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从科学的角度看人类历史

    作者从古今中外把科学写了一遍,是科学的万花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科学是什么?

      “人们完全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要求来辨别科学和非科学,并不需要一个绝对正确、普遍适用的可当作尚方宝剑的科学标准。如果想区别科学与常识,你可以强调科学的精确性和逻辑连贯性;如果想区别科学与宗教,你可以强调科学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如果想区别科学与人文学科,你可以强调科学的数学和实验特征。” 科学究竟是什么?作者从中西方文化源头出发,探究了科学的产生以及科学产生的意义,对比了中西方文化对于科学产生的影响,是一本值得花时间去读的科学史著作。谈到科学,我们可能会想到理性、真理。理性和真理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也就是在以人为尺度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对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益的结论,而这些结论就是由科学这样一种价值判断方式得出的。换言之,科学是目前为止,人类认知世界的多种方式中的让人类自觉可靠稳定,且能给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以秩序的其中一种。仅此而已。因此,假设有一天科学被取代,或者科学已消亡,我们也大可不必惊慌失措。毕竟,此物消亡,也可能预示着彼物繁荣,谁能预料到彼物就不是比科学更有益于人类更高级别追求的途径呢?以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科学方法认知科学

        黑格尔说:熟知不等于真知。当科学这些基本概念认知追究起来时,发现对其认知和真知真的差了很远。吴国盛老师这本《什么是科学》从科学史的角度,用简介逻辑把希腊科学、近代科学和 * 李约瑟难题 * 讲清楚了。科学起源于对自由人性的追求和涵养,是一套认识事物和世界的方法。是以数理逻辑、实验为前提,通过逻辑归纳、演绎等认识事物本质的一套方法论。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核心是讨论中国古代有无科学,回答 “李约瑟之谜 “。作者思考是有深意,不是单纯讨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而是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去探寻,这是我认为最有价值的观点。也感谢得到,这本书已经下架了,但是还能继续看完,不愧为终身学习者的忠实朋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科学的历程与理性的精神

            吴国盛教授的大作《什么是科学》,一口气读下来甚是惊喜,有种相见恨晚之感,读罢有种强烈的动笔的冲动。一、科学的起源:“求真” 的科学与 “求力” 的科学科学并不是汉语固有的一个术语,来自日本对 science 的翻译。随着西学东渐,这个词连同相应的知识、观念、制度一起传入中国。在现代汉语语境下,它主要指自然科学。(一)文化背景:迁徙的生活方式要求人的 “自由” 古希腊贫瘠的土地无法发展先进的农业,仅能出产葡萄和橄榄,这一自然劣势加上地中海便利的航海条件,特别是希腊人还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的后代,有游牧民族的文化基因,其航海和商业较为发达。与中国典型的、成熟的农耕文明造就了习惯定居的熟人文化不同,游牧、航海和经商的民族和人群需频繁迁徙从而造就出了典型的陌生人文化。陌生人无法像农耕文明一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组织,契约化是其主要特征,甚至《圣经》都被认为是上帝与人订立的契约。契约文化要求每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用法律术语来讲就是 “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陌生人交往需要契约,而契约需要每个主体均为自由人,在这种文化之下,“自由” 就成了人之为人的根本标志。(二)希腊理性科学:科学塑造自由的心灵自由的心灵,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人文形式?希腊人的答案是科学。要真正理解、领悟自由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一般人常常认为,自由就是不守规矩、不受约束、任意胡来。希腊人认为,知识本身就是最高的目标,获得知识就是获得自由。斯宾诺莎曾说过,“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基本表达了希腊人对自由的看法。在希腊人眼里,科学既非生产力也非智商,而是通往自由人性的基本教化方式,没有对科学的追求之心,就不配做一个自由人。在此意义上,苏格拉底认为 “有知即有德”“无知即缺德”“无知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缺陷”。 “为了科学而科学”“为了学术而学术”,不以 “有用” 为目的,意在追求精神自由的科学,就是希腊人的 “理性科学”,哲学、算术、几何、音乐、天文是理性科学的代表。对希腊人来说,自由就是服从理性、服从内在逻辑、服从必然性,就是理性自由,追求自由就是追求自知,就是振聋发聩的 “认识你自己”。(三)希腊理性科学的命运浮沉随着罗马文明的兴起,希腊文明光彩逐渐消退。罗马对希腊科学仅有泛泛的爱好,并无发扬光大的兴趣。