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
初读《百年孤独》,是一场混沌而眩晕的体验,满纸跳跃的人名、循环往复的故事,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团迷雾之中,找不到方向。但随着阅读的深入,这片神秘的马孔多小镇逐渐在脑海中清晰,加西亚・马尔克斯用他如椽巨笔勾勒出的拉丁美洲百年历史,如同一幅波澜壮阔、光怪陆离的画卷,徐徐铺展在眼前。书中最令人称奇的,当属马尔克斯构建的魔幻世界。梅尔基亚德斯带来的神秘吉普赛预言,羊皮卷上的古老文字,从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宿命的色彩。美人儿蕾梅黛丝抓着床单升天,仿佛误入人间的精灵,在尘世找不到归处,只能以这种超凡脱俗的方式离去;俏姑娘丽贝卡染上失眠疫病,而后又将病症蔓延至整个马孔多,一时间,小镇陷入了一种荒诞的清醒,人们在无尽的白昼中徘徊,记忆也变得模糊不清。这种魔幻元素与现实生活的交织,毫无违和感,马尔克斯以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让读者在亦真亦幻中,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和世界的奇妙。《百年孤独》不仅仅是一部魔幻巨著,更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生动写照。马孔多小镇的兴衰,映射着拉丁美洲从原始走向现代、从繁荣走向衰落的历程。香蕉公司的进驻,带来了短暂的繁华,却也埋下了剥削与压迫的种子。书中那场惊心动魄的罢工与大屠杀,三千多人被秘密处决,尸体被火车运往大海,而官方却宣称什么都没有发生。这一情节,无疑是对拉丁美洲遭受外来侵略、压迫的历史控诉,马尔克斯用文学的手法,将那段被掩盖的伤痛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看到了历史背后的血与泪。家族的循环与命运的重复,也是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在相似的轨迹中不断轮回。每一代人都在重复着先辈的孤独、欲望与挣扎,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挣脱的命运怪圈。第一代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和乌尔苏拉,因近亲结合生出长有猪尾巴的孩子,这一诅咒贯穿了整个家族。他们的子孙后代,或勇敢无畏,或懦弱自私,或疯狂偏执,但无一例外,都被孤独紧紧缠绕。这种命运的循环,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力,仿佛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渺小的尘埃,无论如何挣扎,都难以摆脱既定的轨迹。从艺术手法上看,马尔克斯的叙事技巧令人拍案叫绝。他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采用多线并进、时空交错的手法,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融为一体。在同一章节中,可能前一段还在讲述家族的起源,下一段就跳到了几代人的故事之后。这种叙事方式,既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和层次感,又让读者在不断的回溯与跳跃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命运的无常。《百年孤独》是一部不朽的文学经典,它以魔幻为外衣,包裹着拉丁美洲的历史与现实;以家族的兴衰为线索,探讨了人类永恒的孤独与命运。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世界如何发展,人类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命运的思考,永远不会改变。这部作品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和发现,它将继续在文学的星空中闪耀,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魂归每日一书:《百年孤独》。事实上,每一个人身后,都跟着死神,不知道什么时候,死神就会给自己致命一击,魂归离恨。就像有句话说: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谁先到来。等到人类坐一等车厢而文学只能挤货运车厢的那一天,” 他那时说道,“这个世界也就完蛋了。” 这是他留下的最后的话。他最后准备行装的那个星期可谓苦不堪言,随着行期渐近他脾气越发恶劣,越发想不起该做的事情,明明把东西放在某处却在另一处发现,仿佛被当初折磨费尔南达的精灵所包围。莫言曾经讲过,他第一次看《百年孤独》的时候,就被深深震撼了: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后来写作《红高粱》,开篇第一句,写来写去,都像马尔克斯。陈忠实看了,还是有这样的感觉,《白鹿原》的开头,也像马尔克斯。看来《百年孤独》的确不同凡响!人生是一座孤岛,孤独是生命的底色。事实上,人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对抗孤独,比如努力融入人群,努力追寻最美好的爱情。有些人,为了让自己合群,努力做得和别人一样,将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可是那样,你幸福吗?你快乐吗?答案显而易见。所以,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和孤独签下协定,可以和孤独作伴,而不刻意去迎合他人。