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罗马共和国灭亡已二千多年,但是其政治与社会文化遗产大多被保留了下来。与古希腊历史文明不同,罗马共和国从未从西方人的视野中消失,从罗马帝国时代到教父时期,再到文艺复兴,最后到大革命时代,不同时代的人都在对罗马共和国的历史记忆进行重新解读,以服务于正在不断变化的新时代的需求。可以说,从罗马共和国崩溃开始,它一直都是西方社会政治文明与文化灵感的重要源泉,是古典文明中,西方人心中高山仰止的政治文明的巅峰,罗马文明的主体精神一一无论是政治的还是文化的,虽然都继承自希腊文明,但它比希腊做的更好。本书的作者戴维・M・格温现任伦敦皇家霍洛威学院历史系古代和古典晚期历史高级讲师,是罗马史的专业研究者,他吸收了学界有关于罗马史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成就了这本短小精悍的《罗马共和国》小书。由于受篇幅所限,也就注定了本书对共和国的历史只能作浮光掠影式的陈述,尽可能的压缩历史素材,对任何重大事件都不可能做过多的描述和讲解。尽管如此,格温对历史素材的检取与提炼,一点也不防碍我们对罗马共和国整体印象的了解,可谓是别出新载。作者从历史文献和考古两个方面讨论罗马的起源,虽然叙述的是罗马历史学家流传给今天的故事,但注意与考古史料对勘,有助了读者的比较和判断。然后概述了共和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和一般特点,着重描述了共和国制度与罗马共和国扩张之间的关系,再具体到社会家庭层面与宗教之间联系,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影响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各种力量。紧接着按照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作者阐释了罗马从共和时代到帝国时代不断扩张的内在逻辑以及共和体制崩溃的原因。格温将罗马扩张的动机归于精英阶级的价值观和共和国富有竞争性的政治。而共和国的垮台,很大程度上源自罗马政治自身的竞争特性,以及公元前 3 世纪以来共和国精英领袖门相互竞争的失控。本书没有一般学术著述常有的艰涩语言和繁琐考据,行文通俗易懂,不啻为了解罗马共和国历史轮廓的极简范本。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西方制度的底色中国的社会制度的底色是周礼和秦制,经济基础是土地财政,先不论好坏,要明白这是如基因一样的无法逃避,而要了解西方社会制度的底层逻辑,罗马共和国是最重要的,总结几个特点:1. 典型的游牧民族的掠夺征战模式,财富来源于征讨,奴隶贡献,献祭仪式,参考中国的殷商和蒙元王朝。影视的宣传强化英雄主义,弱化了奴隶制的残酷(想象一下罗马竞技场)。2. 政治模式是贵族分层的推举制度,八王议政和兄终弟及,发展为现在被西方奉为圭臬的议会制度。3. 现代的宣传,强调依靠军队中立和议会制度保证权力制衡,反对独裁和军人干政。如果外敌柔弱,军队不会成患,否则如凯撒一定会越过卢比孔河,罗马共和国如何避免独裁成为罗马帝国,否则就四分五裂,是西方一直在探讨的难题。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历史容不得回头这本书最后的延伸让一个偏左派自由主义的我略感不适。我同意美国和欧洲的平权运动带来的结果可能是过头的,但我不是特别同意把它和武力扩张作这样的简单对比。社会进步的过程就是多元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这种说法甚至可以为从前的殖民扩张找到一丝合理性。假设我们同意这个前提,那么各类平权运动势必就是重新瓜分蛋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出现问题,会出现极端的现象,但是只有经历过这样的阵痛期,才能进一步实现多元观念的融合。遇到阻碍,我们可以绕道走,但总不能往回走。我们分析罗马帝国的衰亡,带有的视角是希望发现背后的原因,然后反过来思考,如果它没有怎样怎样是否就不会衰亡。