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站稳脚跟之后,势力逐渐扩大,最初对异教学术多持抵制态度,希腊科学在欧洲绝迹,但于 8 世纪传到了阿拉伯世界,并经过阿拉伯世界的独创性研究推动了理性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经过数次的十字军东征,罗马文明与阿拉伯文明有了交流与融合,希腊科学文献也通过阿拉伯文为欧洲所知晓。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希腊科学中的典型代表,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亚里士多德的系列哲学著作都被翻译成了拉丁文,欧洲迎来了第一次学术复兴。希腊科学经历了 “古希腊时代的繁荣 —— 拜占庭帝国的抑制冷藏 —— 阿拉伯世界的发扬光大 —— 欧洲天主教时期的复兴” 四个阶段。(四)基督教信仰与希腊理性的冲突与融合:经院哲学的出现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成长的过程中,在社会层面遭遇的是教会组织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冲突,在思想层面遭遇的是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冲突。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壮大以后,一改最初的 “抵制异教学术态度”,开始正视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冲突,经历了 “信仰高于理性甚至反理性”、“理性是信仰的手段,信仰是理性的目的”、“理性与信仰并列” 三个阶段。中世纪大学的出现,为希腊科学的复兴提供了制度保障,最终孕育了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 “两希文明” 相融合的重大成果 —— 经院哲学。经院哲学,其字面意思是在学院里流行的哲学,实质内容是用理性的方式对基督教教义进行论证。1247 年,大阿尔伯特出任多明我会教职,次年开始对亚里士多德的所有著作进行注释,明确区分了神学和哲学的适用范围,提出自然哲学的自治问题,不再把哲学看成是神学的婢女。其学生托马斯・阿奎那进一步强调,哲学和神学是相互独立的学科。哲学的基本原则是理性,神学的基本原则是信仰,两者相互独立。以阿奎那为代表的经院哲学是基督教化了的亚里士多德哲学,是高度理性化了的神学。通过经院哲学这个环节,希腊理性精神被基督教世界所继承。作为希腊理性科学传统的继承者,经院哲学对于现代科学有重大意义。希腊学术摆脱了神学婢女的地位,成为有独立学术价值的精致文化。(五)唯名论革命为现代科学开辟了道路单是希腊学术的复兴并不足以催生现代科学,彻底理性化了的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并不能为现代科学开辟道路。相反,“一贯错误” 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后来成为了现代科学创立者们首先要克服的顽固对象。在经院哲学与现代科学之间,另有一个重要的历史环节,这就是唯名论革命。唯名论是经院哲学内部分化出来的一个哲学派别,以主张共相(普遍本质)只是名称而非实在得名,与之相对立的是另一个派别 “唯实论”。唯名论认为个别事物、个体才是实在的,不存在普遍本质,不存在规律,人无法通过对造物的理性研究通往上帝,甚至上帝本身也无法通过理性被理解。上帝享有完全的自由,不受自然法则的约束,甚至也不受他从前约定的约束,因为这些都限制了上帝的全能。“它揭示了一个反复无常的神,其能力令人恐惧,不可认识,不可预知,不受自然和理性的约束,对善恶漠不关心”。14 世纪之后,欧洲陆续发生了几次大的危机。教会的分裂、黑死病、百年战争使欧洲限于混乱和不安之中,而这一切现实的灾难和危机又使唯名论的上帝形象显得十分合理。面对唯名论提出的这一困境,人怎么办?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为代表的现代性运动正是为了解决这一思想困难而提出的整体方案。既然上帝不可认识,不可预知,人只有 “自救”,现代性运动就是人 “自救” 的方式。通过把人置于上帝的位置、让人拥有上帝的性质,来解决唯名论革命所提出的人与上帝之间有着无限差距的困境。现代性至少有三个公认的原则:一是人类中心主义原则。人取代神成为万物的中心,现代社会因而是一个世俗社会。二是征服自然原则。通过运用理性和科学,以及基于现代科学的现代技术,征服和控制自然力,为人类谋利益。三是社会契约原则。人类的个体是自由且平等的,社会只能由个体主义的个人根据社会契约进行组建。(六)经基督教洗礼的现代科学:从理性自由到意志自由基督教否定任何形式的决定论、宿命论,而是认为 “上帝是自由的,作为上帝的最高等级造物,人也分享了上帝的这一品性”,“原罪的根源就在于人是自由的。上帝的确知道并且能够阻止人类犯罪,但是他认为自由意志是更重要的东西,他要人有自由”。在希腊时代,认识到理念的逻辑就是实现了自由,而在基督教看来,实现了自己的意志,才是实现了自由,意志问题与基督教基本教义相关联,人们必须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因为个人的所作所为是基于个人的自由选择。如前所述,承载着现代性的人像唯名论的上帝一样,拥有自由和创造的意志,在征服和控制自然力中显示自己的力量,从而在唯名论所设定的混乱世界中保护自己、建立秩序。正是凭借这种尼采所说的 “求力意志”,现代科学以与希腊理性科学大不一样的崭新面貌登上了历史舞台。现代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有用之学,原因在于,它建立在人类和自然的一种崭新的关系之上。由于自由的理念发生改变,由理性自由转化为意志自由,人与自然之间单纯的认知关系转化为操控关系。征服自然和统治自然的概念构成了现代科学的基本前提。培根的 “知识就是力量”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提出的,“科学知识来自于对自然的干预和拷问”。经过前述简单梳理,科学经历了理性科学和现代科学前后相继的两种形态。