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26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也祥瑞,败也祥瑞

    实际上王莽是公元 8-23 年在位的新朝开国者。仅短短十五年历史,是容易被人忽略的朝代。但它处于两汉历史中的枢纽地位,不仅是两汉的过渡阶段,还是两汉儒学的转型节点。贴在他身上的标签,有圣王、篡位者、政治家、改革家、早期社会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者、左派儒教士等等,网络上还有人不无褒义地称他是 “穿越者”。那如果是穿越者,那穿越人士怎么会逼死自己的三个儿子,用自己的女儿做政治博弈的棋子,并且深信谶语梦想成仙飞升,做活人解剖,用战士的白骨堆放路边震慑反叛者?他的改制是复杂且趋于理想状态的,对土地的变革是希望恢复封建制度却又舍不得放弃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对钱币的改革是深信儒家的经济是不平等的万恶之源发行很难计算运行的货币甚至认为以物换物才是最好的。所以他是一个真正两汉人的思维在做事情,需要有时空观念才能去了解他的所做所为。从一个谦卑的好青年到野心勃勃的大司马再到新朝天子,他是有能力的,但是不足以解决西汉末年的社会问题。加之灾荒的推动,历史进入另一个时代,王莽也走上了生命的终点:“军人分裂莽身,支节肌骨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 就是说王莽的尸体几乎被剁成肉泥,甚至为了争夺尸体而自相残杀。历史的相似并不惊人,多年以前,那个在乌江自刎的西楚霸王也被汉军这样对待。回到本书总体,中国历史上,西汉与后世定型的 “一家一姓” 的朝代不一样。它不仅是一个朝代,更是中国儒家文化首次实现立法的新阶段。西汉也是一个迷信天人感应的时代,在不到两百年的历史中,充斥着谶纬之学。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灾异变化、祥瑞谴告就与现实政治运动紧密相连。生于西汉末年的王莽,幼年丧父,并没有得到作为外戚家族成员的优待。他从一介儒生,以其周全的为人处世之道,一跃成为家族寄予厚望的后起之秀。他借助 “祥瑞” 之说,重返朝堂;又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步步高升,最终合法建立了新朝。本书,从 “祥瑞” 这个视角切入,剖析王莽的个人、家族和政权相关的人物事件,进而重新审视旋涡中心的王莽,以窥他和时代的真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

      王莽的面目一直晦暗不清,贴在他身上的标签,有圣王、篡位者、骗子、伪君子、政治家、改革家、早期社会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者、左派儒教士等等,20 世纪以来,对王莽的不同评价像一只剧烈摆动的钟摆,还会出现 “欲言又止、矛盾反复” 的状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尊儒只是手段,仅此而已

        作者观点:儒家虽然帮助王莽成功登基,但没有帮助他坐稳帝位。儒家虽然崇尚经世致用,但儒家思想本身对现实政务是缺乏手段和想象力的,这是两千年来儒家的一大软肋。但这恰恰说明,儒家的功用本不在现实,而在于理想、在于批判、在于驯服君主,是古代中国政治天平上的砝码。在我看来,王莽尊儒,也仅仅是手段而已,拿下帝位,也就任性妄为了。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王莽的时代

          这本书有点像是一个放大镜,以往我们都学过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虽然新朝的时间不长,但是也有十几年的时间,再加上王莽前期的摄政时间,实际上王莽独掌权力的时间也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这些时间在历史书里往往是一笔带过的,可能就浓缩成了几个字。但是如果展开细说,可以成为一本数十万字的书。王莽的那个时代,人们信鬼神、畏天命、说灾异、认可符命、谶纬、刑名,和现代人所持观念大不相同,这是很重要的一种读史的背景。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并代入这些背景去读历史,很容易以今非古。王莽有点像柏拉图笔下的哲人王,用理念治国,这个理念就是儒家的思想。但是很可惜,最后作者给了结论,儒家的思想缺少政治上的实操性,是一种可以约束人的伦理,但不是一种可以治国理政的政治。如果儒家思想可以视为一种哲学思想,那么也只是伦理学范畴,而非政治学范畴。王莽的悲剧正来自于此,我们可以称他为改革家,也可以称他为乱臣贼子,他秉持儒家的理想,把制礼乐的周公作为自己的榜样,把素王孔子当作自己的老师,但是又违背儒家的人伦常理,逼死自己儿子,被后世认为是不近人情者,最后一败涂地,身首异处。王莽的结局和他的理想以及观念密切相关,不管他是被塑造的,裹挟的,还是内心自发的,他最终都只一个过于理想化的、过于苛求的人,他的信仰和认知超前于时代,且脱离实际,所以必将撞得头破血流。这本书带我们领略一个真实的时代,从西汉到新朝,那个时代的权力是如何传递和转移的,那个时代的人们又有着什么样的观念。同时,除了观念之外,书里还有一条主线,就是儒家经学是在王莽称帝过程中推波助澜的,实际上王莽就是在实现儒家的政治理想而已,只是这样的理想过于稚嫩,最后被证明是不切实际的。在文明演进的过程中,其实历史一直在轮回和重现,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有时候拿着 2000 年前的历史比对一下今天,人性依旧,历史依旧。所以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559

