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就算成为母亲,每个人也是孤独的走完一生

    打开这本书之前,已经听过太多关于它的描述,几乎被形容成为恐婚恐育的教科书模版。也许副标题已经透露了些许端倪,一本知识女性的自白。这注定会令它格格不入,自带易被攻击的火花,人们总倾向于觉得文艺女青年更容易无病呻吟和过度夸张,缺少普通母亲身上拥有的坚毅品格。


    在跨入差不多的人生阶段后,结了婚,30 多岁,生孩子也成为我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 —— 充满了悖论和荒谬。所有人包括父母,都用 “早晚要生,晚生不如早生” 的论调来劝说,听起来似乎无力反驳。生育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被上升到关于社会、家庭、责任等方方面面。
    这两年,随着各种事件、公众号的热点话题,生孩子的痛苦慢慢浮上水面,不再是隐晦而独自坚忍的秘密洞穴。但毫无疑问,拥有孩子之前和之后,你将是完全不同的人,就像书里所说,“孩子出生后,母亲和父亲的生活轨迹便不同了,两人之前地位基本平等,如今却处在某种彻底的敌对关系之中。” 感同身受太难了,你无法让另一个没有体验过痛苦的人,来试图完全理解你。
    诚然,蕾切尔・卡斯克作为英国著名小说家,她所描述的成为母亲的内心活动,断然不是充满现实主义的自述,而是充满了文学性,让这个不再新鲜的母题又重新拥有了可读性。她的文笔流畅,随处可见略带自嘲意义的完美比喻,她试图用风趣幽默地语言去轻描淡写,你忍俊不禁,想笑出声却又发现,这可能会是未来出现在自己身上的境遇,于是就只能绝望。“房间有了一层皮肤,一个由奶粉构成的外壳,食物的残渣成了这层外壳的一部分,如同某种湿疹。”
    成为母亲后慢慢失去自我的过程,在蕾切尔的描述下,显得格外残酷,“怀孕的几个月,我放弃了独处的状态,边吃一座桥,一条连接线,一种媒介。” 真正可悲的一个故事是,她很早就买好了一场音乐会的门票,在女儿出生几天后,希望自己可以继续保持独立,继续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然而,幕间休息的时候就收到家人电话,于是神智不清地坐出租车回家,像犯了罪的小偷一样,令人震惊的心理变化是,“当我离开她的时候,这世界还留有因我离去而带来的污点,不论去哪里,身后都连着一根绳子。”
    外界对她的批判,大多认为她 “把成为母亲的过程描述地过于阴郁和黑暗”,我不是过来人,谈不上感同身受,唯独能感受到是赤裸裸的真实。她用完全把自己放置于外的视角,冷静地分析着,而作为贸贸然想闯入这个世界的新手,很有必要先了解这一切,再慎重做决定,毕竟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
    “就本质而言,生孩子终究是一件孤独的事,参加为生孩子准备的课程就像是参加为死亡作准备的课程。” 人生也是如此,一条孤独的路,始终只有自己一个人走下去,你必须随时做好准备,面对生活中童话泡沫破灭的时刻。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

