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8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创造与描摹

    《山月记》这本书我昨晚听了序言和译后记,今天又看了里面同名小说山月记,觉得写得很美。 借此我也想说我的写作。之前我应该也是想创造出类似带有美感的潜藏含义的作品。不过我最近有想通我要做的好像并不是这个事情。 之前看贾平凹和莫言以他们的家乡为出发点写一个小世界。我觉得挺好。但是我现在觉得我有不一样的地方。我不是要创造一个世界,我要做的是描摹一个世界。一个我生活过的日常世界。 既然是描摹,那么美丑,是否此中有深意,就无关紧要了。就看运气好不好,功夫到不到家,能不能写出来。 你看我们每天跟自己的日常打交道。每天晚上回去烧水,扫地,收昨天晒干的衣服。我们一遍遍在做这些日常的事情。你看就这样日复一日,四季更替,你有没有好好感受,然后写下来。 回到山月记,这本书是我看到曦月静思(即将领读《暗夜与黎明》)分享的,觉得这三个字搭配在一起就很美,这是一种创造。 非常想看看日文版的是怎样一种效果,没准不懂日文的我们还能看懂个大概呢。 我把这本书也推荐给你。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寓言

      “我常诧异为何由人化作了虎,前些日子恍然察觉,如今心中所想却是为何曾经为人。实在惶恐!


      无需几日,我心中人性,恐尽数埋葬于兽性之中而不复存。好似宫殿老朽,地基日日受沙土侵蚀埋没一般。到那时,我终将忘却过往自我,化身猛虎猖狂肆虐,如今日般与君再会也无法识得故人,撕咬生啖亦无一丝悔意。
      归根结底,人也好兽也罢,真身本是别种生物也未可知。
      莫不是起初都曾记得本我,后逐渐忘却,只道如今模样便是与生俱来?罢了,这种事不想也罢。倘若心中人性果真荡然无存,或反能令己得到幸福。然而心中人性却对此结局感到无比恐惧。”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想给十年前的自己推荐这本书

        人过 40,经常反思,如果十年以前,我一定要读一本书,会是什么呢?我想一定要给十年前的自己推荐这本中岛敦的《山月记》。现在回望 30 多岁的时候,一直专注于专业书籍成长类的干货书籍,不会去看文学类的作品,唯恐一不小心就浪费了时间,30 多岁的焦虑感应该是最为强烈的。读这本书时有非常强的文化认同感,这本书的故事原型取材于我国历史上的寓言、传说等。在读山月记这篇文章时,里边的一句话,深深的打动我,我反反复复默写了好多遍。“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这句话直击我心灵,读了太多心理学的书籍,想想与自己和解,然而,合上书后,往往并没有什么改观。反而是这句话,让我似乎明白了,这么多年来,自己在不断的奋争与放弃中反复,既不甘心就这样躺平,又不愿意逼自己再努一把力。原来一直是对自己的预设啊!再一次看完这篇文章以后,不再纠结于自己到底是一块美玉还是一块顽石,往前走吧!就算是一颗顽石,也会有自己的努力打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位日本天才早逝作家的作品,收录了十篇短篇小说,主题多是 “对生存的苦恼和不安”,取材于中国历史,用悲情体悟历史的彷徨,借古代人物的酒杯,探究人性的幽暗和自我的存在,阐释郁郁不得志的情怀和生存处境,文字优美,独出心裁,读完印象深刻。《山月记》中李征有一些才华和能力便自视高傲,不愿和别人同流合污,长时间孤僻,最终化为山间猛虎。“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不能与瓦砾碌碌为伍,逐渐远离世间,疏逼人群,结果在内心不断地用愤懑和羞怒饲育着自己懦弱的自尊心。” 世上每个人都是驯兽师,而那匹猛兽,就是每人各自的性情。在《弟子》中,中岛敦重点描述了子路求学跟随之路。面对孔子的中庸之道的言辞,即 “即使为道舍弃生命,也要分舍弃的时间和场合。” 子路即使在国难面前,也没有选择逃避,面对敌人的刺刀,面对死亡,也只是拿起沾满鲜血的手扶了扶自己头上的帽子,说 “君子是正冠而死的。” 在《李陵》篇中,描写了李陵、司马迁、苏武三个人。说是三个人,但其实更多描写了李陵和司马迁的是两种不同面对痛苦的抉择。每个人都处在极为艰难的境地,这时候如果作为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痛苦和压力一天天的沉在心头,绝望又不敢绝望,怎么才能借以宽慰?中岛敦这篇里明明最完美坚守的是苏武,最有理想坚持的是司马迁,最痛苦挣扎绝望放弃的是李陵,他却用最大的笔墨来描绘,甚至把小说名叫李陵。这种种都显示,作者和我们都对于这种经历和痛苦抱有最大的感同身受。其他篇都特别好看,薄薄一本书,充满着沉重拷问的文字,可惜中岛敦只活了 33 年。他的作品能在这个年龄就是这样的成果,真的很不可思议。非常值得一看,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意想不到的好看。我国古典有很多好故事素材,可惜能运用好,再次创作,将这么美妙的文化展示给国人的作品确不多。作者的每个短篇故事都非常精彩,最让人舒服的是,他只有优美的叙述,对任何故事,都没有过于主观的评论。这一点特别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推荐《山月记》

