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仙症》和《森中有林》两个中篇让人印象深刻,拍手叫好~写得真好啊,文学不死。只能写下去,不存在别的救赎。摘抄一些被瞬间触动的书中原文:
倒数第二次见到王战团,他正在指挥一只刺猬过马路。我的生母没必要因为生了我,就做一辈子母亲。两阵相似的风吹过,我清楚,从此我再不会被万事万物卡住。婚后三年,我们一直住在那小六十平里,甜蜜在前,酸涩接棒,直到某天爱忽而不再,彼此无话可说。清醒是爱最大的敌人,一对爱人至少有一个应该永远是醉的。在这方圆两里的万家灯火间,幸福必须仰仗这声令人不寒而栗的号哭,方能维系它的名誉。幸福它配不上我。可能有些仇,根本没有仇人。我一辈子的仇,都不知道找谁报。有人把你种在这片土地上了。拿起笔,我是我自己的神,我给我自己指一条生路,放下笔,我仍是尘埃,是野草,是炮灰,是所有的微不足道的子集,于现实中坦然地随波逐流,从不迟疑。我必须写下去,也只能写下去,不存在别的救赎。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仙症》改编成电影了,可能过一阵会火一把。那就借《仙症》这本书谈谈我的听书评分。最近几个月,我开始给听书评分。绝大多数我都给了四星,极少数给了五星。当年《美国陷阱》最火的时候,我在几个平台上听了听书解读,也自己阅读了。所有的听书都把重点放在美国长臂管辖、司法制度以及跨国并购上,但是没有人提到作者在整个事件里的无助、难受等情绪。因此,我觉得听书解读并不能代替自己读书。所以,我的听书评分起点就是四星,是对所有解读者的尊重,如果听完让我有兴趣去自己读一下,那我就给五星。就如这本《仙症》,贾行家老师在课程里推荐的,听完他推荐,就特别想读一下。包括他解读的《树之生命木之心》,是我觉得全站最好的听书解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混合着东北冰碴子和漠河舞厅味儿的文字虎年来临前最后的工作日记录于公众号 "时光打磨"。东北作家郑执,11.9 万字。知道这本书,是在贾行家的文化参考,他提到 2018 年曾有个很酷的匿名作家小说比赛,就是请很多著名小说家把自己的名字盖起来参赛,类似于蒙面决斗。在这场评价客观的 “大逃杀” 里,最后征服评委、获得首奖的正是本书中的第一个短篇《仙症》。全书共 5 个短篇,1 个中篇。一,仙症胡黄白柳灰,五大仙家。刺猬,白三爷大姑父王战团,海军,精神病人。 儿子王海洋,开公交车。 女儿王海鸥 丈夫李广源 女儿李沐阳奶奶,大姑,二姑,三姑,父亲棋理如人生:一车十子寒,死子勿急吃。疯癫:猛力扑扇几下葱翅,降落出一条不可能存在的弧线。铁岭,出马仙,赵老师,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二,蒙地卡罗食人记蒙地卡罗是家西餐厅。在餐厅等人的我遇见了前姨父,一个虚伪的人渣,约了锁匠要撬开宝盒。失败者才热衷于说教,成功者只陈列事实。相约私奔的崔杨,初吻的同桌田斯文。上天似有意颠倒黑白,正午漆黑。三,他心通他 - 父亲心 - 佛教外衣下的邪教通 - 超度亡魂外表下的诈骗和非法集会。四,凯旋门千年虫和肱二头肌,浑河钓鱼,安利,健身房,清真肉馆。世间没有什么幻化的精灵,不过是性格决定命运。五,霹雳霹雳是只猫,白色,鼻头一道闪电。新租来的房子产生莫名的臭味,来自死猫。艺术家与编剧的婚后生活。我只是真的不在乎,我的心里如今只装得下一只死猫。高档小区的住户,狗跟孩子一半都不是亲自遛。它一直在等你,可惜来得太早了。六,森中有林中篇,占本书一半的篇幅。罗生门的手法,不同人的不同视角,在不同的时间线上讲述故事。父亲:两只黄鹂,一把气枪,一场意外,一段姻缘。孩子:嘎春河,吕家村,主播,人生的黑圈儿那年。姥爷:万顺啤酒屋(这个穷鬼乐园的故事郑执在 "一席" 的演讲中介绍过)锅炉房的卫峰:我是个只存在于冬天的人。人一直不愿从旧梦中醒来,新生活的大门也将永远沉睡。不能給女人托底的男人,就别把爱不爱的挂嘴边了。一棵树诉说真相。孩子:日本,一把枪,B 站硬广,命运的际会。人经历的痛苦多了,自然会对痛苦免疫。有人把你种在这片土地上了。阅读过程中补了一下郑执在一席的演讲,印象最深一段是:后来我跟老板娘熟了就问老板娘,我说,大姐,过年都不休息,多累啊。大姐当时跟我说了一句话,原话是这样的:我要是不干了,这帮逼还能去哪?这句话我换一个方式给大家翻译一下:如果此地终会消亡,这些灵魂又将何处安放?这就是郑执混合着东北冰碴子和漠河舞厅味儿的文字。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别卡住(《仙症》读书笔记)这本书,我是看了电影以后回来看的。实话实说,本来是冲着葛优去看的电影,结果发现这是近几年看得最有意思文艺片了。然后翻过头来找这本小说来看,结果也是挖到宝了。我是很喜欢这个作者的叙述方式的。文字上我没法评判,咱没那个资格,只是从读者本身的角度说,我非常喜欢这本小说的结构以及语言的节奏。整本小说是发生在黑土地上的故事。能把黑土人的那种蔫蔫巴巴又透着点混不吝的机灵劲儿写明白的,其实还真是不太多。还有,就是这种在黑土地上的那些无可奈何,真的是不在这片土地生活上的人,可能咂摸不出那么多味道来的。反正我在读的时候,真的是满脑子都是家里的那些画面。可能这确实就是小说或者说文学的魅力,它能够在不经意间让你回到你曾经生活的地方,而且让你觉的,它说的都是对的。这几个小说,大多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卡住了。卡住的永远是自己,但是被什么东西卡住了就说不准了。可能是过去,可能是现在,可能是未来,可能是自己,可能是别人,可能是生活,可能是时代,可能是疾病,可能是心理,可能是关系,可能是土地,可能是贪念,可能是留恋,可能是想要,可能是不想要,可能是一切…… 突然觉得,做个人真的还是挺难的,尤其是想做一个不被卡住的人,真的是挺难的一件事。王战团说,“人的一辈子就是顺杆儿往上爬,爬到顶那天,就是尖儿了。” 结果大多数人,都卡在节骨眼儿了,全是灰。其实就往这个天线管儿里琢磨琢磨,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不觉地在管儿里了。管儿,有的时候就是越走越细。关键是在管儿里面了,好像还出不去了,要是爬不到尖儿,可能也真就是卡到那了。回头想想,我总感觉自己,确实在不同的时候就卡在了什么地方。