            王莽,一个被妖魔化的人,身上有太多的光环,但是从他做事的逻辑出发,你会看到清晰的三种逻辑。第一种是为人臣子,尽心尽职,第二种是儒家圣王,无论如何都要恢复周礼那个美好的时代,第三种是一个人,货真价实的人,七情六欲都有。这三种逻辑纠结到了一起,就产生出了一个让人无法简单评价的新朝皇帝,一世而亡,连累家族,更可怕的是他自己就差点把自己的子孙杀绝了…… 声名害人,空想害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天命的异化

              王莽的称帝实则是有汉以来,儒家追求成为统治思想,既对天下百姓,也对帝王将相,全面而深入的统治。从而提出了天命观,进而异化为谶纬学说,对整个帝国形成了思想控制。但这个控制,所希望的对君主的制约不仅仅没有实现,而且因为要达成这样一个目标,而不断强化谶纬学说的宣传,从而使得对整个帝国合法性产生怀疑,陷入了统治合法性危机。为了解决这个自身异化所带来的危机,而导入了王莽这样一个儒家学者所认可的,既符合传统儒学的正统,又身体力行的信奉谶纬学说者,来解决合法性的危机,并且实现对统治者的驯服,达到教化天下的目的。但王莽失败了。而王莽的失败,不仅仅使得儒家百年来期望驯服君权的努力彻底失败,而且从此失去了对君权进行制约的权利与机会,因为没有人在敢于相信儒家所称赞的,圣人式统治者的出现可以靠对君权的制约,可以实现治世的出现。王莽能成为这场跨越百年的目标的最终实践者,既因为时代已然到了这个阶段,是大势所趋。但他个人的种种行为也深刻决定着这场实践。他的一生是信奉儒学,并且依照自己所理解的儒学进行实践的。最初的王莽必然不会是为了处心积虑的篡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但也不可否认从逼死大儿子时刻起,他已经开始将践行儒学作为政治手段了。已经是为了践行其所认可学说不择手段了,这很难被认为是单单信奉思想而行,而更可能是为了政治目的。他极端独断专行,并且不允许被人忤逆的性格,更加助长了他在实现,成为圣王的目标上的不择手段。不能说他不喜欢掌权,但对成为圣王的追求,才是他一生行为的根本逻辑。应该说王莽是时代产物,是百年儒家思想不断追求并且实现思想统治的异化。更是自身一步步的被圣王理想,所吞噬理智的一生。作者笔下生花,鞭辟入里的阐释历史,可谓高手。不仅仅看见了政治背后的理性计划,更看见了历史背后是人,人的行为才是决定历史进程的,人性的逻辑才是历史背后的终极逻辑。用政治逻辑分析政治,用人性逻辑分析人,让政治还原为人的行为,是这本书打动人的妙笔。非虚构,不完全是历史,但这或许更加能让今人明白历史,达到了解之同情。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好书不仅仔细讲了王莽,还仔细讲了“霸道”与“王道”

                王莽的所谓 “理想主义” 只是 “表”,他篡权夺位的野心才是 “里”。此人不能说没有才能 -- 从他入仕到篡权成功所采用的各种手腕、没当皇帝前处理政务的娴熟技巧 --- 可以看出王莽不是平常人。至于称帝后的昏招迭出,一是其人德不配位,为了篡位伪装多年,一朝权在手就忘乎所以;二是西汉晚期积累的各种尖锐的矛盾,不是通过改良就能解决的了的 -- 何况王莽的改良措施还根本不对症 -- 只有通过一场类似农民起义的巨大运动彻底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通过改朝换代才能加以解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读!为我们展现了王莽的多重面貌。

