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中国现代企业启蒙
对中国的企业家而言,这本书必读。刘俏教授从金融学专家的角度诠释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企业发展的困境与希望。尽管上百家企业位列世界五百强,但是,出色的现代企业并非一蹴而就,显然需要数十年的积累与锤炼,单靠投资驱动与政策支持而成长起来的 “庞大” 企业距离真正伟大企业还距离甚远。书中分析最精彩的几个地方:中国的世界五百强企业 “真相”,规模大并非应该是企业的追求,做到怎样提高投资资本收益率,简单的说就是为股东追求更大的回报和更好的产品等等,才是真谛,在此路上,如果顺便越来越大,是不错,但是规模大绝对不应该成为追求目标。刘俏教授还分析出中国大型企业的金字塔管理结构,其实就是一百年前美国的现代企业们走过的老路而已,真是阳光下没有新鲜事啊。刘俏教授最后给青年企业家的寄语很棒!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每日一书:《从大到伟大 2.0:重塑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应该把经营侧重从规模发展转向价值创造,中国企业正从以规模为导向的 1.0 阶段进入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 2.0 阶段。书中的观点很明确,简单地说,伟大的企业就是具有高水平的投资资本收益率(ROIC)。围绕这个观点,展开论述了什么是伟大的企业以及如何成为伟大的企业。而 ROIC 正是其中的核心要义。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如何创新观点的模板和思路。书中描述了一个他与央企高管在高端论坛发言的情节,非常形象有趣,也发人深思。中国企业在追求快速增长是有深刻的制度和文化原因的。企业追求规模上的庞大后才能进而获得更多资金等资源,然后才能继续做大。这种模式就是毒瘾,不仅自己无法戒掉,而且还传染。正像书中所提的观点,企业之所以这样做是有制度背后的深层原因,当然可能也有文化方面的原因。所以,我觉得要能真正得做些改变,首先就是转变发展理念,这种理念根植于制度和文化。然而,这些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我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很多因素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成为伟大企业,伟大的企业战略是一个企业成为世界级企业的重要前提,却也是限制中国出现真正的世界级的伟大企业的最大缺环。” 这应该说的是中国企业特色的多元化战略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ROIC读本书获得以下两点收获:一、投资资本收益率(ROIC)定义为扣除调整税后的净经营利润(Net Operating Profit Less Adjusted Tax,NOPLAT)除以投入资本(Invested Capital,IC),代表经营投入产生收益的回报率,即:ROIC=NOPLAT/IC 二、“世界一流企业” 的三个特征:1,要 “大”,即具有足够的体量,对行业乃至全球经济具有显著影响力;2,要 “强”,即不断创造不俗的业绩并保持所在行业的领袖地位;3,要 “基业长青”,即具有发展的长期持续性,经历市场变幻、风吹雨打仍然屹立不倒,积累了长盛不衰的国际名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1.0本书洋洋洒洒三百多页,就说了一个事情:投资资本收益率最重要,甚至决定一切。不可否认这个指标的作用,但投资资本收益率更可能是优秀公司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而本书论证中采用的论据,论证方法到最后的论点,实在难以谈公正和全面。不少论证方法和论据都很弱,更多的是先假设一个结论,在以这个结论进行论证。大而空的在批判一些问题,也没有实质的研究内在因素。一些论点论据反复说,臃肿拖沓。采用大量春秋笔法对一些需要脚踏实地论证的观点一笔带过。中国现在缺少的是真正务实的,从基本国情出发,研究论证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改革方法。而不是一叶障目的鼓吹英美方法论,愚蠢甚至恶意的歪曲现有事实,片面的攻击某些形式和政策。何为利和为弊,需要实事求是和深入的结合实际的分析和解读。书中反复抨击中国的国企制度和金融制度,仿佛立刻将大部分市场交给民营企业同时开放金融,中国就会发生彻底的变化。根本无视国企制度和金融管制在抵御美国金融风暴中的作用,也无视我们步进式改革的成效。不要追求理想的完美,我们需要的是最适合中国的,是权衡环境,发展阶段和敌我形式之后的选择。也许说起敌我形式可能显得政治化,但什么时候经济可以抛开政治了呢?在读了批判性思维和光环效应这些书之后,对于本书这种片面的哗众取宠的确提不起兴趣。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