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适合改编电视剧
本书主角刘娥,一个在民间流传甚广、为上位不择手段的反面典型。但在《宋史》却称其 “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司马光赞其 “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 这官民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差距,足以让这本书有了丰富的可读性。标题虽然是刘娥的传记,但是作者刘云军老师不光是讲述了刘娥从蜀地歌女到垂帘听政十一年的太后的一生,且第二、第三章很大篇幅的在说宋真宗和前朝政治,这部分完全可以当成一部权臣沉浮史来看,真是相当精彩。更值得赞许的是,刘老师虽然深挖人物性格,但却没有加上过多个人主观的批判评价。只是做尽量详实的叙述,让读者们自己来评判是非。这一点真的要特别点赞。 看完本书后,心中突然涌出孔尚任这段这段:『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历史的走向总是扑朔迷离,总是让人大跌眼镜。若是不知道后来的结局,置身事内,即便是高明如刘娥、王钦若、寇准、丁谓…… 等人,也难以全身而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刘娥,本来是一个 “汴漂”,不幸的自己的丈夫不能养活她,要把她卖掉,偏偏韩王赵元休喜爱蜀女,将她纳入宫中。韩王本身没有资格当皇帝,自己的两位哥哥先后出事,一个疯掉,一个暴毙。刘娥也随着韩王身家倍增。她见证着北宋宰相的泉涌,寇准,王旦,王钦若,丁谓,每个人能力超强。也是他们互相争斗的时代。刘娥的丈夫宋真宗处理政事偏弱,迷信天书,恰恰他不断身体出问题,唯一的皇子处于年幼,重担落在刘娥身上,这段时间历练了刘娥处理政务的能力。面对周怀政的政变,她没有手软,速度很快就镇压下去。当宋真宗去世的时候,他她废除天书制度,让这个国家回到正轨,增加了文人出仕的机会,她没有像后面的高太后的糊涂,积极为国家着想,她宠信内侍,没有像武后那样矛盾重重,刘娥,为宋仁宗时代确立了方向。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在古代中国,亲飨太庙一直是皇帝的专利,像刘娥这样以皇太后的身份献祭太庙,在宋朝历史上是第一次,在中国历代王朝中也不多见。刘娥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刘娥的一生十分富有传奇色彩。她出身社会下层,家境贫寒,却最终实现人生逆袭,到达权力的顶峰。刘娥熟谙朝政,擅长权谋,作为宋朝第一位拥有实权的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她开创了宋朝皇太后摄政的先例,其摄政期间的所作所为,左右了当时宋朝政治的发展,并为宋朝以后的历史进程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她临朝称制多年,一度被人怀疑她有武则天那样的政治野心,但刘娥始终没有跨出改朝换代的关键一步。相反,刘娥虽牢牢掌控宋朝大权十余年,但在此期间,她保证了宋朝权力的平稳过渡,联合士大夫确立了北宋君臣 “共治天下” 的政治格局。故后世史家评价武则天时,往往言辞激烈地对其进行批判,如《旧唐书》评价武后 “夺攘神器,秽亵皇居”,《新唐书》认为 “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宋史》则称刘娥 “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司马光认为刘娥 “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