为何不认为罗马帝国本身就是最大的拖油瓶,欧洲花了那么多年才真正摆脱罗马帝国的沉珂,迎来文艺复兴的曙光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罗马共和政体的发家史与衰亡史充分验证了早期共和主义的不成熟花了将近五个小时时间拜读完这本书,从罗马起源到共和改帝制,不难看出元老院与平民集体领导制下的罗马成也 "共和制" 败也 "共和制",早期稳定的权力分配实现了 "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优势,但后期贵族喜功争名,军阀拥兵自重,同盟间敢怒不敢言的土地与民权纷争问题始终未得到充分解决,不断开疆拓土的战争机器一旦遭遇外力运转不良,越发沉重的 "负载" 必然导向 "宕机";当然罗马共和国的文化价值远不及此,不光是彼时希腊文化的传播,还是文艺复兴后的近代共和主义启蒙,政治架构搭建,罗马共和国作为存续相当长时间且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大政体,还是提供了相当的宝贵营养可供参考借鉴;有意思也有意义的一段历史,值得品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罗马共和国大致经过在最后一位国王 “傲慢者” 塔克文被驱逐、夺取意大利南部之后,罗马共和国正式开张了。先简要说一下元老院的权力结构。官位最高的当属两名执政官,任期只有一年,起到互相监督之作用。往下依次是法务官、营造官、财务官,分别掌管军权、行政与财政。由于《霍腾西阿法案》,罗马成了公民大会与平民大会共存的 “两层皮”,保民官应运而生,可以决定公民大会的决策是否得以实行,反之则不然,这也是与财政官同等地位的官职。同时,监察官的设立让退休的执政官仍有位可居。接下来就是三次布匿战争,由迦太基人爱用紫色得名。不止罗马,迦太基同样有扩张的需求,于是贸易据点西西里成了必争之地,第一次战争由此而来。双方的斗争地点是在海上,可罗马军队只擅长陆地作战,注定只能保持劣势吗?所幸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乌鸦吊” 的发明使局势朝利好方向发展。在船侧增加钩子,靠近敌方时将其伸出,士兵走上敌船展开厮杀,优点把不足完全覆盖。迦太基只好议和,西西里被迫割让。第二次罗马将目光转向北非,同时也遭遇到了最强大的敌人。汉尼拔先发制人,跨越阿尔卑斯山发动袭击,罗马军在坎尼收获败仗。将领老西庇阿心有不甘,每次元老院开会都高喊 “迦太基必须毁灭”,后来重整军队绕其身后,最终成功复仇,并且举办了当时最大的凯旋式。就这样,北非成立第二个行省。然而余威仍让迦太基人不肯服输,零零散散发起了第三次战争,结果不言而喻,迦太基国灭。下一步罗马又觊觎上令人神往的希腊世界。与赶尽杀绝不同,这回要的是希腊成为罗马的一部分。第一次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马其顿与迦太基联盟,双方交战后打成平手。第二次则是因为罗马无法忍受马其顿在亚得里亚海拥有港口,在皮洛士战争中腓力五世兵败,各城邦被要求保持独立。其儿子铂尔修斯为了重振马其顿雄风发起了最后一次战争,然而已无法阻挡大势,马其顿王国落得个被肢解的下场。至此,这个地中海都进入了罗马的怀抱。军事上的成功必然会导致人心的膨胀,接下来民粹政客和军事强人粉墨登场。格拉古兄弟的母亲曾说 “不要你们因为我的家族而感到骄傲,我要为成为你们的母亲感到骄傲” 哥哥格拉古担任保民官后提出,超过五百尤格的土地收归国有并分发穷人,这势必会让贵族心生怨恨,他在暴乱中被板凳砸死。弟弟盖乌斯继承了哥哥的执政思路,发放免费的面包和角斗场门票,底层民众的热情被彻底点燃,元老院的权力被削弱。家族第一位执政官马略上台后许诺,招募来的士兵可以无偿获得土地,无数 “马略的驴” 摇身一变成了成建制的军队。这就让接下来诞生了一大批军事领袖。首先出场的当然是他的敌人苏拉,在被驱逐后他凭借强大的力量杀回了罗马城当上了执政官,全力恢复元老院的权力、减少保民官的特权成了他的责任。然而待一切安排妥当后,届满一年的他却选择激流勇退,没人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只知道元老院丧失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接下来就是 “前三巨头” 在前台闪耀。