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3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信息从何而来,又从何而去?

    “对于任何知道如何从一个视角理解宇宙的人来说,纵然浩瀚,宇宙不过是一个事实,一个伟大的真相。”
    —— 达朗贝尔


    而这一视角,正是格雷克在此书中呈现的。
    【时代】
    以信息为脉络梳理人类的历史,你将看到 Babbage 和差分机,Morse 和电报,Boole 和逻辑,Bush 和差分分析仪,KurtGödel 和可计算性,Shannon 和信息论,Turing 以及可计算性和密码学,Wiener 和控制论, WatsonCrick 以及遗传密码,Dawkins 和模因,ChaitinKolmogoroff 和随机性,Bennett 和量子信息理论…
    信息的世界是一个疯狂的,日益抽象化的升维世界。这种动量,由远古崩腾而来,由巴贝奇跨越时代的狂想激荡而起。最终,大川大流于图灵,香农,冯诺伊曼处汇聚,飞流直下,以其滔天之力开辟崭新时代的篇章。
    如同格雷克所说,信息,早已成为世界的血液和燃料。它是人类意识,社会,生命,宇宙的基本原则。
    或许,宇宙不过是巨型计算机,而万物皆为虚妄的模拟。或许,我们的每一个选择,思想,动作,不过是不确定态的一种;以负熵为食,与熵增大势蚍蜉憾天,而后于注定的热寂中归去。
    【契机】
    要建立关于 “信息 “的理论体系,必须脱离信息本身的意义。需要重新建立基础概念。而要跨越时代,必先脱离时代本身的思维方式,重新定义新的角度。
    在不同人的失败,尝试和突破里,我们可以逆推一个可能的逻辑:要触摸到如 “信息论” 这样的划时代边界,需要的或许是一个可以联动不同领域工具,并通过关键领域的掌握深度,再结合看见这个可能并执行的勇气和视野。
    同时,我们也应警惕。曾经信息论的崛起忽视了信息本身的意义,以其强调的数理,技术为基。或许也是如此,当下的时代,人性于数据的磅礴中架空,基业长青不过白驹过隙。惟有永恒的颠覆,是真实的命题。
    如何生存?如何看到智能时代的新机遇?
    信息,正是我们 "看见" 的契机。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后感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以为是一部科普书,不愿意投入时间阅读它。在阅读其它书时,总能遇见对这本书的推荐,于是也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读一读。没想到,这本书的难度和思想的深度超出了我的预期。虽然自己是信息学科出身,围绕着信息工作了二十余年,但是我对信息的认识还未达到本书的皮毛。本书作者对世界的认知,对信息的认知,其高度和深度确实是普通人难以企及,即便他用科普的方式写出来,对我来讲也挺烧脑。本书从击鼓传递开始,讲人类传递信息所创造的各种方法手段,探讨这些方法背后的本质,香农的工作带来了整个信息史的革命,让信息,让人类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并引发人类对宇宙全新的认知。信息(information)不是讯息(message)也不是信号(single),更不是文字、语言或图片。某个事件(宏观态)存在多个状态(微观态)时,这个事件(宏观态)对于某人(观察者)属于某个状态(微观态)的不确定性称为熵。信息与熵数值相等,意义相反。信息量化后,促进了通信、计算机、生物学、考古学、心理学、经济学、传播学、量子力学等一系列学科的发展。也引发了科学家对许多问题的再思考,甚至包括一些看似众所周知的事情,例如,什么是随机?什么是生命?等等。作者旁征博引,思路广而深,展现了他对信息深刻的认知,但同时该书也对读者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想要对信息理解得更深刻,读一遍也许是不够得!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信息只是人類生活的代理參數

        現代社會中,信息爆炸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不斷湧現的信息使得我們很難跟上,讓人感到焦慮不安。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信息的前世今生都是碎片化的,不完整的,因此不應該對片面的信息感到過度擔心。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信息的目的,它的目的是補完紀錄人類文化,讓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人類的文化缺失。信息補完的能力在於用更少的能量承載更多的信息,而這些信息跟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那麼,如何實現信息的補完呢?現代科技的進步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可能性。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的使用,讓我們能夠更快速、更準確地收集、分析和利用大量的信息。透過這些技術的應用,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人類文化和社會,從而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信息爆炸所帶來的挑戰。總之,信息爆炸是現代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我們需要正確看待它,而不是過度擔心。了解信息的目的和補完能力,以及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是我們應對信息爆炸所帶來挑戰的關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香农的理论在信息与不确定性、信息与熵,以及信息与混沌之间架起了桥梁。它的出现最终引发了光盘和传真机、电脑和网络、摩尔定律以及世界各地的 “硅巷”。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以及信息检索等也应运而生。人们开始将铁器时代和蒸汽时代之后的时代称为信息时代。“人类曾经以采集食物为生,而如今他们重新要以采集信息为生,尽管这看上去有点不和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读了一半,无法再继续下去就前半部分来说,搞明白 “信息”“编码”“通信” 的较为本质的含义算是一种收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为通讯专业的学生,早就知道香农和他的定理,但是这是第一次完整阅读到信息论完整的知识谱系。推荐所有从事信息产业的同行们都深度阅读此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信息的演变和力量

                将信息视为客观的对象,其生成、传输和接收并不要求或预设任何的阐释过程。进而在这样的框架下,人们得以有机会理解意义是如何生成的,理解生命如何随着越来越有效地处理和编码信息,逐渐发展出了阐释、信念和知识。意义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心理态度是最终产品,而其原材料是信息。我们仿佛拥有了关于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信息,但这个世界在我们看来却越来越缺乏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信息的传播经历了前文字时代的口耳相传、文字的发明、印刷术的普及、电报电话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洪流,信息载体从象形符号、字母符号直至抽象为脱离意义的纯数学表述,信息从具体变为抽象,人类掌握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传播储存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先进,从信息中提取意义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海量信息将世界变得愈发透明和不确定,阐释和选择的责任就愈发沉重地压在人类的肩上,信息会源源不断地产生,但意义一定由人创造,包括我们为何活着的终极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信息史与信息技术未来思考

                    人从声音开始传递信息,用规律的不同的声音来系统表达信息,再到符号,文字,到电话,电报再到互联网,人在信息的传递上再一步步的升级迭代,当让如今信息时代的信息冗余爆炸可能也是未来要思考和解决的。该书读读受启发。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