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定静安虑得
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本书作者在将满四十岁的前几个月 在贝加尔湖畔雪松北岬的一座西伯利亚小木屋里居住了六个月。村庄在一百二十公里以外,没有邻居,不通道路,偶尔有人造访。冬季,气温降至零下三十摄氏度,夏季,熊、麋鹿、雪貂在湖岸陡坡出没。在这森林深处的隐居生活,除了自带的书籍、雪茄和伏特加。还有天地、静寂、与孤独。在这片荒原中,作者自创了一种朴素而美好的生活,度过的这段生命紧缩为几个简单的行为。在面朝着湖泊和森林中,注视着时光的流逝。砍柴,钓鱼做饭,大量阅读,在山间行走,在窗前喝伏特加。小屋是一个捕捉自然颤动瞬间的理想观测站。在泰加森林深处,每天将自己的思绪记录在笔记本上。在经历了寒冬与春暖后,作者感受到了幸福、绝望,以及自身逐渐的蜕化。在此地的神灵协助下,驯服了时间,而这一段相对静止的生活,为作者带来了从旅行中无法获取的东西 —— 最终的平和。在泰加森林深处,“我想要的已在那里 —— 这里,就是天堂。”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可以公开欣赏的日记分享隐居体验的作者挺多,大概因为我们普通人不是没机会体验就是不太想体验这种生活,所以这类主题还是很吸引人的。读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是作者选择的隐居地 —— 西伯利亚森林,我很好奇在那片传说中最野性的自然环境里作者是怎么怡然自得过日子的。这类体验分享的书大多就是看作者的每日见闻和思考,像是今天看了什么景、见了哪些人、读了哪本书,而以上这些通通是思考的触发器。本书作者的文笔不错,思维也有深度,日记形式的分享里融合了丰富的元素,比如景物描写、叙事陈述、人物对话、以及穿插于其中的一些哲思,没有流水账的感觉,倒很是妙趣横生。另外,可以光明正大地看别人的日记,这事本身就挺有吸引力的哈。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