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4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鲁豫的播客《岩中花述》里认识这位作者,她的很多观点都让人耳目一新,通过这本书了解了她更多的想法与故事,更觉得此人真实而又鲜活。从开头各种东西奇怪的吃法和场景搭配,便能看出这是一个多么勇于尝试的人;再到与各种朋友之间貌似无厘头的相识相知,又增添了几分豁达;后面与抑郁症对抗再重新让生活步入正轨,平静之中饱含睿智。最近又开始关注了她的播客,也算是继本书之后的番外篇,期待她更多的分享与创作。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那些过往,在文字中,永远鲜活

      可能因为我从小就不是所谓 “有个性” 的孩子,一直以来都平凡地生长着,所以比较欣赏有个性的人,当然这些 “个性” 不能是恶的。尤其在青少年时期,像韩寒这样的学生,我还挺崇拜的。我想,要是在学生时代读到张春这本书,她也会成为我的崇拜对象。阅读过程中,我意识到的第一个关键词是 —— 鲜活。她顶着一张扑克脸,揣着一颗柔软的心,过着热气腾腾的生活,并且有能力用文字呈现还能赢得读者的喜欢,即使我已经过了崇拜个性的年纪,她仍然令我欣赏。书中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瞬间或是起伏跌宕的情节,就是些生活,流水而过时邂逅了一处落花、一片树叶、一点涟漪… …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让你重新感知身边人事物的美好