平民出身的克拉苏与平定斯巴达克斯起义的庞培都是罗马数一数二的富人,支持强者能让他们也尝尝权力的滋味,于是他们选择借钱给凯撒让其担任执政官,三人达成同盟后齐心协力对付元老院,凯撒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庞培。然而平衡总有一天会被打破,尤利娅的难产和克拉苏对安息帝国征战客死他乡形成一山不容二虎之势,凯撒与庞培正面交锋。尽管学习苏拉拉拢元老院,凯撒还是 “骰子已经掷出去”,跨过了卢比孔河,庞培逃到埃及后被杀。大全独揽的凯撒还是遭到了元老们的眼红与怨恨,布鲁图斯瞅准机会将到刺向了他。巧的是,赶走塔克文的人也叫这个名字。随后,屋大维自封为 “奥古斯都”, 共和国的荣光彻底成为过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1. 剑与犁的悖论,罗马共和国的竞争精神既是开疆拓土的引擎,也是撕裂政体的利刃。罗马人靠拼命内卷打下大片地盘,但抢来的财富和权力反而让贵族们斗得你死我活,最后把共和国都玩崩了。就像一群合伙创业的兄弟,公司上市后争股权翻脸,会议室里互扔文件,最后公司被对手收购。2. 罗马共和国始终是西方政治文明的熔炉与明镜,既孕育理想的火种,也映照出权力异化的永恒警示。就像中国创业者把马云名言挂墙上,结果发现偶像当年也是靠 996 加班搞垄断,最后被反垄断法收拾。3. 老兵不死只是变皇帝,当军队成了将军的私产,元老院的老本吃完那天,五百年的共和制度到底还是输给了枪杆子,开启了帝国剧本。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罗马在顾老师强烈推荐下,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小书,内容丰富。从最早共和国的成立到它的消亡,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做了简明扼要的解读。格温自己的话说,“从真正意义上说,罗马共和国是自身成功的一个牺牲品。共和政制不断进化,是为了满足一个小型意大利城邦发展的需要。作为一个政治制度,共和政制是一项卓越的成就。它稳定而不失灵活,并能在集体和个人统治之间保持谨慎的平衡。但这个制度却从未为管理一个帝国做好准备。对外扩张给罗马共和国的政治结构和元老精英阶层的集体权威带来源源不断的压力,这种压力同样让罗马的社会和经济结构不堪重负” 这最终压垮了罗马共和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顾衡讲好书完结25/50终于上点硬菜了,不错。继去年重读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和预习过本季《凯撒:罗马巨人》后,我还是对自己关于这段历史的掌握上有那么点自信的。相较于老太太的书,绝对算得上高效的一本小书。但正因此,遗失了很多历史的细节,大家各取所需吧。本书作者对于几个浓墨重彩的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我是相左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也不失为一种好玩的事情。比如西塞罗,在我心里就没有作者所认为的那么积极的评价。他之于我,就有种迂腐和教条。不过也能理解大多数人对他的推崇,只是不是我的 type。再比如凯撒,本书作者把他简化成了一个为独裁而生的人,但在读过前面我所提到的那两部书后,我对他的理解会更为多元。时势造英雄,当时的过渡期就需要这么个 “角儿” 出来登台唱戏。小板凳已就位,明天开讲看看老师是个啥态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罗马共和国之亡最开始的公民没有权利,通过自己的抗争争取到了权利。所以有了公民大会,有了护民官。官员,元老院,公民大会,共同治理国家,相互有制衡罗马的精神里有不屈服的意志,所以才能在第 1 次布匿战争中站起来。罗马人不畏惧战争,甚至给予战争英雄以地位和尊崇。这是他们的崛起之根,但也成为了祸乱之源。战争一方面是共和国的规则不断被突破,对个人威望的追求胜过了国家利益。同时由于大量的奴隶使很多贫民失去土地,为私人的军队奠定了物质基础。军阀出现了,共和国即将崩塌以破坏规则的方式上位,却又想要修复共和国体制,终究也是不行的。没有人能战胜罗马共和国,他们只是败于了自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