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知识分子聊天室
这本是老俞和知识精英的访谈文字稿,由于大部分嘉宾都在 “得到” 上混过,观点都了解(郭建龙的密码三部曲不明白为何都下架了)。老俞的新东方也是出人才的地方,罗永浩,李笑来,古典都曾经是新东方的讲师。现代传媒要求传统文人全方位出镜,这批知识分子属于反思的一代,想找出中国百年落后的根源,往往是对西方仰视,对今天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容易讲 “今不如昔”。听听这样老人讲讲过往,还是会有收益的,老人有油腻的毛病,但也有不少摔跤换来的经验,本书采访李国庆那期八卦比较多,采访的时候新东方还是股票的最低潮,在商场打拼,首先要有颗大心脏,经得起风浪,这些人都是爱读书和思考的人,本书樊登,罗振宇的访谈都是讲读书,阅读确实能治愈,而且同样的信息交流,阅读因为需要理解,比其他影视多了个思考的过程。为了引导嘉宾发言,老俞的套路是不断自爆家丑,成功人士有资格 “忆苦思甜”,也有信心修正自己的观点。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5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俞敏洪老师是我无比佩服与崇拜的人。跌宕起伏的人生,他是一个能够触底反弹绝地逢生的人。新东方教育板块全部转型时,十几亿的桌椅教具捐赠了贫困山区的学校,几万人遣散没有拖欠工资,给所有的家长退赔学费。做东方甄选也是利民助农,格局与眼光,是当代企业家的楷模心灵激荡:・>> 不要放弃突破自己的勇气。・>> 人需要的是进步,而不是短期的满足。・>> 人生价值其实就是高度、宽度、深度和深度。・>> 自律应该是找到自己的规律,而不是自己。・>> 做一份工作最大的快乐,是它能给我们带命。・>> 我们人生的发展过程就是三 "识",即知识、学识、见识提升的过程。・>> 一个厉害的领导能培养出一批领导,一个不厉害的领导会打压有才华的人。・>> 适当的让步,为别人让步,也是为自己让路,走向未来的道路会更加顺畅一点。・>> 人生是被一个又一个意外推动的。塑造一个孩子最好的机会是在他做对事的时候,而不是在他做错事的时候。・>> 一旦放弃进步和学习,你的知识结构会越来越差,离时代会越来越远。你抛弃时代的同时,这个时代也在抛弃你。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与不同大V 对话录, 进一步让自己成长为成好的人有启发 22 句话 1.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暗下 “笨功夫” 2. 想向中国社会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潜规则挑战,后来发现这个挑战是不可能成功的 3. 一个人小时候如果遇到一个真正有学识、有知识的长辈或者老师,对这个人的一生非常重要 4. 自律应该是找到自己的规律,而不是自己逼自己 5. 从本质来说,有趣就是恰当的不确定性 6. 人生价值其实就是高度、宽度、深度和温度,能对周围的人、对这个世界、对社会有价值,是人很重要的标志 7. 约束条件非常重要,是创新的必备 8. 商业的核心是满足、迎合,教育的核心是改变 9. 不骂人是修养,不被人骂是修行 10. 热情其实是一种能力 11. 坚决不能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 12. 人生的发展过程就是三 “识”,即知识、学识、见识,提升的过程 1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与个人领悟是实现终身学习 14. 做社会的贡献者,而非攫取者 15. 每个公司都有一个既定的、原有的商业模式,面对新时代,想百分之百推翻这个商业模式是不可能的 16. 股价跌下来只是市值减少了,并不代表公司现金减少 17. 创业是决定,做咨询是选择 18. 商业两个最大的障碍: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信用不传递 19. 信誉是来自时间的积累 20. 现在很多政策并不是在阻碍进步,只是要考虑如何消化所谓的负外部性 21. 想把出版做好,要具备三个视角:作者视角、用户视角、编辑视角 22. 幸福是可以自己去获取的,甚至是可以自己去习得的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第一次知道了人类学习分成了四大场景,一个人总自己在那儿读书,实际上只是用了一种学习场景,叫洞穴场景,就是一个人钻到洞里,和外界没什么接触,只跟书籍对话,自己看到知识之后就储存下来。此外,还有三种场景,一种叫营火,就是一对多,老师一个人讲,很多人在听,这是一种集体传授智慧的方法,我们大量的知识都是通过营火这个场景获得的。另一种场景叫水源,所有动物要喝水都会聚集到水塘旁边,各种动物就会有交谈,这就像我们会在公司的茶水间讨论各种各样的事情,这是多对多的场景,大家聚到一起迅速把局部的经验扩大到整体。最后一种场景叫山顶,我们必须要去实践,必须要亲自爬山,在这个过程当中应用我们曾经学到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要承接一些任务,亲自去完成它,就是在工作中学,比如我们承接了领导交代的一个任务,最终完成了,这也是一种学习场景。