        01 秋风萧瑟的时节,适合阅读这本神奇有趣的书《一生里的某一刻》。作者张春感知世界的方式,让我觉得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美好。我从 7 月 27 日开始阅读它,两个月过去了,从酷暑到寒秋,才读了一半,不是因为懒或者没时间,而是不想这么快读完它。读完它会让我很惆怅,甚至难过。part1《你好,小地球》,开篇就很吸引人,书中写了各种普通的食物最好吃的时刻:玻璃瓶装可乐要冻到正好出现柔柔软软的冰粒的时刻;拿刚出锅的硬而热的薯条刮甜筒冰淇淋吃;鸭脖子用手撕着一条条吃;把百香果破成两半,用勺子把果肉挖出来放在可乐里,酸甜正好;热馒头撕开夹上红烧肉和油条;芒果滴两滴酱油最好吃;阳桃蘸酸梅粉;烤青椒加面包;炒土豆丝,一根一根、一截一截地吃,比夹一整筷子伸到嘴里更好吃;麻辣烫最好吃的时刻是宿醉后;莴笋最好吃的时刻是在牛肉汤火锅里;糖炒板栗和奶香小布丁搭配吃;青椒要切成段以后,用滚烫的油一浇,放一点点酱油在里面,然后生吃;柠檬蘸细盐吮一口,然后再喝什么都好喝;西红柿可以整只剥掉皮然后放到水里煮,加各种各样的蘑菇。一定是有着超级敏感的灵魂、对生活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才能从普通的生活中,洞察普通食物最好吃的时刻吧。最让我惊奇的不是阿春发现这些食物的吃法,而是她对待食物的态度。比如白粥,她说 “因为粥太烫令人生气,凉了也叫人伤心。在等粥凉的时间里,要专心而虔诚。欣赏它,渐渐成为最好吃的粥。” 比如西瓜,她说 “但不管怎么样,有许多人把夏天吃到第一口西瓜的日子当成普通的日子一样对待,叫人黯然神伤。那可是夏天正式开启的重要日子,否则它和其他的季节比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呢。” 比如石榴,她说 “如果是慢慢地骑车去海边,只有一点点渴的时候,它是忠诚的伙伴。一颗一颗细细地吃,感受它们彼此的区别,闻着微弱的清香,感觉好像乘着石榴的滋味掠过四季啊。” 比如火锅,她说 “你浑然忘却了刚才是在和别人一起吃火锅,你们谁也没有管别人,都觉得眼前的一切刚刚好,刚好到有你比没有你还要好。你们刚刚一起经历了一次血与火的洗礼,一段漫长的寂静,还有眼下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晕眩。整个人都麻了。吃火锅时有达到这种默契的同伴,可以算是和有情人做快乐事了。” 我慢慢阅读着这些简单干净的文字,读着这个有趣的神奇的女子,为什么说她神奇,因为她曾经独自连续四小时不动弹地吃鸭脖,在一个正在装修、地面满是灰尘的空房间里,坐在唯一一张能坐的小板凳上。“真乃奇女子”,阿春这样评价自己。02 在一个不太愉快的早上,我读到了这段话,心情瞬间明媚起来:想到今天开门打扫的时候,发现昨天捡来插的那朵蔷薇花苞开了,开得那么柔嫩芬芳,我捧着它闻了好久好久。一定是神在用它抚慰我的心,让我在漫长的一生中,又收拾到值得受苦的一帧。想起这段话出自一个时时刻刻都在忍受疼痛的脊柱炎患者、一个曾经的抑郁症患者,不禁热泪盈眶。阿春每天都在寻找让自己能够继续忍受痛苦的理由,这些理由就来自每一天日常。就像她说的,或许生活并不难,我们应该再有信心些。因为生活就是一个个的人、一件件小事、一天天累积起来的。03 读完《作为一个废物我是怎样跑步的》,我也开始从要不要跑步试试的犹疑中,找到了跑步的理由。想想跑步结束后身心是多么的愉悦啊,可是我总是忘记这份愉悦,只记得跑步之前的纠结,没人陪伴的苦恼,以及要坚持下去的压力。还有冥想,冥想和跑步是一直以来让我从混乱无序走向心平气和的制胜法宝,可我总是会忘记自己还有这两件法宝。想起《锵锵行天下》第二季中,窦文涛说的一句话 “南阎浮提众生,性识无定”。这句话来自《地藏经》,意思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看,人性是一直变化、没有定数的。好了伤疤忘了疼和不见棺材不落泪,这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特性。而我每天都在与之对抗。阿春说,世上可能有两种人,有的人要做什么事,就有极其坚毅的意志,会克服一切障碍,坚定地做下去,并且认为那是应该的,不把这种事当一回事。有的人则又懒,又想更好,永远在上进的压力和自责里挣扎,被失败感深深笼罩。我一直想成为第一种人,但我只是第二种人,我总是想着与骨子里的善变做对,希望自律和快乐是被写入我基因的底层代码,不需要意志力就能轻而易举做到。所以阿春说,去掉 “要坚持下去” 的压力,节省自我羞辱和反自我羞辱的精力,总之跑一次,随时随地原谅自己,跑步这事就不难了。04 阅读 part2《梦境仓库》,是在午夜十一二点,听舒曼的《小夜曲》,看阿春挨个介绍她无数古灵精怪、和她一样有趣有个性的朋友。从来不会敷衍的 kYra,拥有宁静和纯真,教会了阿春久而深的拥抱。最开始被她拥抱时,我还不明白心中升起的那种陌生的感觉是什么。后来才渐渐明白,那就是贴近一个人的感觉,她用身体告诉你:我喜欢你。Mona,像皎洁的月亮。她自己并不发光,却能反射别人的光,同时使自己也美美的。有朋友说 Mona 把运气都用在这些小事上,大事上一定会很糟糕!可是对这样时时刻刻享受着生活的人来说,究竟会有什么大事,又会糟糕到哪里去呢?还有我最喜欢的爱玩的蔡小乐,即使遭遇癌症,顶着一个光头,仍然一边拍手唱着歌,一边在网上扯淡;一边读书,并且大把大把地吞着止痛药,一边完成了她的书稿。如果她的好无法被一眼看到,那都是因为她对世界爱得太多了。虽然她总是很和善,又很捧场地对待身边的环境,但是我认为,总的来说,她心灵深处有一腔 “万物皆有灵,万物皆粪土” 的雄壮呐喊,只是她自己并没有察觉到。还有作家阿紫,被别人教怎么烤肉的时候,会郁闷地大喊 “让我和我的肉自己待会儿!” 最喜欢的是野晓蛮,一直觉得晓蛮是个非常美好的名字,有着这个名字的晓蛮果然很美好。晓蛮和阿春之间有一种奇怪的默契,就好像用同一条气管呼吸、同一个心脏造血那样的默契。我磨出层层老茧的心上也有那么一块地方,属于我的晓蛮。还有不靠谱、人缘差,但是活得随性洒脱的 F,她死皮赖脸、胡吃瞎混,永远不会被崇高但是稀薄的良心困扰。她是个真正自由的人。还有穿着粉红色小衫、跪在水井边洗衣服的媛媛,火车上一片一片整理车窗窗帘的优雅女孩,认真倾听、真诚赞扬的连岳,以耍帅为人生使命的神奇中二少年阿东,跟自己玩耍卖弄小机智的小学老师老林。05 还有一个被阿春称为时间之外的人 F,他只是听朋友提起过阿春,看过阿春的一两篇文章,就笃定地认为阿春是他的爱人,并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笑嘻嘻地说,“我的爱人来了”,虽然他从头到尾都没有追过阿春。时间之外的 F 是个有着侠骨柔肠的穷人,总是东张西望、自言自语。他会花光所有积蓄买一条裙子给一个哭泣的女孩,只因为看不得女孩子因为买不起漂亮衣服而哭泣。他会用无限的耐心和天真的办法帮助烫头、文身、逃课、砍人、堕胎的问题少男少女。阿春说,F 不曾长大,在原地等待自己从一个孩子变成一个死人。F 究竟是非常天真、非常怯懦、非常智慧,还是另一个比人类更善良温柔的物种,我和阿春一样不明白。但我希望是后者吧。最后,用阿春的语言来形容我读完 part2《梦境仓库》的感受:还是那些永远不合时宜的浪漫情怀。还是那枝迎风招展的烂漫春花。像气球皮一样皱巴巴的心,忽然被抚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因为牙齿而看的一本书