当然,和孤独作伴,最起码也要有自己的喜好,就像奥雷里亚诺,最起码还在反反复复地炼制小金鱼。人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死神大发慈悲。布恩迪亚带着伙伴,跋山涉水来到马孔多,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日子平平静静,没有惊喜也没有失落。直到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带着各种新奇的玩意来到马孔多,这个平静的小镇有了波澜。初次见到梅尔基亚德斯的时候,他看上去和布恩迪亚年纪相仿,可是几年之内,梅尔基亚德斯迅速衰老,疾病和灾难打垮了他,让他距离死神越来越近。在帮助布恩迪亚搭建实验室,回想自己的人生时,他说了这句话。事实上,每一个人身后,都跟着死神,不知道什么时候,死神就会给自己致命一击,魂归离恨。就像有句话说: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谁先到来。活着的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后一天,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好好活着,让每一个日子,都翩翩起舞,不辜负这随时有可能失去的生命。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5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我打开《百年孤独》的姿态没想到 “得到” 没有《百年孤独》的版权,用这本书充个数,《百年孤独》(1967 年出版)很著名,也非常的装 B,任何一个文青如果没看过就会很没面子。可老实讲,完全通读和看完的并不多,这部书号称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的代表作,对南美 “拉丁美洲” 的哥伦比亚世界最大的古柯产地,不魔幻才不正常。对我来说,年轻的时候读《百年孤独》如同第一次读王安忆的《长恨歌》,多次打开都没看完,因为中国人的传统阅读习惯是找寻故事性,中国传统的章回体,故事连贯,有个严肃的或者需要讲述的 “意思”,从小被训练总结 “中心思想”,而马尔克斯展现给我们的是个意境和氛围,国内王安忆,余华,莫言等一代著名作家都深受马尔克斯的影响,我觉得还是王安忆的《长恨歌》最好,标志性的两点:1. 不刻意表达什么,只是犹如纪录片一样摇晃着记录,好像没有经过剪辑,要看下去需要断网,我是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周末下午,所有人都离开了,没有网络,热带的气候让我只能困在房中,百无聊赖的打开此书,终于看进去了。2. 此书可以从任何一章读起,完全不耽误,你只要沉浸的读下去就会被吸引,这方面中国作家很难学。本书很好的介绍了南美的背景,让人能把那本魔幻的书读下去。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4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百年孤独》《午夜之子》这两部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这本《百年孤独》第一次没读懂,因为书里的名字一代又一代的重复,第二遍读完明白了只有这样的重复才能展示一个家族七代人的兴衰。开拓者,家族的第一个人,也是马孔多的创建者,在一次斗鸡比赛中刺死对方,因忍受不了死者鬼魂被迫远离家乡建立了马孔多这个地方,所有故事也是从这里开始的。权势者,家族第二代的佼佼者,也是革命军的领导者,在无休止的战争中迷失自己有特别多的女人给他生下了孩子,最终封闭在实验室里周而复始的做着小金鱼,他也是最孤独的人在父亲留下的炼金室里孤独终老。纵欲者,家族第四代的双胞胎之一,他的情人拥有让家畜飞快繁衍的能力而富裕,因挥霍无度,最终在情人失去能力又赶上常年大雨后饿死。沉思者,家族第六代唯一一个男性,与第五代的姨妈产生爱情生下的长着猪尾巴的儿子,羊皮卷的预言实现最后儿子被蚂蚁吃掉。自己还是很喜欢乌尔苏拉,她才是这个家族的守护者,这场权利与爱情的反复纠葛中,七代人的孤独也是全人类的孤独。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虚无与孤寂,本就是人生的底色。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你的情绪,别人无法感同身受;你的空虚,别人更不能为你填补。那些孤独、无助、茫然的时刻,就像长在心上的疙瘩,令你我隐隐作痛,却又无可奈何。我们只能默默承受苦楚与心酸,在无人问津的时光里踽踽独行。因为人生本就是一场孤旅,每个人都会如他们一样,遭逢艰难之事,承受坎坷之苦。当孤独与无力从四面八方袭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向外求,寄希望于外界来成全自己。要么躲进喧嚣中自我蒙蔽,要么堕入欲望中不断沉沦,要么把他人或外物当作精神寄托。然而,心的空洞与匮乏,是任何外界的东西都无法填满的。凡事向外求,越求越痛苦,因为一切无常,大多时候总是求而不得。指望外界来拯救自己、支撑自己,你只会收获沉重的失望,陷入虚无的境地。人生的路要靠自己一步步趟出来,必须亲自直面痛苦,解决问题,你才有可能穿越荆棘。书中轮番上阵的悲剧人物,道出一个真相:人这一辈子,注定要与孤独血肉交融,共生共存。没人能懂的寂寥、无人能助的苦痛,不断侵蚀着我们的身心,将我们困入无形的人生沼泽。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地逃避,慌乱地对抗,或者等待某个转机来治愈自己。因为任何时候,你能依靠的,永远只有你自己。唯有向内探求,不断修炼心性,你才能从心底里涌出力量,跨越挡在你面前的一道道关卡。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