                  莽的面目一直晦暗不清。贴在他身上的标签,有圣王、篡位者、骗子、伪君子、政治家、改革家、早期社会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者、左派儒教士等等,网络上还有人不无褒义地称他是 “穿越者”。20 世纪以来,因为社会观念的激荡,对王莽的不同评价像一只剧烈摆动的钟摆,还会出现 “欲言又止、矛盾反复” 的状况。这当然有历史观念演进的原因。社会从古代跨入近代和现代,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发生变化很正常。但王莽更为典型,不同观念和立场的人,都能从王莽身上看到自己所反对或拥护的一面。夸张一点讲,思想界每出现一个新的流派或学说,王莽就会多一个新的标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个体的命运,时代的进程

                    2021 年第 25 本书《祥瑞》读完。本书的作者张向荣,文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专栏作者,书评人。悠游经史,流连两汉,热爱并致力于非虚构写作。在读本书之前,关于王莽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倚天屠龙记》里那句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的名句。印象中所阅的有限资料书籍对于王莽以及新朝这个两汉之间的短命王朝的记述也一直晦暗不清,无论是汉代史所称的篡位者还是网上流传的穿越者说,都颇有些盲人摸象之意。而本书对于王莽生处的时代以及王莽本人有相当之系统以及考据的刻画,且在叙事结构上采用诸如关键时刻演绎以及倒叙等文学手段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在客观史实与文学叙事中做到了兼顾。个体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脱离不了时代的进程。本书从汉代自高祖立国以来的历史说起,阐述从刘邦建汉到王莽建新的历程里解决和修正 “建政” 和 “建国” 两大问题的过程。而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历史的车轮展现了其行进方向的必然结果。用作者的话来阐述,即 “从王国侯国高度自治到皇帝中央集权 “一人专制”,给了王莽崛起于中央而不受地方挑战的机会;从汉初依靠功臣和宗室到依靠外戚,给了王莽身份上的先天优势;从延续秦政、依靠文法吏,到不断改制、依靠经师儒生,“王霸之道” 让位给 “周政”,给了王莽在意识形态上胜出的绝对把握。” 理解历史的进程,不是看其表象,而是看其底层,沧海桑田,以史为镜,这也是我们读历史的乐趣及益处所在。理论指导实践,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组织,概莫能外。所谓祥瑞,即是汉新之际兴盛的祥瑞灾异学说解决皇权合法性危机的理论基础,亦是儒家思想试图驯服君王,改造社会的一次历史尝试。而从此视角观看,则能理解那些看似超前的 “穿越者行为” 其实质是儒家《周礼》的政治理想实践。而对于王莽而言,其沉醉于圣王的幻想,且入戏太深,故其谦恭下士为真,其无骨肉之爱亦真,在一个错误的位置拥有了过大的权力,对其个人及其家族来说,实属不幸。本书整体打 9 分,推荐给对历史,人物传记感兴趣的朋友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考据详尽,文笔斐然,观点独行

