态,帝国许多地区的发展水平甚至回复到了罗马人到来之前的水平。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天灾还是人祸?“永恒之城”罗马如何走向衰亡“条条大路通罗马”,被誉为 “永恒之城” 的罗马曾是人类建造的最伟大的帝国之一。
那么,这座历史长达一千多年,曾经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是如何从辉煌的顶端一步步走向溃败的?
有人曾将理由归结为政治、军事或者经济的原因,然而《罗马的命运》的作者凯尔・哈珀却综合最前沿的基因科学、气候科学和疾病科学,向我们解释了影响罗马命运的主角:大自然的胜利。
在《罗马的命运》一书中,凯尔・哈珀指出,“非人因素” 其实在罗马帝国衰亡的过程中更有决定性: 细菌、病毒、火山、太阳黑子周期。
换言之,气候变迁与疾病瘟疫,才是决定 “罗马衰亡史” 剧本的匿名作者,帝王将相都只是舞台上的棋子。
抛开老生常谈的观点,从瘟疫和气候变迁这一视角切入罗马史,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罗马的命运》一书把帝国的兴衰,和生物性因素(细菌与病毒造成的灾难性瘟疫)、气候变迁连结起来。作者指出,在罗马帝国终结的故事里,人类和环境因素无法分割。或者更确切地说,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罗马的终结只是其中一个章节,故事仍在继续。
罗马的命提醒着我们,大自然是狡猾而且反复无常的。进化的强大力量可以在瞬间改变世界。惊奇和悖论就潜伏在进步的中心。
《罗马的命运》的特点除了别具一格的研究视角,还有详实的史料、证据与跨学科研究方法。书内的地图与表格众多,证据十足。更有佐证力的是书末附录,详载公元 558—749 年间的鼠疫扩散事件,可以说非常具有说服力。
书末的各章注释相当可观,参考文献也多到叹为观止,是我们进一步探索罗马经济史的入门阶梯。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人类文明面对瘟疫的悲壮时刻瘟疫是每一个文明都会面对的劫难。而人类文明最伟大的时刻就是战胜瘟疫的那一刻。
我们国家此刻正在遭受的苦难,在历史上无数国家也曾经遭遇,那么他们是如何面对破坏力极强的瘟疫的呢?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古罗马帝国,就曾经多次面对瘟疫的侵袭,甚至最终间接亡国于瘟疫。
罗马帝国曾经在公元二世纪爆发安东尼瘟疫,这场瘟疫带走了帝国四分之一的人口,所幸未触及帝国的根本,但是随后在公元三世纪爆发的西普里安瘟疫却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覆亡。在瘟疫的打击下,罗马帝国的荣光不再,被邻国侵犯,东线战事败给了波斯,西线战事败给了日耳曼人,罗马帝国一分为三。
这段历史经常被忽视,而只有正视这段瘟疫史,才能还原一个文明覆亡的完整图景。
《罗马的命运:气候、疾病和帝国的终结》就以环境史的新视角去解释罗马帝国的灭亡。作者凯尔・哈珀将宏大的历史叙述与最尖端的气候科学和基因研究结合在一起,指出罗马帝国的命运不仅是皇帝、士兵和野蛮人决定的,也是由火山爆发、太阳周期、不稳定嗯气候以及致命的病毒和细菌决定的。有些类似于之前的名作《枪炮、病菌与钢铁》,但这本运用多学科知识与资料之丰富深入更胜前者。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