              《山月记》发人深省,深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自信有几分才华,不甘与瓦砾为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物哀三书” 并称为日本文学的 “三神器”,这三本书的作者的作品常以敏感的灵魂去触碰极致的孤独,具有极强烈的物哀精神,而 “物哀” 是日本文化中极具特色的词汇,既是精神,也是象征。如果要用一句话解释,那么孤独的尽头,就是物哀!《山月记》作者:中岛敦【日】“我惧怕自己不是美玉,因而刻意不去刻苦打磨;我又对自己会成为美玉尚存半分希望,因而也无法庸庸碌碌地与瓦砾为伍。我渐渐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愤懑、羞惭和怨恨渐渐滋长了我内心怯懦的自尊。每个人都是驯兽者,而各自的性情,便是那猛兽。” 起初是被书中这段话所吸引,慢慢阅读完才发现本书的魅力在于让我们有一种从绝望中被抚慰的幸福感。 本书 6 篇短篇小说的大部分故事都取材于中国古典故事,虽然看起来书本很厚,但是读起来不会很枯燥,是合适的枕边书,宁静的夜晚,打开台灯细细的品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通过日本作者了解一些知道却又不熟知中国人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深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自信有几分才华,不甘与瓦砾为伍。碌碌无为,则余生太长;欲有所为,则人生苦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故事都是耳熟能详的,并无惊奇。但是笔法太过流畅美好。让我有了年初看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时的惊艳之感,不知陈先生有没有从这本书中汲取过养分?我偏爱这种娓娓道来而不矫揉的文字,多动词,多短句,多炼字。初读如涓涓细流,回味若滂沱之江。而不喜那种大段大段堆砌词藻和描写的所谓华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

                        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看不上”的书,我竟然读完了

                          一个日本人用日语写中国的古典故事,一个中国人在尽量保持作者叙事风格的基础上,翻译成恰当的中文腔调,这有啥好看的?翻译又翻译这么麻烦,我直接看中文故事不就好了嘛。结果,看了开头就一发不可收拾全看完啦。第一个故事《山月记》,脑子里浮现出葛饰北斋花的《望月虎图》,萌虎的表情心境恰如故事里开悟了的变虎之人,有说不完的心事。不够过瘾还搜了《山月记》日文版视听了一下,果然,满篇汉字都认得,就是听不懂,训读太难啦!《弟子》篇,率真随性的子路,不愿意做形式上的举动,只有自己理解明白了才会发自内心想去行动,流言止于智者,恶语止于子路。有一次把苹果尤加利叶抓在手里晃荡,响起的 “唰唰” 声,让我想起苏武牧羊李陵西征,后来看到《李陵》篇,书里有讲,身处异乡的俩人重逢在贝加尔湖畔,把酒言欢彻夜长谈,此情此景教我忍不住把手中的尤加利叶猛力摇晃起来。小时候看西游记,觉得沙僧要么不说话,一开口就是在劝架,《悟净》篇像沙僧日记一样,少言的沙僧也能絮叨出长篇大论,还会说 “我是堕落天使” 这样的俏皮话,理论派的沙僧敬畏实战派的悟空,对单纯的八戒有些许羡慕。译后记里,译者说了一些自身经历,莫名地和作者关连了起来,在我看来,这体验如穿越时空般两个灵魂重叠了,就像我晃动苹果尤加利叶时,仿佛回到了汉朝置身塞外,心里忍不住在问 “二位,加我一个围炉夜话可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比起思考人生意义,带着勇气前行好像是更好的选择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而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了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满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其实,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是各人的性情而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个中国文化涵养很高啊!《弟子》、《李陵》以及悟净的两个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山月记》本身也有魅力,不过,子路和孔子的形象太让我着迷了,这种语言上的塑造让我很欣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怎么说呢,看得还是蛮着迷的,描写的人物很鲜活,有血有肉有思想,很有代入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其实我哪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无非是害怕暴露自己才华不足之卑劣的恐惧和不肯刻苦用功的无耻之怠惰而已。” 为什么觉得日子会倍感无趣,为什么为明天在哪里而迷茫,为什么不脚踏实地做好现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山月记,咱不讲翻译,有些故事读来也是蛮有趣的。一个不同人是视角去看我们的经典,多读多出新,才可以经久不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现代审美下的古典文学意趣

                                      比起七言律诗或文言,可能由日本汉学家写出的【仿汉】文体更符合现代人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文笔最美的是《山月记》这一篇,吸引我读这本书的那一句也是全本最好的一句:“我深怕自己并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而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耻日益助长那怯弱的自尊心。” 精准刻画想躺平又没办法完全躺平的纠结心态及导致的结果。最令人唏嘘的是《李陵》一篇,他每个决定都是当下最符合人类趋利避害天性的选择,所以才显得苏武的品质流芳百世,格外值得传唱。我无权置喙对错优劣,但想见李陵的内心一定时刻受悔恨鞭笞,而尽管苏武历经困苦,内心也必定是安然的。我可能吃不了苏武那样的苦,但若孑然一身,绝不愿受那日夜不安的自我折磨。用最荒诞的故事阐述简单而深刻的道理的是《净悟出世》一篇,不经生活本色去探讨生活的意义是一种年轻气盛的浮躁,何其大而无谓。探索生命的究极意义没错,但不该站在一个俯瞰众生我独醒的角度,对待生活和命运尤其该怀有敬畏之心,抱元守一之态。最后中岛敦这种塑造人物跃然于纸上的文体风格也可以说是效仿太史公了~有机会一定重读《史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山月记真的不错,就是后面的有点拉垮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喜《山月记》《李陵》《盈虚》《悟净手记》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