                      西汉如何接力完成皇权集中。从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开始,实际上属于 “后战国时代”,当时的百姓并不觉得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皇帝只是一个各诸侯国的共有盟主。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形成汉王朝的一统认知。从而通过几代皇帝的不断削藩努力,制度改革,让王朝成为了一个统一意识形态的国家。外戚是王朝改革延续的必然选择。“外戚干政” 在后续很多朝代中都是被极力避免的,原因也在于汉朝一直处于外戚和帝王共同治理的环境下。当然外戚这个词也仅限于外姓臣工的角度,毕竟对于皇帝本人而言,外戚对于他来说也是至亲,可以信任和依仗的人。同样,在王朝改革延续中,不得不说,汉朝外戚还是给了刘氏家族强有力的帮助。王莽新朝使之必然。整个两汉王朝能够通过接力完成皇权的名正言顺,权利的集中,王莽新朝做到了极好的过渡作用,更加确立刘氏家族正统皇位的地位。本书文笔极佳,考据严谨,值得一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温暖,温柔的叙事方法,终于对王莽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然而,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残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①西汉建国时采取分封制,功臣与宗室强大,皇族利用外戚、中朝官进行对抗,所以外戚就是西汉皇权的一部分。这是王莽出场的背景。②元帝时期儒家开始融合谶纬学说,祥瑞、灾异、谶语、符命大行其道,逐渐开始有 “汉家天命已衰” 的传言。到了哀帝时期,五德始终学说已经深入人心,汉家火德让于土德的说法流传甚广。这是王莽日后篡汉的合法性之一。③儒家对于圣人的渴求,以及想通过稳定的禅让制建立儒家理想国的愿望给了王莽表演的方向。这是他能 “先周公,继而尧舜” 的原因。综上,新朝的合法性来自于王莽表演出的儒家圣人形象、五德始终学说、假造的刘邦禅让。这条路其他人也可以走,所以他当皇帝之后必须把谶纬的解释权控制在自己手里。由于曾经的权臣身份,他对臣下也极为警惕,这为他后来的一系列昏招埋下了伏笔。他建立的也不是什么儒家理想社会,而是实实在在的法家社会,秦制的三大特征 (编户齐民、严刑酷法、文法吏) 一样不少。总之,王莽缺乏政治智慧、外交智慧、军事智慧,只知道依照儒家理想社会这个葫芦来画瓢,终至败亡。这既是他个人的失败,也是儒家理想的失败。(这一点我与作者的观点不一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总而言之,王莽的失败不等于儒家的失败。儒家抛弃了西汉,葬送了新朝,但在一定程度上复兴了东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模糊标签化的历史人物,才能放到环境背景中得以还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们提到王莽,谋权篡位说得不多了,喜欢说他是 “穿越者”,王莽竟然搞美容美发,王莽那个时代竟然有游标卡尺。这些问题其实很好解释,王莽有脱发的困扰,美容美发其实是在缓解他的容貌焦虑。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发达,出现类似于今天游标卡尺的工具也并不过分。我们需要反思,我们作为所谓的 “现代人”,是不是把古人看得太 “古” 了,好像现代的一切都比古人好。正如那句名言:“年轻人都以为历史是从自己那时候开始的”。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佳。西汉靠秦制(法家)站稳脚跟,至武帝 - 宣帝达到并保持了巅峰,这个时期 “汉家制度” 真正形成,即 “霸王道杂之”,作者所说的建国(政权如何组织)和建政(合法性如何建构)问题都得到了恰当的解决方案。元、成、哀三代,汉家 90 度拐弯进入了真正的 “儒生帝国”,但统治危机也随之而来,王道上位带来了汉家的合法性危机,而解决危机又需要依靠王道,完美闭环,哀帝改制就是危机缩影。而以儒家圣王光辉形象示众的王莽本来是儒生们梦想中挽狂澜于既倒的天降救世主,结果新莽竟瞬间崩塌。前汉诸帝都很勤奋,基本没一盏省油的灯(这种情况再次出现得是到了大清了),霸道、霸王道、王道,他们变换各种姿势给后人试了一圈,最后恍然大悟:宣帝的大道,不肖子孙们不好好走啊!此后 19 个世纪,帝国皆汉制,霸王道杂之。所以这本书是一个大历史的写法,以王莽为切入点,将西汉帝国的建政逻辑演化描述得清晰深刻,又几乎总览了皇家全部经典 “八卦”,是通俗史学写作比较理想的样子:不仅会讲故事,学术底子也深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提出,王莽在两汉历史中处于一个枢纽地位,他不仅是两汉历史的过渡阶段,还是两汉儒学的转型节点。而且,王莽的一切都跟 “祥瑞” 这个词有关,顺利篡位得益于祥瑞,政权被推翻也与祥瑞有关,甚至谈及王莽对后世的影响,祥瑞同样绕不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好看的一本书

                                      写王莽的切入点很有看头,就是祥瑞。书很好看,对历史的评价,对人物的评价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总之书里内容的质量很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刚刚看完了纸质书,看得挺累,书写得非常细致,知道了很多汉朝的知识,有些和王莽离得很远,但为了解释事情的起因而写出来了,还是很值得一看。作者很耐心的写,一点没有不耐烦,418000 字。王莽的样子很鲜活的出现了,不是什么穿越者,只是一个野心家,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从对匈奴降格说明他的自大和简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想主义的故事

                                          1. 王莽是一个具有理想主义的人物,他在未称帝之前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标准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后来的一步步高升都离不开儒家人士的支持。他通过制造祥瑞一步步登上皇位,创造了和平演变的奇迹,但王莽的合法性来源是建立在祥瑞上面,祥瑞不像兵权一样具有确定性和垄断性。2. 这样的环境下王莽的政权合法性不够稳固,称帝后运用儒家伦理的那一套无法实行改革,也该变不了社会尖锐矛盾的事实。最终的结果是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天下大乱,王莽本人身死国灭。3. 王莽的经历证明了运用儒家那一套理想主义的理论无法应对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儒家势力的过于强大对一个政权的稳固不见得是好事。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