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13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美国禁酒启示录

    美国禁酒史最能反映出美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政策和民情从中充分体现。从 1920-1933 年 13 年的禁酒期,充分展示美国是个基督教的白人国家,我们中国人受到传统宣传的影响,以为现代化国家就应该是 “德先生 + 赛先生” 的典范,可那都是启蒙我们的,西方从来就没有脱离宗教,由于祭司阶层(神的代言人)没有向世俗让渡身份,神权和王权相互平衡,发展到现在的三权分立,但所谓的三权分立是属于精英阶层所主导,非基督教非白人一直受到限制。“哈佛大学校园内的每栋建筑外立面上所镌刻的名字,都展示着金钱的力量。肯尼迪和富兰克林・罗斯福之子深厚友谊的成果,其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官商合作的特殊气息。”,肯尼迪家族是私酒贩子和黑帮的恩怨,一直被津津乐道的谈论,西方写作值得学习的是大量细节,不评论,有读者自我体会,自己得出结论,本书详细的展现了众生百态,在禁酒运动中的沉浮。关于西方人对酒的喜好(喝酒的人平均每天一瓶烈酒),顾衡老师认为是因为西方不喝热水,在战争期间遇到水不清洁只能饮酒,这样养成了喝酒的习惯。我认为还是游牧民族生活环境所致,比如中国普遍北方比南方喝酒的多,因为如果是稻作民族,日常劳作繁重,全年无休,而且稻米不适合高度酒,而北方苦寒,漫长的冬季闲来无事,除了喝酒没什么娱乐活动。现代人生活越来越丰富,刷短视频玩游戏比喝酒刺激,现代年轻人普遍喝酒的量下降。后期大量的好莱坞黑帮电影,对禁酒期都有精彩的描述,顾衡老师认为美国禁酒令干涉了公民自由,引起的贪污腐化对美国政治影响深远,我认为是必然,资本主义的利益驱动,当年是酒精,现在是毒品和药物过量,禁酒令的推动,是新生的美国人满怀拯救者的宗教狂热,进行的一场失败的运动。从这场运动可以得到两个经验:自由主义者嘲笑禁酒是笑话,” 大麻 “的开放,认为应该开放黄赌毒 +🌈自由。黄赌毒只有我们强有力的全社会 “动态清零” 才能够肃清,证明了让人畏惧的组织和社会动员能力。民众很容易被煽动和操纵,尤其是有宗教传统的地区,当年的禁酒运动,到近年的各种反恐战争都是打着正义的旗号,包括整个西方对🇺🇦的支持,现在全美两党的共识是反华,把我们妖魔化,教育普通民众我们要颠覆他们的社会生存模式,如同 100 年前禁酒运动中对黑人的妖魔化。世界是多元的,各国各地的生活状态和习俗和习惯都应该尊重。

