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6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对老百姓来说是平和幸福社会

    在我们的报道来看,日本是失去了 30 年,从 1993 年达到顶峰后,30 年 GDP 基本没有增长,而这期间中国 GDP 增长了 40 倍,最近九边还有个视频讲日本经济不好,造成自杀率提升等问题,提醒日本是中国的前车之鉴,这是非常大的误导,把国家的问题和个体绑定了,我最近和我一个中学同学刚聊过,他是 30 多年前移民日本的,在日本待了 30 年,普通工薪族,结婚生子,他坦言生活平和幸福,因为首先日本成熟社会的几个特征: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缓慢但并没有倒退和战争,因为出生率降低,社会平和平稳,从基尼系数来说,日本是最好的,没有大的贫富差距,教育免费,医疗超过人民币 5 万有政府兜底报销,日本的治安环境也是发达国家比较好的。社会进入发达国家后的,特点就是蓝领,白领的薪酬基本持平,没有太大的差别。其他发达国家也是如此,需要外劳,比如台湾有 35 万印尼劳工,新加坡等地类似的菲律宾女佣,建筑工地基本上都是外劳,美国也是依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非法劳工。所以对于本地人来说,教育程度的高低,就业的待遇没有什么差别,整个市场是需要解决问题的人,而并不是学历。和同学特别聊起在日本东京年轻人拉人力车的,需要严格的考试,待遇很高,是个竞争热门行业。而同学的孩子专业选择主要是取决于个人兴趣。因为国家各个行业的稳定饱和发展,没有创新,也就没有某个行业的爆发式的增长,比如这 30 年来,中国历经:国际贸易,房地产(建设设计),计算机,芯片和电池能源,每个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也带来社会的财富分化和焦虑。日本历来就是资源贫瘠的国家,日式传统美学的:物哀,幽玄,侘寂都是崇尚简约和内敛,现代衣食住行富豪和普通人在舒适度和实用性方面差别并不大。从国家竞争的角度,国力强盛可以不受人欺辱,而明显国家的政策走向也从开始的鼓励”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到脱贫攻坚,未来也是追求社会大部分人的财富平等,对于普通人只要和平安定,日本摆脱了” 投资性购房,攀比性教育,商业性婚姻和续命性医疗 “的国人四大卷,“低欲望社会” 未必是坏事,如果去日本或台南旅游,观察经济发展缓慢的社会,可能更悠闲和谐。本书从国家竞争的角度作者有些捉急,但人性使然,能躺平的都不愿去卷。

      2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低欲望的社会环境里,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日本国民其实也深刻地反思和审视了人最核心的需求。以 “断舍离” 和 “极简主义” 为代表的社会思潮,提倡人们不要追求浮夸,过简单而有品质的生活,这对个人生活幸福感的提升,其实是很有帮助的。日本的社会秩序和文化环境在全世界都有口皆碑,也不能不说,里面有低欲望的功劳。员工不急于升职跳槽,企业也因此更加稳定;手艺人不着急追逐名利,“匠人精神” 也因此得以传承;研究人员不急不躁,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人们不被欲望所裹挟,才不容易有短期行为,才更能把事情做精做好,才能在平凡的生活里创造和体会到更多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孜孜不倦的探寻者

        这是我读的大前研一的第二本书,真是欢喜。总是认为历史有相似之处,而我们的文化又和日本有着贯通之处,听着这位近 80 岁的老人依旧忧国忧民,提出种种措施,也许有些只是完美主义的幻想,有些又不具有真正实施的土壤,但是这种热衷于生活,希望社会越来越好的热忱真是让人敬佩。其实在社会发展这条道路上,没有什么新鲜事,也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看看目前的中国有时候自己不免焦虑,害怕进入所谓的经济危机,害怕自己手中的钱币一文不值,希望寻求安全的一劳永逸的办法来解决自己的危机感。但是十一期间看过的这几本书,我和李宗仁,上海的金枝玉叶,中国经济 2021, 大前研一两本有关低欲望社会分析的书籍,才明白自己的焦虑终是这么的可笑,我们均处在这样的社会,别的国家经历的事情我们总将经历,别的社会面对的问题我们也一个跳脱不了,唯有自己的晋级,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强大,才能远距离的感受社会的跳动,人生的困惑。才能在真的遇到困难时云淡风轻,真的遭遇艰难是时坦然自若,也许这就是读书给予我们的底气,也是我们继续读书的动力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日本社会的悲剧

