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40个评分 默认 最新 确认 取消 确认 取消 茶香酒气 08-06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写的是吃喝的东西,描绘的其实是吃喝背后的社情百态,民俗风情,挺有趣的,就是选取的东西不够全面,小吃类偏多,零食类偏多。 转发 转发同时评论 快速转发 评论 1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确认 取消 佰特 08-04 给这本书评了 3.0 吃喝二字 醉蟹是上海的传统名菜,把活生生的大闸蟹浸在花雕酒里,味渗入蟹膏,那种甘香醇美是煮熟的蟹中找不到的。当今的新派上海菜,加了话梅、红枣和花椒,浸个五天,什么蟹味酒味香味都没了。还是我母亲的醉蟹做得好,她早上到市场买了两只最肥美的膏蟹,回家洗净劏开,去了内脏,斩成六件,蟹钳用刀背拍碎,然后倒入三分之一瓶的酱油,兑了一半盐水,加一小杯白兰地,和大蒜瓣辣椒一齐生浸到晚上,就能吃了。上桌前把糖花生拍磨成末撒上,再淋白米醋,甜酸辣香,是最完美的醉蟹。 转发 转发同时评论 快速转发 评论 1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确认 取消 攀登者_ = ^ 2024-04-01 给这本书评了 5.0 闽产的荔枝中,有一种名十八娘,果型细长,色作深红,闽人比作少女。俗传闽中王氏有弱妹十八娘,一说是女儿行十八,喜吃这一种荔枝,因此得名。又有一说:闽中凡称物之美而少的,为十八娘,就足见这是美而少的名种了。明代黄履康作《十八娘传》,他说:“十八娘者,开元帝侍儿也,姓支名绛玉,字曰丽华,行十八。” 文人狡狯,借此弄巧,竟把珍果当作美人般给它作传。 转发 转发同时评论 快速转发 评论 1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确认 取消 燕柳 2024-08-19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吃喝 🌹北平 “酸梅汤” 之所以特别好,是因为使用冰糖,并加玫瑰、木樨、桂花之类。信远斋的最合标准,沿街叫卖的便徒有其名了,而且加上天然冰亦颇有碍卫生。🌹广东的捞面,什么配料也没有,只有几条最基本的姜丝和葱丝,称为姜葱捞面,我最常吃。接下来豪华一点,有点叉烧片或叉烧丝,也喜欢。捞面变化诸多,以柱侯酱(佛山特产)的牛腩捞面、甜面酱和猪肉的京都炸酱面为代表,其他有猪手捞面、鱼蛋牛丸捞面、牛百叶捞面等,数之不清。 # 今日最佳 转发 转发同时评论 快速转发 评论 1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确认 取消 俊敏 09-24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吃中感悟生活。 转发 转发同时评论 快速转发 评论 赞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确认 取消 田蕊云 08-12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生之快乐,吃喝总是有的死的遗憾,吃喝却已无望 转发 转发同时评论 快速转发 评论 赞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确认 取消 小林 08-09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實在一絕。蔡瀾老師既會品嚐,又懂製作過程,加以交互比較,實在是飲食界的文化之旅! 转发 转发同时评论 快速转发 评论 赞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确认 取消 嗡啊吽 2024-05-26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吃喝 能够吃喝是一件快乐的事。我始终认为能够吃喝是件快乐的事。特别是能够没有任何忌口的吃喝更是一种福气。 转发 转发同时评论 快速转发 评论 赞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确认 取消 小白的大熊 2024-04-11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用平实的语言描述平时的食材,一样让人有一种垂涎欲滴、诱色可餐的既视感。各位文学大师也像 “美食博士” 一般,带着大家把各地美食从古到今、从西至中的变化深入了解了一番。 转发 转发同时评论 快速转发 评论 赞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确认 取消 得到用户 2024-03-25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名家记忆中的美食! 文字生动有趣,配图也很有感觉 转发 转发同时评论 快速转发 评论 赞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