      3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细节,细节,还是细节

      衡衡老师说,如果一年只看一本书的话,那就这本吧!于是在他老人家的强烈推荐下翻开了这本书。这本书高大上的解读就去听顾老师的课程就好,而我的读后感受是作者丹尼尔・奥克伦非常注重细节,他裁剪了大量的档案资料,罗列出许多细节,主要说明四件事:美国禁酒的起因,如何禁酒(过程),禁酒后的严重后果以及如何废除禁酒令。要知道《美国宪法》在 200 多年间,只通过了 20 多条修正案,因为规定的修改程序及其复杂且难以达到,这样可以很好地保证宪法的稳定性。一般来说,若想修改,需国会两院各以 2/3 以上的议员提出,再交由 3/4 州议会批准方能成功。即便如此艰难,关于禁酒令的修正案就占了两条,一条是 1920 年 1 月的禁酒法案,一条是 1933 年的禁酒令废止法案,如果再算禁酒令的姐妹修正案 —— 女性选举权,那就是三条。看看,这都是酒精惹的祸!禁酒运动的前后,就像一场众人上演的荒腔走板的大戏 ,狂热而荒诞。禁酒成功缘于天时与人和。天时:内战、一战结束,经济蒸蒸日上,不需靠开征高酒税来应对庞大开支;人和:笃信新教的民众、受酗酒丈夫家暴的女性团体、甚至反对移民和种族歧视的 3K 党都加入到队伍中来,于是这样的一大群人在组织者得力的指挥下竟然让丘吉尔认为的人类最愚蠢的法令达成了!禁酒令颁发后才是闹剧和灾难的真正开始。都说 “禁止构成唯一的诱惑”,于是内有私酿外有走私;“圣餐葡萄酒” 来了,“药酒” 也来了,哪里干渴,它们就往哪儿流;在美国不能饮酒那就把船停到美国管辖范围之外的海上,举行 “豪饮之旅”,或 “周末狂欢之旅”。禁酒还引发许多社会问题:私酿毒酒、暴力走私、执法人员收贿受贿、政治贪腐,各种暴力犯罪日益蔓延。古人说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搁在美国一样适用。随着 1929 年美国股市雪崩,大萧条开始,禁酒令也跟着走上不归路。其实此时的禁酒令已形同虚设,该喝的一点没禁止,反而是所有的弊端一个个爆雷,于是十年前禁酒喊得有多凶,现在废除禁酒令的调子起的就有多高。还是这群人,把之前自己挖的坑又灰溜溜的填上,闹剧终于落幕!海明威曾说:“人,唯有醉过,方才活过。” 看了这本书我彻底的醉了,为疯狂的人性干杯🍷🍸🍹🍺🥃书中细节摘录一二:🍾要想明白背后的原因,就必须充分考虑里斯及其他人所观察记录下,底层人民的糟糕生活环境,然后才能明白酒馆服务所具有的特定价值 —— 往好的方面说,酒馆有舒服的环境和许多同道中人;往坏的方面说,酒馆至少能让人一醉解千愁。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酒馆老板自然就成了生活服务中介 —— 兑换钞票、提供借贷、为尚未找到落脚点的新来者提供邮件代收服务、传递信息,必要时还可以为顾客们提供住宿服务。🍾酿酒商们也逐渐认识到政府与自身行业的紧密利益关系 —— 酿酒行业的纳税对政府财政收入的贡献度越高,其行业利益与政府利益的结合就越紧密,政府也就更有动力与啤酒酿造行业结成利益同盟,共同反制日益兴起的禁酒运动。1875 年,联邦政府 1/4 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啤酒酒桶和威士忌酒瓶。酿酒行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比例高得令人咋舌,但这还不是最高的时候,在之后的时期里,比例还将逐年提升。1913 年,一位禁酒运动领袖抨击道:酿酒行业贡献的巨量税收简直就是 “对公共良心的贿赂”。🍾推动禁酒运动前行的主要力量逐渐集中于三类政治活动团体 —— 平民主义者、女性参政权主义者、本土主义者,三者分别完成了推动禁酒令写入宪法所需的三个必要条件:一种税收、一场社会革命、一次战争。🍾银行家从私酒贸易中嗅到了财富的气息,着手为贷款增加一种与美国国债同等的抵押品 —— 即将到港的酒水。在迈阿密外海海面上,密密麻麻停泊着许多小船。这些小船在船舷上挂着价目海报,大大方方做私酒生意,就像是在卖土豆一样。虽然三英里的法律管辖区域限制让私酒贩子脱离了美国法律的管辖制裁,但并不能让他们免遭腐败的美国执法人员的骚扰。🍾那项法律条款则来自第十八修正案下的《沃尔斯泰德法》,它允许酿造、销售圣餐用葡萄酒。二者结合起来,造就了德・拉图尔的惊人财富。当地一个小教会的拉比在九个月的时间里处理掉了 5000 加仑的葡萄酒。这位拉比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一份长长的会众名单,上面全是死人的名字。用死人冒领葡萄酒在当时是一种颇为流行的做法。“所谓‘拉比酒’不过是威士忌、杜松子酒、苏格兰威士忌、香槟酒、味美思酒、苦艾酒等等烈酒的委婉说法罢了”🍾随着医用酒精处方交易日益繁荣,美国医生关于酒精效用的 “科学认识” 也喷涌而出,原来饮用酒精的好处竟然如此之多,有利于治疗包括糖尿病、癌症、哮喘、消化不良、毒蛇咬伤、产妇哺乳困难及身体衰老等 27 种不同病症。鉴于酒精的惊人疗效,美国医学协会宣称任何限制酒精医疗用途的规范都是 “对医学实践的严重不当干扰”。如此一来,该协会于 1917 年在会员大会决议中一致通过的关于药用酒精 “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的论断也就成为了谬论。🍾禁酒令的到来极大地刺激了低劣私酒商的贪婪本性,他们在酒水中大量添加甲醇、异丙醇等有毒化合物以扩充库存,牟取暴利。牙买加姜汁酒素有 “毒药杰克”(Poison Jake)的恶名,其毒性来自蒸馏加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混进去的三邻甲苯基磷酸酯,进入人体后会破坏手部和足部神经,导致受害者走路姿势歪歪扭扭,当时社会称之为 “杰克步伐” 或 “杰克腿”。🍾根据《琼斯法》的规定,在以前大多数属于轻罪的违反禁酒令的行为,如今都被定义为重罪。如有违反,初犯即判处 5 年监禁,另课 1 万美元罚款。此外,该法还首次将购买酒水者,甚至是非法销售或运输酒水的目击者一并视为法律打击的对象。如此一来,不报告重罪的不作为本身就是重罪,路边看热闹的旁观者也会被判入狱 3 年。任何无力支付《琼斯法》所规定罚款的公民,都可通过延长在监狱服刑的时间来折抵罚款(1 天折抵 1 美元),外国人则会被直接驱逐出境。🍾自 20 个犯罪组织的黑帮大佬再次齐聚于芝加哥,共同发起成立了一个 “管理委员会”,并在委员会的领导下组成了一个新的全国性犯罪集团。塞尔温・拉布(Selwyn Raab)在《五大家族》(The Five Families)一书中写道:“禁酒令促使 20 世纪 20 年代规模较小的社区型犯罪团伙顺利转型为区域化犯罪组织,进而结成全国性犯罪集团。”