          在得到上搜索种牙相关知识的时候搜到了这本书,神奇的搜索功能。可以一点点看,也可以随时丢下,就这样慢慢看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普通人的悲喜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奇搜了她的冰淇淋店和她长什么样。难以置信,一个人可以有这么多的人生经历,在身体和精神遭受这么多痛苦的时候。很早就开始做公益,14 岁就出门求学,美院毕业竟然六年都做着和美术没有关系的职业,现在还是个心理咨询师!我最佩服她的妈妈,自学成才帮她治疗脊柱炎。当然更佩服张春的生命力,想活其实是没有想死的理由。希望世界对抑郁症患者温柔以待,也希望抑郁症患者读一读这本散文。谢谢你写出这些动人的搞笑的阴暗的鼓励人的文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愿列入我的必读书目

                #一生里的某一刻 (张春 著)读后记其实上周就读完这本书了,当然我也花了挺长时间去读。读完以后,感觉像小时候追的武侠剧,主角退隐江湖,我的心也空落落的了。啊~怎么说呢,百感交集。我没有写读书笔记(或者说读后感)的习惯,但是这本书让我想抒发一下情感,并记录下来。这本书让我有把心掏出来给人看一看的冲动。作者说出了那些我想表达却表达不出来的感受,也提供了一些我从未想过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在读到她描写妈妈、爸爸的篇章时,几次想大哭,真的很刀我,代入感太强了。感同身受这个词,在这里具象化了。读这本书的某些片段,能让我沉静下来,没那么浮躁,可以说蛮享受沉浸其中的感觉。刚开始我觉得作者是个很有趣的人,我在书里读到她的幽默,她对生活的热爱,她遇见过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以及,她对所遇之人的喜爱、怜悯、羡慕…… 读着读着,却感觉到隐隐约约的悲伤,对那些遇见过却不再见到的人的思念。她提到已逝父亲时的伤感,很克制的悲伤,可我还是感受到了。再到后来,说她得抑郁症,以及她当时的一些感受。文字真诚而细腻,也很懂得宽慰人。我想,这可能就是阅读的意义,有时收获乐趣,有时共鸣伤感,有时会心一笑。这是现实生活之外的现实,除了自己一地鸡毛的生活,也可以读一读别人的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字太温暖

                  写父亲那一段,让人看着看着就能流泪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握在自己手中

                    每一个人,一生之中,总有困顿,艰难,迷惘,不知所措,以上种种纷至沓来,但无论何时何地,让我们都能从底部舀起自己的生命之水,温暖别人,给自己力量。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