          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可以为中国的决策者提供很多可贵的经验。书中提到的爱沙尼亚政府建立电子政务的方案可以供我们借鉴。本书主要论述了对安培经济学的反对,更多的结合是日本的具体情况。但是本书揭示的日本的现状,可能是未来中国也会面对的问题。比如老龄化和低欲望。我们也应该未雨绸缪,想办法去面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丧失大志时代”里寻找新动力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似乎总在追逐着更高的目标、更大的梦想,但与此同时,一种名为 “低欲望社会” 的现象正悄然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大前研一,这位被誉为 “策略先生” 的知名管理学家,在其著作《低欲望社会:“丧失大志时代” 的新国富论》中,深刻剖析了这一社会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当下与未来的独特视角。读完此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对 “低欲望社会” 有了更为全面且深刻的理解。低欲望社会的现状剖析大前研一开篇便直击要害,指出日本社会正陷入一种 “丧失大志” 的状态。人们不再热衷于追求高薪职位、豪华住宅和名牌商品,而是更倾向于稳定的工作、简约的生活和适度的消费。这种变化,表面上看是生活态度的转变,实则反映了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结构和价值观的重塑。书中通过一系列数据和案例,生动描绘了低欲望社会的种种特征:生育率下降、老龄化加剧、经济增长乏力、消费意愿低迷…… 这些现象不仅在日本,也在许多发达国家乃至部分发展中国家悄然上演。背后的原因探析低欲望社会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大前研一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行业竞争加剧,工作稳定性下降,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增强,从而更倾向于保守和谨慎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教育体系的僵化和社会流动性的减弱,让年轻人感到上升通道狭窄,对 “成功” 的定义产生了怀疑,进而失去了奋斗的动力。此外,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虽然带来了信息的便捷,但也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和焦虑,使得一部分人选择 “躺平”,以逃避现实的压力。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低欲望社会,大前研一并没有止步于批判,而是提出了积极的应对策略。他认为,虽然低欲望社会带来了经济增长放缓、消费动力不足等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机遇。比如,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益提高,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市场需求将大幅增长;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将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长点。个人启示与行动指南对我而言,《低欲望社会》不仅仅是一本分析社会现象的书,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在 “丧失大志时代” 找到自己的位置的行动指南。它让我意识到,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保持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至关重要。我们不能被低欲望社会的表象所迷惑,而应积极寻找自己的兴趣和激情所在,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同时,也要学会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平衡,关注内心的需求,享受简约而充实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到社会变革中去,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推动社会的进步。无论是通过创业创新、志愿服务还是参与公共事务,都能为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低欲望中寻找新动力《低欲望社会》不仅是对当前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积极探索。它提醒我们,在 “丧失大志时代”,我们不应沉沦,而应积极寻找新的动力源泉,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正如大前研一所言:“在低欲望社会中,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欲望,而是更高的追求。” 让我们携手同行,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时代,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新篇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日本国内的自由派观点

              作者从实业界立场出发,运用自由主义的视角,观察日本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提出严厉的批评。或许不同于政治家的基于稳妥保守立场,以及国内官僚体系和组织文化视角,作者的问题看的透彻,但改革建议偏激进,理想化。整体来说,大前研一这样的 “类公知”(国内划分方法🤭🤭🤭)仍然是国家之福,民众之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低欲望社会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数量、人的结构、人的素质。

                低欲望社会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在于人的数量、人的结构、人的素质。由于独生子女们无需竞争,因此在家就可以为所欲为,喜欢的事情自己干,好吃的东西自己吃,一个人独霸游戏机或玩具。可以这样说,“低欲望社会” 的缩影,就存在于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对 20 世纪的企业来说,成功的关键就是 “人、物、钱”。如今的社会,到处充满了物与钱,即便是专利等项目,只要有钱就能取得使用权。身处 21 世纪,事业成功的关键就是 “人、人、人”。而且,拥有多少 “顶尖人才”,则变得至关重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以系统解的方式,如何让 “低欲望社会” 焕发活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有点反感这个标题,但内容却值得每个中国人认真阅读,郑重思考。这几年无论宏观还是个人,都一直都在说,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这个恐怕不是耸人听闻。人力资本是一国之本,这个问题无论怎么反复去讲都不过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日本社会反思录

                      挺不错的一本反思日本经济社会的书,从低欲望社会的日本特殊国情出发,猛批安倍经济学误国。针对教育、农业、政治机构的各种弊病,有分析问题并列举世界相关优秀经验,其中荷兰的农业科技、新加坡和德国的教育制度等等,不仅日本需要学习,这些也值得中国好好借鉴并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位 80 岁老人,对于日本发展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冲突现象的独特视角。由于生育率下降导致基础设施投入的信心不足,以及由于高税率导致的整体国民性进取心的丧失,和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信心不足。再结合失落的二十年,使得大部分年轻人更加的佛系或者说被迫低欲望,有点像 70 年代的英国和 80 年代的瑞典。作者不断解读安倍经济学完成的各种社会现象,对于理解当代日本是个新的视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有些部分由借鉴意义,但大部分是日本的政治、社会体制,看起来比较费劲,可以跳跃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经典图书

                            观点期清晰犀利,有咨询公司任职背景的经济学家 有在野党忧国忧民的情怀。批评政府毫不客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低欲望社会》大前研一也算是一个比较出名的管理者,给高官,高管提了不少的好的建议。可是,对于日本的现状,我觉得他不是躬身入局者,最多是现在岸上的人,所以很多的观点有些片面。如果说安倍晋三能力如此不堪,怎么可能当如此时间的首相,民义选举的人,不了解大部分人的意愿?如果大前研一都看到了 “低欲望”,他们政府的那些官僚都是白吃饭的?所以,有些时候,可能是某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政府才是最大的根结,只是号召人们处理自己的存款,治标不治本。或者说只是选择了一扇宽大的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竞争

                                在外国人写的书中,日本人写的书比较好读,通俗易懂,读着不吃力,也容易理解。欧美国家的人写的书就比较绕,当然都是好书,内容惊人。但是,也许是翻译的原因,或是其他的原因,总之读起来太费劲。有时一句话写两行没有标点符号,不看三遍不知道啥意思!日本现在是低欲望社会,将来中国会不会也变成那样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透过《低欲望社会》反思中国

                                  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都是亚洲文化影响比较保守,高度中央集权,老龄化。也有不同之处,中国市场体量大,内循环消费,以及中国这几次危机的应对策略来说,比安倍晋三的经济理论三把剑,更加行之有效。这本书,比较全面地展现的日本社会的突出社会问题,比如老龄化,税收制度,企业外迁,移民政策不合理,国内年轻人的向内,向下的生存心态。让我们对当今日本,有一个 360℃的了解。然后反思:也当提前 20 年转变教育思路,就业,市场等,来减少老龄化对我们经济的冲击。国人的路还很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目录混乱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