        1
        8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给顾老师交作业

        作者以优美、精细、老练的文笔,“推拉摇移” 切换自如,全景式地呈现了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禁酒令颁布和废除前后的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身历其境般的阅读体验。配合得到顾衡老师的解读,收获更多。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于禁酒令期间发生的一切,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 ——“你们美国人非常干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顾老师推荐年度必读书《了不起的面包》我 * 读 * 完了,他改主意读这本,我又花了 3 个月读给了家人听。这本人名太多,读起来相对吃力。任何事情,只要和政治挂上了钩就都变味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顾衡讲好书完结46/50

              一本关于 “禁酒令” 读起来各种让我 “哦吼” 的书,按说应该在当周翻完,谁曾想,我直到今天才读完。合上屏幕琢磨了下,有可能是我对 “酒” 的主观恶意在作祟吧。不夸张滴说,我要是能穿越回去,也一定是跳着脚吵闹的 “干派” 人士。课程中重点提及的主要是前两部分的内容,感兴趣的可以再仔细听听,但禁酒前穿插在其中啤酒这个叛徒的内容也是值得阅读的,很有意思🤣而课程中没有太过关注的则是书的后两个部分,禁酒之后的各种社会乱象。让我读罢,连连慨叹人类的智慧。钻法律漏洞的、违法犯罪的、掩耳盗铃响叮当的,让人不禁怀疑美国的民众集体补习了东方神秘的孙子兵法😂与我而言禁酒的乱象给后世的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玩归玩,闹归闹,别拿钱财当玩笑。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顧衡:一年只讀一本書,就是這本!

                波瀾壯闊,深入透徹,不僅僅仔細回望了一百年前山巔國發生過的一次愚不可及,也從中理解思想史演化,進步主義普遍主義來龍去脈,而且即便山巔國以外的觀望派、吃瓜群眾,當然應該引為前車之鑒,由表入裡反思我們這裡物種,在某種氣候環境下,誤入歧途的可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顾衡讲好书》课程最推荐的一本书

                  超越《了不起的面包》,顾衡老师把这本书上升到这季课程最需要读的一本书。主要是因为这本书是理解当下美国和全球格局很重要的钥匙,如黑帮在美国的兴起、有组织的全球化犯罪网络、可操控总统和议会的民间组织、州与联邦的制衡、道德标准在不同社会阶层引起的混乱等等,让我们能够真正去思考一些基础的大问题,如何让一场以维护女性权益为起点的好事,变成全社会的灾难。作者扎实的考证,诙谐的语言,透露着时代的荒唐,诉说着人类的愚蠢和浅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后一杯

                    这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虽然介绍的是美国禁酒令的起始和结束,但是可以看出美国人的宗教信仰,与民主法制进程中博弈的结局,以及对美国立法发展过程的影响。前一周顾老师正好介绍了美国第一任女性最高大法官奥康纳传纪。我也读过论美国的民主;光荣与梦想;自由的法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等等。从南北战争、废奴、禁酒和反覆无常堕胎法的修正,女性解放获得选举权,联系起来慢慢品味和思考,对我们了解美国和认识美国都有很大的帮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美国禁酒令的立与废

