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纽约的穷人区布鲁克林有这样一家子德国裔美国新移民,妈妈是清洁工,爸爸常酗酒、又时而没有工作,十来岁的姐弟俩以拾废品补贴家用。就是这样一个 Betty Smith 半自传般的纪实故事,看似波澜不惊,只有清贫和拮据为伴,为一毛钱左右快乐,但却没有想象中的苦难和抱怨,反而让女主角活成了 Ailanthus altissima 一样坚韧茁壮的大树。不是一贫如洗,才能领会这个故事。但穷过的人更该读,去明白穷不代表匮乏,不代表爱和教育缺位,不代表没有尊严,也不代表一生被定格。全文最让我震撼的一段,大抵是 Katy 生孩子前问目不识丁的妈妈应该如何改变孩子命运,一生农民的妈妈告诉 Katy 要给孩子读莎士比亚,读圣经,让他们相信圣诞老人,让孩子相信天堂。她没受过教育,但她从生活里学会,人要懂什么是伟大,要有想象力,要有信仰,有只属于自己的秘密世界,这样才能超越世间的苦难。最近最爱的一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没有污浊泥泞的河水,就无法衬托出太阳闪耀的光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时间治愈的是愿意自渡的人

        “活着,奋斗着,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 这句话不仅是弗兰西的成长注脚,也是本书对每个读者的启示:生活的充实不在于物质的丰裕,而在于精神的丰盈与不屈的意志。正如天堂树般,即便身处裂缝,也要奋力触碰蓝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弗兰茜一家在穷困和苦难的生活中,绽放出了幸福之花。贫穷,未能阻挡他们的爱、尊严和梦想,正如那棵在贫瘠土地上依然枝繁叶茂的天堂树。树也好,人也罢,无论环境多么艰难,都能找到努力生长的意义。古罗马塞涅卡曾说:“我们所赞美的不是贫穷,而是那些在贫困面前不低头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治愈且温暖

            《布鲁克林有棵树》治愈且温暖,记录了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弗兰茜的成长轨迹和一家人的生活变迁。大部分时候生活是辛苦的,但她们却善良坚强,就像院子里的那棵树,无论经历了什么,始终有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的女主角

              接受贫穷,维护家庭热爱学习,自主进步努力工作,不忘成长向往爱情,真实清醒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