只有不偏好任何一种学习场景,从洞穴到营火到水源再到山顶,都能够有所经历,才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者,才不会变成所谓的书呆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书籍的力量老俞对谈的嘉宾中不管现在从事什么职业行业,都是经历大量阅读的人。其实很多人在选书方面都不知道如何下手,我个人一直推荐功利性读书,缺什么找什么读什么,读着读着就发现很多好书。也有些人觉得自己阅读速度太慢,我曾经也困惑,后来我就告诉很多人我一年要读 100 本书,并通过得到电子书获取所需书的途径,还有一点得到电子书会有读书痕迹,这就是很好的证明。身边的朋友说,“读完书什么也记不住” 我读了很多书我也记不住,我觉得有些书没有印象是因为这本书没有跟我产生共鸣引发我的思考,如果一旦能产生心理化学反应,我定会把这本书做成课带到课堂。最后,我觉得读书最高的级别不仅仅是增长知识拓宽见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迭代我的观点还能接受其他的观点。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今日阅读访谈有感俞敏洪与古典:①唤醒:唤醒自己的梦想,时长提醒自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否接近自己的梦想。时不时停下来思考过去与将来,把人生看做一条完整的线。②清理:大脑如电脑手机一般需要定期清理无用信息与内耗。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不断用新知识新经验去替代改变旧经验。③场景:立场决定态度,“屁股决定脑袋”,环境很重要,学习语言(读英语)最重要的是去营造语言环境。努力向优秀者学习并拢。④专注:对于自己热爱的,能创造价值的,能作为工作的事业是再完美且幸福不过的事情。专注的去在这个行业耕耘下去,诚信,道德的去把它做好做到极致。⑤终身学习,具有成长性思维的人,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与挑战,用人品和诚信做事为别人创造价值的人可以走的更远。走的更踏实。⑥奖励:胜任感,自主权,归属感,他人认可与自我奖励和认同。正向反馈闭环。樊登与俞敏洪①《论语》: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整日思考吃饭,工资,利益,房租,欠款等。容易产生焦虑,内耗。多思考我今天学到了什么?我今天有没有帮助更多的人?今天我是否更接近真理?今天我是否认真的度过?②刻意练习讲课,演讲,读书,运动,弹琴的能力培养。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专注进入心流,技能和知识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得到加强。纵然天才伤仲永最终也泯然众人矣。③《黑天鹅》《反脆弱》,于不确定的环境中寻找确定的路径。坦然面对不确定性,并去享受不确定,在不确定性绽放出奇迹。拥抱变化。勿必,勿固,勿己,勿我。去追求超我。别只有自私只关注自己的体验与成就感和体验感。仁义礼智信。仁德,仁爱。④亲子教育,找所有相关的书籍参照的去读:期望引导,正向反馈。⑤读书,终身学习,学会找书读,找樊登,得到 APP。⑥业余时间,去做老师,医生等复利性工作。这样可以不断成长。去做自己喜欢的行业,去做伟大的真正利他的事业,去诚信去仁爱去帮助他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读后感看完了俞敏洪老师的《心灵激荡之老俞对话录》,看得很投入,比预期时间长,主要访谈了两类人,一类文化名人,了解得比较少,尤其是武大赵林老师讲哲学,向内求,哲学在于改变自己而不是世界,很有感触;张宏杰老师讲曾国藩,拙诚,下笨功夫,很有共鸣。另一类是创业先锋,大部分认识,大多都是读书人出来创业,樊登老师的读书分享会,刘润老师的底层逻辑,当然还有第一次认识的新农人石嫣老师,投身于有机农业的新农思想,很有前途;还有凯叔・西游记,育儿 app,学到了;还有熟悉的罗胖,得到 app 创始人,把读书当职业的读书人,奇葩说里辩论导师,学习之楷模。还有一个收获就是又有了很多推荐的书,到时候一本一本读一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热爱能抵岁月漫长学习有多种模式,真正的学习高手,会综合施策,在洞穴 - 水源 - 篝火 - 山顶之间灵活切换,时而埋头苦读,时而名师求教,时而讨论交流,时而格物致知。学习方法没有高下之别,但从费效比上讲,读书是最简单高效的方法。一个作者的一本专注,往往耗费了他几年,十几年的所思所想,而我们只需要几小时,十几小时就可以尽收囊中,没有比这更高效的方法了。当然,我们不仅要读有字之书,也要学会从无字句处读书。因此,我的观点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般事,阅万般人,再加上名师指路和三省吾身。爱书之人,从不需要靠自律来读书,往往读书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日常习惯,就像一日三餐,每日睡眠一样。读书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活到老,读到老。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