                      酣畅淋漓的一本书,读完,美国的轮廓更清晰了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论喝洁厕灵是如何长大

                        啊,可爱的禁酒令。你让洁厕灵,消毒水,酒精灯进了无数人的胃里。你让酒比它本身又多蒸馏了一次。更伟大的是,你让金钱都无法满足你的需求,因为没有足够的小钱钱来填补相关人员的另一个胃。当无数大脑袋拍着脑门幻象女士喝着酸奶和喝着巧克力苏打水的绅士调笑,更多的小脑袋们却在药店后面喝着医用威士忌,在地下夜总会挥洒汗水。当雄心勃勃的官僚们准备去打造无酒的神圣社会,更多的相关人员却在想法挤进调查队伍,因为只要进去了,没结婚的就有漂亮姑娘倒贴,有孩子的就能从三流小学变为顶级私立。当然禁酒令锻造了无数商人会和审查员斗智斗勇的商人,同样也让后人明白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全民禁令的危害。那么美国人学到家训了吗,不知道。其他国家的人学到了,这个答案很明确。没有。所以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永远不长记性吗。或许真的如此。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酣畅淋漓,丝丝入扣的阅读体验

                          顾衡老师的赞誉实至名归。本书把禁酒令的前因后果的讲述详细而又不啰嗦。阅读体验堪比一般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真实的历史有时比小说情节还要荒诞,但又是如此的合情合理。个中人物的命运让人唏嘘,整场运动本身又发人深省。后记中的两句话尤为印象深刻。" 禁酒令证明了国家不能通过立法规制道德问题” 禁酒令失败的原因在于 “你们美国人太干渴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年度好书必须有这一本!

                            这本书把美国社会中的很多现象都串联了起来,包括种族、移民、政治制度、经济、国际关系等等,是一本融会贯通理解美国何以成为今日之美国的好书,讲述了一段良好愿望是怎么 “事与愿违” 的历史,印证了哈耶克的名言 “通往地狱之路是由善意铺就的”(最早出自 11 世纪的基督教修道士圣伯纳德(Saint Bernard)之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波澜壮阔的禁酒史,令人陶“醉”其中

                              两季顾衡好书以来,第一本完整读完的书,也是在得到电子书已读完的十多本书里面,第一本读来如此酣畅淋漓,大呼过瘾的书。正如本书译者在后记所说的,美利坚 100 多年前的这场立法闹剧,虽然荒诞可笑,也带来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但毋庸置疑的是,其政治博弈的复杂过程,也对美国日后的政治议程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顾衡老师推荐

                                值得一读,推荐 + 1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观念、政治、司法与人性的万花筒

                                  这是至今顾师推荐的书中,读得最欢乐的一本,也是足够多情节反转再反转的一本,充满了荒诞的黑色幽默,让我沉浸其中,欲罢不能;一个观念上的狂热,引发了如此空前的政治议程,在立法、司法中,看到如此有趣、聪明的应对,折射出万花筒般迷人多变的欲望,也看到了足够荒谬与堕落的人性,值得反复体会,关于人的欲望、权利、道德、组织与人的行动的精彩隐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美·酒

                                    我惊叹本书书写的丝滑。我惊叹人们集体非常投入地荒唐。读完本书,我的第一个疑惑是:美国人民为什么如此嗜饮酒水?没有干净水源吗?宗教因素吗?文化因素吗?情绪需要吗?瘾性吗?第二个疑惑:为什么美国人民从上到下、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身份整齐划一地表现出对酒精的钟爱呢?似乎酒精就是政客权贵、商业富豪、普通民众直至穷苦下层每一阶层人群的生活乐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通往地狱的路往往由善意铺就而成

                                      感谢顾衡老师好书推荐,非常精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争斗无处不在

                                        争斗无处不在,禁酒令堪称典范擂台争霸赛。宗教,政府,商家,草民不一而足。作者译者把严谨思考通俗表达,用悖论揭示天人大战。水平很高。举例 —- 开篇就问:为何一个视自由如生命的国家,会决定放弃自欧洲殖民者抵达新世界以来一直为个人所拥有的权利?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谢谢衡衡老师推荐,好书!

                                          如两位译者后记所言,醇,久读不知醉。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