随着时间慢慢流淌过去,好像也就过去了那个卡点了。不过现在好像又卡在一个地方了,然后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过得去,不过是不是过去了就是又向上爬了一骨节,但是又是在更细的管子里了?好像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嗨,别想这些有的没的了,看看作者那种黑土人骨子里的智慧。“绿豆汤灌在小可乐瓶里,一口闷,透心凉。被人骗的感觉应该就是透心凉。”“做事讲究个度,轻重不对,啥都不对。”“清醒是爱最大的敌人,一对爱人至少有一个应该永远是醉的。”“廉加海老早年就明白了一个道理 —— 世上有的亲人,只是亲在血缘上,实际上辈子兴许是仇人,他自己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说实话,真有点咱老家儿才能说出的话。看了这样的小说,总有种冲动也想让自己有机会能写点东西,把那些沉在身体里的那些东西流淌出来,只不过,没长那个本事。不过作者说:“文学严肃与否,论心不论技,作品是好是坏,论技不论心。” 看看有没有机会,咱写不出好的,就写点心里的。是不是让自己流出来了,就不会卡住了。“拿起笔,我是我自己的神,我给我自己指一条生路,放下笔,我仍是尘” 给自己指一条生路,别卡住。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在现实与幻想间探寻人性的深渊郑执的叙事风格独特,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个人印记。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将东北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个故事都像是一幅画,既有宏大的社会背景,又有细腻的个人情感。《仙症》中的故事多以东北为背景,探讨了人们在面对生活困境、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时的种种心理状态。书中的人物各自怀抱着自己的小纠结,有些人解不开也放不下,于是便卡在了那里。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东北的社会现实,更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困境。郑执在《仙症》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许平凡,或许怪异,但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情感。比如《他心通》中,父亲漫长的死亡过程和最后不合时宜的盛大葬礼,展现了父子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再比如《森中有林》,通过一家三代人的命运纠葛,带出整个东北的兴衰往事。小说集中的语言富有诗意,既有现代都市的快节奏感,又有古典文学的韵味。郑执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文字既有力度又不失美感。每个故事的结尾都充满了力量和深意,让人回味无穷。《仙症》中的故事虽然充满了超现实的元素,但它们所探讨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却是普遍存在的。读者在阅读这些故事时,很容易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对人性深刻的洞察。比如《仙症》一篇中,主人公最终克服口吃,放下过去的人和事,走至 “别处”,彻底告别创伤。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仙症》可以说为数不多的几本可读的中篇小说。故事情节看似不急不缓,可是到了最后总有一种无声之处听惊雷的感觉。我们可能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个悲剧,底色已经被渲染,可是还是不知道,最后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应该怎么写下去呢?作者给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虽然有些时候看似神神叨叨,好像有种不和逻辑的感觉,可就是让人感觉就是如此,好像记忆深处就有着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可惜的是为何不能再多写点东西呢?把它拉长成为一个长篇故事,是不是更能让人欲罢不能,回头想想又不能,最好的东西就是如此,恰到好处,不然拉长之后凸显拖沓,故事也是如此繁复,情绪这种东西就让人不能更好的跟随,这样反倒是伤了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故事最好就是巧合,但是又有一种宿命之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别样东北厚土无言,风物不老。东北作家独树一帜。前两天去哈尔滨玩了一趟,去之前看了萧红的《呼兰河传》,带着女生百草园的想象到现场被欧式古典风格的建筑颠覆。等回来看这本的时候,绕到了东北辉煌的背面,走到那些教堂遮蔽不到的角落,去看工业化产生的最大的副产品 —— 下岗职工们的生活。又或者说,还多了伴儿:刺猬,熊,猫,黄鹂。他们说事办事,不管是哪种方式,大都直来直去,不纠结拧巴。遇到事了,就平事,手段简单粗暴。比如在《仙症》里,王战团看到刺猬,脱下衣服就给捂着了,然后就给烤了吃了,对于家里供着大仙的事完全不过脑子。作者用特别直白的方式讲述,看起来平淡无味,但底下汹涌的情感却几次都让人湿了眼眶。比如吕新开去医院给受害人道歉,讲的话比过去几年都多。一个冒失小子正直老实的本质,一个无父无母无爷爷的孤儿形象,就这么扑棱棱的立起来了。东北作家写东北故事,跟玩冰雕似的,下手不怂,刻画到位。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