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8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国初大学课本

    本书是建国初年王力等大师编辑的大学课本,基础,语言简洁,从天文地理到古代音律,衣食住行,中国古代文化的入门读物,可当做资料工具书备查。王力这一代深厚国学根底,所谓国学也就是中国农耕文明社会的知识体系,当年耗费多少知识精英的天文地理等体系知识,进入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已经被淘汰了,现代人用这些大师的工具书当考古趣闻了解即可,随着考古的发现,本书也不断有再版修正。“五星积于东方” 和 “五星出东方” 是指五大行星在某段时期内,在日出前同时出现在东方。这种天象非常罕见,所以引起古人的好奇与重视,把这种天象附会上某种 “天意”。比如《文献通考》上就有 “周将伐殷,五星聚房” 之说。五星聚合一般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能出现一次。中国上一次出现聚合(间距<30°)的时间是公元 1921 年。下一次出现五星聚合的时间则是公元 2040 年。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传统文化通识类天花板

      王力教授主编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上至天文地理,下到衣食住行,通俗易懂,内容翔实,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重要、全面的基础参考书,还原真实的文化传统,也让我们从中看清现世的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古代文化知识博物馆

        本书最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其脉络化的叙述方式。它避免将文化现象作为孤立知识点呈现,而是着力揭示其内在联系。在解释古代官制时,不仅列出各官职名称,更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权力结构与社会阶层含义,使读者理解为何 “宰相” 与 “御史” 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制衡关系。这种处理方式使文化常识不再是枯燥的条目记忆,而变为理解古代社会运作的逻辑钥匙。相较于同类著作,本书的语言风格平衡了学术性与普及性。作者王力先生摒弃了佶屈聱牙的专业术语,代之以清晰准确的表述,偶尔间以适度的口语化表达。如解释古代地理概念时,他会用 “大致相当于今天的……” 这样的类比,让现代读者能够建立时空坐标。这种语言策略使得内容毫不臃肿,反而显得精炼有力。纵观全书,它提供的不仅是一系列文化知识点,更是一种认知中国古代社会的思维方式。通过天文、地理、职官、礼俗这些具体门类,读者最终获得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性的把握。这种把握不是模糊的印象,而是建立在具体实证基础上的清晰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本宝藏之书

          中国人的姓名有什么讲究,家族血缘关系如何界定,传统历法和天文有何关系,自古至今服饰如何演变,古代官职与行政区域如何关联…… 这一系列问题均可在本书中找到答案。读过此书对王力先生及各位参与本书补充或修订的前辈们更是充满了敬仰,这样一本文化大全完全有成为教材的资格,希望这本宝藏之书能让更多人看到吧。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古史新证”:古代文化生活指南

            木心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 车,马,邮件都慢。
             
            在慢时光中所滋养出的古代文化,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在今天熠熠生辉,焕发着温润的光泽。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正是将中国古代文化抽丝剥茧,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展现了人们日常起居中鲜活的历史底色,它虽是基础参考书目,却是目前市面上最重要与最全面的一本,并被北京大学列为中文系指定教材。
             
            翻开《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北斗星名图、甲骨文、伏羲女娲图,曾侯乙编钟,这些或是生疏或熟识的文物背后的故事让人不禁莞尔。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书中,编者从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面貌,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最新文化研究成果,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 “古史新证”,勾勒出情趣盎然的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图景。
             
            这本书的明白晓畅离不开编写者对于内容的一次次打磨、审定。本书的主编是王力先生,他不仅是我国的语言学大师,更是一手促成了中国的语言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 4 版) 一书就是其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简明读本。本书的审校与执笔者,既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文化大家叶圣陶、马汉麟等人,同时也有在学术领域德高望重的专家姜亮夫等。
             
            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不仅是古代智慧的浓缩,更是我们借以想象古代生活的窗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怪书一本,待我看看别的版本

              看了本怪书,如果不是书里讲到茶,或许也就翻翻过了,甚至还会认真推荐一番,但这个段落却让我觉得特别值得玩味。我不明白,这样的偏见与傲慢会是大学者的表达,与书中大部分详实的叙述对比,这一段空洞的评述,像是个生活不如意的呆书生写的。再翻翻书,很多后期出土文物的讲解与分析都显得轻率,不是王力这种段位的人会讲的话。但我最不明白的是,王力先生 1986 年去世,却能对 2000 年以后的文化现象愤愤不平。看看编委名单,群星闪耀,只不过也大都是叶圣陶,姜亮夫这样已去世的大师。只有一个总修订人叫刘乐园,一查,是个汉学家…… 所以这本书很怪,现在各平台推广力度那么大,又为什么?咱们看书学习的人,也不必在阴谋论上纠结,要说的是,读者需要谨慎分辨早期内容与后期修订内容,并不难分辨。简单明了的是早期内容,啰嗦的,情绪化的是修订内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中国文化常识