      怀孕生子不仅区分了男人和女人,也区分了女人和女人。怀孕生产后,女人对于存在的意义的理解发生了巨变。她体内存在另一个人,孩子出生后便受她的意识所管辖。孩子在身边时,她做不了自己;孩子不在时她也做不了自己。人类的每一位成员都会经历从出生到独立这一异常艰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须征用某个女人的一段生命。《成为母亲》忠实地呈现了这段生命。本书核心内容:1. 卡斯克怀孕及养孩子的过程 2. 卡斯克怎么在文学上认识养孩子这件事一位牛津大学毕业的小说家,想通过自己的经历和笔力,描写身为人母的感受。这种感受在各种文化中都是难以传达甚至不能传达的。从被生为一个女性开始,女人们就会被日后是否要生孩子、怎么生孩子而困扰。现代社会中,女性可以作为一个标志物存在,但孩子,终究还非得是女人所生。成为母亲,应该不是每个女人的命运,但却是每个女人必须思考的问题。第一,作家卡斯克在这本《成为母亲》中试图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女人转变为母亲意味着什么。在她看来,生孩子和做母亲是铸造性别不平等的案板,想要深刻体会一下男女不平等吗?生个孩子吧。没有言语可以表达从女人男人变为母亲父亲所经历的变化有多么巨大,这一话题充斥着妄想与幻象、误解、夸张与低估,值得好好讨论。第二,卡斯克是个作家,养孩子的过程中还能抽空读读小说诗歌。这给了她一个新眼光和新角度。当孩子慢慢长大,在给女儿讲故事时,卡斯克重新体验到了自己在学习语言与理解故事方面的成长。读了之前爱的书,她发现自己此前对它们了解不多,但通过重读,她又回到了过去,懂得了此前在未经历过时不会懂得的事物。这是有孩子之后的乐趣。这种乐趣对一个有充沛精神生活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很大的乐趣。第三,卡斯克讲了她成为母亲之后的两大感受,一是疏离,二是异化。疏离包括与丈夫的疏离,也包括生了孩子的女人与没生孩子的女人之间的疏离,当然也包括与公共生活的疏离。我们这里有一句戏言叫生个孩子傻三年,实际上说的就是当了母亲,起码有三年的时间是和外界疏离的,不是说当了母亲就真的傻了,而是会疏离。而异化,相对来说很好理解,一个女人,成为母亲,宛如变了一个人似的。就是这么回事,此后她就是一个母亲了,这意味着很多很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作者是英国小说家蕾切尔・卡斯克。卡斯克出生于 1967 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写过几本小说。这本《成为母亲》是她的一部非虚构作品,写的是她怀孕生孩子的经历。她的第一个女儿六个月大的时候,卡斯克发现自己又怀孕了,十月怀胎,生下了二闺女。上一个孩子还在哺乳期,又生下了老二,卡斯克这本书写的就是生二胎的故事。她是个小说家,所以,她更敏感,她的感想比一般人多得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职场妈妈,不是一次性的选择,而是每天无休止的选择。希望你不仅有勇气,而且有帮手!

          我是带着问题来找答案的,可是,找到的更多是共鸣。还有就是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这本书中的一些实际经验,并不符合中国人三代人养一代人的现状,但是,对于很多职场女性而言,问题却是一样一样的。
          核心家庭也好,大家庭也好,不论何种模式抚养儿童,都存在同一个问题,作为一名职场女性,孩子和工作到底怎么摆?
          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寻找答案,战战兢兢前进。也一直以罗胖说的脱不花的处理方式来处理,可是,我真的有那么大的自由度吗?但是,你不去做的时候,怎么就知道没有呢?不能因为害怕没有,而选择不发生。在工作与孩子之间,我只是选择了走一步看一步,这一点,我母亲是极其不能理解的,她觉得女性就应该以家庭为重,而以家庭为重的表现,似乎在于给自己定下一个十年规划,每天每时每刻都是家庭,更是孩子。她们那一代人,可能是这样的。
          然而于我,走一步看一步,确实是处理工作和孩子最合适的选择,工作需要的时候我选择工作,孩子更需要的时候,我选择孩子,这种选择题,天天都做,而不是提前做。千万不要提前做,否则,你不论什么没有达成的愿望和对自己的期待,到最后,都会成为一句:你看,为了你,妈妈在你小时候就没法去……,这段描述相信很多人都听自己的母亲,自己的亲朋好友说过,问题是,你是不是心里很不爽?对!孩子成了背锅侠!
          当然,上述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本书都没有,但是,作者描述的心情、事件,那些无法平衡,或许会让身为职场妈妈的你,找到一些些平衡:世界上,和你一样的人很多很多,你不是孤独的那一个!
          我不希望在孩子长大以后,我是那个经常抱怨年轻时没法去实现职业理想的人;我更不愿意在孩子长大后,成为那个空虚的人;说到底,我还是愿意去做每时每刻的选择,不仅是勇敢,而且是智慧的职场妈妈。
          本书有段话,很有意思,摘抄下来,作为此次荐书的结尾:我的伴侣辞掉了工作,我们迁出了伦敦。人们开始打听起他的情况来,仿佛他身患重病或已经过世。他们热切地问我,他要做什么呀?在我这儿得不到答案,他们便直接问他。在蕾切尔写她那本讨论照顾孩子的书的时候照顾孩子,他如是回答。似乎没人觉得这个回答特别滑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阅读《成为母亲》是审视亲密关系的过程,甚至也是自我审视的过程。每位母亲都是伟大的,节日快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成为一位母亲后的好多心理活动,自身都不能很好的去诠释和理解,这本书正好做了这件事,让人深感同理,感觉得到了一些共情和同理,很不错的一本书。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