发端于古希腊的理性科学,可以说基本上是 “无用” 的科学,而与之相对的现代科学则是典型的 “有用” 科学。现代科学是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相融合的产物, 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二、数理实验科学是现代科学的主要代表与希腊理性科学相比,现代科学呈现出两个方面的不同:一是能够转化为技术,从而转化为生产力,是 “有用” 的科学。二是大量使用数学,数学的使用程度决定了科学的成熟程度。实验科学的本质就是控制科学。现代数理实验科学有数学化、空间化、时间化、机械化四个特征。(一)数学化科学的数学化运动是科学革命的一条主线。一门学科使用数学的程度表明了这门学科科学化的程度,“只有那些能够被数学化的东西才能被认定为真实存在的东西”。康德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并不是应用于物理学,而是构造了物理学的对象。成为物理学对象的必须是已经被数学化了的,未被数学化或者不能被数学化的东西,根本就不可能成为物理学的对象”。(二)空间化由于牛顿力学在塑造现代世界观方面的基础地位,受过教育的现代人的世界观基本上是牛顿式的,一切事物唯有被纳入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框架之内,才可以成为认识的对象。一个不能被纳入时空之中的东西,就根本不是个东西。可以说,认可牛顿时空观是进入现代性、被现代化的标志。(三)时间化 “时光一去不复返”,现代时间观念的基本特征是单向线性。但历史上,很多文明都持循环时间观,将时间理解为一个圆圈,周而复始。古代中国人的干支纪年法、阴阳五行学说都是循环时间观的体现。除古代中国外,古希腊、印度等文明也持循环时间观,而希伯来人和基督徒持线性时间观。时间概念在现代的地位比古代更为突出,源于基督教对普世时间的强调,源于机械计时技术的发展使精确计时成为可能。时间计量得越准,社会生活的节奏就越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没有精确的计时,现代工业就不可能出现。(四)机械化机械化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通过机械类比或隐喻来理解世界,一个是用力学方式解释世界。在古代,机械与自然相对,而在现代,机械与有机体相对。机械世界观在 16、17 世纪兴起,有两个背景:一是中世纪机械技术革命为欧洲人造就了丰富而多样的机械技术经验,二是亚里士多德物理学正在瓦解之中,新的实验科学要求对自然界进行干预和控制而不是听任自然,而机械力学正是干预控制的主要方式。科学革命时期最为显著的机械类比是宇宙的钟表隐喻,伯纳德・德・丰特内尔形容 “宇宙不过就像一只大钟表”。宇宙的机械类比使得机械力学成为物理学的核心学科。“力学越成功,上帝越无用武之地”,虽然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的出现,颠覆了物理学的许多基本概念,但力学世界观的这些原则并未改变。三、“求力意志” 与现代性危机与 “求真” 的希腊理性科学不干预自然相比,“求力” 的现代科学随着其不断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应用,引发了相关的产业革命。但是,数理实验科学把自然看成无生命的客观对象,鼓励人类以一种挑衅的方式介入自然过程来谋取利益。这种自然观导致了人对于自然的 “傲慢感”,对其他物种的 “优越感”,培养了一种对于自然万物的 “无情之心”,大规模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引发了环境危机、生态危机,一些地区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如何解决现代性危机,确实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但可以肯定的是,“返璞归真” 没有任何出路。出于对农药和化肥的抵制而食用有机食品,反而更加浪费了人力,浪费了土地,浪费了水资源,更像是个行为艺术。出于对大规模的工业养殖业的不信任而食用野生动物、食用各种 “土味”,不仅于事无补,还会造成更大的生态危机,更可怕的是还会带来各种瘟疫。现代性危机,欧美发达国家都经历过,技术进步使得这些危机都逐步得到了改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发展来解决”,绿水青山不能依靠简单的关停污染企业来实现,反现代是没有任何出路的。四、科学的界定:什么是迷信?(一)现代科学的不同定义:可证实抑或可证伪?对于什么是现代科学,逻辑经验主义者认为,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在于其可以得到经验的证实。这一定义简单明了,但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即经验总是靠不住的,看见了无数只白天鹅都不能得出天鹅都是白的的结论,只要发现一只黑天鹅,这一判断就是错的。基于此,波普尔提出了证伪理论,认为科学之所以为科学,不在于可证实,而在于可证伪,即它总是包含着可以诉诸经验检验的预测。如果无法证伪,就不是科学。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就是其中的典型,掺杂了太多思辨成分和无法界定的内容,很难证伪,其理论最多算是哲学而不是科学。还有一种不支持科学应该划界的观点,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划界是一个无聊的问题,在科学史上,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从来就是模糊不清的,而且这个模糊不清的界限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迁。明确划定科学的界限,只会窒息科学的自由和创造精神。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