                远古的时代已经消逝,考古学使它复活。古代的人已经不在了,他们曾经的存在能给今天活着的人带来宝贵的启示。严谨的考据会限制我们的言论。许多推测与猜想,在落实成白纸黑字的时候往往都是不能表达的。终于,到了封面设计这一步,我们能够放开手脚,幻想自己拥有可以飞翔的翅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推荐。如果有一天,你要穿越回古代,一定要带上这本书,本书的副标题是 “中国人专用四次元空间内藏秘密技能收藏口袋”,技能有:仰观星宿分翼轸,俯察分野辨豫章;山川形胜纳造化,大漠长河绘苍茫;阴阳合历推节气,日月星辰序农桑;五声六律定音阶,十二律吕协阴阳;进士明经分科举,殿试金榜题名扬;设官分职察四方,九品中正考课善;冠婚丧祭遵古制,乡饮酒礼序伦常;昭穆世系明尊卑,宗庙祭祀昭孝悌;前朝后寝中轴线,台基斗拱琉璃瓦;驷马高车显威仪,轺车辇舆分贵贱;五谷六畜烹八珍,钟鸣鼎食宴华堂;深衣袍衫别士庶,十二章纹绣冕服。拥有它,你会成为一个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深谙历法通晓乐律,洞悉科举明察职官,循礼守俗维系宗法,营建宫室驾驭车马,调和饮食织就衣饰” 的全能古人,穿越到哪个朝代都不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为理科生,读这类书总会有大开眼界之感,原来古人的生活是这样的,原来古时候这个字 / 词是这个意思,尤其遥远的先秦,真是很不一样啊!读这些书主要是出于兴趣,看到后记中编者的严谨态度,感觉至少有底气拿书里的内容在逛博物馆时给家人科普了(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伟大的编著

                      作为现代人的遗憾就是很难能够了解古人的生活环境和对当时社会风俗习惯的理解和还原,这本书真的是高屋建瓴概要性的给了全貌,就这一点就善莫大焉,感谢王力教授等老一辈历史学家们的考据工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本阅读古文的参考读本

                        ​ 这本《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 1961 年北京大学王力教授受教育部委托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的一部分(第八、九单元的通论部分)。应该算是专业类的著作了。这个版本是 2014 年修订再版的,并从《古代汉语》中独立出来,单独成书。​ 书如其名,主要讲的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些文化常识,对于我们阅读古文 —— 特别是先秦时期的古文有帮助,起到了辅助理解的作用。因为如果不懂得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便不太容易理解古文的内容表达,甚至能出现知识性错误。譬如关于历法、天文和乐理等,如果不了解,极有可能不知所云,或者作出错误的年代判断,从而导致一些史实也会弄错。​ 当然作者王力先生不是随意揣测,而是结合着文献研究和考古史料作出的判断。即便是这样,有一些依然存在争议或者无法考证,王力先生便在书中加以说明。另外本书修订时,对于一些被新的考古资料证实的内容也作了说明。这种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学术研究态度是值得钦佩和赞赏的。​ 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我们的先祖们就不是照着 “人人平等” 的理念去设计制度或者礼法的,好多常识都是贵族王权的人为设置,就是要讲究等级,所谓的礼法就是对人的约束。如果用现代 “民主” 的理念去看待它们,甚至会觉得 “迂腐、繁杂”,甚至 “不可思议”。其实要是不从事与之有关工作的话,完全可以不用了解这些所谓的常识。因为这些常识是在古人的漫长演化中设计出来的,并且是变化的、发展的,有的随着历史的变迁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其中有不少内容与普通平民关联不大,是贵族之所以是贵族所要遵循的调调。​ 书中每章节讲完相应常识内容后,都会附上一些图文,用以进一步说明该章讲述的内容。这些图都是来自考古的图片,底下的文字说明,比我们去博物馆看到的要详细完备的多,这些内容我觉得比之前的纯知识更吸引人。有种逛博物馆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众读者也还是可以读一读这本书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忘记是看文明史,还是在每天听本书里面,听到这本书,说是书里有很多古代文化的常识,心想,常识还是有必要补充一下的。结果,每次看,都必须整章内容结束。虽然整本看完,记住的东西不多,但看的时候,总会有 “(⊙o⊙) 哇,原来是这样的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了解中国古代通识的望远镜

                            浅出又深入,祛魅且平实但听古人悠悠事,通晓今时何处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常识太多,我记不过来

                              知识点太密集了,根本记不过来,有个大概印象,以后看到相关的材料估计会想起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了解古人习俗,学习古人智慧

                                中国古代王朝是灿烂辉煌的,古人的智慧也值得我们学习。这本书很好地介绍了多个方面的信息,天文地理、婚俗嫁娶,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的生活习惯。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的政治风俗,借鉴他们的生活智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姓和氏都是宗族血亲关系的代号。姓和氏的概念及来源本身的问题也非常深奥复杂。从古代文献结合甲骨文、金文的情况来看,姓,原本是指母亲一系的血缘关系;氏,原本指的是父系的血缘。我们今天概念的 “姓”,实际上是先秦时代的氏,是父系血缘宗族符号。而先秦时代原本的 “姓” 的概念,在战国时逐渐淡薄,到了西汉已经消失得非常彻底,以致于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有时竟然把 “姓”“氏” 相混淆。先秦所谓 “同姓不婚” 的原则,原来也是指母方同血统者不能结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犹如走进邻家

                                    古人的丰富、多元让人留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常翻常新,可以作为工具书经常回来看。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